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刘强东是来自火星的,马云是来自金星的。”“刘强东做生意跟犹太人一样强悍。”“刘强东骨子里的性格:叛逆、大胆,敢作敢当,属于商界狼人。”……这些都是网民的评价。因为刘强东的大胆创新和不按常规出牌的特性,让网民将刘强东和马云联系在一起。马云喜欢尝试,创造了中国黄页,刘强东喜欢尝试,喜欢把事情做细。自从2004年创建京东商城后,这个不平凡的70后猛人,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以每年至少300%的营业额增长速度,使京东成了中国最具竞争实力的电子商务“英豪”。
孙向杰编著的《刘强东崛起的智慧》将为读者还原一个完整的刘强东。这里不仅有他曾经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他不同于常人的商业信念和从业策略,更重要的是全面披露了他取得强势事业成功的内在秘诀。
目录
第一章牛刀小试,备尝艰辛
24万元盘来的饭店血本无归
无奈打工为还钱
再次上路负重前行
可怜的第一桶金
第二章强势迈进电商领域
化危为机逆流而上
再赌一把又何妨
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做完全意义上的电商
第三章面对强“敌”无所畏惧
谁动了谁的奶酪
荣获“价格屠夫”的称号
保价格、保增长
开疆拓土,搅乱一池清波
有客户才有京东
第四章做强做大信息系统
构建强大的信息系统
开发云计算系统,节约信息资源
“空调门”事件
第五章融资场上的强人
资金告急,背水一战
与徐新的四小时长谈
资本很给力,扩张很顺利
第六章术业有专攻,B2C上一枝独秀
顺势调整发展规划
战“美、苏”,强内功
开拓图书市场
强者自有强中苦
第七章强者要做无米之炊
朋友多了路好走
让人家追着给钱
大手笔之后的京东
第八章打造“中国的"航母
抓重点,强筋骨
规模越大越安全
做人气,抓粉丝
奢侈品市场:我来了
我们是为用户打工的
第九章狭路相逢勇者胜
围剿与反围剿
初生牛犊战淘宝
跟当当掰手腕的日子
余音未了,缠斗继续
对手的反戈一击
第十章锻造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先人后企”,回炉补课
引进人才,赋予重任
不搞专制,敢于放权
全方位冶炼精兵
低成本与高效率
第十一章回望曾经的峥嵘岁月
无法忘却的理想
抄写3分钱一张信封的日子
突破1100亿
推行“修养生息”的那些事
开放平台,迎接挑战
硝烟散去再回首
敢于超越“巨人”
第十二章解密神话背后的辉煌
从低毛利、“不赚钱”中走来
将资金投向未来
刘强东的“三化”采购绝招
发挥规模效应
用户体验出奇效
投诉无门是商家大忌
从细节人手抓管理
附录:人物简历
序言
古语云: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逐渐走向普通百姓,使人们生活更加绚丽多彩的同时,也让互联网购物领域群雄四起、狼烟满地。谁能在这万马齐暗中杀出重围?谁又能在这云谲波诡的环境下强势崛起?
一个后来被大众谓之强哥的70后给出了答案,这个人就是刘强东。
1992年,刘强东从江苏宿迁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身上特有的家族商业基因让他在大学期间承包了一个餐馆。最终,初试牛刀,便让这个尚是大三毛头小子背负了二十多万元的巨额外债。重压之下,一毕业,他就投身外企,两年的辛苦,七百多个日夜的奋斗,居然还清了巨债。
然而,“贼心”不死蛇吞象,还没缓过气来的刘强东于1998年6月,再次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他打破三个小猪储钱罐,倒出全部1.2万元“家当”,骑着那辆破旧的二八“专车”,跑到中关村练摊。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始更难。创业初期半年内,公司请不起人,于是总裁员工他一肩挑,并且每天一个人拿着宣传单站在楼下散发。为此,他顶住了父母不理解、女友负气出走的压力以及一个年轻人跋涉生意场上的无助。
转机出现在SARS爆发期,他义无反顾,在全国抗击非典的当口.他发现了电子商务这块天大的宝藏。从此,他历经艰辛、力排非议,最终在人们怀疑的目光中强势突围,可谓凤凰涅槃!
