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等离子体炬 978703049146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电弧等离子体炬》可供从事等离子体炬的研究与设计、等离子体加工(切割、焊接、喷涂)、等离子体材料处理(等离子体化工、废物处理及资源化)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等离子体物理、热物理、电气工程以及环境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用书。

作者简介

作者:(俄)M.F.朱可夫等编著;陈明周,邱励俭

目录

第1章热等离子体和电弧加热气体简述
1.1电弧的形成和电弧等离子体的特性
1.2电弧气体加热器——等离子体炬
第2章等离子体炬中的电物理和气体动力学过程
2.1长圆管状通道中冷气体的流动特性
2.2长圆管状通道中电弧的燃烧特性
2.3电弧元的速度和脉动特性
2.4电弧的X射线层析成像研究
2.4.1简述
2.4.2非稳态电弧等离子体的实验研究
2.5电弧的分流
2.5.1定性分析
2.5.2研究分流过程的一些定量结果
2.5.3两个固体之间的放电
2.6轴线式等离子体炬的输出电极中电弧径向部分的脉动
2.7电弧参数的自振荡
2.8内电极的气体动力学研究
2.9具有突扩结构的圆管状输出电极的气体动力学研究
第3章研究电弧放电的数学方法
3.1描述电弧等离子体的主要方程组
3.1.1磁流体力学方程组
3.1.2磁流体力学边界层的近似
3.1.3积分形式
3.2电弧放电的解析模型
3.2.1圆柱形电弧的温度分布
3.2.2外场中长电弧的动力学
3.3电磁力对电弧等离子体流形成的影响
3.3.1基于边界层方程组的数值分析
3.3.2基于磁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数值分析
3.4电弧放电等离子体中的非平衡过程
3.5湍流中的电弧
3.5.1湍流模型
3.5.2结果分析
第4章电弧等离子体炬中过程的模拟
4.1过程模拟的概念
4.2确定相似准则的方法
4.3电弧过程的相似准则
4.4相似准则的物理含义
4.5归纳实验结果的方法
第5章不同气体中电弧的能量特性
5.1不同气体中电弧的广义伏安特性
5.2带有电极间插入段的等离子体炬中电弧的能量特性
5.2.1长圆管状通道中电弧电场强度的分布
5.2.2通道的初始段和过渡段中的电弧电场强度与决定性参数的关系
5.2.3气动力带来的弧电压变化
5.2.4在气流的发展湍流段中电弧的电场强度与决定性参数的关系
5.3多孔通道中电弧的能量特性
5.4氢气和含氢介质中电弧的电场强度
5.4.1放电通道中气流特征段的长度
5.4.2通道初始段中氢电弧的电场强度
5.4.3充分发展的氢气湍流中电弧的电场强度
5.4.4混合气体中的电弧
第6章轴线式等离子体炬电弧室中的热交换
6.1自稳弧长和(利用台阶形电极)固定弧长的等离子体炬的总体热特性
6.2带有电极间插入段的等离子体炬电弧室中的热损失
6.2.1旋气稳弧等离子体炬中的热损失
6.2.2轴向气流中电弧的特性
6.3湍流气流中电弧与电弧室壁的热交换
6.3.1通道初始段中的热交换
6.3.2气流的发展湍流段中的热交换
6.3.3气膜对电弧室壁保护的效率
6.3.4带有电极间插入段的等离子体炬的输出电极中的电流分布和热交换
6.3.5带有电极间插入段的等离子体炬的热效率
6.4带旋气电极间插入段的等离子体炬
6.5通人强烈气流的组合通道和多孔通道中的热交换
6.6氢电弧与电弧室壁之间的热交换
6.6.1流入内电极——阴极的热流
6.6.2电极间插入段的部件和触发极中的热流
6.6.3流入输出电极——阳极的热流
6.7水蒸气旋流等离子体炬的广义热特性
第7章直流轴线式等离子体炬
7.1轴线式等离子体炬的分类
7.2自稳弧长型等离子体炬
7.2.1单电弧室等离子体炬
7.2.2双电弧室等离子体炬
7.2.3带有延伸电弧的双电弧室等离子体炬
7.3利用台阶形电极固定平均弧长的等离子体炬
7.4利用电极间插入段固定平均弧长的等离子体炬
7.4.1加热氢气和含氢介质的等离子体炬
7.4.2喷涂用一体化等离子体炬(PUN—3)
7.5分裂弧等离子体炬
7.5.1电弧阳极段沿纵向分裂的等离子体炬
7.5.2电弧阳极段沿径向分裂的等离子体炬
