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环糊精化学:反应与催化》可作为有机合成化学、超分子化学、仿生催化等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企业研发人员等的重要参考书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基本性质
1.1环糊精的结构与组成
1.2环糊精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1.3环糊精衍生物的结构与组成
1.4环糊精衍生物的种类
1.4.1单取代环糊精衍生物
1.4.2双取代环糊精衍生物
1.4.3多取代环糊精衍生物
1.4.4二聚体环糊精衍生物
1.4.5多聚体环糊精衍生物
1.4.6环糊精聚合物
1.5环糊精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1.6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1.6.1单取代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1.6.2双取代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1.6.3多取代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1.6.4二聚体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1.6.5多聚体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1.6.6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
参考文献
第二章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结性能
2.1环糊精的包结性能
2.2环糊精衍生物的包结性能
2.3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结络合物的表征方法
2.3.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2荧光和磷光光谱
2.3.3圆二色谱
2.3.4红外与拉曼光谱
2.3.5核磁共振谱
2.3.6热分析
2.3.7 X射线衍射技术
2.3.8量子化学计算
2.4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结客体分子的作用力机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环糊精的仿生催化反应
3.1开环反应
3.1.1氧杂环丙烷的开环反应
3.1.2氧杂环丙烷的开环氧化反应
3.1.3氮杂环丙烷的开环反应
3.1.4氮杂环丙烷的开环氧化反应
3.1.5硫杂环丙烷的亲核开环反应
3.1.6C—3选择性开环反应
3.2成环反应
3.2.1两组分成环反应
3.2.2三组分成环反应
3.3脱保护反应
3.3.1四氢吡喃醚的脱保护反应
3.3.2二乙酸酯的脱保护反应
3.3.3缩醛和缩酮的脱保护反应
3.3.4醛缩硫醇脱保护氧化反应
3.3.5叔丁基二甲基硅醚的氧化脱保护反应
3.3.6脱肟基保护反应
3.4保护反应
3.5 水解反应
3.6氧化反应
3.6.1醇
3.6.2硫醚
3.6.3烯烃
3.6.4烷烃
3.7还原反应
3.8加成反应
3.8.1羰基碳的加成
3.8.2共轭烯烃的加成
3.8.3炔烃的加成
3.8.4亚胺的加成
3.9取代反应
3.10其他反应
3.11β—环糊精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反应影响的分析
3.12实例详解一———β环糊精促进肉桂醛碱性水解制备苯甲醛的研究
3.12.1β—环糊精,肉佳醛包结物的表征
3.12.2实验研究
3.12.3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的研究
3.13实例详解二———β环糊精催化氧化肉桂醛制备苯甲醛的研究
3.13.1卢环糊精催化NaClO氧化肉桂醛
3.13.2β—环糊精催化H2O2氧化肉桂醛
3.14 实例详解三———β环糊精选择性催化氧化对甲氧基苯甲醛的研究
3.14.1β—环糊精作用的确定
3.14.2β—环糊精量的确定
3.14.3 HNMR表征
3.14.4β—环糊精和对甲氧基苯甲醛包结物的包结性能
3.14.5FT—IR表征分析
3.14.6β—环糊精和对甲氧基苯甲醛包结物的结构分析
3.14.7分子模拟
3.14.8卢环糊精具有抑制副反应的作用
3.14.9反应机理的推测
3.14.10β—环糊精催化剂回收性能
3.15实例详解四——β—环糊精催化空气氧化合成2苯基苯并咪唑
3.15.1 催化氧化合成2苯基苯并咪唑
3.15.2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15.3β—环糊精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3.15.1不同加料方式对反应的影响
3.15.5不同空间位阻的苯甲醛对反应的影响
3.15.6β—环糊精和客体包结物的包结性能
3.15.7H NMR表征
3.15.8分子模拟
3.15.9合成2苯基苯并咪唑的放大反应
3.15.10β—环糊精的回收实验
3.15.11反应机理的推测
参考文献
第四章基于环糊精衍生物的仿生催化反应
4.1 氧化反应
4.1.1酮羰基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1.2醛羰基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1.3其他基团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2水解反应
