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专注的、执着的精神,一种“肩负使命,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以及一颗无论外界多么嘈杂,都可以心无旁骛,保持宁静的“匠心”。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工匠”的地位是很低的。尽管中国早已是世界工厂,但当代的企业依然缺乏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和尊重。而在欧美文化里,古时的出色工匠,可以跟艺术家和作家齐名。有人说我们就是身处在一个普遍缺乏工匠精神的时代,工匠精神在我们国家的文化里一直都是缺失的。其实不然,从技艺精湛的鲁班,到游刃有余的庖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多彩无穷的匠人精神。我们今天要做的,是重新打开历史的尘封,重拾那份逝去的工匠精神。
作者简介
巩佳伟,北京工业大学讲师,主要授课方向为“双创”教育、职业指导和人力资源培训,曾承担北京市市级课题2项,参与校级科研课题2项,发表科研论文7篇。
于秀媛,吉林白城人,因酷爱表达,喜欢文字,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早年曾经去日本、欧洲学习考察,被当地工人的匠人精神打动。参与编辑出版《稻盛和夫写给年轻人的工作秘籍》《找对方法做对事》等多部书籍。
张丽丽,长期从事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精神力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有深入研究。在《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企业家》《生物技术世界》等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
目录
第1章匠人的执着与坚持001
永不放弃的发明家爱迪生002
“偏执狂”乔布斯007
“样式雷”家族的坚守011
锲而不舍的小泽征尔013
麦克唐纳的伟大构想015
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022
诺贝尔冒生命危险研制炸药026
迪士尼的漫画家梦029
疯狂的电视机之父贝尔德035
第2章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工匠精神039
瓦特用一生研制蒸汽机040
一心造汽车的卡尔·本茨044
铸剑匠人欧冶子048
一生心血修本草的李时珍050
大器晚成的齐白石053
炼钢巨匠亨利·贝塞麦055
痴迷高尔夫球的泰格·伍兹061
专注演艺事业的矢野浩二066
第3章匠人的“笨功夫”可以练出“真本事”073
5人月产4万个“iPod”的小林研业074
踏实奋进的容国团081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086
良钢精作的张小泉剪刀089
永远不服输的原一平092
徐霞客反复实践著游记095
慢工出细活的俞艇102
第4章独具匠心,师古但不泥古105
能工巧匠公输班106
从未停止创新的圣象地板110
“万能的人”哈格里夫斯113
设计大师可可·香奈儿117
新型车床的发明者莫兹利122
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128
追求创新的迈克尔·戴尔132
铜箔镌刻传承人林春蓝137
第5章匠人用工作获得金钱,但不为钱工作141
把工作当成使命的齐瓦勃142
满怀热忱的埃德加·斯诺145
雕塑巨匠罗丹151
痴迷电脑的扎克伯格154
足球先生罗纳尔多157
音乐天才莫扎特163
文学巨匠巴尔扎克167
第6章用汗水浇筑工匠的丰碑171
爱因斯坦用勤补拙172
以“勤”为先的王羲之177
足坛神话贝克汉姆180
雕塑巨匠米开朗基罗188
金牌编剧海岩190
刻苦勤奋的列文虎克195
第7章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203
一生只造5只表的英国工匠哈里森204
追求完美的匠人稻盛和夫208
一流的工匠秋山利辉212
“椅子大师”汉斯·瓦格纳214
壳雕艺术家王金义216
绘画大师达·芬奇218
追求完美的詹姆斯·卡梅隆221
序言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家高度提及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国人广泛的热议和思考。
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其实质就是现代企业人的信仰及对信仰的坚守。而工匠正是呈现这种精神的载体,他们以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技艺,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孜孜不倦、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见证着平凡中的崇高与伟大,谱写了人生辉煌的乐章。
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中国,改变着世界:木匠鼻祖鲁班、“蔡侯纸”发明者蔡伦、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舁、景德镇瓷器祖师赵慨、造桥匠师李春、棉纺织专家黄道婆、苏绣大师沈寿、内画画师马少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匠大国”,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2015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令人深受教育,感触颇深。宣纸高级技师周东红,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一直保持着宣纸成品率100%的记录;32岁的张冬伟,在液化天然气船上焊钢板,能使非常薄的钢板严丝合缝,做到焊缝小于一个针眼大小;60岁的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顾秋亮,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无一次品;在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錾刻大师孟剑锋的惊世杰作,他錾刻的作品精美非凡,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由于过于逼真,让人看后会情不自禁伸手触摸感受……他们执着于各自的热爱与信仰,其专注令人心生敬畏。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甘愿用自身的生命与追求去诠释产品的生命,这份执着于本心,顺信仰而前行的坚定,恰恰就是工匠精神。
