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道教图像艺术的意象与思想研究》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俊涛,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道教图像学、艺术设计和宗教美术。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道家联谊会副秘书长。2012年起,开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课题《中国道教图像学研究与数字化艺术推广研究》。个人艺术作品先后在四川省美术馆、四川大学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德国奥古斯丁中国中心和人类学博物馆、法国图卢兹市会议中心等机构展出并被收藏,出版艺术作品集《当代中国名家油画作品集——李金远、李俊涛》、《雁归来:李金远、李俊涛艺术作品邀请展》。2006年至今,主持和参与了“国际文字生态系统比较和艺术设计研究”、“中法符号横渡国际设计大展”、“道教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信仰、神系与图像的研究”等国家、省厅级学术课题,并在“四川省鹤鸣山道教文化与宫观规划设计”、“都江堰青城山道教文化灾后重建规划设计”项目中负责道教图像部分的设计,2010年起应邀在“山西芮城(九峰山)纯阳宫修复工程暨道教文化和旅游开发项目规划”横向课题中任项目主任设计师,主持道教图像的规划设计。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道教图像概况
第一节道教图像的沿革
第二节道教图像的类别
第三节道教图像的现代研究价值
第二章道教符篆图像的意象与思想
第一节道教符篆图像概述
一、道教的“符”
二、道教的“策”
第二节道教符箓图像:“五老赤书真文”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一、道经所载“五老赤书真文”的图像概述
二、“五老赤书真文”的五方云篆图像解读
三、“五老赤书真文”图像的应用研究
第三节道教“云篆”符箓的书法意象
第三章道教咒语图像的意象和思想
第一节道教咒语图像概述
一、道教符咒意象对宇宙空间神圣“元点”的建构
二、经咒在道教术仪中的应用和重要价值
第二节道教咒语图像“诸天内音自然玉字”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一、“诸天内音自然玉字”中三十二天帝秘讳的图像学解读
二、“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咒语图像的宏观意象构建
——承伏羲八卦图像之精髓,启道教云篆符图之新貌
第四章道教灵图的意象和思想
第一节道教灵图概述
第二节道教灵图:灵宝“五篇玉章”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一、道经所载灵宝“五篇玉章”的图像概述
二、灵宝“五篇玉章”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第三节道教上清大洞真经灵图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一、天人合一的中国道家灵图——《内经图》
二、《内经图》思想的渊源:道教内炼存神意象分析
三、道教存神灵图:《上清大洞真经》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四、《大洞真经》存神图像的时代风格分析
第五章道教法印图像的意象和思想
第一节道教法印图像概述
第二节道教篆书、云篆、符箓三式法印图像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一、“篆书式”法印图像的图像解读
二、“云篆式”法印图像的图像解读
三、“符篆式”法印图像的图像解读
四、道教法印图像艺术的意象分析
第六章道教神真图像的意象和思想
第一节道教神真图像概述
一、道教神真图像溯源
二、道教神真图像造像品
第二节道教“真灵位业图”、“三才定位图”、“永乐宫壁画”
“《正统道藏》经教图”和《道正宗师图》五组神系意像和思想研究
一、南朝道教“真灵位业图”对道教神系、仙圣品阶的整理
二、宋代道教“三才定位图”的意象和思想
三、元代道教“永乐宫壁画”的意象和思想
四、明代道教“《正统道藏》经教图”的意象和思想
五、清代道教《道正宗师图》的意象和思想
第三节道教三清、四御、四大元帅、十大护法等神真图像分析
一、道教三清图像的意象和思想
二、道教四御图像的意象和思想
三、道教元帅、护法图像意象和思想
第七章道教图像的现代应用一
第一节道教图像艺术研究的人文价值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道教符箓图像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及价值
二、“云篆天书”图像的现代视觉艺术价值
第二节道教图像的现代设计实践