4.2.1 咪唑基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2.2氨基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2.3羟基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2.4其他基团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3还原反应
4.4缩合反应
4.5加成反应
4.6消除反应
4.7 实例详解——羟丙基—β—环糊精催化肉桂醛碱性水解制备苯甲醛的研究
4.7.12—HP—β—环糊精/肉桂醛包结物的表征
4.7.2实验研究
4.7.3反应动力学研究
4.7.4增溶性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基于环糊精衍生物的金属仿生催化反应
5.1氧化反应
5.1.1烯烃
5.1.2类固醇化合物
5.1.3硫醚
5.2水解反应
5.2.1单取代环糊精作为金属离子配体催化水解反应
5.2.2环糊精二聚体作为金属离子配体催化水解反应
5.2.3环糊精三聚体作为金属离子配体催化水解反应
5.3还原反应
5.4氢甲酰化反应
5.5偶联反应
参考文献
第六章基于环糊精衍生物的不对称仿生催化反应
6.1氧化反应
6.1.1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
6.1.2硫醚的不对称氧化
6.2还原反应
6.3缩合反应
6.4加成反应
6.5实例详解一——链状氨基醇修饰p—环糊精诱导苯甲硫醚不对称氧化 反应
6.5.1β—环糊精衍生物CD—6—1~CI)—6—8的合成
6.5.2β—环糊精衍生物(CD6—1~CD—6—8的优势构型
6.5.3β—环糊精衍生物CD—6—1~CD—6—8与Na2 MoO4形成的络合物
6.5.4苯甲硫醚的不对称氧化
6.6实例详解二——环状氨基醇修饰β—环糊精诱导苯甲硫醚不对称氧化 反应
6.6.1β—环糊精衍生物CD—6—9~CD—6—13的合成
6.6.2β—环糊精衍生物CD—6—9~CD—6—13的优势构型
6.6.3苯甲硫醚的不对称氧化
6.7实例详解三——仲胺类化合物修饰β—环糊精催化芳香醛不对称Aldol反应
6.7.1β—环糊精衍生物CD—6—14~CD—6—19和L—脯氨酸衍生物PD—1的合成
6.7.2β—环糊精衍生物CD—6—14~CD)—6—19的优势构型
6.7.3水相不对称Aldol反应
6.8实例洋解四——链状氨基醇及二胺类化合物修饰β—环糊精诱导芳香酮 不对称还原反应
6.8.1β—环糊精衍生物CD—6—20~CD—6—24的合成
6.8.2β—环糊精衍生物与(RuCl2(arenc)2络合物的形成
6.8.3β—环糊精衍牛物与芳香酮包结络合物的形成
6.8.4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
……
第七章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固定化及其应用
第八章基于环糊精衍生物包结性能的其他反应
第九章分子设计在基于环糊精仿生催化中的应用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环糊精化学:反应与催化》可作为有机合成化学、超分子化学、仿生催化等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企业研发人员等的重要参考书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基本性质
1.1环糊精的结构与组成
1.2环糊精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1.3环糊精衍生物的结构与组成
1.4环糊精衍生物的种类
1.4.1单取代环糊精衍生物
1.4.2双取代环糊精衍生物
1.4.3多取代环糊精衍生物
1.4.4二聚体环糊精衍生物
1.4.5多聚体环糊精衍生物
1.4.6环糊精聚合物
1.5环糊精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1.6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1.6.1单取代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1.6.2双取代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1.6.3多取代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1.6.4二聚体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1.6.5多聚体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1.6.6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
参考文献
第二章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结性能
2.1环糊精的包结性能
2.2环糊精衍生物的包结性能
2.3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结络合物的表征方法
2.3.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2荧光和磷光光谱
2.3.3圆二色谱
2.3.4红外与拉曼光谱
2.3.5核磁共振谱
2.3.6热分析
2.3.7 X射线衍射技术
2.3.8量子化学计算
2.4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结客体分子的作用力机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环糊精的仿生催化反应
3.1开环反应
3.1.1氧杂环丙烷的开环反应
3.1.2氧杂环丙烷的开环氧化反应
3.1.3氮杂环丙烷的开环反应
3.1.4氮杂环丙烷的开环氧化反应
3.1.5硫杂环丙烷的亲核开环反应
3.1.6C—3选择性开环反应
3.2成环反应
3.2.1两组分成环反应
3.2.2三组分成环反应
3.3脱保护反应
3.3.1四氢吡喃醚的脱保护反应
3.3.2二乙酸酯的脱保护反应
3.3.3缩醛和缩酮的脱保护反应
