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美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借鉴意义。
2.主编王逸舟,国际关系学领域领军人物,他的“创造性介入”三部曲受到学界的重视,也拥有大量读者。
3.中国崛起之势磅礴,能源注定是大国筑梦的根基与血脉,保障能源安全,何去何从,应当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环顾世界,美国早已先行数十载,中国欲奋起直追,则必须知彼知己,扎扎实实从历史研习的基本功做起,这也正是本书的根本追求所在。
4.以1973年中东危机为例,说明合理的全球能源格局,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作者简介
主编 王逸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国际政治研究》主编。主要著作有:《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外交的生成》《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西方国际政治学》《当代国际政治析论》《波兰危机》《匈牙利道路》等。
作者戚凯
戚凯,1988年12月出生于安徽霍邱,2015年7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颁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目前,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中美关系等。在国内外发表中、英论文多篇,曾翻译美国纳粹史学家威廉?夏伊勒的著作《噩梦年代》(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目录
绪 论
0.1 问题与意义/1
0.2 研究内容:概念与议题/8
0.3 相关研究情况/22
0.4 创新及其方法/35
第1章 能源问题与美国的崛起
1.1 能源何以成为问题:民族国家、科技进步与社会结构/42
1.2 美国的发展与能源问题/54
第2章 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下的美国能源安全研究
2.1 二战与冷战:战争威胁与研究的先声/73
2.2 1973年石油危机:“危机反应”与研究的勃兴 /91
2.3 混乱世界与纷繁时局:研究的繁荣与争论/110
2.4 环境灾难、冷战终结与全球化:多元研究时代的开启/135
第3章 美国能源安全研究的内在演进
3.1 美国能源安全研究的主导思想/157
3.2 考察视角:以地缘政治学的分析为例/165
3.3 研究方法:以经济学思想的引入为例/173
第4章 理论分析:知识学视角的解读
4.1 知识学理论的回顾/182
4.2 知识学理论的解读:以“研究纲领”为例/193
4.3 知识计量学的分析:以JSTOR期刊库为样本/206
结语 对中国的启示
5.1 美国能源安全研究发展的原因/219
5.2 美国能源安全研究:对中国的现实关照/221
5.3 能源安全研究:历史考察及其意义/227
参考文献/232
附 录/272
后 记/276
文摘
绪 论
0.1 问题与意义
自1993年开始,中国具有历史突破性地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自那以后,中国的能源进口出现了急剧增长。仅进入新世纪以来,从2000年到2011年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就从2.2亿吨增长至4.7亿吨,天然气消费从245亿立方米增长至1294亿立方米;a除去能源需求总量上升以外,能源对外依赖度也继续上升,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石油2011年对外依存度高达56.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21.9%。2012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近年来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到2030年,中国多达80%的石油和多达50%的天然气将通过马六甲海峡从海上进口。b可以说,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面临的能源保障困境与能源安全问题会越发严峻。因此能源安全与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和中国政府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自身研究视野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在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当中并没有能源安全研究的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进一步紧张,能源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与对外应的潜在和不确定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美国能源安全研究的理论分析,将对提升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个民族国家林立的时代,如何在整个国家层面全局性地协调或解决能源问题,是一门专业知识(Specialty),也就是本书所要深入探讨的研究对象——“能源安全研究”(Energy Security Studies)。作为一项专业性的研究工作,能源安全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能源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隶属于国际关系研究(Studies of InternationalRelations)。政策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由此能源安全问题研究在中国也日渐成为一门“显学”。然而,中国的能源安全研究在学理层面的真正意义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几乎没有什么学者专注于探讨中国二十余年能源安全研究的历史、进程、背后的动能以及可能蕴含的理论意义。因此,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类似研究更为发达的国家与地区,首先我们想到的便是美国,美国能源安全研究水平的高质量可能会对中国的类似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美国是当今世界强大的国家,其综合国力长期居于世界首位,是一个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极大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超级大国。作为全球头号经济大国,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很大的能源消耗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与中国日益壮大的经济规模和能源需求相似,美国出于经济发展与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对于能源也有着关键性的需求。在能源安全、保障与相关问题上,中美之间存在着诸多类似的地方。……因此二者也都面临着类似的能源安全威胁,其主要表现为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稳定以及国际政治中存在诸多威胁本国能源稳定供应的潜在和不确定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美国能源安全研究的理论分析,将对提升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个民族国家林立的时代,如何在整个国家层面全局性地协调或解决能源问题,是一门专业知识(Specialty),也就是本书所要深入探讨的研究对象——“能源安全研究”(Energy Security Studies)。作为一项专业性的研究工作,能源安全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能源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隶属于国际关系研究(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美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借鉴意义。
