
编辑推荐
前沿技术与主流框架并驾齐驱,有线网络连通无线网络;注重实践与动手能力培养,近百个网络管理实验案例精挑细选;网管经验与运维技巧双管齐下,为网管员典藏书架再添宝典。
目录
第1篇精练基础篇
第1章局域网基础知识1
1.1局域网基本概念1
1.1.1局域网概述1
1.1.2局域网体系结构2
1.2局域网拓扑结构4
1.2.1总线型拓扑结构4
1.2.2环形拓扑结构5
1.2.3星形拓扑结构6
1.2.4混合型拓扑结构7
1.2.5其他拓扑结构8
实验1—1最简单的网络——双机互联9
1.3局域网类型10
1.3.1以太网(Ethernet)10
1.3.2快速以太网12
1.3.3千兆以太网13
1.3.4虚拟局域网14
1.3.5无线局域网15
实验1—2小型商业网络模型17
实验1—3大型网络模型18
第2章网络协议、网络模型和IP地址21
2.1TCP/IP协议21
2.1.1什么是TCP/IP21
2.1.2TCP/IP的年代史22
2.2OSI网络参考模型23
2.2.1OSI网络参考模型概述23
2.2.2模型将网络分解为层24
2.2.3OSI网络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25
2.2.4数据封装过程28
2.3TCP/IP网络参考模型29
2.3.1TCP/IP参考模型简介29
2.3.2TCP/IP网络层30
2.3.3TCP/lP链路层31
2.3.4TCP/lP传输层31
2.3.5TCP/IP应用层32
2.4TCP/IP协议、服务和端口33
2.4.1TCP/IP协议概述33
2.4.2TCP/IP端口和端口号34
2.4.3TCP/IP套接字37
2.4.4IP寻址技术基础38
实验2—1查看局域网中的某台主机是否在线41
实验2—2查看ADSL上网获取到的IP地址42
2.5IP地址类别42
2.5.1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42
2.5.2A类地址43
2.5.3B类地址43
2.5.4C类地址44
2.5.5D类和E类地址44
2.6子网以及掩码44
2.7IP地址的分配45
2.7.1公共IP地址和专用IP地址45
2.7.2可全局路由(公网)的IP地址的分配方式46
2.7.3专用(私有)IP地址的分配方式47
第3章网络硬件设备51
3.1客户机和服务器电脑51
3.1.1客户机51
3.1.2服务器51
3.2网络传输介质52
3.2.1双绞线52
3.2.2同轴电缆56
3.2.3光纤57
3.3网络传输设备60
3.3.1网卡60
3.3.2集线器61
3.3.3交换机62
3.3.4路由器63
3.3.5网络设备的接口68
3.4辅助设备70
3.4.1机柜70
3.4.2配线架71
第2篇网络组建与共享篇
第4章网络硬件的安装和连接73
4.1网络连接示意图73
4.2网线的制作74
4.2.1制作网线的材料74
4.2.2双绞线制作工具75
4.2.3网线制作标准76
实验4—1动手制作网线77
实验4—2网线通断测试79
4.3网卡的安装与连接80
实验4—3动手安装网卡80
实验4—4动手连接网线与网卡82
4.4交换机的连接82
实验4—5动手连接交换机与相关网络设备82
4.5路由器的安装与连接84
4.6网络扩展方案84
4.6.1交换机的级联84
4.6.2交换机的堆栈85
4.6.3机柜和网络设备的安装86
第5章组建办公网络89
5.1办公网络的基本功能和特点89
5.1.1办公网络的基本功能89
5.1.2办公网络的特点89
5.2办公网络的设计90
5.2.1办公网络的设计原则90
5.2.2网络结构与网络类型的选择90
5.2.3组网方案的选择91
5.3网络设备的选择92
5.3.1水晶头、网线和网卡的选择92
5.3.2交换机的选择93
5.3.3路由器的选择94
5.3.4防火墙的选择95
5.4办公网络的连接95
实验5—1动手组建办公网络95
5.5RJ—45信息模块的安装96
实验5—2需打线型RJ45信息模块安装97
实验5—3免打线型RJ45信息模块安装99
第6章局域网资源共享101
6.1局域网应用概述101
6.1.1基本局域网应用101
6.1.2高级局域网服务102
6.2Windows8家庭组104
6.2.1新建家庭组104
6.2.2加入与退出家庭组106
6.2.3访问组内资源108
6.3共享文件至局域网中109
实验6—1使用公用文件夹共享文件109
实验6—2将任意文件夹设置成共享资源109
实验6—3限制同时连接共享文件夹的用户数量110
实验6—4使用密码保护共享的文件夹111
实验6—5隐藏共享文件夹113
实验6—6将共享文件夹映射成本地驱动器114
实验6—7解决不同系统间的共享问题115
6.4共享硬件设备至局域网中119
6.4.1共享打印机119
6.4.2连接网络打印机120
实验6—8解决不同系统间共享打印机的问题123
第7章局域网共享宽带上网128
7.1家庭宽带的安装与使用128
7.1.1ADSL概述128
7.1.2ADSL的安装129
7.1.3光纤宽带安装131
实验7—1ADSL拨号上网设置132
7.2光纤接入网134
7.2.1光纤接入网概述134
7.2.2光纤接入、共享方案136
7.3共享上网137
7.3.1共享上网概述137
7.3.2软件共享方法139
7.3.3硬件共享方法139
7.3.4共享上网方式的比较139
7.4局域网路由器共享上网配置141
实验7—2ADSL拨号配置141
实验7—3静态IP配置142
实验7—4动态IP配置143
实验7—5DHCP服务器和客户机配置144
第8章局域网远程应用146
8.1Windows7远程桌面连接的使用146
8.1.1开启远程桌面连接146
8.1.2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功能147
实验8—1向远程桌面传送文件148
8.2Windows7远程协助的使用150
8.2.1远程协助和远程桌面连接的区别150
8.2.2允许远程协助150
8.2.3邀请他人远程协助151
实验8—2利用远程协助帮助他人152
8.3使用腾讯QQ进行远程协助154
实验8—3使用腾讯QQ实现远程协助154
实验8—4使用QQ远程控制获取被控端主机文件156
8.4使用pcAnywhere实现远程控制157
8.4.1主控端和被控端的安装158
8.4.2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并连接到远程计算机161
8.4.3优化连接速率164
8.4.4对被控端计算机进行远程管理164
实验8—5在主控端和被控端之间实现文件传送167
第3篇服务器搭建与配置篇
第9章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169
9.1网络服务器设计169
9.2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R2171
9.2.1系统版本选择171
9.2.2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73
9.2.3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R2企业版174
实验9—1U盘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R2177
9.3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初始设置180
9.3.1操作系统自带防火墙基本设置180
实验9—2利用防火墙限制指定IP不能访问182
9.3.2设置系统服务186
9.3.3及时更新系统188
9.3.4删除Windows更新190
实验9—3手动检查Windows更新191
第10章服务器操作系统管理193
10.1用户和组管理193
10.1.1本地用户和组概述193
10.1.2本地账户管理194
10.1.3组的管理196
实验10—1设置账户所在的组198
实验10—2设置用户或组的权限198
10.2远程管理200
10.2.1配置服务端200
10.2.2配置远程桌面连接202
实验10—3多个用户同时远程登录或同一用户多个远程登录204
第11章网络服务的搭建与管理(一)211
11.1WWW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211
