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基金家族利益输送问题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彭文平,男,湖南长沙人,1972年生。200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在《管理科学学报》《经济学(季刊)》和《财经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
目录
第一章基金家族利益输送问题研究回顾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基金家族内部利益输送
第三节基金家族外部利益输送
第四节总结性评论和本书的创新
第二章基金家族利益输送的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基金组织结构与制度背景
第二节利益输送表现形式与手段
第三节理论模型
第三章基金家族内部利益输送动机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研究设计
第三节实证研究
第四节结论
第四章资源配置与基金家族利益输送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实证分析
第四节结论
第五章交易策略与基金家族利益输送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实证研究
第四节基金家族特征对利益输送的影响
第五节结论
第六章基金家族利益输送的影响:基于业绩差异的研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文献研究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基金家族业绩差异持续性
第四节业绩差异与基金家族利益输送
第五节结论
第七章公募基金与社保组合之间的利益输送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业绩差异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社保基金与关联公募基金利益输送行为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结论
第八章基金家族与券商之间的利益输送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文献回顾
第三节理论、假设与模型
第四节IPO配售中承销商佣金偏好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佣金交换IPO的经济意义
第六节结论
第九章治理基金家族利益输送
第一节改善基金家族内部治理
第二节完善市场约束与外部监督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由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理应具有相似的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什么社保组合业绩显著地高于关联公募基金?那些拥有社保组合管理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有没有将自己管理的公募基金向其管理的社保组合进行利益输送,从而造成社保组合业绩显著高于关联基金?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相对缺乏。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同基金和养老金计划产品之间的利益输送。Cohen和Schmidt (2009)发现,基金为了获得401(K)计划受托资金而过多地持有401(K)计划客户公司的股票。Ying Duan,Edith s.Hotchkiss和Yawen Jiao (2015)则发现,共同基金会利用其管理的企业养老金计划提供的信息来卖出该企业股票并从中获利。相对于国外,国内对基金家族内公募基金与其他产品之间的利益输送问题的相关研究基本停留在对利益输送现象的简单介绍上。王华兵(2009)发现,专户理财会导致基金管理公司利益输送行为的发生。赵迪(2008)以长盛基金为例,分析了其基金旗下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交叉持股的行为,认为其有可能存在对社保基金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总而言之,国内关于社保基金和其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没有很深刻的研究,许多研究只是停留在介绍性质上,并没有比较完善的理论阐述;国内并没有系统地对同时管理社保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存在利益输送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其之间的利益输送是否存在。基于以上不足,本章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检验管理社保组合的基金管理公司是否将公募基金利益输送给关联社保组合。
《基金家族利益输送问题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彭文平,男,湖南长沙人,1972年生。200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在《管理科学学报》《经济学(季刊)》和《财经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
目录
第一章基金家族利益输送问题研究回顾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基金家族内部利益输送
第三节基金家族外部利益输送
第四节总结性评论和本书的创新
第二章基金家族利益输送的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基金组织结构与制度背景
第二节利益输送表现形式与手段
第三节理论模型
第三章基金家族内部利益输送动机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研究设计
第三节实证研究
第四节结论
第四章资源配置与基金家族利益输送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实证分析
第四节结论
第五章交易策略与基金家族利益输送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实证研究
第四节基金家族特征对利益输送的影响
第五节结论
第六章基金家族利益输送的影响:基于业绩差异的研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文献研究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基金家族业绩差异持续性
第四节业绩差异与基金家族利益输送
第五节结论
第七章公募基金与社保组合之间的利益输送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业绩差异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社保基金与关联公募基金利益输送行为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结论
第八章基金家族与券商之间的利益输送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文献回顾
第三节理论、假设与模型
第四节IPO配售中承销商佣金偏好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佣金交换IPO的经济意义
第六节结论
第九章治理基金家族利益输送
第一节改善基金家族内部治理
第二节完善市场约束与外部监督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由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理应具有相似的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什么社保组合业绩显著地高于关联公募基金?那些拥有社保组合管理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有没有将自己管理的公募基金向其管理的社保组合进行利益输送,从而造成社保组合业绩显著高于关联基金?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相对缺乏。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同基金和养老金计划产品之间的利益输送。Cohen和Schmidt (2009)发现,基金为了获得401(K)计划受托资金而过多地持有401(K)计划客户公司的股票。Ying Duan,Edith s.Hotchkiss和Yawen Jiao (2015)则发现,共同基金会利用其管理的企业养老金计划提供的信息来卖出该企业股票并从中获利。相对于国外,国内对基金家族内公募基金与其他产品之间的利益输送问题的相关研究基本停留在对利益输送现象的简单介绍上。王华兵(2009)发现,专户理财会导致基金管理公司利益输送行为的发生。赵迪(2008)以长盛基金为例,分析了其基金旗下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交叉持股的行为,认为其有可能存在对社保基金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总而言之,国内关于社保基金和其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没有很深刻的研究,许多研究只是停留在介绍性质上,并没有比较完善的理论阐述;国内并没有系统地对同时管理社保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存在利益输送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其之间的利益输送是否存在。基于以上不足,本章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检验管理社保组合的基金管理公司是否将公募基金利益输送给关联社保组合。
ISBN | 9787300235332,7300235336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彭文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