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社交:网络之外,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圈子 978753999691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提升面对面沟通力。让每一次表情直观、语气明确、有现实感的面对面交流都直抵人心,摆脱搞不定日常事务却没人主动帮忙的窘迫。
抵抗抑郁。某明星离世,抑郁症再次引发关注。有效的线下社交能够改变生活圈子变窄、孤独感增强、人际关系恶化等抑郁诱因,大大降低患抑郁症的几率。
极简社交。1个概念、2个效用、4个维度将社交简化到好,建立最快速最有效的社交圈,经营为你所用的人脉财富。
随书附赠 3*3色彩性格检测,3分钟测出性格本质。让你清晰了解自己,敏锐看清别人,迅速建立高效有用的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曹竞仁
毕业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网络科技专业。回国后进入国企工作,任职软件工程师,不久即辞职创业,先后担任软件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现主要从事项目投资。

目录

打造耀眼的“1”
——成为朋友圈的“爆款”
01?你一定要懂的人际经济学 / 003
02?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关系 / 015
03?交际高手满足人人,不会委屈自己 / 030
04?如何成为那个“被推荐的人” / 042
05?沟通得多未必沟通得好 / 054
06?你不缺人脉,只是使用不当 / 068

1+1的魔力
——小圈子,大社交
01?找到你自己的“最速曲线” / 087
02?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同行者 / 102
……
04?谁是关键人物 / 124
05?等待永远不如主动创造 / 140
06?共享才是王道 / 153
1+1行动法则
——方法正确,圈子才牢靠
……
02?如果你想钓到鱼,就得像鱼那样思考 / 184
03?正确的表达,事半功倍 / 198
04?感恩帮助,因为他完全可以不帮你 / 209

1+1效应
——叠加起来的关系网
01?人人都是你的人脉金矿 / 221
02?原则,是你不可或缺的立足点 / 233
03?不焦虑的人际交往术 / 243
04?远离那些会毁掉你社交圈的人 / 253
05?管理你的人脉财富 / 265

序言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崇拜成功、追求成功,然而成功要靠什么呢?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你不是天才,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背景、没有机会,是否就要一生与成功无缘呢?
当然不是。只是许多人都忽略了一笔每个人都拥有的财富,那就是自己的人际关系。现在的时代,社会交流信息高度发达,已不再是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孤胆英雄鲁滨孙,已很少有人会去仰羡,取而代之的则是那些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演绎惊世传奇的人物,他们才是举世瞩目的焦点。
“30岁以前靠能力,30岁以后靠人脉。”这已经成为很多成功人士的共识。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心曾经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际关系。”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在这之前,人们认为知识非常重要,它在成功中所占的比例至少不会如此之低。
但现在,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成功。
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相当多,但只有小部分人取得了成功,大部分人却未能成功。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成功者无一不是身边聚集着各种精英,无一不有强大的人际网络,而那些失败者却根本没有可以利用的人脉,正是这种人脉的力量导致了两种人不同的结果。
人是社会动物,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和其他人交往,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从庞杂的关系圈中,挖掘出闪亮的金矿,则是通往成功之路最关键的一步。
你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还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打开手机通信录,看着上面的名单,或者回想你认识的人,也许你还是觉得有些迷茫,感觉无从下手。
没有关系,读完这本书,相信你很快就能重新认识自己,对如何经营有用的关系圈心中有数,进而以战略眼光拓展自己的人脉。