哪知电商领域,绝非闲庭信步之地,但刘强东,却斗胆挑战国美与苏宁、拒用支付宝、屏蔽一淘搜索并与当当展开价格战、卖机票和奔驰SMART……这些“大逆不道”让他锋芒毕露,也令他饱受争议:明基曾对京东封杀,公开表示不承诺京东特价品的售后服务;其后京东遭遇技嘉科技和液晶厂商瀚视奇的封杀;还遭遇苏宁、国美、当当和出版社的封杀……刘强东曾这样回应图书之争:我今生最恨的词就是“封杀”!请图书部门同事把这些出版社记下来,他们的图书永远四折!
可是,商场如战场,注定是勇者的舞台。恰恰就是刘强东的不按常理出牌,使京东商城在一路封杀中硬生生逆势起航,也正是刘强东的特立独行,京东才从2004年1月开始,连续7年销售额保持超过200%的增长。有资料显示,到2010年底,京东商城成为全国首个销售额过100亿元的电子商务平台;到2011年年底,京东商城的年交易额接近300亿元。按照预计,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极有可能提高到500亿元,直逼沃尔玛中国、国美、苏宁这些国内顶尖的传统连锁卖场。不仅如此,当电子商务融资陷入冰冻期的时候,刘强东更是反其道而行之,为京东商城成功融资近17亿美元,搅得业界资本市场一片惊呼。
《刘强东崛起的智慧:强者必有强势的事业》将为读者还原一个完整的刘强东。这里不仅有他曾经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他不同于常人的商业信念和从业策略,更重要的是全面披露了他取得强势事业成功的内在秘诀。
文摘
24万元盘来的饭店血本无归
1995年,上大四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刘强东得到消息:校西门外有家饭店要转让,他的心为之一动。经过考察,他觉得餐厅位置不错,客流量也行,就想“赌”一把。他把自己抄信封、卖图书、做程序赚来的10多万元钱集中起来,又借来一部分,凑足24万元钱,果断盘下了这家饭店。还是学生的刘强东竟然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不止令人刮目相看,更令人瞠目结舌。
原来,大学期间,刘强东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很多励志故事,故事里主人公充满激情的人生经历让他热血沸腾,倍受鼓舞。他想到自己已经年满18岁了,应该独立了。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事隔多年,他说:“那个时候,我想自己是个男人,已经成年了,我要自己挣钱。”签完转让合同,梦想创业的刘强东异常兴奋,热情像火一样燃烧,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定要把餐厅扩张为全国连锁店。然而,年纪轻轻的他哪里知道,一场“灭顶”之灾正在等待着他。
刘强东接手餐厅后,就做了以下决策:一是提高饭店员工的福利,给餐厅所有员工涨了工资,涨幅为前老板时的一倍,仅大厨的工资就由涨到;二是改善了员工的住宿条件,把他们的行李从一下雨就灌水的地下室,搬到居民院中,院子很大很宽,每两个人可以分到一间房,房间还有空调;三是改善了员工伙食,由以前只吃两种菜,即:剩菜和快要变质的菜,改为每顿两荤两素四个菜;四是买菜和收钱都交给员工去做。
不懂人情世故的他以为,以心换心,必定换来员工的忠诚和卖命报答。这一次,他错了。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他朴素的管理初衷和创业美梦。
饭店刚开业,饭店前老板就来要房租。刘强东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急忙问:“我已经将饭店买下来了,还交啥房租?”前老板不慌不忙地把他们签署的合同书拿出来,一条条指给刘强东看,说:“合同上写的是24万元买餐厅。买餐厅的什么?就是名字和锅碗瓢盆。这一点你要明白。”刘强东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他以为24万元是把餐厅的房子也买了。他找律师咨询,才知道这个条款的真正含义。那么,饭店的锅碗瓢盆值24万?显然,刘强东上当了。万般无奈,刘强东每月不得不继续交房租。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饭店的经营管理又出现了问题。
饭店开张之初,刘强东自己管理财务账目和采购。可他毕竟是学生,要上课,要完成学业,每周只有两天能去餐厅,不能及时采购食材,经常影响饭店经营。这种事情发生多了,饭店就有人建议,饭店所有的事务都由员工去做,刘强东定期审核。他考虑到这么做虽然有弊端,但是鉴于他目前不能分身的现实,也就采纳了建议。这个时候,人性中的贪婪和劣根性就暴露无遗了,这些员工没有报答刘强东对他们的好,相反,趁他不在掏空了餐厅。他们不仅吃好菜,喝茅台,还在采购时报假账,明明是1斤的牛肉却报,餐厅只需要10斤,为了贪污那两元钱的差价,硬是买30斤,不惜白白扔掉20斤牛肉;收银员瞒报营业额,每天的营业额收款人说多少就是多少。
除此之外,还有更让刘强东始料不及的事情。
