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本书对国内研究非常薄弱的阳明后学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阳明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钱绪山、聂双江、罗念 、欧阳南野、王龙溪、耿天台等人的学术活动和主要思想、著作分别进行了阐述和考辨。该书是作者在日本京都大学的博士论文,前后历时十年写成。
作者简介
吴震,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研究领域有:东亚儒学、宋明理学、阳明后学、朱子学、明清劝善运动。
目录
序章现成良知——阳明学及其后学的思想展开//001
一、现成、见在、当下//001
二、良知正指见在而言//006
三、见在良知与见在工夫//016
四、从良知自然到即用求体//033
五、余论:批判与反思//046
第一章无善无恶——阳明学“四句教”诠释小史//053
一、王阳明之立论//057
二、王龙溪之诠释
三、王、杨之对立
四、顾、管之争//100
五、余论
第二章钱绪山论//125
一、天泉证道//129
二、无善无恶//137
三、思想历程//145
四、但依良知运用//149
五、结语//158
第三章聂双江论//163
一、虚灵知觉//164
二、良知本寂//172
三、未发有时//176
四、善恶属气//181
五、主静思想//186
六、格物无工夫//193
七、心有定体//206
八、结语//212
第四章罗念庵论//215
一、早期思想//217
二、主静无欲//223
三、与王龙溪的论辩//230
四、收摄保聚//238
五、世间那有现成良知//247
六、结语//255
第五章陈明水论//260
一、生平学履//262
二、心无定体//266
三、慎独知几//27
3四、结语//281
第六章欧阳南野论//285
一、生平学履//287
二、良知与知觉//291
三、循其良知//298
四、良知本虚//307
五、结语//314
第七章王龙溪论//316
一、《调息法》//318
二、委心虚无//322
三、无中生有//325
四、向晦宴息//331
五、范围三教//337
六、身心一体//345
七、天根月窟//352
八、养生实践//359
九、结语//363
第八章耿天台论//366
一、生平学履//368
二、卫道意识//373
三、天台与龙溪//376
四、天台与近溪//384
五、“不容已”//392
六、异端批判//
七、与卓吾之和解//406
八、结语//412
第九章阳明后学与讲学活动//415
一、讲学与实学//417
二、异业而同道//424
三、政学合一//429
四、泰州学派与讲学//439
五、结语//447
附录心学道统论——以“颜子没而圣学亡”为中心//453
引言:“道统”何以成了问题//453
一、心学谜案:“颜子没而圣学亡”//460
二、“见道”:阳明的颜子解释//464
三、王畿的心学道统论重建//473
四、结语:心学道统论的特质及其意义//481
引用书目//489
增订版后记//502
序言
总序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思想之光,代代相传。在复旦哲学走过一个甲子之际,“日月光华·哲学书系”、“日月光华·哲学讲堂”应运而生。这既是过往思想探索道路上的熊熊火炬、坚实基石,以砥砺后学继续前行,亦是期许未来学术反思的灿然星陈,以哲学之力去勘探人类精神应有之高度与广度。为此我们当勤力不殆。
“兼容并蓄”是哲学成长的传统。复旦哲学建系伊始,胡曲园、全增嘏、严北溟、陈珪如、王遽常等诸位先生学识渊博,其来有自,奠定了复旦哲学的根基。他们不独立门户,不自我设限;不囿于教条,不作茧自缚;而是以思想和问题为导向,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由此造就了六十年来复旦哲学的特色。诸位奠基先贤始终秉持开放而专业的态度,强调严肃的学术训练,打破学科壁垒,追寻思想脉络,力图以真切而深邃的思考达致生活之本真,捕获时代之真精神。
“时代担当”是哲学不变的使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思想深入时代,对时代的根本问题做出积极的求索,是复旦哲学另一鲜明特色。真正的思想探索和学术研究理应紧紧抓住与时代血脉相连的命题,提炼精华,不断对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做出回应。优秀的学者须有冷静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但这并不等于将自己封闭在无根的象牙塔中,而是真实切入时代命题的必备前提。切问而近思,人类的根本命题始终激荡于胸!