这世间的物品,最珍贵、最不可替代的,其实只有一个字——“人”。很简单,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专注的、执着的精神,一种“肩负使命,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以及一颗无论外界多么嘈杂,都可以心无旁骛、保持宁静的“匠心”。
传承工匠精神,研读本书的内容,可以成就你的事业,充实你的人生,实现你的价值。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成为一名社会最需要的匠级优秀人才,开拓出一片自己的事业天地,从而收获完美极致的人生,铸造不朽的个人品牌,谱写人生华美乐章。
文摘
版权页:
贝尔德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对实验装备进行反反复复地拆装,实验却一次一次的失败。贝尔德为了研究电视机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债台高筑。贫困让贝尔德经常饱一顿,饥一顿,他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但是,困难并没有打倒贝尔德。
功夫不负有心人,1924年春天,贝尔德终于成功发射一朵十字花,但是电视机却只能接收3米之内的信号,而且电视信号极不稳定,电视图像十分模糊,而且忽隐忽现。
为了找出原因,贝尔德又进行了一番实验。不久他就成名了,却不是因为电视机。原来他为了获得清晰的电视图像,把几百个干电池串联起来去获取高电压。接通电源后,贝尔德不小心触摸到一根裸露的电线,高达2000伏的电压把他击倒在地,差点要了他的命。英国各大报纸纷纷对此事进行报道,贝尔德成为英国的新闻人物。
贝尔德从报纸报道他的事情中得到启发,灵机一动,开始利用报纸做广告筹集科研资金,一家无线电公司的老板看到报纸后,表示愿意为他提供资金,但前提是分享他的发明成果。贝尔德同意那个老板的要求,把实验室搬到了伦敦。不但实验依然没有进展,而且实验资金已经用完,他再次陷入困境之中。
1925年,贝尔德迫不得已与伦敦最大的百货商店签订合同,进行电视机实验表演,薪金是每周25英镑。贝尔德表演的那天,百货商店顾客盈门,大家都围着贝尔德观看他发明的机器。
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专注的、执着的精神,一种“肩负使命,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以及一颗无论外界多么嘈杂,都可以心无旁骛,保持宁静的“匠心”。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工匠”的地位是很低的。尽管中国早已是世界工厂,但当代的企业依然缺乏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和尊重。而在欧美文化里,古时的出色工匠,可以跟艺术家和作家齐名。有人说我们就是身处在一个普遍缺乏工匠精神的时代,工匠精神在我们国家的文化里一直都是缺失的。其实不然,从技艺精湛的鲁班,到游刃有余的庖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多彩无穷的匠人精神。我们今天要做的,是重新打开历史的尘封,重拾那份逝去的工匠精神。
作者简介
巩佳伟,北京工业大学讲师,主要授课方向为“双创”教育、职业指导和人力资源培训,曾承担北京市市级课题2项,参与校级科研课题2项,发表科研论文7篇。
于秀媛,吉林白城人,因酷爱表达,喜欢文字,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早年曾经去日本、欧洲学习考察,被当地工人的匠人精神打动。参与编辑出版《稻盛和夫写给年轻人的工作秘籍》《找对方法做对事》等多部书籍。
张丽丽,长期从事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精神力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有深入研究。在《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企业家》《生物技术世界》等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
目录
第1章匠人的执着与坚持001
永不放弃的发明家爱迪生002
“偏执狂”乔布斯007
“样式雷”家族的坚守011
锲而不舍的小泽征尔013
麦克唐纳的伟大构想015
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022
诺贝尔冒生命危险研制炸药026
迪士尼的漫画家梦029
疯狂的电视机之父贝尔德035
第2章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工匠精神039
瓦特用一生研制蒸汽机040
一心造汽车的卡尔·本茨044
铸剑匠人欧冶子048
一生心血修本草的李时珍050
大器晚成的齐白石053
炼钢巨匠亨利·贝塞麦055
痴迷高尔夫球的泰格·伍兹061
专注演艺事业的矢野浩二066
第3章匠人的“笨功夫”可以练出“真本事”073
5人月产4万个“iPod”的小林研业074
踏实奋进的容国团081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086
良钢精作的张小泉剪刀089
永远不服输的原一平092
徐霞客反复实践著游记095
慢工出细活的俞艇102
第4章独具匠心,师古但不泥古105
能工巧匠公输班106
从未停止创新的圣象地板110
“万能的人”哈格里夫斯113
