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叙事、记忆与自我》的主要构思从我2010年1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去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开始酝酿。2013年1月,作者有幸获得电子科技大学资助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1年,得以深化两年前的学术思考并逐渐将其整理成文。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学、认知与记忆
第一章文学、认知与记忆
第一节文学的功能
第二节人类认知的文学属性
第三节记忆的文学属性
第四节文学研究与记忆研究之喻
第二章文学与认知研究发展概述
第三章叙事与认知:以三边叙事结构为例
第二部分记忆与自我
第四章记忆研究概述
第一节记忆研究的历时发展
第二节叙事材料阅读与记忆的经典实验
第五章记忆的分类及自传记忆理论
第一节记忆的分类
第二节自传记忆
第三节“自我记忆系统”理论
第四节“闪光灯记忆”
第六章记忆的建构性
第一节意象、语言和叙事推理
第二节自传记忆与叙事身份
第三节“图式”理论及记忆之“罪”
第三部分叙事与自我建构
第七章等待传记性叙述的自我
第一节苦恼的自我叙述者
第二节“人生之鹳”与场外叙述
第三节目盲与洞察
第四节反思:传记性叙述的有效性问题
第八章创伤体验与叙事治疗:迪内森作品分析
第一节分离性创伤体验
第二节叙事疗伤
第九章“买壳上市”的叙事身份策略:《不朽的故事》
第一节人生故事的断裂与身份焦虑
第二节虚构的人生故事与叙事契约
第三节“买壳上市”的身份策略
第四节叙事契约中的主人公与旁观者:谁是最好的叙述者?
第四部分叙事身份建构的困境及出路
第十章无法控制的契约叙事:巴特的《S/Z》
第一节《萨拉辛》:一场“契约叙事”
第二节叙事作为交换商品的独特性
第十一章叙事身份建构中的暴力:麦克尤恩的《赎罪》
第一节叙事身份
第二节故事层面的叙述暴力:守护天使与淫棍
第三节叙述层面的叙述暴力:人人都是布里奥妮
第四节作家的道义承担
第十二章传记性叙述的双重困境及对策:库切的《福》
第一节自传与他传携手:苏珊的愿景
第二节自传的裂变与他传的改写:苏珊的困境
第三节自传与他传的死胡同:异文化的星期五
第四节库切的选择
第五部分对记忆的挑战与超越
第十三章自传记忆的虚构、悬置与角色扮演:迪内森作品分析
第一节虚构的自传记忆
第二节悬置的自传记忆
第三节主动的角色扮演
第四节结论
第十四章视角的偏颇与记忆的建构性: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
第十五章呈现可能世界
第一节可能世界理论
第二节呈现多种可能世界
第三节“平行宇宙叙述”与自传记忆的建构性:《堪萨斯》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为了进一步规避他传性叙述的霸权主义、殖民主义风险,库切的创作从假扮他者的自我审视转向真正的自我审视,他的三部自传性作品《男孩》、《青春》和《夏日》即为这一努力的成果。前两部《男孩》和《青春》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有意拉开叙述自我与历史自我的距离,而一般现在时态的普遍使用进一步撕破了传统自传写作假扮真实历史的面纱。《夏日》则更是在《福》提供的愿景之路上推进了一大步。
在《夏日》中,活着的库切想象着一个陌生的传记作者如何一步步搜集已逝去的库切的生平素材、从而写出一本库切他传。这是库切为超越自传写作中的主观视角的局限性迈出的一大步。他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将时间突然向前推至死亡——一种无限虚空的未来,由此产生超脱一切的境界,再一点点地回溯至过去某一段生命中的独特时间(32~37岁)。在想象死亡的过程中,库切和《福》中的苏珊一样,似乎摆脱了外界的、身体的局限,达到了一种星期五的似死非死的纯粹存在状态,允许外界的各种声音穿越自己的口腔发出声来。前两部自传作品中隐约其辞的“远距离的观察”被“明确的自我指涉”所代替,叙述内容也指向更隐秘的私生活。这样,一个更为完整的自我不断呈现出来。