11.1.1认识IIS服务211
11.1.2安装IIS服务器211
11.1.3测试IIS服务器能否正常使用215
11.1.4Web站点基本配置217
实验11—1通过修改默认网站来添加网站218
11.2DHCP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220
11.2.1DHCP服务概述220
11.2.2安装DHCP服务器221
11.2.3配置DHCP服务器226
11.2.4DHCP客户机的设置228
11.3DNS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229
11.3.1DNS服务概述229
11.3.2安装DNS服务器230
11.3.3创建查找区域231
11.3.4添加资源记录234
实验11—2备份和还原DNS服务235
第12章网络服务的搭建与管理(二)237
12.1FTP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237
12.1.1FTP服务概述237
12.1.2安装FTP服务器237
12.1.3添加FTP账户239
12.1.4配置FTP服务器240
实验12—1FTP服务器不能访问的解决办法242
12.2流媒体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247
12.2.1流媒体服务概述247
12.2.2安装Windows Media Services 2008249
12.2.3安装流媒体服务器250
12.2.4设置发布点252
12.2.5发布声明257
12.2.6播放流媒体服务器中的视频260
实验12—2为Windows Server 2008 R2安装WMP11播放器261
12.3Hyper—V的安装和使用265
12.3.1虚拟化技术简介265
12.3.2Hyper—V简介266
12.3.3安装Hyper—V266
12.3.4利用Hyper—V安装虚拟机269
实验12—3查看CPU是否支持虚拟化技术275
实验12—4开启CPU虚拟化功能276
第4篇无线网络应用与运维篇
第13章无线局域网基础278
13.1无线局域网概述278
13.1.1无线局域网的特点278
13.1.2无线局域网的典型应用279
13.2无线网络标准280
13.2.1IEEE802.11b标准280
13.2.2IEEE802.11a标准281
13.2.3IEEE802.11g标准281
13.2.4IEEE802.11n标准281
13.2.5IEEE802.11ac标准282
13.3无线网络模式283
13.3.1对等无线网络283
13.3.2独立无线网络284
13.3.3接入无线网络285
13.3.4点对点无线网络286
13.3.5点对多点无线网络287
13.3.6无线漫游网络288
第14章无线网络设备的分类与选择策略290
14.1无线网卡的分类与选择策略290
14.1.1无线网卡的分类290
14.1.2无线网卡的选择策略292
实验14—1动手安装无线网卡293
14.2无线AP的分类与选择策略295
14.2.1无线AP的分类296
14.2.2无线AP的选择策略296
14.3无线路由器的分类与选择策略298
14.3.1无线路由器的分类298
14.3.2无线路由器的选择策略298
14.4无线天线的分类与选择策略299
14.4.1无线天线的分类299
14.4.2无线天线的选择策略301
14.5无线控制器的优势与选择策略302
14.5.1传统无线网络的不足之处303
14.5.1无线控制器的优势304
14.5.2无线控制器的选择策略308
14.6POE供电交换机概述与选择策略308
14.6.1POE概述308
14.6.2POE供电交换机的选择策略311
第15章无线局域网典型应用方案313
15.1无线局域网的设计313
15.1.1网络需求分析313
15.1.2无线网络设计的原则314
15.1.3设计网络315
15.2小型家庭/办公网络WLAN应用方案317
15.2.1对等无线网络方案317
15.2.2无线路由器方案317
15.2.3“无线AP+宽带路由器”方案318
15.2.4“交换机+无线路由器”方案319
15.2.5“无线AP+交换机+宽带路由器”方案320
15.2.6组网设备的选择321
15.3零售店铺WLAN应用方案322
15.3.1零售业无线网络的应用322
15.3.2零售业无线网络的设计323
15.3.3零售店铺WLAN设备的选择324
15.4餐饮业WLAN应用方案324
15.4.1餐饮业无线网络的应用324
15.4.2餐饮业无线网络的设计325
15.4.3餐饮业WLAN设备的选择326
第16章无线局域网设备的安装327
16.1无线网络控制器接口与连接327
实验16—1安装无线网络控制器329
16.2无线AP的接口与连接333
16.2.1室内无线AP的端口与连接333
实验16—2安装室内无线AP335
16.2.2室外无线AP的接口与连接342
实验16—3安装室外无线AP343
16.3无线路由器的接口与连接345
实验16—4安装无线路由器347
16.4无线天线的接口与连接349
实验16—5安装无线天线352
16.5无线AP位置的选择策略353
16.5.1室内无线AP位置的选择353
16.5.2室外无线AP位置的选择353
第17章配置SOHO无线网络355
17.1共享上网配置355
17.2无线安全设置355
17.2.1设置无线网络名称355
17.2.2设置无线密码356
实验17—1无线路由器作为无线AP使用的配置方法357
17.3无线MAC地址过滤设置358
17.3.1获取设备MAC地址358
17.3.2设置MAC地址过滤360
实验17—2合理分配网络带宽361
17.4SOHO网络防蹭网363
17.4.1无线网络被蹭的原因363
17.4.2被蹭网带来的危害364
17.4.3判断是否被蹭网的方法364
17.4.4防止被蹭网的方法365
实验17—3配置无线桥接365
17.5管控上网权限368
17.5.1设置日程计划369
17.5.2设置访问目标370
17.5.3设置主机列表371
17.5.4设置访问规则372
17.5.5开启上网控制功能373
实验17—4ARP欺骗的防护374
实验17—5路由器软件升级378
第18章配置小型无线网络382
18.1无线AP基本配置382
18.1.1登录Web网管382
18.1.2首次配置无线设备383
实验18—1明文无线接入快速配置386
实验18—2WPA2—PSK无线接入快速配置387
18.2配置VLAN388
18.2.1VLAN概述389
18.2.2新建VLAN389
18.2.3配置VLAN中的端口390
18.2.4配置端口所属的VLAN390
实验18—3VLAN典型配置举例391
18.3IPv4路由配置392
18.3.1查看IPv4激活路由表393
18.3.2新建IPv4静态路由393
实验18—4IPv4静态路由配置举例394
18.4无线接入服务395
18.4.1无线接入服务概述395
18.4.2无线用户接入过程396
18.4.3WLAN服务的数据安全399
18.4.4用户接入认证
18.4.5802.11n协议401
实验18—5MAC地址本地认证配置举例402
实验18—6WDS典型配置举例404
第19章IEEE802.1X身份认证407
19.1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407
19.1.1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隐患407
19.1.2常见无线局域网攻击类型408
19.1.3无线局域网安全保障措施408
19.2IEEE802.1X身份认证410
19.2.1IEEE802.1X身份认证概述410
19.2.2IEEE802.1X认证工作机制411
19.2.3IEEE802.1X认证过程411
19.3配置RADIUS服务器413
19.3.1安装RADIUS服务器414
19.3.2创建用户账户417
19.3.3创建RADIUS客户端419
19.4配置交换机到RADIUS服务器的通信423
19.4.1全局配置423
19.4.2端口配置424
19.4.3RADIUS配置425
实验19—1在Cisco交换机上启用认证机制425
实验19—2在H3C设备上配置认证机制426
19.5配置终端IEEE802.1X认证连接432