3.3.4醛缩硫醇脱保护氧化反应
3.3.5叔丁基二甲基硅醚的氧化脱保护反应
3.3.6脱肟基保护反应
3.4保护反应
3.5 水解反应
3.6氧化反应
3.6.1醇
3.6.2硫醚
3.6.3烯烃
3.6.4烷烃
3.7还原反应
3.8加成反应
3.8.1羰基碳的加成
3.8.2共轭烯烃的加成
3.8.3炔烃的加成
3.8.4亚胺的加成
3.9取代反应
3.10其他反应
3.11β—环糊精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反应影响的分析
3.12实例详解一———β环糊精促进肉桂醛碱性水解制备苯甲醛的研究
3.12.1β—环糊精,肉佳醛包结物的表征
3.12.2实验研究
3.12.3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的研究
3.13实例详解二———β环糊精催化氧化肉桂醛制备苯甲醛的研究
3.13.1卢环糊精催化NaClO氧化肉桂醛
3.13.2β—环糊精催化H2O2氧化肉桂醛
3.14 实例详解三———β环糊精选择性催化氧化对甲氧基苯甲醛的研究
3.14.1β—环糊精作用的确定
3.14.2β—环糊精量的确定
3.14.3 HNMR表征
3.14.4β—环糊精和对甲氧基苯甲醛包结物的包结性能
3.14.5FT—IR表征分析
3.14.6β—环糊精和对甲氧基苯甲醛包结物的结构分析
3.14.7分子模拟
3.14.8卢环糊精具有抑制副反应的作用
3.14.9反应机理的推测
3.14.10β—环糊精催化剂回收性能
3.15实例详解四——β—环糊精催化空气氧化合成2苯基苯并咪唑
3.15.1 催化氧化合成2苯基苯并咪唑
3.15.2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15.3β—环糊精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3.15.1不同加料方式对反应的影响
3.15.5不同空间位阻的苯甲醛对反应的影响
3.15.6β—环糊精和客体包结物的包结性能
3.15.7H NMR表征
3.15.8分子模拟
3.15.9合成2苯基苯并咪唑的放大反应
3.15.10β—环糊精的回收实验
3.15.11反应机理的推测
参考文献
第四章基于环糊精衍生物的仿生催化反应
4.1 氧化反应
4.1.1酮羰基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1.2醛羰基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1.3其他基团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2水解反应
4.2.1 咪唑基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2.2氨基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2.3羟基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2.4其他基团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4.3还原反应
4.4缩合反应
4.5加成反应
4.6消除反应
4.7 实例详解——羟丙基—β—环糊精催化肉桂醛碱性水解制备苯甲醛的研究
4.7.12—HP—β—环糊精/肉桂醛包结物的表征
4.7.2实验研究
4.7.3反应动力学研究
4.7.4增溶性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基于环糊精衍生物的金属仿生催化反应
5.1氧化反应
5.1.1烯烃
5.1.2类固醇化合物
5.1.3硫醚
5.2水解反应
5.2.1单取代环糊精作为金属离子配体催化水解反应
5.2.2环糊精二聚体作为金属离子配体催化水解反应
5.2.3环糊精三聚体作为金属离子配体催化水解反应
5.3还原反应
5.4氢甲酰化反应
5.5偶联反应
参考文献
第六章基于环糊精衍生物的不对称仿生催化反应
6.1氧化反应
6.1.1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
6.1.2硫醚的不对称氧化
6.2还原反应
6.3缩合反应
6.4加成反应
6.5实例详解一——链状氨基醇修饰p—环糊精诱导苯甲硫醚不对称氧化 反应
6.5.1β—环糊精衍生物CD—6—1~CI)—6—8的合成
6.5.2β—环糊精衍生物(CD6—1~CD—6—8的优势构型
6.5.3β—环糊精衍生物CD—6—1~CD—6—8与Na2 MoO4形成的络合物
6.5.4苯甲硫醚的不对称氧化
6.6实例详解二——环状氨基醇修饰β—环糊精诱导苯甲硫醚不对称氧化 反应
6.6.1β—环糊精衍生物CD—6—9~CD—6—13的合成
6.6.2β—环糊精衍生物CD—6—9~CD—6—13的优势构型
6.6.3苯甲硫醚的不对称氧化
6.7实例详解三——仲胺类化合物修饰β—环糊精催化芳香醛不对称Aldol反应
6.7.1β—环糊精衍生物CD—6—14~CD—6—19和L—脯氨酸衍生物PD—1的合成
6.7.2β—环糊精衍生物CD—6—14~CD)—6—19的优势构型
6.7.3水相不对称Aldol反应
6.8实例洋解四——链状氨基醇及二胺类化合物修饰β—环糊精诱导芳香酮 不对称还原反应
6.8.1β—环糊精衍生物CD—6—20~CD—6—24的合成
6.8.2β—环糊精衍生物与(RuCl2(arenc)2络合物的形成
6.8.3β—环糊精衍牛物与芳香酮包结络合物的形成
6.8.4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
……
第七章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固定化及其应用
第八章基于环糊精衍生物包结性能的其他反应
第九章分子设计在基于环糊精仿生催化中的应用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ISBN | 9787030487605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纪红兵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