《叙事、记忆与自我》的主要构思从我2010年1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去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开始酝酿。2013年1月,作者有幸获得电子科技大学资助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1年,得以深化两年前的学术思考并逐渐将其整理成文。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学、认知与记忆
第一章文学、认知与记忆
第一节文学的功能
第二节人类认知的文学属性
第三节记忆的文学属性
第四节文学研究与记忆研究之喻
第二章文学与认知研究发展概述
第三章叙事与认知:以三边叙事结构为例
第二部分记忆与自我
第四章记忆研究概述
第一节记忆研究的历时发展
第二节叙事材料阅读与记忆的经典实验
第五章记忆的分类及自传记忆理论
第一节记忆的分类
第二节自传记忆
第三节“自我记忆系统”理论
第四节“闪光灯记忆”
第六章记忆的建构性
第一节意象、语言和叙事推理
第二节自传记忆与叙事身份
第三节“图式”理论及记忆之“罪”
第三部分叙事与自我建构
第七章等待传记性叙述的自我
第一节苦恼的自我叙述者
第二节“人生之鹳”与场外叙述
第三节目盲与洞察
第四节反思:传记性叙述的有效性问题
第八章创伤体验与叙事治疗:迪内森作品分析
第一节分离性创伤体验
第二节叙事疗伤
第九章“买壳上市”的叙事身份策略:《不朽的故事》
第一节人生故事的断裂与身份焦虑
第二节虚构的人生故事与叙事契约
第三节“买壳上市”的身份策略
第四节叙事契约中的主人公与旁观者:谁是最好的叙述者?
第四部分叙事身份建构的困境及出路
第十章无法控制的契约叙事:巴特的《S/Z》
第一节《萨拉辛》:一场“契约叙事”
第二节叙事作为交换商品的独特性
第十一章叙事身份建构中的暴力:麦克尤恩的《赎罪》
第一节叙事身份
第二节故事层面的叙述暴力:守护天使与淫棍
第三节叙述层面的叙述暴力:人人都是布里奥妮
第四节作家的道义承担
第十二章传记性叙述的双重困境及对策:库切的《福》
第一节自传与他传携手:苏珊的愿景
第二节自传的裂变与他传的改写:苏珊的困境
第三节自传与他传的死胡同:异文化的星期五
第四节库切的选择
第五部分对记忆的挑战与超越
第十三章自传记忆的虚构、悬置与角色扮演:迪内森作品分析
第一节虚构的自传记忆
第二节悬置的自传记忆
第三节主动的角色扮演
第四节结论
第十四章视角的偏颇与记忆的建构性: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
第十五章呈现可能世界
第一节可能世界理论
第二节呈现多种可能世界
第三节“平行宇宙叙述”与自传记忆的建构性:《堪萨斯》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为了进一步规避他传性叙述的霸权主义、殖民主义风险,库切的创作从假扮他者的自我审视转向真正的自我审视,他的三部自传性作品《男孩》、《青春》和《夏日》即为这一努力的成果。前两部《男孩》和《青春》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有意拉开叙述自我与历史自我的距离,而一般现在时态的普遍使用进一步撕破了传统自传写作假扮真实历史的面纱。《夏日》则更是在《福》提供的愿景之路上推进了一大步。
在《夏日》中,活着的库切想象着一个陌生的传记作者如何一步步搜集已逝去的库切的生平素材、从而写出一本库切他传。这是库切为超越自传写作中的主观视角的局限性迈出的一大步。他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将时间突然向前推至死亡——一种无限虚空的未来,由此产生超脱一切的境界,再一点点地回溯至过去某一段生命中的独特时间(32~37岁)。在想象死亡的过程中,库切和《福》中的苏珊一样,似乎摆脱了外界的、身体的局限,达到了一种星期五的似死非死的纯粹存在状态,允许外界的各种声音穿越自己的口腔发出声来。前两部自传作品中隐约其辞的“远距离的观察”被“明确的自我指涉”所代替,叙述内容也指向更隐秘的私生活。这样,一个更为完整的自我不断呈现出来。
ISBN | 9787564738587 |
---|---|
出版社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邹涛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