19.5.1有线终端开启IEEE802.1X认证432
19.5.2无线终端开启IEEE802.1X认证434
第20章Portal认证配置437
20.1Portal认证概述437
20.1.1Portal简介437
20.1.2Portal认证系统组成438
20.1.3Portal认证方式439
20.1.4Portal认证过程440
20.2配置Portal认证441
20.2.1需求分析441
20.2.2AC基本配置442
20.2.3无线射频配置443
20.2.4Portal服务配置444
20.2.5认证服务配置446
实验20—1配置RADIUS服务器用于Portal认证448
20.3配置终端Portal认证连接455
第5篇常见故障排除篇
第21章有线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457
21.1有线网络故障的诊断457
21.1.1网络故障的分类457
21.1.2发送网络故障的原因457
21.1.3网络故障排除流程458
21.2常用工具的使用459
21.2.1IP测试工具Ping459
21.2.2测试TCP/IP协议配置工具Ipconfig461
21.2.3网络协议统计工具Netstat463
21.2.4跟踪工具Tracert和Pathping464
21.3网络设备常见故障排除465
21.3.1网卡、网线常见故障排除466
21.3.2交换机常见故障分类和排障467
21.3.3路由器常见故障排除470
第22章无线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472
22.1常见无线网络故障排除方法472
22.1.1硬件排错472
22.1.2检查接入点连接状况472
22.1.3测试信号强度473
22.1.4查看客户端和无线路由器设置473
22.1.5防范网络攻击474
22.1.6更新路由器固件474
22.2无线网络故障排除示例474
22.2.1无线客户端接收不到信号474
22.2.2无线客户端无法接入无线网络475
22.2.3无线网络内外访问正常但无法访问互联网476
22.2.4拨打无绳电话时会对无线网络产生强烈干扰476
22.2.5网络环境改变时,无法正常进行接入476
22.2.6网络连接正常却无法接入无线网络477
22.2.7笔记本电脑无法使用无线方式接入家庭网络实现Internet共享477
22.2.8无线AP不具备路由功能478
22.2.9利用无线网卡组建对等网络478
22.2.10看不到无线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478
22.2.11不同场所之间无线网络连接故障478
22.2.12每隔一段时间不能访问479
22.2.13访问单位服务器速度慢480
22.2.14无法访问无线路由器管理界面481
22.2.15旧网卡导致无法连接到无线网络482
22.2.16新装无线路由器导致旧笔记本无法连接482
22.2.17IEEE802.11n网卡降速为54M或11M(一)483
22.2.18IEEE802.11n网卡降速为54M或11M(二)483
序言
网络是什么?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在数学上,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20世纪90年代初,网络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为世界范围内人们的交流和协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自由。同时,网络技术也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和财富。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网络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使用设备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由于企业发展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从而导致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网络系统的瘫痪将给企事业造成内部管理混乱,甚至给生产经营造成巨大损失。所以,针对企业网络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如何成为优秀的企业网管员
那么,一个企业的网络管理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术素养呢?我的答案是,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当代企业的优秀网络管理员,你需要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做一个新的认识。
举个例子,一个大中型企业,一般都会有独立的机房,机房不会只是几台电脑和交换机,所以需要网络管理员涉及的设备会有很多,首先必须了解每个设备。
1.服务器。服务器也包含很多种类,例如杀毒服务器、网站服务器等。网络管理员可以不玩转它们,因为设置的工作一般都是外包专业公司来做的,但必须对它们有足够的了解,会一些常规的操作。
2.磁盘阵列。网络管理员可以不知道怎么去设置它,因为设置的工作一般也是外包专业公司来做的,网络管理员甚至只需要知道如何关闭开启它,知道如何查看它是否正常就可以了。
3.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网络管理员不需要完全会设置,因为很多设置也是外包专业公司来做的。但一定要学会判断它运行正常与否。例如交换机全部的灯一起亮、不闪烁,基本就是交换机故障等,网络管理员需要做的就是快速判断故障出现在哪个设备,并立即协调对应的部门或者厂家解决问题。
4.UPS电源设备。网络管理员不需要会维修它,但一定要能看懂它的运行状态,例如看得懂UPS在用市电还是在放电。
5.办公设备。例如办公电脑,需要会的是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特别是数据的备份,能够判断电脑故障来源于哪个硬件设备。懂得打印机、复印件、扫描仪、传真机的使用和维护。
6.监控整个企业网络。对于整个企业的网络状况需要监控,例如控制局域网内的流量,局域网内的文件共享,打印机共享等。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一个企业网络管理员所需要的技术素养——“不需要你太专(深),但你一定要够全”。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知道要做到“专”很不易,要做到“全”会不会容易些?答案是否定的,要做到“全”也同样不易。再举一个例子,笔者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学毕业,在校学业名列前茅,教师入职考试成绩同样名列前茅,顺利通过,但分数不算高。年轻气盛,虽然顺利入职,但对当时专业知识考试取得的分数“不服气”,于是我仔细分析了当年以及往年各地的考题和考试成绩,得到了答案,就是因为这类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了,以至于这个专业许多年都没有特别高的分数出现。
说到这里,本书的定位就清晰了,内容不在“深”,而在“全”。熟练掌握本书内容,对于小型企业网络,可以独当一面(组建和维护小型企业网络);对于中大型企业网络,正如前例所说,亦可为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
我们对本书的期盼
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告诉我们,书籍承载着传承、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任。从这个角度讲,书籍必然记载了真正重要的经验、知识和思想。只有将之有效传播,才能真正起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文明的更新和交替的作用。所以书籍的作用远不止于记载,更在于传播。因而一本好书的标准就非常明确了:
1.经验是否是有效的或可理论化的、知识是否是正确的或有价值的、思想是否是合乎人类文明或有建设性的,以推动社会发展;
2.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是否能真正合理地表现出它所承载的知识和思想,以利于其传播;
3.是否在某个层次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并对读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启发。
当然,专业技能类图书和文学类图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评价标准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本书在写作之前,笔者就对读一本好书、一本好读的书、好书的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在内容架构、层次、深度和可读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虑,力争创作一本好书,让读者在读完后不仅能够获得专业技能上的收获,同时还要有一些“附加价值”:
1.专业技能。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熟练掌握本书内容,对于小型企业网络,可以独当一面;对于大中型企业网络,正如前例所说,亦可为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书中大量的实例,能够明确、简洁、翔实、有针对性地把握知识点,读者可以立即得到高质量的实战技能。
2.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问题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关键是针对这些问题有没有快速高效的解决办法。书中既分析了相关知识点,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路和有针对性的办法。
3.价值。我们希望这本书通过内容和思路来体现价值,内容在一定时间后会过时,但逻辑和思路可以经历很长时间的“考验”。
4.启发。衡量好书的最后一个标准,一本好书应该具有启发性,希望这是读者看了这本书之后的体会。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高境界。但很多时候,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普遍存在,例如学生做功课和学者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便可以判断它是失败了。
专业技能类的图书不比文学类书籍,大多枯燥无味。如果能够出于性情去读,自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但对于一本专业技能类的图书,又有多少人会仅仅只出于性情去阅读呢?不过,仅仅只出于利益去阅读的人也会是少数,大多数的人是介于两者兼有,既要学得一技之长,又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一本好书,不会遗忘任何读者,所以本书在内容的安排上,尽量做到“好读”。例如尽量多地使用图片,需要文字表达的地方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尽量避免大篇幅的文字叙述等。如果在学习本书时,能够与实践相结合,那么一定是一件高效而有趣的事情。
本书内容框架及特色
全书分为五篇,共22章。第一篇共3章内容,介绍局域网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网络协议和局域网硬件设备等内容;第二篇共5章内容,介绍中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和应用,包括网络硬件的安装和连接、办公网络的组建、局域网资源共享、局域网共享宽带上网和局域网远程应用等内容;第三篇共4章内容,介绍网络服务器的搭建和管理知识,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管理、网络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等内容;第四篇共8章内容,主要介绍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线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设备的分类与选择、无线局域网典型应用方案、无线局域网设备的连接、SOHO无线网络及小型无线网络的配置、IEEE 802.1X身份认证的配置和Portal认证配置等内容;第五篇共2章内容,主要介绍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本书坚持易学、易懂、易读的创作宗旨,实例典型,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书中各章不仅详细介绍了实例的具体操作步骤,而且还配有一定数量的实验操作,以帮助读者更加快速吸收书中重要知识点,达到快速高效学习的目的。本书在结构安排和语言叙述上力求简洁明了。与传统的局域网类书籍不同,本书编写是按照初学者的角度量身定制,对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重难点充分估计,这些内容在书中都有详细介绍,使读者能够迅速解决当前遇到的难题。无论是学习任何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都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本书内容,要先理解相关概念,然后配合具体的实际操作效果会最佳。本书的编写目的是指导实践,所以,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条件的话,一定要亲自实践,体会局域网组建的方法步骤以及技术要点,希望读者对局域网技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最后再聊一点经验之谈,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的先决条件,但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的知识面绝不局限于网络技术这一个领域,网络的终端设备和其他相关设备的维修维护也是一门必修课,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两者相辅相成,定能做到游刃有余、炉火纯青。再举两个笔者亲身经历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早年笔者做网吧维护工作,在一个新的网吧网络组建成功后,某台交换机下的部分电脑不能正常上网,经过初步诊断是交换机故障或病毒攻击,但在更换交换机和排查病毒后,均不能解决问题,之后在经过一系列详细排查后,确定了是一台电脑的网卡故障造成交换机短路,以至于交换机不能正常工作。第二个例子也出现在网吧,但只是一台电脑不能上网,通过Ping命令和回路水晶头测试网卡工作正常,重装系统、重新配置网络后依然不能上网,此时如果安装一块独立网卡或许就可以解决问题,但经验告诉笔者,网卡自身没有故障,几经思索后,拔下主机电源,取下主板BIOS电池进行放电,重新开机后问题解决。这两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网络管理和维护不仅需要过硬的网络技术知识,对相关联设备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同样重要。现实生活中的其他行业,不也是这样吗?