就在刘强东接手饭店半年后的一天,来了几个“大盖帽”,他们递给刘强东一张纸。刘强东一看,顿觉五雷轰顶,差点晕倒。原来,饭店快要拆迁了,拆迁办的工作人员通知他,一周内停止营业。刘强东明白了,原来,饭店前老板早就听说了拆迁的消息了,用低价盘给他,是挖了个陷阱给他。可他明白得太晚了,他只有按照拆迁办的要求,关了饭店。他没有购买房屋所有权,拆迁的时候,他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补偿。
刘强东这次上了大当、受了大骗!年纪轻轻的他背上了巨额债务。真可谓欲哭无泪。
仅仅半年,饭店巨亏倒闭,他血本无归。刘强东傻眼了,十几万的债务压在他头上,让他喘不上气来。巨大的打击下,他病了,急火攻心。同学们也纷纷议论,这么大的数目,一个学生怎么还?可怜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如此的艰辛。
他一穷二白负债累累了,仿佛一夜之间,从豪情万丈的大学生变成负债最多的大学生。
也是从那时起,本来爱说爱笑的他沉默寡言了,他背着十几万元的债务,承受着,眼望着高楼林立的街道和道路两旁的树木及店铺,信步走在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他琢磨:“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再打开一扇窗。
多年后,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直以来接受正统教育,学会的做人原则就是:我对你好,你也会对我好。这个事情对我帮助还是很大的。慢慢就想明白了,做人和管理根本就是两个层面的东西。对员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于没有管理,让你加入团队就是信任,但要通过制度、规章、流程加以管理,有互相监督的体系。”他甚至调侃自己:“20多万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我选择把压力变为动力,毕业后我进了外企,还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尽我所能还债。”
P3-5
“刘强东是来自火星的,马云是来自金星的。”“刘强东做生意跟犹太人一样强悍。”“刘强东骨子里的性格:叛逆、大胆,敢作敢当,属于商界狼人。”……这些都是网民的评价。因为刘强东的大胆创新和不按常规出牌的特性,让网民将刘强东和马云联系在一起。马云喜欢尝试,创造了中国黄页,刘强东喜欢尝试,喜欢把事情做细。自从2004年创建京东商城后,这个不平凡的70后猛人,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以每年至少300%的营业额增长速度,使京东成了中国最具竞争实力的电子商务“英豪”。
孙向杰编著的《刘强东崛起的智慧》将为读者还原一个完整的刘强东。这里不仅有他曾经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他不同于常人的商业信念和从业策略,更重要的是全面披露了他取得强势事业成功的内在秘诀。
目录
第一章牛刀小试,备尝艰辛
24万元盘来的饭店血本无归
无奈打工为还钱
再次上路负重前行
可怜的第一桶金
第二章强势迈进电商领域
化危为机逆流而上
再赌一把又何妨
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做完全意义上的电商
第三章面对强“敌”无所畏惧
谁动了谁的奶酪
荣获“价格屠夫”的称号
保价格、保增长
开疆拓土,搅乱一池清波
有客户才有京东
第四章做强做大信息系统
构建强大的信息系统
开发云计算系统,节约信息资源
“空调门”事件
第五章融资场上的强人
资金告急,背水一战
与徐新的四小时长谈
资本很给力,扩张很顺利
第六章术业有专攻,B2C上一枝独秀
顺势调整发展规划
战“美、苏”,强内功
开拓图书市场
强者自有强中苦
第七章强者要做无米之炊
朋友多了路好走
让人家追着给钱
大手笔之后的京东
第八章打造“中国的"航母
抓重点,强筋骨
规模越大越安全
做人气,抓粉丝
奢侈品市场:我来了
我们是为用户打工的
第九章狭路相逢勇者胜
围剿与反围剿
初生牛犊战淘宝
跟当当掰手腕的日子
余音未了,缠斗继续
对手的反戈一击
第十章锻造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先人后企”,回炉补课
引进人才,赋予重任
不搞专制,敢于放权
全方位冶炼精兵
低成本与高效率
第十一章回望曾经的峥嵘岁月
无法忘却的理想
抄写3分钱一张信封的日子
突破1100亿
推行“修养生息”的那些事
开放平台,迎接挑战
硝烟散去再回首
敢于超越“巨人”
第十二章解密神话背后的辉煌
从低毛利、“不赚钱”中走来
将资金投向未来
刘强东的“三化”采购绝招
发挥规模效应
用户体验出奇效
投诉无门是商家大忌
从细节人手抓管理
附录:人物简历
序言
古语云: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逐渐走向普通百姓,使人们生活更加绚丽多彩的同时,也让互联网购物领域群雄四起、狼烟满地。谁能在这万马齐暗中杀出重围?谁又能在这云谲波诡的环境下强势崛起?
