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交游》以北宋东京的具体时空为依托,立足于朝堂之外,探讨士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交游活动及其与都市空间的互动。
作者简介
梁建国,1978年生,河南孟州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14年10月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要从事宋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 北宋士人交游的研究
二 北宋东京的研究
三 其他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篇章安排
第一章 拜谒
第一节 “崇饰纸笔以希称誉”——行卷与投贽
一 进士行卷,以求知己
二 投贽拜师,以博延誉
第二节 “邀结势援以干荐举”——干谒与谒禁
— 干谒权贵,以求荐举
二 朝廷禁谒,舆论监督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走访
第一节 “竹门容大马,金络照诸邻”——京城社会的融入
一 短暂驻留:漂若浮萍
二 友人互访:融入京城
第二节 “望君频访我,不必待书招”——休闲与文学空间
一 休闲生活:放松身心
二 诗酒游从:文学创作
第三节 “高会良难得,危言岂易行”——士人走访与党争
一 熙宁变法:恩怨纠葛
二 乌台诗案:交谊弥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宴饮
第一节 “太平谁谓全无象,寓在群仙把酒时”——公共空间的宴饮
一 寺观园林:期集与游宴
二 馆阁衙署:谐睦与冲突
三 酒肆茶馆:礼法与商业
第二节 “华堂高宴卜良宵,宾客当筵半珥貂”——士人宅第的宴饮
一 前提条件:有闲与有钱
二 会集方式:会饮与赐宴
三 文化活动:酬唱与歌舞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雅集
第一节 “四方宾客坐华堂”——戚里之家的奢华
一 西园雅集:艺术之真
二 宝绘堂考:富丽雅致
三 永宁坊考:贵戚云集
第二节 “观书已毕复观画”——书香门第的清雅
一 春明宋家:人文环境
二 收藏鉴赏:文化时尚
第三节 “冠盖城南忆高会”——功臣之后的余晖
一 王家宅园:诗酒赏花
二 京城雅集:风光不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送别
第一节 “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日常性私人送别
一 士子返乡:或喜或悲
二 游宦外任:人情冷暖
第二节 “荣动中外,光震都国”——群体性公共送别
一 馆阁祖饯:他司所无
二 朝廷宴饯:朝野荣之
三 后生相送:空学出祖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北宋东京宅园位置考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由于官卑俸薄,生活拮据,他们常会遇到客人来访家中无酒的情况。比如梅尧臣有诗云:“种菊将饮酒,菊开酒无有。虽不负尔目,且已负尔口。昨日三四人,淡坐饥腹吼。徒与哦其傍,谁能置升斗。”友人知道了尧臣的境况,为避免他的尴尬就携酒前往。《宋史》亦载: “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当然,载酒见过并不都是因为主人的经济困难,也是士人社会的一种社交礼节。韩维曾经“载酒过景仁东园”,范镇当然不属于经济困难的低级官员。
宴饮消费是士大夫日常消费中的大宗支出。关于宴席的费用,有学者通过具体的例子做过一些考订,虽然由于不同时期的货币购买力时有变动,根据这些有限的费用数额并不易做出合理的定量分析,但毋庸置疑的是,举办家宴确实耗费不菲,对于收入有限的低级文官来说构成为一种压力。欧阳修、梅尧臣的尴尬绝非个别,甚至有官员因宴饮无度导致破产。仁宗朝的石中立,曾任参知政事,年收入一度高达百万钱,只因“喜宾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遂至于家产荡尽,“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当然,更多的士大夫在宴饮开销上还是奉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在宴饮招待上量力而行。嘉祐二年,韩维送给梅尧臣一些洛笋,梅尧臣就用这些洛笋来招待客人。关于此事,韩维有诗《和圣俞食笋》云:“犀皮包玉束作斤,有馈为子盘中珍。爱之不欲食客众,夜密置酒呼其邻”。密友来访,饮宴也不必摆阔充面子。嘉祐四年,刘敞前来家中饮酒,尧臣就用瓜果蔬菜招待。尧臣有诗云:“为撇瓷面醅,为煎鹰爪茶。乳羹菴紫莼,蜜果订干瓜。与我相对饮,但恨诸友遐。”刘敞诗云:“银瓶拨醅酒,紫碗双井茶。黄雀随素鲂,安榴杂木瓜。举非一方物,远或万里遐。不知王侯宅,此味何以加。”平日习惯了山珍海味,面对粗茶淡饭反倒觉得别有滋味。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交游》以北宋东京的具体时空为依托,立足于朝堂之外,探讨士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交游活动及其与都市空间的互动。
