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深圳社会建设与发展报告(2016)》由张骁儒、陈东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骁儒,男,1959年10月生,汉族,河北遵化人。现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院长。曾任西藏军区政治部文教办干事、秘书处秘书,河北省军区石家庄警备区政治部干事,河北省政协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深圳市政府驻成都办事处综合处副处长、处长,深圳市政协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中共深圳市委副秘书长。近年来致力于党史研究和方志研究。
陈东平,男,汉族,1959年12月生,湖北武汉人。大学学历,硕士,199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5月参加工作,历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深圳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13年5月23日任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长期参与深圳市社会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工作,在社会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多元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在社会建设“织网工程”方面研究颇深,其主导的“织网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市级政务数据高度融合共享,使深圳被授予国家信息共享示范市和信息惠民示范市。
陈少兵,男,湖北天门人。华中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学博士。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成员、副院长、副研究员。曾任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深圳社会主义学院、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深圳中华文化学院)副校(院)长、校委委员职务。多年从事科技管理方面的研究,并有教研部门分管教学、科研的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研究和管理能力。
赵洪宝,男,1967年11月生,汉族,安徽嘉山人。1995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任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办文处处长,拟任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副局级)。
王为理,男,1965年1月生,安徽岳西人。现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西方哲学专业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课程哲学博士。曾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三级),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和城市文化研究。
谢志岿,男,湖南人,政治学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专业博士,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行政学专业硕士,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法学学士。现为深圳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与行政、城市化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等。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部省市各类重点研究项目数十项。发表论著数十篇(部),多项成果获奖。
目录
Ⅰ总报告
B.12015~2016年深圳市社会建设形势分析与展望
Ⅱ基本公共服务篇
B.22015~2016年深圳市教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
B.3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实现深圳更充分、更高质的就业发展目标
B.42015年深圳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水平分析
B.52015~2016年深圳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
B.62015~2016年深圳市公共文体服务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
B.7深圳市住房公积金制度五年(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发展报告
B.82015~2016年深圳市公共交通服务发展趋势与展望
B.92015~2016年深圳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Ⅲ社会治理创新篇
B.102015~2016年深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报告
B.112015~2016年深圳市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及展望
B.12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创新举措与思考
B.132015~2016年深圳市城市管理现状与对策
Ⅳ社区建设篇
B.142015~2016年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报告
B.15深圳市社区服务发展报告
B.16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创新打造“一平台一广场”
B.17宝安区社会末梢治理研究——社区居委会的转型重塑
B.18大鹏新区社区服务资源配置现状与问题研究
Ⅶ社会组织篇
B.192015~2016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
B.202015~2016年深圳工会工作发展报告
B.21关于“志愿者之城”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B.22光明新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Ⅷ各区工作篇
B.232015~2016年福田区社会工作创新、形势分析与展望
B.24深圳市南山区信用城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B.25“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创新项目可行性报告
B.26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共建共享——深圳龙岗积极推进包容型、参与型和共享型城区建设
B.27坪山新区推动人群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B.28龙华新区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Ⅸ专题研究篇
B.29深圳市人口结构分析报告
B.30深圳市常住人口收入及生活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B.31深圳建立智慧型扁平化城市治理层级研究报告
B.32深圳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基于2006年、2008年和2015年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B.33关于深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报告
B.34龙岗区困难群众帮扶政策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B.35盐田区开展“医养融合”服务战略研究
文摘
版权页:
(二)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按照“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市联网、信息共享”的目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基层业务信息系统建设,2015年2月正式上线试运行,在已有失业登记及失业金申领、就业援助补贴、公益性职业介绍等业务模块基础上,加载青年见习、自主创业人员身份核实、四类自主创业补贴申领等模块,服务对象就近享受就业援助和补贴申领等19项服务。整合并充分利用社会保险、人才引进、公安户籍、商事登记等内外部数据资源,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与相关业务的数据同步、协同办理;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用人单位统一管理、个人服务对象就失业档案及就业失业统计监测分析功能,在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类就业创业服务的同时,逐步发挥决策参考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的一体化建设。
(三)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
一是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工作。落实青年见习政策,开发见习岗位,提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深圳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服务,为每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一次电话访问、一次职业指导、一次岗位推荐、一次就业见习,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帮扶。二是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力度。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认定工作,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户籍居民招聘专场等就业援助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加强户籍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实现素质就业、技能就业。三是加强异地务工人员公共就业服务。使用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型互联网工具升级公共求职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公共就业“四免”服务。