一个后来被大众谓之强哥的70后给出了答案,这个人就是刘强东。
1992年,刘强东从江苏宿迁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身上特有的家族商业基因让他在大学期间承包了一个餐馆。最终,初试牛刀,便让这个尚是大三毛头小子背负了二十多万元的巨额外债。重压之下,一毕业,他就投身外企,两年的辛苦,七百多个日夜的奋斗,居然还清了巨债。
然而,“贼心”不死蛇吞象,还没缓过气来的刘强东于1998年6月,再次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他打破三个小猪储钱罐,倒出全部1.2万元“家当”,骑着那辆破旧的二八“专车”,跑到中关村练摊。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始更难。创业初期半年内,公司请不起人,于是总裁员工他一肩挑,并且每天一个人拿着宣传单站在楼下散发。为此,他顶住了父母不理解、女友负气出走的压力以及一个年轻人跋涉生意场上的无助。
转机出现在SARS爆发期,他义无反顾,在全国抗击非典的当口.他发现了电子商务这块天大的宝藏。从此,他历经艰辛、力排非议,最终在人们怀疑的目光中强势突围,可谓凤凰涅槃!
哪知电商领域,绝非闲庭信步之地,但刘强东,却斗胆挑战国美与苏宁、拒用支付宝、屏蔽一淘搜索并与当当展开价格战、卖机票和奔驰SMART……这些“大逆不道”让他锋芒毕露,也令他饱受争议:明基曾对京东封杀,公开表示不承诺京东特价品的售后服务;其后京东遭遇技嘉科技和液晶厂商瀚视奇的封杀;还遭遇苏宁、国美、当当和出版社的封杀……刘强东曾这样回应图书之争:我今生最恨的词就是“封杀”!请图书部门同事把这些出版社记下来,他们的图书永远四折!
可是,商场如战场,注定是勇者的舞台。恰恰就是刘强东的不按常理出牌,使京东商城在一路封杀中硬生生逆势起航,也正是刘强东的特立独行,京东才从2004年1月开始,连续7年销售额保持超过200%的增长。有资料显示,到2010年底,京东商城成为全国首个销售额过100亿元的电子商务平台;到2011年年底,京东商城的年交易额接近300亿元。按照预计,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极有可能提高到500亿元,直逼沃尔玛中国、国美、苏宁这些国内顶尖的传统连锁卖场。不仅如此,当电子商务融资陷入冰冻期的时候,刘强东更是反其道而行之,为京东商城成功融资近17亿美元,搅得业界资本市场一片惊呼。
《刘强东崛起的智慧:强者必有强势的事业》将为读者还原一个完整的刘强东。这里不仅有他曾经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他不同于常人的商业信念和从业策略,更重要的是全面披露了他取得强势事业成功的内在秘诀。
文摘
24万元盘来的饭店血本无归
1995年,上大四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刘强东得到消息:校西门外有家饭店要转让,他的心为之一动。经过考察,他觉得餐厅位置不错,客流量也行,就想“赌”一把。他把自己抄信封、卖图书、做程序赚来的10多万元钱集中起来,又借来一部分,凑足24万元钱,果断盘下了这家饭店。还是学生的刘强东竟然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不止令人刮目相看,更令人瞠目结舌。
原来,大学期间,刘强东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很多励志故事,故事里主人公充满激情的人生经历让他热血沸腾,倍受鼓舞。他想到自己已经年满18岁了,应该独立了。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事隔多年,他说:“那个时候,我想自己是个男人,已经成年了,我要自己挣钱。”签完转让合同,梦想创业的刘强东异常兴奋,热情像火一样燃烧,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定要把餐厅扩张为全国连锁店。然而,年纪轻轻的他哪里知道,一场“灭顶”之灾正在等待着他。
刘强东接手餐厅后,就做了以下决策:一是提高饭店员工的福利,给餐厅所有员工涨了工资,涨幅为前老板时的一倍,仅大厨的工资就由涨到;二是改善了员工的住宿条件,把他们的行李从一下雨就灌水的地下室,搬到居民院中,院子很大很宽,每两个人可以分到一间房,房间还有空调;三是改善了员工伙食,由以前只吃两种菜,即:剩菜和快要变质的菜,改为每顿两荤两素四个菜;四是买菜和收钱都交给员工去做。
