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从“中国故事数据库”中精选,送给中国孩子的厚礼。
作者简介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抢救民族民间文艺遗产,发掘民族民间优秀文艺资源,全面承担中国民族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工作。他们为大家带来一个更加丰满的中国。
目录
第 1 篇 仁者,爱人
伏羲教人打鱼
神农氏尝百草
神农架的由来
神农与谷种
观音化身救海难
仓官送米
刘备解旱
宋御史为民呈奏章
丘浚为民请命
丁日昌赠银济乡亲
“祝菩萨”怜死济生
关汉卿怒写《窦娥冤》
程婴救孤
名医偷银洋
芹圃先生的医德
第 2 篇 善人者,人亦善之
结草报恩
小燕报恩
知恩图报的蚂蚁(蒙古族)
老虎报恩(藏族)
砍柴人(蒙古族)
青龙报恩
义狼案
好心的小徒弟
好心的姆莎(回族)
国王和乞丐(藏族)
图小利大事不成
第 3 篇 为善最乐,作恶难逃
害人终害己
桦皮匣里的德都(赫哲族)
顺女的故事(朝鲜族)
王老大和王老二(苗族)
两兄弟的故事
害人之心不可有
神马
波者和他的儿子(哈尼族)
最 好的报答(蒙古族)
第 4 篇 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美德
冤仇宜解
远亲不如近邻
张彭年还钱
母爱(蒙古族)
爱儿诗
亲生子和养子(蒙古族)
桑洛和娘洛(藏族)
牛娃和狗娃
友谊胜过生命(柯尔克孜族)
瓜花水酒情义重
人情好吃水甜
后 记
后记
《中国故事库》中所选用的多篇精彩的民间故事,全部来自《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以下简称《十部文艺集成》)中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作为汇集了海量民间智慧的《十部文艺集成》,它秉承了中国盛事修志的文化传统,以超乎中国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广度和深度,对民族民间文艺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普查和挖掘,系统地收集和保存了我国各地各民族的民间优秀文学艺术遗产,记述了其历史与现状。这是一套气势恢宏,具有中华民族深厚文化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鸿篇巨制。
《十部文艺集成》的整理和出版,凝聚了众多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的心血与智慧,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瑰宝,并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散落在民间的无形精神遗产变为有形文化财富。它不仅为研究中国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中国的社会、历史、宗教、民族、风俗提供系统、丰富、可靠的资料,也为繁荣当前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将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具体到《中国故事库》丛书的编写过程中,面对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我们对其进行了仔细的遴选和编辑。首先在规模上确保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一篇故事入选,同时也尽可能多地采纳了那些来自少数民族的故事。其次,针对本书的主要阅读对象,我们从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两个方面对故事做了适当的筛选和取舍,侧重选择了一些趣味性强,易于青少年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另外,我们还在每篇故事的篇首完整地注明了故事的讲述者、采录者、采录时间和采录地点等信息。这些信息大大增强了故事来源的现场感,也表达了我们对故事背后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敬意。最后,我们还在不破坏民间故事原味与语意的基础上,对部分故事进行了适当的润色和修改,以使读者的阅读更加顺畅。
《中国故事库》系列丛书能够与读者见面得益于众人的努力,除了前面提到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之外,还要向协助本书出版的朋友们致以谢意。最先要感谢的是光明日报出版社的诸多同人,尤其是潘剑凯社长的大力支持,以及钟祥瑜、焦春华两位编辑的辛勤付出,没有了他们,《中国故事库》系列丛书就只是徒有空想,始终无法穿上漂亮的书衣。刘先福、阿比古丽尼亚孜、张远满和李洋四位同学在故事遴选和后期校对这两个环节贡献良多,他们的努力为本书提供了品质保障。此外,本书能够顺利付梓也离不开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和中国节日志编辑部的王学文、崔阳和魏玮,他们也在出版过程中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当然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予以指正,对于您的帮助我们不胜感激。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文摘
伏羲教人打鱼
讲述者:李茂生/ 采录者:陈钧/ 采录时间:20 世纪60 年代/ 采录地点:四川省中江县
伏羲兄妹造人以后,世间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可是,那时候人还不懂得种庄稼,一天到晚只知道打野物,吃就吃野物的肉,喝也就喝野物的血。野物打得少,就少吃一些;打不到,就只有饿肚皮。
伏羲看到这个光景,心里很难过。他想:“要是老这样下去,岂不要饿死一些人吗?”他左思右想,想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想出个可以解决儿孙们吃饭问题的办法来。
到了第四天,他来到河边一边转悠,一边想办法。走着走着,抬头看见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从水面上跳起来,蹦得很高。一会儿,又有一条鲤鱼跳起来,再隔一会儿,又是一条。这下引起了伏羲的注意。他想:“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不是很好吗?”他打定主意,就下河去抓鱼。没费多大工夫,就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伏羲高兴得很,把鲤鱼拿回家去了。
伏羲的儿孙们看见伏羲捉来了鱼,都欢欢喜喜地跑来问长问短。伏羲把鱼撕给他们吃,大家都觉得味道不错。伏羲对他们说:“既然鱼好吃,以后我们就动手捉鱼,好帮补帮补生活。”儿孙们当然赞成,当下都跑到河里去捉鱼。捉了一个下午,差不多每人都捉到了一条,有的还捉了三四条。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把鱼拿回去,美美地吃了一顿。伏羲又让人给住在别的地方的儿孙们送信,让他们都来捉鱼吃。这样,没到三天,伏羲的儿孙们都学会捉鱼了。
偏偏好事多磨。第三天,龙王忽然带了乌龟丞相跑来干涉,他恶声恶气地对伏羲说:“谁让你来捉鱼的?你们这么多人,要把我的龙子龙孙都捉完吗?赶紧给我住手!”