文摘

拆掉思维的墙,及时更新自我认知
前面说过,对自我的清楚认识非常重要。

正确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评判,也决定了你在人际关系圈中所处的地位。

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随着阅历的增加,每个人的性格、观念,甚至人生观、世界观都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简单说就是,人总是会改变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无法抗拒的变化中依然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呢?
说实话,这个很难。也许你的性格中并没有什么大的缺陷,对自己的认识也颇为准确。但不知不觉中也许你已经改变很多,周围的人同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之前的自我认识已经过时,而我们自身很难敏锐地察觉到。
我也曾经经历这样的困惑,总觉得自己似乎到了应该做出改变的时候,却拿不准该从哪里入手。后来我将目光投向那些成功人士的经历,经过大量总结,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要声明的是,那些被我们熟知的成功人士,他们成功的因素多种多样,不可能轻松复制。不过有些人性上的共同点,确实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除了“运气”这个不可控因素之外,不得不说时刻注意对自我认识进行更新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而阻碍我们更新自我认识的最大障碍,就是固有的认知模式导致的认知偏向。
什么叫作认知偏向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绝大多数人从懂事时起,对自我的认识就陷入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我应该用功读书,然后考所好大学,接着找份好工作,努力工作挣钱,过上安稳的生活。这个模式当然不能说是错的,不过肯定不适用于每个人。
问题是,这种模式可能在你还没有自己的主见时就随着家庭的潜移默化、学校教育或者社会主流的影响,在你脑中形成了固定的认识,觉得这就是正确甚至是唯独的人生之路。但当我们把自己放进这个模式里考量,得出的结论与真正的自我往往会出现偏差。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固有模式导致的认知偏向有多难跳出,以至连李嘉诚这样的人物也曾受其所困。
李嘉诚年少时因日军入侵随父母逃难到香港。李父找不到工作又体弱多病,李家的生计主要依靠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舅父庄静庵。14岁的李嘉诚,自我认识依然处于传统模式:刻苦念书,等待学有所成后,在舅父的帮助下找一份稳定工作。两年之后,已处于肺癌晚期的父亲临终前询问李嘉诚今后的打算,他的回答依然是“日后令家人过上好日子”。可见,李嘉诚当时的自我认识仅仅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这个目标很平常,似乎也不难实现,毕竟他的舅父当时拥有一家大公司。
可以看出即使是李嘉诚,在这个阶段,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依然是很保守的,更不用说你我这些普通人了,我们早期的关系圈里都是条件和目标相似的同学、同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周围的一切稳定下来,我们才猛然发现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少,这种状态就像是陷入泥潭而无法自拔。固有的认知模式很强大,而且会轻易地扼杀我们伟大的理想。要想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跳出固有思维认识自我就非常重要。那么,如何突破固有的模式,开辟人际关系的新路径呢?
第一,利用人生的重大事件。何为人生重大事件?可能是亲人亡故,父母或自己离异,也可能是自己在事业上遭遇挫折??此时,原有的模式破碎了,必须寻找新的自我认识。虽然这是被动的自我认识,但如果处理得当,依然能找到成功的路径。
父亲的去世是年轻的李嘉诚遭遇到的人生最重大的事件,已经16岁的他按照之前自己设定的人生路线选择辍学,在舅父的公司当了一名职员。工作一段时间后,他的自我认识逐渐发生了改变:自己不能仅仅依附舅父混口饭吃。
于是李嘉诚决定从零开始,去一家塑胶厂打工,从最基层的推销员干到部门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在新的关系圈里,李嘉诚如鱼得水,也真正认识了自身蕴藏的能力。他一边工作一边去夜校进修,同时认真经营人脉,22岁那年辞职走上创业的道路。直到这时,他才算是真正跳出了固有模式,踏出了创造庞大商业帝国的第一步。
李嘉诚的例子毕竟过于特殊,普通人也不一定在遭遇重大事件时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给大家的第二条建议,就是要主动寻找和抓住机遇。固有的认知模式之所以强大,一方面在于环境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固有的惰性。而后者是最难战胜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结婚生子,很多人越来越懒于上进,不但不寻求进一步发展,反而选择主动远离关系圈。
也许你身边有些同学、朋友,起点比你低,看起来工作投入程度并不比你强,甚至有人疏于本职工作而花大量的时间忙碌于茶馆、咖啡店、饭馆和各种派对。这恰恰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主动寻找机遇,从而认识自我。
ISBN9787539996912
出版社213
作者曹竞仁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