我们将以开放和虚心的态度来传承这些特色。“日月光华·哲学书系”不但收录了复旦哲院教师以往的代表作,也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吸纳复旦哲学人的最新力作。我们希望这一书系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容括从复旦求学毕业、在复旦从事教学和研究,以及到复旦访问讲学的学界同仁的优秀著作,成为推动汉语哲学界不断发展前行的引擎。“日月光华·哲学讲堂”,则希望将国内外学者在复旦所做的系列讲座整理成文,编撰成册,努力展现他们思想的源初轨迹,推进其理论贡献。以“日月光华”为平台,以学术为标尺,使国内外学者的优秀成果在共同的学术园地上得以生动呈现。这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敞开的思想姿态、精准的学术眼光以及异乎寻常的努力与坚持。我们希望把复旦哲学“扎根学术、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精神风格融入这两套丛书;我们期许它们不但能透彻地刻画出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还将在更为丰满的历史背景中探索思想的作用。唯有如此,我们的“书系”与“讲堂”才能超出一般丛书的范畴,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捕获者、诠释者、推动者和反思者。
思想薪传在任何时代都是无声、艰辛和困苦的事业,隐于“日月光华”这一个美好愿景背后的深意尤为紧要:思想的守护与传承是“旦复旦兮”的意涵所在,精神的催生与创新是生生不息的事业。“书系”与“讲堂”的出版并不是书目的简单累积,也不是论题的无序叠加,而是思想的流动和生长,是已有思想激发新思想的创造过程,是不断厘清思想限度、拓展思想疆域的漫漫求索,是幽微星火燃成日月光华的坦荡大道。在几辈学人的共同理想和不懈坚持下,既往的成果已然成为了沉甸甸的责任。由此,在决定“书系”与“讲堂”的名称时,我们选择将我们的理想标示出来,以此自勉,并期望人类趋向光明的理想,终将启迪人类的智慧,并照亮那条崎岖不平却让人甘之如饴的精神道路。
是为序。
本书对国内研究非常薄弱的阳明后学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阳明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钱绪山、聂双江、罗念 、欧阳南野、王龙溪、耿天台等人的学术活动和主要思想、著作分别进行了阐述和考辨。该书是作者在日本京都大学的博士论文,前后历时十年写成。
作者简介
吴震,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研究领域有:东亚儒学、宋明理学、阳明后学、朱子学、明清劝善运动。
目录
序章现成良知——阳明学及其后学的思想展开//001
一、现成、见在、当下//001
二、良知正指见在而言//006
三、见在良知与见在工夫//016
四、从良知自然到即用求体//033
五、余论:批判与反思//046
第一章无善无恶——阳明学“四句教”诠释小史//053
一、王阳明之立论//057
二、王龙溪之诠释
三、王、杨之对立
四、顾、管之争//100
五、余论
第二章钱绪山论//125
一、天泉证道//129
二、无善无恶//137
三、思想历程//145
四、但依良知运用//149
五、结语//158
第三章聂双江论//163
一、虚灵知觉//164
二、良知本寂//172
三、未发有时//176
四、善恶属气//181
五、主静思想//186
六、格物无工夫//193
七、心有定体//206
八、结语//212
第四章罗念庵论//215
一、早期思想//217
二、主静无欲//223
三、与王龙溪的论辩//230
四、收摄保聚//238
五、世间那有现成良知//247
六、结语//255
第五章陈明水论//260
一、生平学履//262
二、心无定体//266
三、慎独知几//27
3四、结语//281
第六章欧阳南野论//285
一、生平学履//287
二、良知与知觉//291
三、循其良知//298
四、良知本虚//307
五、结语//314
第七章王龙溪论//316
一、《调息法》//318
二、委心虚无//322
三、无中生有//325
四、向晦宴息//331
五、范围三教//337
六、身心一体//345
七、天根月窟//352
八、养生实践//359
九、结语//363
第八章耿天台论//366
一、生平学履//368
二、卫道意识//373
三、天台与龙溪//376
四、天台与近溪//384
五、“不容已”//392
六、异端批判//
七、与卓吾之和解//406
八、结语//412