另外,由于知识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缺漏,望广大读者朋友评判指正。
文摘
版权页:
2.5.4 C类地址
一个C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C类IP地址就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C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21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8位。
C类IP地址用前面24位来标识网络号,其中最前面三位规定为“110”,8位标识主机号。这样C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为“11000000~11011111”之间,转换成十进制后即为192~223。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最后一段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号,它的地址范围为“192.0.0.0~223.255.255.255”。C类地址适用于校园网和办公网络等小型网络,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254台计算机。这类地址是所有的地址类型中地址数最多的,但这类网络所允许连接的计算机是最少的。这类IP地址可分配给任何有需要的人。其中192.168.0.0~192.168.255.255为企业局域网专用地址段。
2.5.5 D类和E类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重广播组,一个多重广播组可能包括1台或更多主机,或根本没有。D类地址的最高位为1110,第一段八位体为“11100000~11101111”,转换成十进制即为224~239,剩余的位用来设定客户机参加的特定组,它的地址范围为“224.0.1.1~239.255,255.255”。在多重广播操作中没有网络或主机位,数据包将传送到网络中选定的主机子集中,只有注册了多重广播地址的主机才能接收到数据包。
E类地址是一个通常不用的实验性地址,保留作研究之用。因此Internet上没有可用的E类地址。E类地址的最高位为11110,第一段八位体为“11110000~11110111”,转换成十进制即为240~247。E类地址的前4位恒为1,因此有效的地址范围从240.0.0.0至255.255.255.255。
总的来说,IP地址分类由第一个八位组的值来确定。任何一个0到127间的网络地址均是一个A类地址。任何一个128到191间的网络地址是一个B类地址。任何一个192到223间的网络地址是一个C类地址。任何一个第一个八位组在224到239间的网络地址是一个组播地址即D类地址,E类保留。
前沿技术与主流框架并驾齐驱,有线网络连通无线网络;注重实践与动手能力培养,近百个网络管理实验案例精挑细选;网管经验与运维技巧双管齐下,为网管员典藏书架再添宝典。
目录
第1篇精练基础篇
第1章局域网基础知识1
1.1局域网基本概念1
1.1.1局域网概述1
1.1.2局域网体系结构2
1.2局域网拓扑结构4
1.2.1总线型拓扑结构4
1.2.2环形拓扑结构5
1.2.3星形拓扑结构6
1.2.4混合型拓扑结构7
1.2.5其他拓扑结构8
实验1—1最简单的网络——双机互联9
1.3局域网类型10
1.3.1以太网(Ethernet)10
1.3.2快速以太网12
1.3.3千兆以太网13
1.3.4虚拟局域网14
1.3.5无线局域网15
实验1—2小型商业网络模型17
实验1—3大型网络模型18
第2章网络协议、网络模型和IP地址21
2.1TCP/IP协议21
2.1.1什么是TCP/IP21
2.1.2TCP/IP的年代史22
2.2OSI网络参考模型23
2.2.1OSI网络参考模型概述23
2.2.2模型将网络分解为层24
2.2.3OSI网络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25
2.2.4数据封装过程28
2.3TCP/IP网络参考模型29
2.3.1TCP/IP参考模型简介29
2.3.2TCP/IP网络层30
2.3.3TCP/lP链路层31
2.3.4TCP/lP传输层31
2.3.5TCP/IP应用层32
2.4TCP/IP协议、服务和端口33
2.4.1TCP/IP协议概述33
2.4.2TCP/IP端口和端口号34
2.4.3TCP/IP套接字37
2.4.4IP寻址技术基础38
实验2—1查看局域网中的某台主机是否在线41
实验2—2查看ADSL上网获取到的IP地址42
2.5IP地址类别42
2.5.1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42
2.5.2A类地址43
2.5.3B类地址43
2.5.4C类地址44
2.5.5D类和E类地址44
2.6子网以及掩码44
2.7IP地址的分配45
2.7.1公共IP地址和专用IP地址45
2.7.2可全局路由(公网)的IP地址的分配方式46
2.7.3专用(私有)IP地址的分配方式47
第3章网络硬件设备51
3.1客户机和服务器电脑51
3.1.1客户机51
3.1.2服务器51
3.2网络传输介质52
3.2.1双绞线52
3.2.2同轴电缆56
3.2.3光纤57
3.3网络传输设备60
3.3.1网卡60
3.3.2集线器61
3.3.3交换机62
3.3.4路由器63
3.3.5网络设备的接口68
3.4辅助设备70
3.4.1机柜70
3.4.2配线架71
第2篇网络组建与共享篇
第4章网络硬件的安装和连接73
4.1网络连接示意图73
4.2网线的制作74
4.2.1制作网线的材料74
4.2.2双绞线制作工具75
4.2.3网线制作标准76
实验4—1动手制作网线77
实验4—2网线通断测试79
4.3网卡的安装与连接80
实验4—3动手安装网卡80
实验4—4动手连接网线与网卡82
4.4交换机的连接82
实验4—5动手连接交换机与相关网络设备82
4.5路由器的安装与连接84
4.6网络扩展方案84
4.6.1交换机的级联84
4.6.2交换机的堆栈85
4.6.3机柜和网络设备的安装86
第5章组建办公网络89
5.1办公网络的基本功能和特点89
5.1.1办公网络的基本功能89
5.1.2办公网络的特点89
5.2办公网络的设计90
5.2.1办公网络的设计原则90
5.2.2网络结构与网络类型的选择90
5.2.3组网方案的选择91
5.3网络设备的选择92
5.3.1水晶头、网线和网卡的选择92
5.3.2交换机的选择93
5.3.3路由器的选择94
5.3.4防火墙的选择95
5.4办公网络的连接95
实验5—1动手组建办公网络95
5.5RJ—45信息模块的安装96
实验5—2需打线型RJ45信息模块安装97
实验5—3免打线型RJ45信息模块安装99
第6章局域网资源共享101
6.1局域网应用概述101
6.1.1基本局域网应用101
6.1.2高级局域网服务102
6.2Windows8家庭组104
6.2.1新建家庭组104
6.2.2加入与退出家庭组106
6.2.3访问组内资源108
6.3共享文件至局域网中109
实验6—1使用公用文件夹共享文件109
实验6—2将任意文件夹设置成共享资源109
实验6—3限制同时连接共享文件夹的用户数量110
实验6—4使用密码保护共享的文件夹111
实验6—5隐藏共享文件夹113
实验6—6将共享文件夹映射成本地驱动器114
实验6—7解决不同系统间的共享问题115
6.4共享硬件设备至局域网中119
6.4.1共享打印机119
6.4.2连接网络打印机120
实验6—8解决不同系统间共享打印机的问题123
第7章局域网共享宽带上网128
7.1家庭宽带的安装与使用128
7.1.1ADSL概述128
7.1.2ADSL的安装129
7.1.3光纤宽带安装131
实验7—1ADSL拨号上网设置132
7.2光纤接入网134
7.2.1光纤接入网概述134
7.2.2光纤接入、共享方案136
7.3共享上网137
7.3.1共享上网概述137
7.3.2软件共享方法139
7.3.3硬件共享方法139
7.3.4共享上网方式的比较139
7.4局域网路由器共享上网配置141
实验7—2ADSL拨号配置141
实验7—3静态IP配置142
实验7—4动态IP配置143
实验7—5DHCP服务器和客户机配置144
第8章局域网远程应用146
8.1Windows7远程桌面连接的使用146
8.1.1开启远程桌面连接146
8.1.2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功能147
实验8—1向远程桌面传送文件148
8.2Windows7远程协助的使用150
8.2.1远程协助和远程桌面连接的区别150
8.2.2允许远程协助150
8.2.3邀请他人远程协助151
实验8—2利用远程协助帮助他人152
8.3使用腾讯QQ进行远程协助154
实验8—3使用腾讯QQ实现远程协助154
实验8—4使用QQ远程控制获取被控端主机文件156
8.4使用pcAnywhere实现远程控制157
8.4.1主控端和被控端的安装158
8.4.2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并连接到远程计算机161
8.4.3优化连接速率164
8.4.4对被控端计算机进行远程管理164
实验8—5在主控端和被控端之间实现文件传送167
第3篇服务器搭建与配置篇
第9章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169
9.1网络服务器设计169
9.2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R2171
9.2.1系统版本选择171