伏羲没被龙王的话吓倒,他问龙王:“你不准我们捉鱼,那我们吃什么?”
龙王气冲冲地说:“你们吃什么我不管,我就是不准你们捉鱼。”
伏羲微笑着说:“好,我们不捉鱼,以后没有吃的,我们就来喝水,把水喝干。”
龙王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听伏羲这么一说,心里果然害怕。他怕伏羲和他的儿孙们真来把水喝干了,自己的命就难保了。想让他们捉吧,又实在没面子。正在进退两难,乌龟丞相凑到龙王耳朵边上,悄悄向龙王说:“你看这些人都是用手捉鱼,你就和他们定个规矩:只要他们不喝干河水,就让他们捉去,但是不许用手捉,他们就捉不到鱼了。这下既保下了龙子龙孙,又保住了龙君您的性命,让他们看着河水干瞪眼,该多好呢!”
龙王一听这话,高兴得哈哈大笑,转过脸来对伏羲说:“只要你们不把水喝干,你们要捉鱼就捉吧!可是得遵守这么个规矩,就是不能用手捉。你们若是答应,就算是说定了,以后双方都不准反悔!”
伏羲想了想,说:“好吧。”
从“中国故事数据库”中精选,送给中国孩子的厚礼。
作者简介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抢救民族民间文艺遗产,发掘民族民间优秀文艺资源,全面承担中国民族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工作。他们为大家带来一个更加丰满的中国。
目录
第 1 篇 仁者,爱人
伏羲教人打鱼
神农氏尝百草
神农架的由来
神农与谷种
观音化身救海难
仓官送米
刘备解旱
宋御史为民呈奏章
丘浚为民请命
丁日昌赠银济乡亲
“祝菩萨”怜死济生
关汉卿怒写《窦娥冤》
程婴救孤
名医偷银洋
芹圃先生的医德
第 2 篇 善人者,人亦善之
结草报恩
小燕报恩
知恩图报的蚂蚁(蒙古族)
老虎报恩(藏族)
砍柴人(蒙古族)
青龙报恩
义狼案
好心的小徒弟
好心的姆莎(回族)
国王和乞丐(藏族)
图小利大事不成
第 3 篇 为善最乐,作恶难逃
害人终害己
桦皮匣里的德都(赫哲族)
顺女的故事(朝鲜族)
王老大和王老二(苗族)
两兄弟的故事
害人之心不可有
神马
波者和他的儿子(哈尼族)
最 好的报答(蒙古族)
第 4 篇 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美德
冤仇宜解
远亲不如近邻
张彭年还钱
母爱(蒙古族)
爱儿诗
亲生子和养子(蒙古族)
桑洛和娘洛(藏族)
牛娃和狗娃
友谊胜过生命(柯尔克孜族)
瓜花水酒情义重
人情好吃水甜
后 记
后记
《中国故事库》中所选用的多篇精彩的民间故事,全部来自《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以下简称《十部文艺集成》)中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作为汇集了海量民间智慧的《十部文艺集成》,它秉承了中国盛事修志的文化传统,以超乎中国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广度和深度,对民族民间文艺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普查和挖掘,系统地收集和保存了我国各地各民族的民间优秀文学艺术遗产,记述了其历史与现状。这是一套气势恢宏,具有中华民族深厚文化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鸿篇巨制。
《十部文艺集成》的整理和出版,凝聚了众多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的心血与智慧,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瑰宝,并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散落在民间的无形精神遗产变为有形文化财富。它不仅为研究中国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中国的社会、历史、宗教、民族、风俗提供系统、丰富、可靠的资料,也为繁荣当前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将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具体到《中国故事库》丛书的编写过程中,面对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我们对其进行了仔细的遴选和编辑。首先在规模上确保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一篇故事入选,同时也尽可能多地采纳了那些来自少数民族的故事。其次,针对本书的主要阅读对象,我们从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两个方面对故事做了适当的筛选和取舍,侧重选择了一些趣味性强,易于青少年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另外,我们还在每篇故事的篇首完整地注明了故事的讲述者、采录者、采录时间和采录地点等信息。这些信息大大增强了故事来源的现场感,也表达了我们对故事背后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敬意。最后,我们还在不破坏民间故事原味与语意的基础上,对部分故事进行了适当的润色和修改,以使读者的阅读更加顺畅。