作者简介
梁建国,1978年生,河南孟州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14年10月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要从事宋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 北宋士人交游的研究
二 北宋东京的研究
三 其他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篇章安排
第一章 拜谒
第一节 “崇饰纸笔以希称誉”——行卷与投贽
一 进士行卷,以求知己
二 投贽拜师,以博延誉
第二节 “邀结势援以干荐举”——干谒与谒禁
— 干谒权贵,以求荐举
二 朝廷禁谒,舆论监督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走访
第一节 “竹门容大马,金络照诸邻”——京城社会的融入
一 短暂驻留:漂若浮萍
二 友人互访:融入京城
第二节 “望君频访我,不必待书招”——休闲与文学空间
一 休闲生活:放松身心
二 诗酒游从:文学创作
第三节 “高会良难得,危言岂易行”——士人走访与党争
一 熙宁变法:恩怨纠葛
二 乌台诗案:交谊弥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宴饮
第一节 “太平谁谓全无象,寓在群仙把酒时”——公共空间的宴饮
一 寺观园林:期集与游宴
二 馆阁衙署:谐睦与冲突
三 酒肆茶馆:礼法与商业
第二节 “华堂高宴卜良宵,宾客当筵半珥貂”——士人宅第的宴饮
一 前提条件:有闲与有钱
二 会集方式:会饮与赐宴
三 文化活动:酬唱与歌舞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雅集
第一节 “四方宾客坐华堂”——戚里之家的奢华
一 西园雅集:艺术之真
二 宝绘堂考:富丽雅致
三 永宁坊考:贵戚云集
第二节 “观书已毕复观画”——书香门第的清雅
一 春明宋家:人文环境
二 收藏鉴赏:文化时尚
第三节 “冠盖城南忆高会”——功臣之后的余晖
一 王家宅园:诗酒赏花
二 京城雅集:风光不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送别
第一节 “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日常性私人送别
一 士子返乡:或喜或悲
二 游宦外任:人情冷暖
第二节 “荣动中外,光震都国”——群体性公共送别
一 馆阁祖饯:他司所无
二 朝廷宴饯:朝野荣之
三 后生相送:空学出祖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北宋东京宅园位置考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由于官卑俸薄,生活拮据,他们常会遇到客人来访家中无酒的情况。比如梅尧臣有诗云:“种菊将饮酒,菊开酒无有。虽不负尔目,且已负尔口。昨日三四人,淡坐饥腹吼。徒与哦其傍,谁能置升斗。”友人知道了尧臣的境况,为避免他的尴尬就携酒前往。《宋史》亦载: “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当然,载酒见过并不都是因为主人的经济困难,也是士人社会的一种社交礼节。韩维曾经“载酒过景仁东园”,范镇当然不属于经济困难的低级官员。
宴饮消费是士大夫日常消费中的大宗支出。关于宴席的费用,有学者通过具体的例子做过一些考订,虽然由于不同时期的货币购买力时有变动,根据这些有限的费用数额并不易做出合理的定量分析,但毋庸置疑的是,举办家宴确实耗费不菲,对于收入有限的低级文官来说构成为一种压力。欧阳修、梅尧臣的尴尬绝非个别,甚至有官员因宴饮无度导致破产。仁宗朝的石中立,曾任参知政事,年收入一度高达百万钱,只因“喜宾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遂至于家产荡尽,“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当然,更多的士大夫在宴饮开销上还是奉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在宴饮招待上量力而行。嘉祐二年,韩维送给梅尧臣一些洛笋,梅尧臣就用这些洛笋来招待客人。关于此事,韩维有诗《和圣俞食笋》云:“犀皮包玉束作斤,有馈为子盘中珍。爱之不欲食客众,夜密置酒呼其邻”。密友来访,饮宴也不必摆阔充面子。嘉祐四年,刘敞前来家中饮酒,尧臣就用瓜果蔬菜招待。尧臣有诗云:“为撇瓷面醅,为煎鹰爪茶。乳羹菴紫莼,蜜果订干瓜。与我相对饮,但恨诸友遐。”刘敞诗云:“银瓶拨醅酒,紫碗双井茶。黄雀随素鲂,安榴杂木瓜。举非一方物,远或万里遐。不知王侯宅,此味何以加。”平日习惯了山珍海味,面对粗茶淡饭反倒觉得别有滋味。
ISBN | 751617940X,9787516179406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梁建国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