设计大师可可·香奈儿117
新型车床的发明者莫兹利122
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128
追求创新的迈克尔·戴尔132
铜箔镌刻传承人林春蓝137
第5章匠人用工作获得金钱,但不为钱工作141
把工作当成使命的齐瓦勃142
满怀热忱的埃德加·斯诺145
雕塑巨匠罗丹151
痴迷电脑的扎克伯格154
足球先生罗纳尔多157
音乐天才莫扎特163
文学巨匠巴尔扎克167
第6章用汗水浇筑工匠的丰碑171
爱因斯坦用勤补拙172
以“勤”为先的王羲之177
足坛神话贝克汉姆180
雕塑巨匠米开朗基罗188
金牌编剧海岩190
刻苦勤奋的列文虎克195
第7章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203
一生只造5只表的英国工匠哈里森204
追求完美的匠人稻盛和夫208
一流的工匠秋山利辉212
“椅子大师”汉斯·瓦格纳214
壳雕艺术家王金义216
绘画大师达·芬奇218
追求完美的詹姆斯·卡梅隆221
序言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家高度提及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国人广泛的热议和思考。
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其实质就是现代企业人的信仰及对信仰的坚守。而工匠正是呈现这种精神的载体,他们以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技艺,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孜孜不倦、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见证着平凡中的崇高与伟大,谱写了人生辉煌的乐章。
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中国,改变着世界:木匠鼻祖鲁班、“蔡侯纸”发明者蔡伦、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舁、景德镇瓷器祖师赵慨、造桥匠师李春、棉纺织专家黄道婆、苏绣大师沈寿、内画画师马少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匠大国”,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2015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令人深受教育,感触颇深。宣纸高级技师周东红,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一直保持着宣纸成品率100%的记录;32岁的张冬伟,在液化天然气船上焊钢板,能使非常薄的钢板严丝合缝,做到焊缝小于一个针眼大小;60岁的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顾秋亮,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无一次品;在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錾刻大师孟剑锋的惊世杰作,他錾刻的作品精美非凡,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由于过于逼真,让人看后会情不自禁伸手触摸感受……他们执着于各自的热爱与信仰,其专注令人心生敬畏。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甘愿用自身的生命与追求去诠释产品的生命,这份执着于本心,顺信仰而前行的坚定,恰恰就是工匠精神。
这世间的物品,最珍贵、最不可替代的,其实只有一个字——“人”。很简单,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专注的、执着的精神,一种“肩负使命,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以及一颗无论外界多么嘈杂,都可以心无旁骛、保持宁静的“匠心”。
传承工匠精神,研读本书的内容,可以成就你的事业,充实你的人生,实现你的价值。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成为一名社会最需要的匠级优秀人才,开拓出一片自己的事业天地,从而收获完美极致的人生,铸造不朽的个人品牌,谱写人生华美乐章。
文摘
版权页:
贝尔德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对实验装备进行反反复复地拆装,实验却一次一次的失败。贝尔德为了研究电视机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债台高筑。贫困让贝尔德经常饱一顿,饥一顿,他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但是,困难并没有打倒贝尔德。
功夫不负有心人,1924年春天,贝尔德终于成功发射一朵十字花,但是电视机却只能接收3米之内的信号,而且电视信号极不稳定,电视图像十分模糊,而且忽隐忽现。
为了找出原因,贝尔德又进行了一番实验。不久他就成名了,却不是因为电视机。原来他为了获得清晰的电视图像,把几百个干电池串联起来去获取高电压。接通电源后,贝尔德不小心触摸到一根裸露的电线,高达2000伏的电压把他击倒在地,差点要了他的命。英国各大报纸纷纷对此事进行报道,贝尔德成为英国的新闻人物。
贝尔德从报纸报道他的事情中得到启发,灵机一动,开始利用报纸做广告筹集科研资金,一家无线电公司的老板看到报纸后,表示愿意为他提供资金,但前提是分享他的发明成果。贝尔德同意那个老板的要求,把实验室搬到了伦敦。不但实验依然没有进展,而且实验资金已经用完,他再次陷入困境之中。
1925年,贝尔德迫不得已与伦敦最大的百货商店签订合同,进行电视机实验表演,薪金是每周25英镑。贝尔德表演的那天,百货商店顾客盈门,大家都围着贝尔德观看他发明的机器。
ISBN | 9787115436719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 巩佳伟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