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基础丛书36·低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产生、工艺、问题及前景 978703031341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现代物理基础丛书36·低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产生、工艺、问题及前景》可供低温等离子体领域的科研人员,等离子体化工设备的设计者、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B.M.弗尔曼 (俄罗斯)I.M.扎什京 译者:邱励俭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朱可夫传记
第一部分 关于朱可夫院士
第1章 人物、时代、事件
第2章 学生、同事及朋友对朱可夫的怀念
第二部分 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
第3章 等离子体发生器中紊流流动的一些理论问题
3.1 电弧紊流流动的层流化
3.2 自稳电弧长度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理论
第4章 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中阴极表面自稳定的数学模型
引言
4.1 数学模型
4.2 计算结果
结论
第5章 电弧等离子体阳极特性的数值分析
引言
5.1 模型
5.2 计算方法
5.3 阳极等离子体的计算特性
结论
第6章 在电弧放电阴极上的电流与传热
引言
6.1 热发射阴极在“反常发射”的工况下得到的一些基本实验规律
6.2 由金属向等离子体发射的电子、平衡的发射电流密度与电子的逸出功
6.3 在阴极上的zui终电流密度
6.4 在热发射阴极上的能量平衡、近阴极的电位降
结论
第7章 水蒸气等离子体的电弧产生
7.1 水蒸气等离子体的“奇特性”
7.2 水蒸气等离子体电弧发生器的主要系统方案分析
7.3 水蒸气旋涡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工作特性
7.4 气旋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稳定工作条件
7.5 蒸汽旋涡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动力特性总结
7.6 蒸汽等离子体的实际应用
结论
第8章 用于CF4的不同类型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热性能和动力性能
8.1 直线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研究
8.2 V形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研究
第9章 高频放电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及其实际应用
9.1 高频放电等离子体物理
9.2 高频放电等离子体诊断及发生在等离子体中的过程
9.3 高频放电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10章 模拟氩硅烷高频等离子体的化学成分
结论
第11章 带超声速气流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发生器
第三部分 等离子体工艺过程
第12章 富勒烯与低温等离子体
12.1 什么叫富勒烯的不长的历史
12.2 为什么富勒烯会引起这么大的兴趣
12.3 如何得到富勒烯
12.4 在电弧放电中富勒烯的形成
12.5 实验研究的结果
12.6 什么是含有富勒烯的炭灰
12.7 富勒烯生长过程的理论研究
第13章 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来研究超声速气流的控制
13.1 模型
13.2 等离子体发生器
13.3 实验结果
13.4 模型的跨声速绕流
13.5 实验方法
13.6 实验结果
13.7 测量结果的比较
13.8 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
第14章 等离子体表面镀膜的成就
14.1 传统等离子体喷涂
14.2 空气等离子体喷涂
14.3 内部等离子体喷涂
14.4 超声速等离子体喷涂
14.5 多弧等离子体喷涂
结论
第15章 基于等离子体喷涂理论和模型实验的合金水滴热物理碰撞机制
引言
15.1 模拟物理的设备
15.2 形成金属氧化物“中间层”的理论基础
15.3 在金属基片上形成YSZ“中间层”
结论
第16章 合成与利用氮化硼领域中的新高潮
16.1 关于氮化硼的总论和在低压下合成立方氮化硼的相关问题
16.2 实验研究在立方氮化硼亚稳态合成基础上得到涂层
16.3 由硼混合物悬浮蒸气制成的氮化物膜化学涂层和碳氢化硼膜化学涂层
16.4 用B3N3H6热解氮化硼得到的气体涂层
16.5 俄罗斯学者在六方氮化硼工作中的重要贡献
16.6 作为合成硼化铝的材料是六方氮化硼
16.7 研究含硼体系的反应剂相互作用机制的结果
结论
第17章 加工碳氢化合物原料的等离子体化学工艺、有毒废物的无害化和利用
引言
17.1 加工含碳原料的等离子体化学过程的计算
17.2 由碳氢化合物原料得到乙炔
17.3 由煤生产乙炔
17.4 加工与利用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废料
17.5 有毒的有机废物无害化
结论
第18章 对固体废物的等离子体热加工
引言
18.1 对火焰垃圾焚化工厂中形成的炉灰进行等离子体重熔
18.2 处理医用废物
18.3 用等离子体汽化处理环氧树脂废物
结论
第19章 在燃烧煤粉的汽化过程中利用等离子体动力工艺改善生态及经济指标
引言
19.1 等离子体动力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利用它改善燃料的性能
19.2 煤粉热电站所用等离子体燃料系统的实际方案
19.3 综合的等离子体汽化器是提高煤的活性和锅炉的生态指标的重要手段
19.4 等离子体汽化和综合加工动力煤
结论
第20章 煤的等离子体热化学准备工艺中分子动力学及热力学计算
引言
20.1 等离子体燃烧煤粉火炬稳定的计算
20.2 两级等离子体—煤喷嘴的计算
20.3 等离子体燃烧时的能耗和两级喷嘴中空气流量再分配的关系
20.4 煤的热化学准备过程的热力学特性计算
20.5 在煤热化学准备燃烧时计算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比能耗与功率
结论
第21章 将等离子体燃烧系统应用于水煤燃料的燃烧
引言
21.1 点燃与燃烧水煤燃料的过程特性
21.2 在燃烧水煤时利用等离子体点燃系统
21.3 水煤的反应能力与燃烧稳定性
结论
第22章 借助等离子体化学产生纳米材料涂层的铸型和砂芯来提高铸件的品质
第23章 研究强脉冲高频场和金属及合金的相互作用
23.1 过程的模拟
23.2 过程的实验研究
第24章 等离子体发生器中圆柱阴极腐蚀的热机制
参考文献
结束语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辅助加热的情况下,在炉膛里燃料混合物的基本粒子达到最大的值,就是要快两倍,而且相互作用路径长度最少。所有这些证明了在气动混合物进入炉膛的开始时刻受到热化学准备的热量要比发出的热最要更强一些,炉膛的热应力要更高一些,也就是实现了火炬燃烧稳定和液体溶渣排出的稳定条件。
类似的计算表明“辅助”加热煤的流量是煤的基本流量的0.25,这说明在炉膛里气体温度的增加是“辅助”加热减少的结果。
利用上面引进的计算系统,就可以确定在等离子体—煤预热煤粉火炬时炉膛温度的增加,这对锅炉按照预定运行的条件升温到火炬稳定燃烧是必需的。通过这样计算可以得出煤的数量,这也是进行热化学准备所要求的。进一步考虑经过喷嘴气动混合物的流量,如果装了等离子体发生器,就可以决定喷嘴的数量,它们是在一定的锅炉条件下实现用等离子体稳定火炬,而且自此以后就可以完成等离子体一煤喷嘴的计算。
20.2 两级等离子体一煤喷嘴的计算
在文献还补充提出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工艺参数,它既与实现热化学准备气动混合物有关,又取决于等离子体,煤喷嘴系统,它是煤等离子体燃烧的系统之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在实际上经常应用的有两个等离子体,煤喷嘴系统。
在第一个系统里,我们经常在工作中应用的是高活性的煤,煤粉气动混合物整个通过一个管道,这个管道要实现和等离子体射流的混合。
ISBN978703031341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B.M.弗尔曼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