9.2.2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73
9.2.3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R2企业版174
实验9—1U盘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R2177
9.3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初始设置180
9.3.1操作系统自带防火墙基本设置180
实验9—2利用防火墙限制指定IP不能访问182
9.3.2设置系统服务186
9.3.3及时更新系统188
9.3.4删除Windows更新190
实验9—3手动检查Windows更新191
第10章服务器操作系统管理193
10.1用户和组管理193
10.1.1本地用户和组概述193
10.1.2本地账户管理194
10.1.3组的管理196
实验10—1设置账户所在的组198
实验10—2设置用户或组的权限198
10.2远程管理200
10.2.1配置服务端200
10.2.2配置远程桌面连接202
实验10—3多个用户同时远程登录或同一用户多个远程登录204
第11章网络服务的搭建与管理(一)211
11.1WWW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211
11.1.1认识IIS服务211
11.1.2安装IIS服务器211
11.1.3测试IIS服务器能否正常使用215
11.1.4Web站点基本配置217
实验11—1通过修改默认网站来添加网站218
11.2DHCP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220
11.2.1DHCP服务概述220
11.2.2安装DHCP服务器221
11.2.3配置DHCP服务器226
11.2.4DHCP客户机的设置228
11.3DNS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229
11.3.1DNS服务概述229
11.3.2安装DNS服务器230
11.3.3创建查找区域231
11.3.4添加资源记录234
实验11—2备份和还原DNS服务235
第12章网络服务的搭建与管理(二)237
12.1FTP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237
12.1.1FTP服务概述237
12.1.2安装FTP服务器237
12.1.3添加FTP账户239
12.1.4配置FTP服务器240
实验12—1FTP服务器不能访问的解决办法242
12.2流媒体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247
12.2.1流媒体服务概述247
12.2.2安装Windows Media Services 2008249
12.2.3安装流媒体服务器250
12.2.4设置发布点252
12.2.5发布声明257
12.2.6播放流媒体服务器中的视频260
实验12—2为Windows Server 2008 R2安装WMP11播放器261
12.3Hyper—V的安装和使用265
12.3.1虚拟化技术简介265
12.3.2Hyper—V简介266
12.3.3安装Hyper—V266
12.3.4利用Hyper—V安装虚拟机269
实验12—3查看CPU是否支持虚拟化技术275
实验12—4开启CPU虚拟化功能276
第4篇无线网络应用与运维篇
第13章无线局域网基础278
13.1无线局域网概述278
13.1.1无线局域网的特点278
13.1.2无线局域网的典型应用279
13.2无线网络标准280
13.2.1IEEE802.11b标准280
13.2.2IEEE802.11a标准281
13.2.3IEEE802.11g标准281
13.2.4IEEE802.11n标准281
13.2.5IEEE802.11ac标准282
13.3无线网络模式283
13.3.1对等无线网络283
13.3.2独立无线网络284
13.3.3接入无线网络285
13.3.4点对点无线网络286
13.3.5点对多点无线网络287
13.3.6无线漫游网络288
第14章无线网络设备的分类与选择策略290
14.1无线网卡的分类与选择策略290
14.1.1无线网卡的分类290
14.1.2无线网卡的选择策略292
实验14—1动手安装无线网卡293
14.2无线AP的分类与选择策略295
14.2.1无线AP的分类296
14.2.2无线AP的选择策略296
14.3无线路由器的分类与选择策略298
14.3.1无线路由器的分类298
14.3.2无线路由器的选择策略298
14.4无线天线的分类与选择策略299
14.4.1无线天线的分类299
14.4.2无线天线的选择策略301
14.5无线控制器的优势与选择策略302
14.5.1传统无线网络的不足之处303
14.5.1无线控制器的优势304
14.5.2无线控制器的选择策略308
14.6POE供电交换机概述与选择策略308
14.6.1POE概述308
14.6.2POE供电交换机的选择策略311
第15章无线局域网典型应用方案313
15.1无线局域网的设计313
15.1.1网络需求分析313
15.1.2无线网络设计的原则314
15.1.3设计网络315
15.2小型家庭/办公网络WLAN应用方案317
15.2.1对等无线网络方案317
15.2.2无线路由器方案317
15.2.3“无线AP+宽带路由器”方案318
15.2.4“交换机+无线路由器”方案319
15.2.5“无线AP+交换机+宽带路由器”方案320
15.2.6组网设备的选择321
15.3零售店铺WLAN应用方案322
15.3.1零售业无线网络的应用322
15.3.2零售业无线网络的设计323
15.3.3零售店铺WLAN设备的选择324
15.4餐饮业WLAN应用方案324
15.4.1餐饮业无线网络的应用324
15.4.2餐饮业无线网络的设计325
15.4.3餐饮业WLAN设备的选择326
第16章无线局域网设备的安装327
16.1无线网络控制器接口与连接327
实验16—1安装无线网络控制器329
16.2无线AP的接口与连接333
16.2.1室内无线AP的端口与连接333
实验16—2安装室内无线AP335
16.2.2室外无线AP的接口与连接342
实验16—3安装室外无线AP343
16.3无线路由器的接口与连接345
实验16—4安装无线路由器347
16.4无线天线的接口与连接349
实验16—5安装无线天线352
16.5无线AP位置的选择策略353
16.5.1室内无线AP位置的选择353
16.5.2室外无线AP位置的选择353
第17章配置SOHO无线网络355
17.1共享上网配置355
17.2无线安全设置355
17.2.1设置无线网络名称355
17.2.2设置无线密码356
实验17—1无线路由器作为无线AP使用的配置方法357
17.3无线MAC地址过滤设置358
17.3.1获取设备MAC地址358
17.3.2设置MAC地址过滤360
实验17—2合理分配网络带宽361
17.4SOHO网络防蹭网363
17.4.1无线网络被蹭的原因363
17.4.2被蹭网带来的危害364
17.4.3判断是否被蹭网的方法364
17.4.4防止被蹭网的方法365
实验17—3配置无线桥接365
17.5管控上网权限368
17.5.1设置日程计划369
17.5.2设置访问目标370
17.5.3设置主机列表371
17.5.4设置访问规则372
17.5.5开启上网控制功能373
实验17—4ARP欺骗的防护374
实验17—5路由器软件升级378
第18章配置小型无线网络382
18.1无线AP基本配置382
18.1.1登录Web网管382
18.1.2首次配置无线设备383
实验18—1明文无线接入快速配置386
实验18—2WPA2—PSK无线接入快速配置387
18.2配置VLAN388
18.2.1VLAN概述389
18.2.2新建VLAN389
18.2.3配置VLAN中的端口390
18.2.4配置端口所属的VLAN390
实验18—3VLAN典型配置举例391
18.3IPv4路由配置392
18.3.1查看IPv4激活路由表393
18.3.2新建IPv4静态路由393
实验18—4IPv4静态路由配置举例394
18.4无线接入服务395
18.4.1无线接入服务概述395
18.4.2无线用户接入过程396
18.4.3WLAN服务的数据安全399
18.4.4用户接入认证
18.4.5802.11n协议401
实验18—5MAC地址本地认证配置举例402
实验18—6WDS典型配置举例404
第19章IEEE802.1X身份认证407
19.1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407
19.1.1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隐患407
19.1.2常见无线局域网攻击类型408
19.1.3无线局域网安全保障措施408
19.2IEEE802.1X身份认证410
19.2.1IEEE802.1X身份认证概述410
19.2.2IEEE802.1X认证工作机制411
19.2.3IEEE802.1X认证过程411
19.3配置RADIUS服务器413
19.3.1安装RADIUS服务器414
19.3.2创建用户账户417
19.3.3创建RADIUS客户端419
19.4配置交换机到RADIUS服务器的通信423
19.4.1全局配置423
19.4.2端口配置424
19.4.3RADIUS配置425
实验19—1在Cisco交换机上启用认证机制425
实验19—2在H3C设备上配置认证机制426
19.5配置终端IEEE802.1X认证连接432
19.5.1有线终端开启IEEE802.1X认证432
19.5.2无线终端开启IEEE802.1X认证434