一、道教“云篆天书”图像艺术的现代解码和首届道教文化艺术节的徽标设计
二、道教“三才、四象、五行”系列作品创新设计
三、制作“鬼谷子十二信印”的艺术设计实践
四、青城山古建筑群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神真造像创新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古代由太阳和月亮划分而制定的宇宙规则——东(左)和西(右)成为宫廷朝拜仪式布局的基础。同样《真灵位业图》也存在这种划分印记。道教科仪乃至神系划分均采用了这种古制,唯 一不同的是道教的尊神(统治者)位于天宫,而非朝廷。尤其是《真灵位业图>第二品阶的左右神真划分充分说明了道教对左右尊辅观念的继承:左边全为男性神真,而右边则包括8位男性神真和专设的“女真位”,该女真位含31位男性尊神的夫人及数10位侍女,女性神真居右的特点充分验证了自古就存在的左尊右辅的礼仪概念。其二,烛九阴的烛龙图像:帛画上部正中画了人首蛇身的烛龙。在中国神话中,阴间虽“不见天日”,但不是漆黑的世界,它有如阳世,也有明晦、风雨甚至四季的代序。 “不见日,故(烛龙)以目照之”。旌幡的天国景象,正是烛龙“左目为日,右日为月;开左目为昼,开右目属夜;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的真实具体写照,通过静止的烛龙形象的双目位置和口的变化来象征昼夜并存和四季更迭的奇观。这里存在一个重要而往往被忽视的图像学信息:世界之启明者的概念。古书记载中明确提出:烛龙以双目开昼夜四季。在《真灵位业图》第三品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分别是: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太极金阙帝君和太清太上老君。这几位大神与元始天尊一起在道教神系演变中逐步转化为后来确立的三清*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具有一项共通的特点:传承教义,理化万民。这与古老的烛龙图像所传达的启明概念不谋而合。正如谢赫的名句:千载寂寥,披图可鉴。道教在建构自己宗教的最高天神领袖时巧妙地继承了世界之启明者的概念。
其三,天门之下,便是人间世界的图景。最显著的是一条青色应龙和一条赤色应龙分列左右,作奋力升腾状。因此,它们又可称为升龙。两条升龙交互穿过画面中部的谷纹巨壁,龙首张口吐舌相背而上,龙尾则各自垂直于画面下方的两角,象征着人世间修炼升仙的精英团体。这组图像的精神同样被运用到《真灵位业图》中。
《道教图像艺术的意象与思想研究》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俊涛,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道教图像学、艺术设计和宗教美术。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道家联谊会副秘书长。2012年起,开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课题《中国道教图像学研究与数字化艺术推广研究》。个人艺术作品先后在四川省美术馆、四川大学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德国奥古斯丁中国中心和人类学博物馆、法国图卢兹市会议中心等机构展出并被收藏,出版艺术作品集《当代中国名家油画作品集——李金远、李俊涛》、《雁归来:李金远、李俊涛艺术作品邀请展》。2006年至今,主持和参与了“国际文字生态系统比较和艺术设计研究”、“中法符号横渡国际设计大展”、“道教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信仰、神系与图像的研究”等国家、省厅级学术课题,并在“四川省鹤鸣山道教文化与宫观规划设计”、“都江堰青城山道教文化灾后重建规划设计”项目中负责道教图像部分的设计,2010年起应邀在“山西芮城(九峰山)纯阳宫修复工程暨道教文化和旅游开发项目规划”横向课题中任项目主任设计师,主持道教图像的规划设计。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道教图像概况
第一节道教图像的沿革
第二节道教图像的类别
第三节道教图像的现代研究价值
第二章道教符篆图像的意象与思想
第一节道教符篆图像概述
一、道教的“符”
二、道教的“策”
第二节道教符箓图像:“五老赤书真文”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一、道经所载“五老赤书真文”的图像概述
二、“五老赤书真文”的五方云篆图像解读
三、“五老赤书真文”图像的应用研究
第三节道教“云篆”符箓的书法意象
第三章道教咒语图像的意象和思想
第一节道教咒语图像概述
一、道教符咒意象对宇宙空间神圣“元点”的建构
二、经咒在道教术仪中的应用和重要价值
第二节道教咒语图像“诸天内音自然玉字”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一、“诸天内音自然玉字”中三十二天帝秘讳的图像学解读
二、“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咒语图像的宏观意象构建
