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插图版) 9787518029051,751802905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典藏《近思录(插图版)》四大理由

编纂精到:朱熹和吕祖谦为方便初学者,特精选理学家思想精华622条,历时三年,辑成《近思录》14卷。
理学代表:该书提炼了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思想的精华,其学说尽收其中。
老少可读:初学者一读就懂,老儒宿学终生读之则终生受益。适合各层次的读书人。
思想范本: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宋儒性命义理之学,奠定宋明理学时代的思想格局。

媒体推荐

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钱穆 brbr brbr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论语》 《孟子》 《老子》 《庄子》 《六祖坛经》 《近思录》《传习录》。——钱穆brbr brbr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brbr ——朱熹brbr

目录

卷一道体
卷二为学大要
卷三格物穷理
卷四存养
卷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卷六齐家之道
卷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卷八治国平天下之道
卷九制度
卷十处事之方
卷十一教学之道
卷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
卷十三异端之学
卷十四圣贤气象
参考文献

序言

《近思录》是由南宋朱熹和吕祖谦合编的一部语录体理学著作,两人依据理学思想体系对《近思录》进行编排,从宇宙生成的事物本原到孔孟大家的圣贤气象,遵循着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为人之道来达到修身克己的目的,再从修身齐家出发引发到治国平天下的制度和为官之道,从重视教育到警戒人格,最后落到批判异端以致明辨圣贤之道,基本涵盖了理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书中语录选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的言论,本书共编624条并依据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brbr卷一《道体》共51条,以“道”为核心,从本原上概述自然本体论、宇宙生存论等内容。 brbr卷二《为学大要》共112条,注重问学,重视为学的实践培养。 brbr卷三《格物穷理》共78条,从格物致知出发,以示读书明理的思想。 brbr卷四《存养》共70条,强调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brbr卷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共41条,以“义”为原则,对道德行为进行规范。 brbr卷六《齐家之道》共22条,人要遵从仁义孝悌的道德观念。 brbr卷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共39条,出世入世两种政治选择。 brbr卷八《治国平天下之道》共25条,仁政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brbr卷九《制度》共27条,儒家政治社会中的法治理念。 brbr卷十《处事之方》共64条,以仁为人是为官者的前提。 brbr卷十一《教学之道》共22条,重视教育,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有德之人。 brbr卷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共33条,警戒的重要性。 brbr卷十三《异端之学》共14条,明辨是非,批判异端之说。 brbr卷十四《圣贤气象》共26条,评介圣贤高尚的为人思想,为人树立学习榜样。 brbr本书针对每一条语录会有相应的注释、翻译和解析,除此之外书中会根据内容来为读者补充一些背景故事和插图,比如语录中涉及的人物简介、人物思想、历史故事以及文化常识等。其中,本书很大的特色就在于解析和背景故事,书中每条语录的后面都会紧跟译者对该条语录的解析,宏观并简洁地向读者概述这条语录的道理,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更重要的内容是译者会联系现今的实际情况为读者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brbr《近思录》作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理学思想的汇集,在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过:“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本人编译此书是想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献出一份薄力,但是在编译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可能会出现由于个人知识能力有限而出现的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读者给予指正。 brbr brbr李天恕brbr2016年4月5日