第20章Portal认证配置437
20.1Portal认证概述437
20.1.1Portal简介437
20.1.2Portal认证系统组成438
20.1.3Portal认证方式439
20.1.4Portal认证过程440
20.2配置Portal认证441
20.2.1需求分析441
20.2.2AC基本配置442
20.2.3无线射频配置443
20.2.4Portal服务配置444
20.2.5认证服务配置446
实验20—1配置RADIUS服务器用于Portal认证448
20.3配置终端Portal认证连接455
第5篇常见故障排除篇
第21章有线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457
21.1有线网络故障的诊断457
21.1.1网络故障的分类457
21.1.2发送网络故障的原因457
21.1.3网络故障排除流程458
21.2常用工具的使用459
21.2.1IP测试工具Ping459
21.2.2测试TCP/IP协议配置工具Ipconfig461
21.2.3网络协议统计工具Netstat463
21.2.4跟踪工具Tracert和Pathping464
21.3网络设备常见故障排除465
21.3.1网卡、网线常见故障排除466
21.3.2交换机常见故障分类和排障467
21.3.3路由器常见故障排除470
第22章无线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472
22.1常见无线网络故障排除方法472
22.1.1硬件排错472
22.1.2检查接入点连接状况472
22.1.3测试信号强度473
22.1.4查看客户端和无线路由器设置473
22.1.5防范网络攻击474
22.1.6更新路由器固件474
22.2无线网络故障排除示例474
22.2.1无线客户端接收不到信号474
22.2.2无线客户端无法接入无线网络475
22.2.3无线网络内外访问正常但无法访问互联网476
22.2.4拨打无绳电话时会对无线网络产生强烈干扰476
22.2.5网络环境改变时,无法正常进行接入476
22.2.6网络连接正常却无法接入无线网络477
22.2.7笔记本电脑无法使用无线方式接入家庭网络实现Internet共享477
22.2.8无线AP不具备路由功能478
22.2.9利用无线网卡组建对等网络478
22.2.10看不到无线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478
22.2.11不同场所之间无线网络连接故障478
22.2.12每隔一段时间不能访问479
22.2.13访问单位服务器速度慢480
22.2.14无法访问无线路由器管理界面481
22.2.15旧网卡导致无法连接到无线网络482
22.2.16新装无线路由器导致旧笔记本无法连接482
22.2.17IEEE802.11n网卡降速为54M或11M(一)483
22.2.18IEEE802.11n网卡降速为54M或11M(二)483
序言
网络是什么?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在数学上,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20世纪90年代初,网络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为世界范围内人们的交流和协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自由。同时,网络技术也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和财富。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网络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使用设备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由于企业发展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从而导致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网络系统的瘫痪将给企事业造成内部管理混乱,甚至给生产经营造成巨大损失。所以,针对企业网络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如何成为优秀的企业网管员
那么,一个企业的网络管理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术素养呢?我的答案是,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当代企业的优秀网络管理员,你需要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做一个新的认识。
举个例子,一个大中型企业,一般都会有独立的机房,机房不会只是几台电脑和交换机,所以需要网络管理员涉及的设备会有很多,首先必须了解每个设备。
1.服务器。服务器也包含很多种类,例如杀毒服务器、网站服务器等。网络管理员可以不玩转它们,因为设置的工作一般都是外包专业公司来做的,但必须对它们有足够的了解,会一些常规的操作。
2.磁盘阵列。网络管理员可以不知道怎么去设置它,因为设置的工作一般也是外包专业公司来做的,网络管理员甚至只需要知道如何关闭开启它,知道如何查看它是否正常就可以了。
3.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网络管理员不需要完全会设置,因为很多设置也是外包专业公司来做的。但一定要学会判断它运行正常与否。例如交换机全部的灯一起亮、不闪烁,基本就是交换机故障等,网络管理员需要做的就是快速判断故障出现在哪个设备,并立即协调对应的部门或者厂家解决问题。
4.UPS电源设备。网络管理员不需要会维修它,但一定要能看懂它的运行状态,例如看得懂UPS在用市电还是在放电。
5.办公设备。例如办公电脑,需要会的是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特别是数据的备份,能够判断电脑故障来源于哪个硬件设备。懂得打印机、复印件、扫描仪、传真机的使用和维护。
6.监控整个企业网络。对于整个企业的网络状况需要监控,例如控制局域网内的流量,局域网内的文件共享,打印机共享等。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一个企业网络管理员所需要的技术素养——“不需要你太专(深),但你一定要够全”。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知道要做到“专”很不易,要做到“全”会不会容易些?答案是否定的,要做到“全”也同样不易。再举一个例子,笔者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学毕业,在校学业名列前茅,教师入职考试成绩同样名列前茅,顺利通过,但分数不算高。年轻气盛,虽然顺利入职,但对当时专业知识考试取得的分数“不服气”,于是我仔细分析了当年以及往年各地的考题和考试成绩,得到了答案,就是因为这类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了,以至于这个专业许多年都没有特别高的分数出现。
说到这里,本书的定位就清晰了,内容不在“深”,而在“全”。熟练掌握本书内容,对于小型企业网络,可以独当一面(组建和维护小型企业网络);对于中大型企业网络,正如前例所说,亦可为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
我们对本书的期盼
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告诉我们,书籍承载着传承、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任。从这个角度讲,书籍必然记载了真正重要的经验、知识和思想。只有将之有效传播,才能真正起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文明的更新和交替的作用。所以书籍的作用远不止于记载,更在于传播。因而一本好书的标准就非常明确了:
1.经验是否是有效的或可理论化的、知识是否是正确的或有价值的、思想是否是合乎人类文明或有建设性的,以推动社会发展;
2.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是否能真正合理地表现出它所承载的知识和思想,以利于其传播;
3.是否在某个层次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并对读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启发。
当然,专业技能类图书和文学类图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评价标准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本书在写作之前,笔者就对读一本好书、一本好读的书、好书的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在内容架构、层次、深度和可读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虑,力争创作一本好书,让读者在读完后不仅能够获得专业技能上的收获,同时还要有一些“附加价值”:
1.专业技能。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熟练掌握本书内容,对于小型企业网络,可以独当一面;对于大中型企业网络,正如前例所说,亦可为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书中大量的实例,能够明确、简洁、翔实、有针对性地把握知识点,读者可以立即得到高质量的实战技能。
2.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问题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关键是针对这些问题有没有快速高效的解决办法。书中既分析了相关知识点,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路和有针对性的办法。
3.价值。我们希望这本书通过内容和思路来体现价值,内容在一定时间后会过时,但逻辑和思路可以经历很长时间的“考验”。
4.启发。衡量好书的最后一个标准,一本好书应该具有启发性,希望这是读者看了这本书之后的体会。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高境界。但很多时候,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普遍存在,例如学生做功课和学者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便可以判断它是失败了。
专业技能类的图书不比文学类书籍,大多枯燥无味。如果能够出于性情去读,自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但对于一本专业技能类的图书,又有多少人会仅仅只出于性情去阅读呢?不过,仅仅只出于利益去阅读的人也会是少数,大多数的人是介于两者兼有,既要学得一技之长,又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一本好书,不会遗忘任何读者,所以本书在内容的安排上,尽量做到“好读”。例如尽量多地使用图片,需要文字表达的地方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尽量避免大篇幅的文字叙述等。如果在学习本书时,能够与实践相结合,那么一定是一件高效而有趣的事情。
本书内容框架及特色
全书分为五篇,共22章。第一篇共3章内容,介绍局域网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网络协议和局域网硬件设备等内容;第二篇共5章内容,介绍中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和应用,包括网络硬件的安装和连接、办公网络的组建、局域网资源共享、局域网共享宽带上网和局域网远程应用等内容;第三篇共4章内容,介绍网络服务器的搭建和管理知识,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管理、网络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等内容;第四篇共8章内容,主要介绍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线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设备的分类与选择、无线局域网典型应用方案、无线局域网设备的连接、SOHO无线网络及小型无线网络的配置、IEEE 802.1X身份认证的配置和Portal认证配置等内容;第五篇共2章内容,主要介绍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本书坚持易学、易懂、易读的创作宗旨,实例典型,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书中各章不仅详细介绍了实例的具体操作步骤,而且还配有一定数量的实验操作,以帮助读者更加快速吸收书中重要知识点,达到快速高效学习的目的。本书在结构安排和语言叙述上力求简洁明了。与传统的局域网类书籍不同,本书编写是按照初学者的角度量身定制,对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重难点充分估计,这些内容在书中都有详细介绍,使读者能够迅速解决当前遇到的难题。无论是学习任何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都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本书内容,要先理解相关概念,然后配合具体的实际操作效果会最佳。本书的编写目的是指导实践,所以,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条件的话,一定要亲自实践,体会局域网组建的方法步骤以及技术要点,希望读者对局域网技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最后再聊一点经验之谈,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的先决条件,但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的知识面绝不局限于网络技术这一个领域,网络的终端设备和其他相关设备的维修维护也是一门必修课,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两者相辅相成,定能做到游刃有余、炉火纯青。再举两个笔者亲身经历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早年笔者做网吧维护工作,在一个新的网吧网络组建成功后,某台交换机下的部分电脑不能正常上网,经过初步诊断是交换机故障或病毒攻击,但在更换交换机和排查病毒后,均不能解决问题,之后在经过一系列详细排查后,确定了是一台电脑的网卡故障造成交换机短路,以至于交换机不能正常工作。第二个例子也出现在网吧,但只是一台电脑不能上网,通过Ping命令和回路水晶头测试网卡工作正常,重装系统、重新配置网络后依然不能上网,此时如果安装一块独立网卡或许就可以解决问题,但经验告诉笔者,网卡自身没有故障,几经思索后,拔下主机电源,取下主板BIOS电池进行放电,重新开机后问题解决。这两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网络管理和维护不仅需要过硬的网络技术知识,对相关联设备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同样重要。现实生活中的其他行业,不也是这样吗?
另外,由于知识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缺漏,望广大读者朋友评判指正。
文摘
版权页:
2.5.4 C类地址
一个C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C类IP地址就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C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21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8位。
C类IP地址用前面24位来标识网络号,其中最前面三位规定为“110”,8位标识主机号。这样C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为“11000000~11011111”之间,转换成十进制后即为192~223。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最后一段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号,它的地址范围为“192.0.0.0~223.255.255.255”。C类地址适用于校园网和办公网络等小型网络,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254台计算机。这类地址是所有的地址类型中地址数最多的,但这类网络所允许连接的计算机是最少的。这类IP地址可分配给任何有需要的人。其中192.168.0.0~192.168.255.255为企业局域网专用地址段。
2.5.5 D类和E类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重广播组,一个多重广播组可能包括1台或更多主机,或根本没有。D类地址的最高位为1110,第一段八位体为“11100000~11101111”,转换成十进制即为224~239,剩余的位用来设定客户机参加的特定组,它的地址范围为“224.0.1.1~239.255,255.255”。在多重广播操作中没有网络或主机位,数据包将传送到网络中选定的主机子集中,只有注册了多重广播地址的主机才能接收到数据包。
E类地址是一个通常不用的实验性地址,保留作研究之用。因此Internet上没有可用的E类地址。E类地址的最高位为11110,第一段八位体为“11110000~11110111”,转换成十进制即为240~247。E类地址的前4位恒为1,因此有效的地址范围从240.0.0.0至255.255.255.255。
总的来说,IP地址分类由第一个八位组的值来确定。任何一个0到127间的网络地址均是一个A类地址。任何一个128到191间的网络地址是一个B类地址。任何一个192到223间的网络地址是一个C类地址。任何一个第一个八位组在224到239间的网络地址是一个组播地址即D类地址,E类保留。
ISBN | 9787113216986 |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作者 | 王灵霞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