《深圳社会建设与发展报告(2016)》由张骁儒、陈东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骁儒,男,1959年10月生,汉族,河北遵化人。现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院长。曾任西藏军区政治部文教办干事、秘书处秘书,河北省军区石家庄警备区政治部干事,河北省政协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深圳市政府驻成都办事处综合处副处长、处长,深圳市政协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中共深圳市委副秘书长。近年来致力于党史研究和方志研究。
陈东平,男,汉族,1959年12月生,湖北武汉人。大学学历,硕士,199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5月参加工作,历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深圳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13年5月23日任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长期参与深圳市社会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工作,在社会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多元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在社会建设“织网工程”方面研究颇深,其主导的“织网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市级政务数据高度融合共享,使深圳被授予国家信息共享示范市和信息惠民示范市。
陈少兵,男,湖北天门人。华中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学博士。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成员、副院长、副研究员。曾任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深圳社会主义学院、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深圳中华文化学院)副校(院)长、校委委员职务。多年从事科技管理方面的研究,并有教研部门分管教学、科研的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研究和管理能力。
赵洪宝,男,1967年11月生,汉族,安徽嘉山人。1995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任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办文处处长,拟任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副局级)。
王为理,男,1965年1月生,安徽岳西人。现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西方哲学专业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课程哲学博士。曾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三级),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和城市文化研究。
谢志岿,男,湖南人,政治学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专业博士,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行政学专业硕士,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法学学士。现为深圳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与行政、城市化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等。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部省市各类重点研究项目数十项。发表论著数十篇(部),多项成果获奖。
目录
Ⅰ总报告
B.12015~2016年深圳市社会建设形势分析与展望
Ⅱ基本公共服务篇
B.22015~2016年深圳市教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
B.3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实现深圳更充分、更高质的就业发展目标
B.42015年深圳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水平分析
B.52015~2016年深圳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
B.62015~2016年深圳市公共文体服务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
B.7深圳市住房公积金制度五年(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发展报告
B.82015~2016年深圳市公共交通服务发展趋势与展望
B.92015~2016年深圳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Ⅲ社会治理创新篇
B.102015~2016年深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报告
B.112015~2016年深圳市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及展望
B.12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创新举措与思考
B.132015~2016年深圳市城市管理现状与对策
Ⅳ社区建设篇
B.142015~2016年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报告
B.15深圳市社区服务发展报告
B.16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创新打造“一平台一广场”
B.17宝安区社会末梢治理研究——社区居委会的转型重塑
B.18大鹏新区社区服务资源配置现状与问题研究
Ⅶ社会组织篇
B.192015~2016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
B.202015~2016年深圳工会工作发展报告
B.21关于“志愿者之城”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B.22光明新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Ⅷ各区工作篇
B.232015~2016年福田区社会工作创新、形势分析与展望
B.24深圳市南山区信用城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B.25“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创新项目可行性报告
B.26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共建共享——深圳龙岗积极推进包容型、参与型和共享型城区建设
B.27坪山新区推动人群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B.28龙华新区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Ⅸ专题研究篇
B.29深圳市人口结构分析报告
B.30深圳市常住人口收入及生活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B.31深圳建立智慧型扁平化城市治理层级研究报告
B.32深圳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基于2006年、2008年和2015年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B.33关于深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报告
B.34龙岗区困难群众帮扶政策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B.35盐田区开展“医养融合”服务战略研究
文摘
版权页:
(二)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按照“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市联网、信息共享”的目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基层业务信息系统建设,2015年2月正式上线试运行,在已有失业登记及失业金申领、就业援助补贴、公益性职业介绍等业务模块基础上,加载青年见习、自主创业人员身份核实、四类自主创业补贴申领等模块,服务对象就近享受就业援助和补贴申领等19项服务。整合并充分利用社会保险、人才引进、公安户籍、商事登记等内外部数据资源,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与相关业务的数据同步、协同办理;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用人单位统一管理、个人服务对象就失业档案及就业失业统计监测分析功能,在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类就业创业服务的同时,逐步发挥决策参考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的一体化建设。
(三)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
一是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工作。落实青年见习政策,开发见习岗位,提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深圳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服务,为每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一次电话访问、一次职业指导、一次岗位推荐、一次就业见习,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帮扶。二是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力度。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认定工作,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户籍居民招聘专场等就业援助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加强户籍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实现素质就业、技能就业。三是加强异地务工人员公共就业服务。使用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型互联网工具升级公共求职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公共就业“四免”服务。
ISBN | 9787509793992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 张骁儒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