不懂人情世故的他以为,以心换心,必定换来员工的忠诚和卖命报答。这一次,他错了。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他朴素的管理初衷和创业美梦。
饭店刚开业,饭店前老板就来要房租。刘强东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急忙问:“我已经将饭店买下来了,还交啥房租?”前老板不慌不忙地把他们签署的合同书拿出来,一条条指给刘强东看,说:“合同上写的是24万元买餐厅。买餐厅的什么?就是名字和锅碗瓢盆。这一点你要明白。”刘强东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他以为24万元是把餐厅的房子也买了。他找律师咨询,才知道这个条款的真正含义。那么,饭店的锅碗瓢盆值24万?显然,刘强东上当了。万般无奈,刘强东每月不得不继续交房租。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饭店的经营管理又出现了问题。
饭店开张之初,刘强东自己管理财务账目和采购。可他毕竟是学生,要上课,要完成学业,每周只有两天能去餐厅,不能及时采购食材,经常影响饭店经营。这种事情发生多了,饭店就有人建议,饭店所有的事务都由员工去做,刘强东定期审核。他考虑到这么做虽然有弊端,但是鉴于他目前不能分身的现实,也就采纳了建议。这个时候,人性中的贪婪和劣根性就暴露无遗了,这些员工没有报答刘强东对他们的好,相反,趁他不在掏空了餐厅。他们不仅吃好菜,喝茅台,还在采购时报假账,明明是1斤的牛肉却报,餐厅只需要10斤,为了贪污那两元钱的差价,硬是买30斤,不惜白白扔掉20斤牛肉;收银员瞒报营业额,每天的营业额收款人说多少就是多少。
除此之外,还有更让刘强东始料不及的事情。
就在刘强东接手饭店半年后的一天,来了几个“大盖帽”,他们递给刘强东一张纸。刘强东一看,顿觉五雷轰顶,差点晕倒。原来,饭店快要拆迁了,拆迁办的工作人员通知他,一周内停止营业。刘强东明白了,原来,饭店前老板早就听说了拆迁的消息了,用低价盘给他,是挖了个陷阱给他。可他明白得太晚了,他只有按照拆迁办的要求,关了饭店。他没有购买房屋所有权,拆迁的时候,他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补偿。
刘强东这次上了大当、受了大骗!年纪轻轻的他背上了巨额债务。真可谓欲哭无泪。
仅仅半年,饭店巨亏倒闭,他血本无归。刘强东傻眼了,十几万的债务压在他头上,让他喘不上气来。巨大的打击下,他病了,急火攻心。同学们也纷纷议论,这么大的数目,一个学生怎么还?可怜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如此的艰辛。
他一穷二白负债累累了,仿佛一夜之间,从豪情万丈的大学生变成负债最多的大学生。
也是从那时起,本来爱说爱笑的他沉默寡言了,他背着十几万元的债务,承受着,眼望着高楼林立的街道和道路两旁的树木及店铺,信步走在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他琢磨:“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再打开一扇窗。
多年后,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直以来接受正统教育,学会的做人原则就是:我对你好,你也会对我好。这个事情对我帮助还是很大的。慢慢就想明白了,做人和管理根本就是两个层面的东西。对员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于没有管理,让你加入团队就是信任,但要通过制度、规章、流程加以管理,有互相监督的体系。”他甚至调侃自己:“20多万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我选择把压力变为动力,毕业后我进了外企,还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尽我所能还债。”
P3-5
ISBN | 7519301001,9787519301002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作者 | 孙向杰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