2.主编王逸舟,国际关系学领域领军人物,他的“创造性介入”三部曲受到学界的重视,也拥有大量读者。
3.中国崛起之势磅礴,能源注定是大国筑梦的根基与血脉,保障能源安全,何去何从,应当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环顾世界,美国早已先行数十载,中国欲奋起直追,则必须知彼知己,扎扎实实从历史研习的基本功做起,这也正是本书的根本追求所在。
4.以1973年中东危机为例,说明合理的全球能源格局,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作者简介
主编 王逸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国际政治研究》主编。主要著作有:《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外交的生成》《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西方国际政治学》《当代国际政治析论》《波兰危机》《匈牙利道路》等。
作者戚凯
戚凯,1988年12月出生于安徽霍邱,2015年7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颁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目前,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中美关系等。在国内外发表中、英论文多篇,曾翻译美国纳粹史学家威廉?夏伊勒的著作《噩梦年代》(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目录
绪 论
0.1 问题与意义/1
0.2 研究内容:概念与议题/8
0.3 相关研究情况/22
0.4 创新及其方法/35
第1章 能源问题与美国的崛起
1.1 能源何以成为问题:民族国家、科技进步与社会结构/42
1.2 美国的发展与能源问题/54
第2章 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下的美国能源安全研究
2.1 二战与冷战:战争威胁与研究的先声/73
2.2 1973年石油危机:“危机反应”与研究的勃兴 /91
2.3 混乱世界与纷繁时局:研究的繁荣与争论/110
2.4 环境灾难、冷战终结与全球化:多元研究时代的开启/135
第3章 美国能源安全研究的内在演进
3.1 美国能源安全研究的主导思想/157
3.2 考察视角:以地缘政治学的分析为例/165
3.3 研究方法:以经济学思想的引入为例/173
第4章 理论分析:知识学视角的解读
4.1 知识学理论的回顾/182
4.2 知识学理论的解读:以“研究纲领”为例/193
4.3 知识计量学的分析:以JSTOR期刊库为样本/206
结语 对中国的启示
5.1 美国能源安全研究发展的原因/219
5.2 美国能源安全研究:对中国的现实关照/221
5.3 能源安全研究:历史考察及其意义/227
参考文献/232
附 录/272
后 记/276
文摘
绪 论
0.1 问题与意义
自1993年开始,中国具有历史突破性地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自那以后,中国的能源进口出现了急剧增长。仅进入新世纪以来,从2000年到2011年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就从2.2亿吨增长至4.7亿吨,天然气消费从245亿立方米增长至1294亿立方米;a除去能源需求总量上升以外,能源对外依赖度也继续上升,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石油2011年对外依存度高达56.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21.9%。2012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近年来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到2030年,中国多达80%的石油和多达50%的天然气将通过马六甲海峡从海上进口。b可以说,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面临的能源保障困境与能源安全问题会越发严峻。因此能源安全与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和中国政府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自身研究视野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在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当中并没有能源安全研究的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进一步紧张,能源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与对外应的潜在和不确定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美国能源安全研究的理论分析,将对提升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个民族国家林立的时代,如何在整个国家层面全局性地协调或解决能源问题,是一门专业知识(Specialty),也就是本书所要深入探讨的研究对象——“能源安全研究”(Energy Security Studies)。作为一项专业性的研究工作,能源安全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能源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隶属于国际关系研究(Studies of InternationalRelations)。政策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由此能源安全问题研究在中国也日渐成为一门“显学”。然而,中国的能源安全研究在学理层面的真正意义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几乎没有什么学者专注于探讨中国二十余年能源安全研究的历史、进程、背后的动能以及可能蕴含的理论意义。因此,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类似研究更为发达的国家与地区,首先我们想到的便是美国,美国能源安全研究水平的高质量可能会对中国的类似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美国是当今世界强大的国家,其综合国力长期居于世界首位,是一个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极大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超级大国。作为全球头号经济大国,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很大的能源消耗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与中国日益壮大的经济规模和能源需求相似,美国出于经济发展与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对于能源也有着关键性的需求。在能源安全、保障与相关问题上,中美之间存在着诸多类似的地方。……因此二者也都面临着类似的能源安全威胁,其主要表现为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稳定以及国际政治中存在诸多威胁本国能源稳定供应的潜在和不确定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美国能源安全研究的理论分析,将对提升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个民族国家林立的时代,如何在整个国家层面全局性地协调或解决能源问题,是一门专业知识(Specialty),也就是本书所要深入探讨的研究对象——“能源安全研究”(Energy Security Studies)。作为一项专业性的研究工作,能源安全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能源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隶属于国际关系研究(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BN | 9787569911084 |
---|---|
出版社 | 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 |
作者 | 戚凯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