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曲理学思想研究 9787010167442,701016744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李二曲理学思想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俞秀玲,现任职于西北政法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中国哲学硕士、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研究,尤其是宋明理学等方面的文化哲学研究。曾于2005年获得陕西省高考阅卷文综科“优秀教师”称号,并在后来的教研中分别于2006年、2015年获得陕西省哲学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于2014年荣获2014年度校级团体“哲学本科专业‘一重’、两型’、三原典’、四面向’教学培养模式改革总结”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该成果于2015年被评为陕西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等奖。2014年参、编著《中国哲学原典导读》,主持并参与省级、国家社科项目“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儒家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长安文化与西安人文精神的重建”(该课题获得优秀奖项》等。

目录

前言
引论
第一章二曲学崛起的思潮背景
一、风雨飘摇与明清易代
二、理学式微与实学勃兴
第二章虚明寂定的灵明光体论
一、理学与心学的兼融:灵明光体之渊源
二、虚明寂定:灵明光体之内涵
三、孔颜之乐:灵明光体之实质
第三章独辟蹊径的知体论
一、超摄朱陆:知体论之形成
二、圆融微显:知体论之内蕴
三、形上还是形下:知体论之矛盾
第四章保任维体的存养论
一、默坐澄心明性见道
二、鞭辟著里悔过自新
三、经纶参赞明体大用
四、虚静光明超然罔滞
第五章体用兼赅的适用论
一、究心经济康济时艰
二、酌古准今通达治理
三、实心实证达成仁政
第六章明学术、正人心的社会教化论
一、“明学术,正人心”:社会教化之宗旨
二、体用全学:社会教化之内涵
三、启发与“无言”:社会教化之方式
第七章李二曲哲学与明末清初的实学
一、李二曲与颜元
二、李二曲与顾炎武
三、李二曲与黄宗羲
四、李二曲与王夫之
第八章李二曲哲学的价值评判
一、李二曲哲学的历史定位
二、李二曲哲学的现代价值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三)寂静性
二曲认为灵明光体具有“虚明寂定”之性,同时也包含了寂静与不动的特性。其中“寂若夜半,定若山狱”是以实境为喻,二曲认为寂即是静,即是不动,此处的静指灵明光体之静,而所谓“寂若夜半”则是形容动或静无声无臭的状态。对于这一点,心学家阳明曾指出,“人心自是不息。虽在睡梦,此心亦是流动。如天地之化,本无一息之停。然其化生万物,各得其所,却亦自静也。此心虽是流行不息,然其一循天理,却亦自静也”,阳明又说:“按濂溪自注‘主静’,云‘无欲故静’,而于《通书》云‘无欲则静虚动直’,是主静之说,实兼动静。‘定之以中正仁义’,即所谓‘太极’,而‘主静’者,即所谓‘无极’矣”,在阳明这里,他认为灵明光体之静是由无欲状态而产生的静虚动直,即使此心流行不息,只要它循于天理就是静。二曲对静的理解也是如此,他说:“告子有志心学,只为不达心体,故差人硬把捉一途去。今之学者茫不知心为何物,见先达言‘主静’亦主静,至有轻视一切伦理为繁文琐节,而瞑目跏坐于暗室屋漏之中,以为道即在是者,不知此与告子何异?”(卷四十三《反身续录·孟子上·公孙丑》,第542页)二曲对告子与“今之学者”的批评,就在于他不清楚一点,那就是,如果随任心体之流行,那么无论动静就只是静的道理。二曲有时又称此寂为“无心”,他说:“行乎其所无事则无心矣。
ISBN9787010167442,701016744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俞秀玲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