7.5.3电弧阴极段分裂的等离子体炬
7.5.4电弧阴极段扩散附着到管状电极表面的等离子体炬
7.5.5电路中无镇流电阻的多电弧阴极
第8章双射流等离子体炬
8.1固定弧斑的双射流等离子体炬
8.1.1双射流等离子体炬的结构和电源
8.1.2阳极部件和阴极部件
8.1.3电极的使用寿命
8.1.4热特性和电特性
8.1.5等离子体流的温度场
8.1.6等离子体流的电场结构
8.1.7导电等离子体射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8.2具有旋转电弧和静止弧斑的双射流等离子体炬
8.2.1电特性
8.2.2电弧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
8.3管状电极双射流等离子体炬
8.3.1等离子体炬及其电路设计
8.3.2等离子体炬的特性
第9章工频交流等离子体炬
9.1单相交流等离子体炬
9.1.1对交流电弧供电的特征
9.1.2大电流电弧与高频电弧的联合燃烧
9.1.3燃烧在旋气稳弧单相等离子体炬中的交流电弧的伏安特性
9.2星型三相等离子体炬
9.2.1星型等离子体炬的方案和工作原理
9.2.2星型电弧的伏安特性和热特性
9.2.3星型等离子体炬的广义工作特性
9.3三角形接法三相等离子体炬
9.3.1棒状电极交流等离子体炬
9.3.2带有导轨型管状电极的交流等离子体炬
9.3.3大功率三相等离子体炬的电弧室中的主要物理过程
9.3.4三角形接法三相等离子体炬的近电极过程
9.4高电压多电极交流等离子体炬
第10章近电极过程和减缓电极烧蚀的方法
10.1经弧斑流入电极的热流
10.2具有静止弧斑的棒状热阴极烧蚀表面的形成
10.3热钨阴极的比烧蚀
10.4热化学阴极的比烧蚀
10.5圆管状中空钨阴极的内表面结构
10.6弧斑作用下的棒状钨阴极工作表面的结构特征
10.7自恢复阴极研究综述
10.8含碳介质中阴极质量的增加速率
10.9冷管状铜电极的烧蚀
10.9.1冷管状铜电极的比烧蚀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10.9.2电弧径向部分的运动速度与其轴向部分的扫描速度对比烧蚀的影响
10.9.3轴向感应磁场对电极烧蚀速率的影响
10.9.4管状内电极——阴极中电弧径向段的气动—磁场轴向扫描
10.9.5铜电极表面温度对比烧蚀的影响
10.9.6对等离子体炬中电弧径向段行为的磁控制
10.9.7氧在缩短电极使用寿命中的作用
10.9.8管状铜阳极的比烧蚀的总体特征
10.9.9等离子体炬电极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
10.9.10管状电极次表层材料的结构
10.9.11降低管状铜电极烧蚀速率的方法
第11章等离子体反应器
11.1多射流反应器
11.1.1运动学系统
11.1.2混合室的热效率
11.1.3混合室中总气压的脉动
11.2三射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和热工特性
11.2.1—些高温合成反应器的方案
11.2.2基于多射流混合室的反应器
11.2.3三射流直流反应器的热工特性
11.2.4反应器的能量平衡
11.3直流电磁控制联合反应器
11.3.1联合反应器的原理图
11.3.2电弧产生上升伏安特性的电磁控制方法
11.3.3向反应器中通人气体的方式和气流量对电弧伏安特性的影响
11.3.4联合反应器的热特性
11.3.5kW级熔融锆生产工业反应器
11.4同轴式等离子体反应器
11.4.1同轴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炬
11.4.2同轴式等离子体炬(等离子体反应器)
11.5电磁控制同轴式交流反应器
11.6利用轴线式等离子体炬热解和处理化工废物的反应器
11.6.1利用石油产品生产丙酮和乙烯
11.6.2处理有机化工废物和含氯的有机化工废物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ISBN978703049146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M.F.朱可夫
尺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