文摘

卷一道体

【原文】
濂溪先生①曰:无极②而太极嘊丅懢帶惗丆帶惷丟惷帶惗丆惷丅堦堦惷丆屳懘崻嘋丅暘暘丅嘍棫鄟丅崌嘐丆帶惗悈丄壩丄栘丄嬥丄搚丅屲焹嘑晍嘒丆巐峴鄟丅屲峴丆堦嘓栫丟丆堦懢栫丟懢丆杮澷栫丅屲峴擵惗栫丆奺堦懘惈嘔丅澷擵恀嘕丆擇屲擵惛嘖丆柇崌帶嬅丆姡摴惉抝丆崳摴惉彈丅擇焹岎姶丆壔惗枩暔丆枩暔惗惗帶壔澷鄟丅堃恖栫丆摼懘廏帶嵟丅宍婛惗後丆恄抦嘗後丆屲惈姶帶慞暘丆枩帠弌後丅恖掕擵埲拞惓恗帶庡惷丆棫恖嘙鄟丅屘恖梌乬揤抧崌懘頌丆擔寧崌懘柧丆巐崌懘彉丆婼恄崌懘媑嫢乭丅孨巕廋擵媑丆彫恖湣擵嫢丅屘濰丗乬棫揤擵摴嘚丆濰梌丟棫抧擵摴丆濰廮梌丟棫恖擵摴丆濰恗梌丅乭枖濰丗乬尨巒斀嘜丆屘抦巰惗擵丅乭戝嵠乻堈乼栫丆巣懘帄後両
廃撝乻懢乼
亂拲亃
嘆濂溪先生:即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今湖南道县),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②无极:指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③太极:宇宙的本原和中心。嘋崻丗崻婎丅嘍丗巜揤抧丅嘐崌丗惀焹丆焹曋梌擵攝崌丅嘑屲焹丗屲峴擵焹丆悈丄壩丄栘丄嬥丄搚丅嘒晍丗棳晍丅嘓堦丗堦丆杮擵堦丅嘔奺堦懘惈丗屲峴晄惀屲暔丆堦暔奺桳懘撈摿揑慺榓摿惈丅嘕澷擵恀丗澷嵼杮懱丆屘恀晄嫊丅恀丆杮恀丅嘖擇屲擵惛丗擇屲丆擇焹梌屲峴丆懄榓悈壩栘嬥搚丅惛丆惛旝丅嘗抦丗抭丅嘙恖丗巜橍恖揑嵟崅弝丅丆弝丅嘚棫揤擵摴丗懄寶棫揤揑朄丅嘜尨巒斀丗尨丆峫嶡丅斀丆斀丅悇媮杮巒丆斀丅
【译】
周敦颐说:“无形无象的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太极一动即生成阳,动达到极限,即转化为静,静生成阴,静达到极限,又转化为动。太极一动一静,循环无端,相互为其存在的根据。于是,阴阳即有各自的界限,也就确立了阴仪与阳仪的对立。”“阴阳相互交感,产生出水火木金土;水火木金土五气生成顺布于天地间,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协调,于是,产生了自然的和谐秩序。水火木金土五行性质各异,但都是阴阳交感的产物。从原因上说,五行即是阴阳,阴阳相互对立,但都包容于太极之中;从生成上说,阴阳即是太极。五行、阴阳、太极本质上具有同一性。而太极之为本原,是无形无象,无声无臭的。五行生成后,各自有其特性。无极是真实的本体,阴阳五行禀赋有无极粹然精醇之气,它们神妙地结合,从而凝聚成有形有象的存在。表现为乾道阳刚者,为男;表现为坤道阴柔者,为女。阴阳二气相互交感,创化出宇宙万事万物。宇宙万物生生不已,而阴阳的变化,却没有穷尽。只有人可以获得天地之精神,故人为万物之灵。人因阴的凝聚而生成,便有人的形质;又因阳的运作而为神,神一发动人即能感知。仁义礼智信五性感应万物而动,得义理之正,为善;任人欲之偏,为恶。于是人世间有善恶的区别,有万象的差异。幸运的是,圣人制定了以中正仁义为最高准绳的道德原则,以无欲无私之静为本,奠定了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因此,圣人心胸开阔,像天地一样广大;圣人明察万物,像日月一样光华;圣人变通而出于自然,像四时变化,井然有序;圣人赏善罚恶,英明无比,如同鬼神对待吉凶,无不至当。君子修圣人之道,即是吉,是福;小人背离圣人之道,是凶,是祸。因此,《易·说卦》说:‘圣人定立了天之道,即阴与阳;定立了地之道,即柔与刚;定立了人之道,即仁与义。’《易·系辞上》又说:‘圣人考察万物之始,因此了解其所以生;究求万物之终,因此知道其所以死。’《易经》多么博大啊,它博大到至高无上的地步。”
【原文】
诚无为①,几善恶②。德嘊: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④,复焉执焉⑤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⑥不可穷之谓神。
——周敦颐《通书·诚几德》
【注】
①诚无为:诚的本性是真实无妄,周敦颐以“诚”为做圣人之最高精神境界。②几善恶:一年初始萌发的善恶。③德:周敦颐认为德即“仁义礼智信”。④性焉安焉之谓贤:安于诚之本性,天生而诚的是圣人。⑤复焉执焉:复,恢复、返回。执,保持。⑥充周:使诚扩充而周遍。
【译】
所谓“诚”,即是天理自然,摒弃人欲私念等人为的羁绊。任何微小行动或思想,出于自然之理,即是善;出于杂念,即是恶。把体现天道的爱的恻隐之心表达出来,是仁;行为合宜,是义;行为有条理,符合秩序,是礼;行动明白是非,通融无碍,是智;操守坚定确实,是信。人性天然完满,不思不勉,自明自安,浑然与天理合一者,是圣人;能反观恢复人性中固有的天理,并能保持而不丧失者,是贤人。天理发用,微妙而不可见,充塞周遍一切而又不可穷尽,这就是天理的神奇所在。
【原文】
伊川先生①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②。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③谓之和④”。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达道。”
——《二程文集》卷九《答吕大临论中书》
【注】
①伊川先生:即程颐,字正叔,号伊川。②中:不偏不倚。③节:法度,道理。④和:中正和谐。
【译】
程颐说:“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称为‘中’。所谓‘中’,即是虚静不动、无思无为浑然一体的状态。因此,‘中’,即是感应发用和谐无碍、畅通自由。因此,‘和’是通贯天下的原则。”
【背景故事】
程颐的天理史观
程颐从天理史观出发,提出了正君心、整纲纪、明法度的治国方针。第一,正纲纪,明法度,复先王之治。第二,好闻直谏,博采刍荛。圣明的皇帝必须随时听取臣民的意见,这样才能正纲纪,天下太平;昏庸的皇帝不听臣民的好意见,而听信奸臣的恶言导致纲纪乱。第三,得贤人,治天下。
ISBN9787518029051,7518029057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李天恕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