《中国故事库》系列丛书能够与读者见面得益于众人的努力,除了前面提到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之外,还要向协助本书出版的朋友们致以谢意。最先要感谢的是光明日报出版社的诸多同人,尤其是潘剑凯社长的大力支持,以及钟祥瑜、焦春华两位编辑的辛勤付出,没有了他们,《中国故事库》系列丛书就只是徒有空想,始终无法穿上漂亮的书衣。刘先福、阿比古丽尼亚孜、张远满和李洋四位同学在故事遴选和后期校对这两个环节贡献良多,他们的努力为本书提供了品质保障。此外,本书能够顺利付梓也离不开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和中国节日志编辑部的王学文、崔阳和魏玮,他们也在出版过程中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当然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予以指正,对于您的帮助我们不胜感激。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文摘
伏羲教人打鱼
讲述者:李茂生/ 采录者:陈钧/ 采录时间:20 世纪60 年代/ 采录地点:四川省中江县
伏羲兄妹造人以后,世间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可是,那时候人还不懂得种庄稼,一天到晚只知道打野物,吃就吃野物的肉,喝也就喝野物的血。野物打得少,就少吃一些;打不到,就只有饿肚皮。
伏羲看到这个光景,心里很难过。他想:“要是老这样下去,岂不要饿死一些人吗?”他左思右想,想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想出个可以解决儿孙们吃饭问题的办法来。
到了第四天,他来到河边一边转悠,一边想办法。走着走着,抬头看见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从水面上跳起来,蹦得很高。一会儿,又有一条鲤鱼跳起来,再隔一会儿,又是一条。这下引起了伏羲的注意。他想:“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不是很好吗?”他打定主意,就下河去抓鱼。没费多大工夫,就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伏羲高兴得很,把鲤鱼拿回家去了。
伏羲的儿孙们看见伏羲捉来了鱼,都欢欢喜喜地跑来问长问短。伏羲把鱼撕给他们吃,大家都觉得味道不错。伏羲对他们说:“既然鱼好吃,以后我们就动手捉鱼,好帮补帮补生活。”儿孙们当然赞成,当下都跑到河里去捉鱼。捉了一个下午,差不多每人都捉到了一条,有的还捉了三四条。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把鱼拿回去,美美地吃了一顿。伏羲又让人给住在别的地方的儿孙们送信,让他们都来捉鱼吃。这样,没到三天,伏羲的儿孙们都学会捉鱼了。
偏偏好事多磨。第三天,龙王忽然带了乌龟丞相跑来干涉,他恶声恶气地对伏羲说:“谁让你来捉鱼的?你们这么多人,要把我的龙子龙孙都捉完吗?赶紧给我住手!”
伏羲没被龙王的话吓倒,他问龙王:“你不准我们捉鱼,那我们吃什么?”
龙王气冲冲地说:“你们吃什么我不管,我就是不准你们捉鱼。”
伏羲微笑着说:“好,我们不捉鱼,以后没有吃的,我们就来喝水,把水喝干。”
龙王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听伏羲这么一说,心里果然害怕。他怕伏羲和他的儿孙们真来把水喝干了,自己的命就难保了。想让他们捉吧,又实在没面子。正在进退两难,乌龟丞相凑到龙王耳朵边上,悄悄向龙王说:“你看这些人都是用手捉鱼,你就和他们定个规矩:只要他们不喝干河水,就让他们捉去,但是不许用手捉,他们就捉不到鱼了。这下既保下了龙子龙孙,又保住了龙君您的性命,让他们看着河水干瞪眼,该多好呢!”
龙王一听这话,高兴得哈哈大笑,转过脸来对伏羲说:“只要你们不把水喝干,你们要捉鱼就捉吧!可是得遵守这么个规矩,就是不能用手捉。你们若是答应,就算是说定了,以后双方都不准反悔!”
伏羲想了想,说:“好吧。”
ISBN | 7511277179,9787511277176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