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教史(增订本) 7300219101,978730021910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早期道教史(增订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汤一介(1927—2014),湖北省黄梅县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大部分著作与论文已结集为十卷本《汤一介集》出版。主编有《汤用彤全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九卷本《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十一卷本《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道教的产生是适应了东汉末期中国本民族(主要是汉族)的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以及人们的心理的需要
二、道教发展成一种完整意义的有重大影响的宗教的过程表明了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宗教团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道教哲学作为一种宗教哲学有着它显明的特点,其特点只能在和其他宗教对比中加以揭示
第二章《太平经》——道教产生的思想准备
一、《太平经》的成书问题
二、论《太平经》中的“气”与“道”
三、关于《太平经》若干问题的讨论
第三章道教的产生
第四章《老子想尔注》与《老子河上公注》
一、《老子想尔注》
二、《老子河上公注》
第五章三国西晋时期对道教的限制
第六章道教在东晋南北朝的发展
一、整顿和建立道教的教会组织
二、为道教建立和完善其宗教教义的理论体系
三、编纂道教经典
四、制定和完善教规教仪
五、编造神仙谱系和传授历史
第七章为道教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家葛洪
一、生平与著作
二、为道教建立理论体系
三、《抱朴子内篇》、《外篇》所反映道教“治身”与“治国”并重的特点
四、在医药学和化学上的贡献
第八章为道教建立比较完备的教规教仪的思想家寇谦之
一、生平与著作考证
二、对道教的改革
三、为道教建立教规教仪
第九章为道教首创经典目录的思想家陆修静
一、对道教的经典进行分类、整理,编出《三洞经书目录》
二、为整顿道教组织建立教规教仪
三、提出建立独立的道教组织形式
第十章为道教创立神仙谱系和传授历史的思想家陶弘景
一、生平与著作
二、对早期道教神仙学说的总结和改造
三、为道教建立神仙谱系和传授历史
第十一章为道教创立哲学理论的思想家成玄英
一、成玄英的生平与著作
二、魏晋玄学是先秦老庄思想的新发展
三、重玄学的产生和完成
附录一敦煌本太平经残卷(斯·四二二六)
附录二论早期道教的发展
附录三论《道德经》建立哲学体系的方法
附录四《道德经》导读
一、老子和《道德经》
二、我们应如何了解《道德经》的“道”
三、我们应如何了解《道德经》的“德”
四、《道德经》中的“辩证法”思想
五、《道德经》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
附录五要重视《道德经》注疏的研究
附录六自我和无我
增订本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另一方面,它又有强烈的干预政治的愿望,说帝王可以通过“奉天地、顺五行”而“致太平”,把天上的千年王国实现于现实社会中,又把现实社会变成理想的超现实世界,使现实世界和虚幻的神仙世界合二为一,而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构成了中国道教的特色。然而,成神成仙固然是虚妄的,就是“致太平”在过去的社会里也从未实现。宗教包括道教并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幸福,只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某种安慰和麻醉。
一、论《太平经》中的“气”与“道”
《太平经》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含义对道教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道教的基本概念大都是直接从《太平经》中来的。在《太平经》中有许多特殊的为其宗教神学所要求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气”和“道”这两个概念,此外尚有“守一”、“承负”、“太平”、“洞极”等。分析这些概念的含义,对了解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概念在以后道教的经典中常常被使用并加以发挥,它们成为道教理论体系的支柱。
据《道教义枢》和《云笈七签》中所说《太平经》的主旨是“三一为宗”,即要求精、气、神三者结合而成神仙,天、地、人三者合一而致太平,这两方面都是由“气”构成的,而使精、气、神能结合,天、地、人能结合则是“道”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先分析《太平经》中“气”这一概念的含义和它的作用,进而分析“道”的含义及其作用,最后讨论“气”和“道”的关系,这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太平经》作为一种宗教理论的特点,而且也对整个道教的宗教理论的了解有所帮助。
ISBN7300219101,978730021910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汤一介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