第九章阳明后学与讲学活动//415
一、讲学与实学//417
二、异业而同道//424
三、政学合一//429
四、泰州学派与讲学//439
五、结语//447
附录心学道统论——以“颜子没而圣学亡”为中心//453
引言:“道统”何以成了问题//453
一、心学谜案:“颜子没而圣学亡”//460
二、“见道”:阳明的颜子解释//464
三、王畿的心学道统论重建//473
四、结语:心学道统论的特质及其意义//481
引用书目//489
增订版后记//502
序言
总序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思想之光,代代相传。在复旦哲学走过一个甲子之际,“日月光华·哲学书系”、“日月光华·哲学讲堂”应运而生。这既是过往思想探索道路上的熊熊火炬、坚实基石,以砥砺后学继续前行,亦是期许未来学术反思的灿然星陈,以哲学之力去勘探人类精神应有之高度与广度。为此我们当勤力不殆。
“兼容并蓄”是哲学成长的传统。复旦哲学建系伊始,胡曲园、全增嘏、严北溟、陈珪如、王遽常等诸位先生学识渊博,其来有自,奠定了复旦哲学的根基。他们不独立门户,不自我设限;不囿于教条,不作茧自缚;而是以思想和问题为导向,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由此造就了六十年来复旦哲学的特色。诸位奠基先贤始终秉持开放而专业的态度,强调严肃的学术训练,打破学科壁垒,追寻思想脉络,力图以真切而深邃的思考达致生活之本真,捕获时代之真精神。
“时代担当”是哲学不变的使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思想深入时代,对时代的根本问题做出积极的求索,是复旦哲学另一鲜明特色。真正的思想探索和学术研究理应紧紧抓住与时代血脉相连的命题,提炼精华,不断对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做出回应。优秀的学者须有冷静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但这并不等于将自己封闭在无根的象牙塔中,而是真实切入时代命题的必备前提。切问而近思,人类的根本命题始终激荡于胸!
我们将以开放和虚心的态度来传承这些特色。“日月光华·哲学书系”不但收录了复旦哲院教师以往的代表作,也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吸纳复旦哲学人的最新力作。我们希望这一书系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容括从复旦求学毕业、在复旦从事教学和研究,以及到复旦访问讲学的学界同仁的优秀著作,成为推动汉语哲学界不断发展前行的引擎。“日月光华·哲学讲堂”,则希望将国内外学者在复旦所做的系列讲座整理成文,编撰成册,努力展现他们思想的源初轨迹,推进其理论贡献。以“日月光华”为平台,以学术为标尺,使国内外学者的优秀成果在共同的学术园地上得以生动呈现。这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敞开的思想姿态、精准的学术眼光以及异乎寻常的努力与坚持。我们希望把复旦哲学“扎根学术、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精神风格融入这两套丛书;我们期许它们不但能透彻地刻画出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还将在更为丰满的历史背景中探索思想的作用。唯有如此,我们的“书系”与“讲堂”才能超出一般丛书的范畴,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捕获者、诠释者、推动者和反思者。
思想薪传在任何时代都是无声、艰辛和困苦的事业,隐于“日月光华”这一个美好愿景背后的深意尤为紧要:思想的守护与传承是“旦复旦兮”的意涵所在,精神的催生与创新是生生不息的事业。“书系”与“讲堂”的出版并不是书目的简单累积,也不是论题的无序叠加,而是思想的流动和生长,是已有思想激发新思想的创造过程,是不断厘清思想限度、拓展思想疆域的漫漫求索,是幽微星火燃成日月光华的坦荡大道。在几辈学人的共同理想和不懈坚持下,既往的成果已然成为了沉甸甸的责任。由此,在决定“书系”与“讲堂”的名称时,我们选择将我们的理想标示出来,以此自勉,并期望人类趋向光明的理想,终将启迪人类的智慧,并照亮那条崎岖不平却让人甘之如饴的精神道路。
是为序。
ISBN | 9787208140363,7208140367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吴震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