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伦理批评研究 978756227428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美国伦理批评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杨革新,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国际核心期刊Forum for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Web of Science收录)副主编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和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4—201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访学一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美国伦理批评的历时发展及其演变研究”1项,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文章十余篇,其4A&HCI收录6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篇,中国社会科学报(文学版)刊载1篇。

目录

导言
第一节作为批评术语的“伦理批评”
一、伦理批评术语的演变
二、文学与伦理学关系的历时梳理
第二节美国伦理批评的历史渊源
一、文学与伦理学的古老之争
二、古代文论中的道德批评传统
第一章文学伦理学研究的兴起与衰落
第一节道德批评的繁荣与文学伦理学研究的勃兴
一、道德批评的繁荣
二、文学伦理学研究的勃兴
第二节文学伦理学研究的衰落
一、唯美主义批评的兴起
二、文学研究方法的转向
三、文学伦理学研究的局限
第二章美国伦理批评的回归与复兴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
一、伦理转向的原因
二、伦理转向的特征
第二节伦理批评的复兴
一、弗兰克·如雷蒙德·利维斯
二、莱昂内尔·特里林
三、诺斯罗普·弗莱
第三节新人文主义伦理批评
一、共导与伦理批评:韦恩·布斯
二、多元与伦理评价:玛莎·努斯鲍曼
第四节解构主义伦理批评
一、文本与语言理论:希利斯·米勒
二、叙事与阅读互动:亚当·扎克瑞·纽顿
第三章美国伦理批评的对话与论战
第一节传统的正反双方
一、自主论与反自主论
二、认知论与反认知论
三、后果论与反后果论
第二节激进的论战双方
一、波斯纳:反对伦理批评
二、努斯鲍曼:为伦理批评一辩
三、布斯:反对伦理批评大错特错
四、伦理批评论战之实质
第四章美国伦理批评在中国的重构与完善
第一节美国伦理批评在中国的接受与勃兴
一、伦理批评在中国的接受
二、伦理批评在中国的勃兴
第二节美国伦理批评在中国的重构与完善
一、伦理批评在中国的重构
二、伦理批评在中国的完善
结语
一、伦理批评现存的问题
二、伦理批评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虽然伦理批评在艺术哲学理论界确实被束之高阁,但伦理评价实践在艺术批评界却大行其道。事实上,即使在当前,在讨论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以及同性恋等主题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文学家,伦理评价一直是大多数人文主义批评家乐于采用的最主要方法。尤其到了近段时间,由于伦理批评在实践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哲学家们开始重新评价有关伦理批评的传统观念,试图挖掘出伦理批评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下面我将梳理反对理论批评的几种主要传统观点,然后在分析伦理批评倡导者对这些观点做出的反应的基础上提出当前伦理批评的新途径。
一、自主论与反自主论
自主论(autonomism)认为文学与伦理学分属于不同的价值领域而且彼此独立自主,因此伦理领域的标准不能用来评价美学领域的作品。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因为其自身的特性,而不是因为它的道德教化功能。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应属“唯美主义”的主将王尔德的“书没有道德与不道德之分,只有写得好与坏之别,仅此而已”。因其盛行一时,从而助长了该观点的进一步发展,如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应免于审查。再者,文学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不能用其体系之外的标准如道德来评判。
另外,唯美主义的出现还具有一种文化抵制的作用。当时正是资产阶级文化大获全胜之时,其主流是把所有的价值都简化为商业价值和实用价值,对任何事情都明码标价。
ISBN9787562274285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革新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