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研究 7509793084,978750979308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国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胡建国,男,山东青岛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劳动社会学。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科研项目。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中青年优秀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拔尖人才”、北京工业大学“京华人才”,2010年中国博士后制度设立25周年之际,被评选为北京市博士后“杰出英才”。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西方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研究回溯
(二)中国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研究状况
(三)研究走向
三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
(一)经典理论视角
(二)理论视角本土化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设计
(一)分析框架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数据
(四)分析模型与变量操作
(五)研究内容安排
第二章中国中产阶层崛起与构成
一中产阶层界定
二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
(一)20世纪80年代:中产阶层的出现
(二)20世纪90年代:中产阶层的显现
(三)2000年以来:中产阶层的崛起
三中国中产阶层构成
(一)年龄与性别
(二)就业部门和职业
(三)教育水平
(四)家庭出身和社会流动
第三章中产阶层发展获益感受
一经济发展与中产阶层获益
二中国中产阶层发展获益感受
三中产阶层发展获益感受影响因素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中产阶层主观地位认同
一问题提出
二中产阶层主观地位认同
三主观地位认同的影响因素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中产阶层民生压力感受
一问题提出
二中国民生进步与问题显化
三中产阶层民生状况
(一)收入
(二)消费
(三)民生压力
四民生压力感受影响因素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中产阶层社会冲突评价
一问题背景
二中产阶层社会冲突判断
三中产阶层社会冲突判断影响因素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中产阶层社会公平感受
一研究背景
(一)社会公平感受释义
(二)中国社会不公平现象与公众感受
二中产阶层社会公平感受
三中产阶层社会公平感受影响因素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中产阶层政治态度
一问题提出
二中产阶层民主意识
三中产阶层对政府工作的评价
四中产阶层对政治改革的态度
五本章小结
第九章中产阶层社会信心
一社会信心与全民焦虑
二中产阶层社会信心状况
三中产阶层社会信心影响因素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十章研究总结
一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总体特征
二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影响机制
(一)经济增长
(二)社会流动
(三)体制分割
(四)利益受损
三政策取向
(一)进一步通畅社会流动
(二)保护中产阶层利益
(三)关注体制内中产阶层
(四)重视增长与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文摘

版权页:



一般而言,处于优势地位的人或中上阶层的成员倾向于认为社会现实是较为公平或合理的,而处于劣势地位的人或下层阶层的群体更倾向于认为现实社会是不公平或不合理的。各阶层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感受越不同,越可能形成差异性的阶级意识。上层阶层与下层阶层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看法差距越大,引发社会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下层阶层的社会不公平感十分强烈,同时又看不到社会不公平现象得以改进的前景,就可能产生反抗和破坏社会现实的行为。不过,也并非绝对如此,在某些社会中和历史条件下,下层阶层的成员接受了中上阶层的价值观念,尽管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社会经济差异,但是人们认为这是相对公平和相对合理的,这种社会是一种价值高度整合的、稳定的社会。相反,在某些社会中和历史条件下,中上阶层成员与下层阶层成员同样认为现实社会充满了不公平和不合理现象,这就有可能导致革命现象出现,如法国大革命时期和俄国革命时期。
社会公平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为它既包含着个人对自己收入、地位和声望的期望程度,也包含着个人对这些方面的价值选择和价值标准评判。个人的价值选择不同,价值标准不同,比较的参照系不同,对自己和对社会的期望就不同,所获得的社会公平感亦不相同。对自己的收入、社会地位和声望的期望都很高的人,由于很难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因而容易产生不公平感。相反那些期望较低的人,相对而言不公平感就不那么明显。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人的社会公平感有所不同。其中,工作和奋斗的目的就是价值选择,这是影响社会公平感的核心,决定着比较的标准以及对比较结果的评判。社会公平感还与个人对自己和对社会的期望有关。
ISBN7509793084,978750979308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胡建国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