——承伏羲八卦图像之精髓,启道教云篆符图之新貌
第四章道教灵图的意象和思想
第一节道教灵图概述
第二节道教灵图:灵宝“五篇玉章”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一、道经所载灵宝“五篇玉章”的图像概述
二、灵宝“五篇玉章”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第三节道教上清大洞真经灵图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一、天人合一的中国道家灵图——《内经图》
二、《内经图》思想的渊源:道教内炼存神意象分析
三、道教存神灵图:《上清大洞真经》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四、《大洞真经》存神图像的时代风格分析
第五章道教法印图像的意象和思想
第一节道教法印图像概述
第二节道教篆书、云篆、符箓三式法印图像的意象和思想探奥
一、“篆书式”法印图像的图像解读
二、“云篆式”法印图像的图像解读
三、“符篆式”法印图像的图像解读
四、道教法印图像艺术的意象分析
第六章道教神真图像的意象和思想
第一节道教神真图像概述
一、道教神真图像溯源
二、道教神真图像造像品
第二节道教“真灵位业图”、“三才定位图”、“永乐宫壁画”
“《正统道藏》经教图”和《道正宗师图》五组神系意像和思想研究
一、南朝道教“真灵位业图”对道教神系、仙圣品阶的整理
二、宋代道教“三才定位图”的意象和思想
三、元代道教“永乐宫壁画”的意象和思想
四、明代道教“《正统道藏》经教图”的意象和思想
五、清代道教《道正宗师图》的意象和思想
第三节道教三清、四御、四大元帅、十大护法等神真图像分析
一、道教三清图像的意象和思想
二、道教四御图像的意象和思想
三、道教元帅、护法图像意象和思想
第七章道教图像的现代应用一
第一节道教图像艺术研究的人文价值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道教符箓图像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及价值
二、“云篆天书”图像的现代视觉艺术价值
第二节道教图像的现代设计实践
一、道教“云篆天书”图像艺术的现代解码和首届道教文化艺术节的徽标设计
二、道教“三才、四象、五行”系列作品创新设计
三、制作“鬼谷子十二信印”的艺术设计实践
四、青城山古建筑群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神真造像创新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古代由太阳和月亮划分而制定的宇宙规则——东(左)和西(右)成为宫廷朝拜仪式布局的基础。同样《真灵位业图》也存在这种划分印记。道教科仪乃至神系划分均采用了这种古制,唯 一不同的是道教的尊神(统治者)位于天宫,而非朝廷。尤其是《真灵位业图>第二品阶的左右神真划分充分说明了道教对左右尊辅观念的继承:左边全为男性神真,而右边则包括8位男性神真和专设的“女真位”,该女真位含31位男性尊神的夫人及数10位侍女,女性神真居右的特点充分验证了自古就存在的左尊右辅的礼仪概念。其二,烛九阴的烛龙图像:帛画上部正中画了人首蛇身的烛龙。在中国神话中,阴间虽“不见天日”,但不是漆黑的世界,它有如阳世,也有明晦、风雨甚至四季的代序。 “不见日,故(烛龙)以目照之”。旌幡的天国景象,正是烛龙“左目为日,右日为月;开左目为昼,开右目属夜;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的真实具体写照,通过静止的烛龙形象的双目位置和口的变化来象征昼夜并存和四季更迭的奇观。这里存在一个重要而往往被忽视的图像学信息:世界之启明者的概念。古书记载中明确提出:烛龙以双目开昼夜四季。在《真灵位业图》第三品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分别是: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太极金阙帝君和太清太上老君。这几位大神与元始天尊一起在道教神系演变中逐步转化为后来确立的三清*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具有一项共通的特点:传承教义,理化万民。这与古老的烛龙图像所传达的启明概念不谋而合。正如谢赫的名句:千载寂寥,披图可鉴。道教在建构自己宗教的最高天神领袖时巧妙地继承了世界之启明者的概念。
其三,天门之下,便是人间世界的图景。最显著的是一条青色应龙和一条赤色应龙分列左右,作奋力升腾状。因此,它们又可称为升龙。两条升龙交互穿过画面中部的谷纹巨壁,龙首张口吐舌相背而上,龙尾则各自垂直于画面下方的两角,象征着人世间修炼升仙的精英团体。这组图像的精神同样被运用到《真灵位业图》中。
ISBN | 9787540866457 |
---|---|
出版社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李俊涛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