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畅销书《零秒思考》作者最新力作,快速解决工作中所有疑难杂症的“零秒工作术”
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如何减少时间浪费,让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在本书中,活跃于麦肯锡14年的咨询师赤羽雄二告诉读者,“速度”在工作中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你提升工作“品质”,还能助你点燃工作的“斗志”。书中更有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得出的提升工作速度的具体做法,让你在工作中先发制人,永远抢占先机。
作者简介
赤羽雄二,197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专业,1983年留学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麦肯锡公司,领导了经营战略的立案和实施的援助、新组织的设计和导入、市场营销、新视野创立等众多项目。1990年从零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推动了许多韩国企业,尤其是LG集团走向了世界。2002年,以催生“世界性的风险投资”为使命,和他人共同创建了Breakthrough Partners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前 言
第 1 章 启发思考
第 2 章 零秒思考,你也可以做到
第 3 章 如何做笔记才能实现零秒思考
第 4 章 充分利用笔记
第 5 章 笔记的整理和活用方法
后 记
出版后记
序言
●本书将公开“做笔记”以外的所有提升工作效率的秘诀
在2015年出版的《零秒思考》一书中,我向读者们说明了如何将脑中浮现的想法全部写入一张A4纸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清除脑中的各种疑虑,大脑也会越来越活跃,最终达到能够立刻思考并瞬间得出结论的水平。幸运的是,出版此书后有不少读者实际体验了A4纸“做笔记”的方法。
按照我推荐的方法每天坚持写10页以上的笔记,持之以恒,思路就能变得异常清晰。除此之外,有些读者对工作优先顺序的把握也变得更加准确,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从我自身来说,在进入麦肯锡公司工作的14年间,我接受了以“做笔记”为主的各种各样的训练,与此前就职于小松制作所时相比,现在的工作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麦肯锡辞职,联合创立Breakthrough Partners公司后,我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实现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该做哪些工作,不该做哪些工作?如果该做,应该以怎样的顺序去完成?对于每一个需要完成的工作,又该如何提升其效率?我不断思考这些问题,即使有忙不完的工作,最终都能没有负担地去完成。
在麦肯锡工作的时候,我有几十名员工,有时候还会和客户团队的数百位成员一同工作,但在BreakthroughPartners公司,几乎所有的工作我都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以对任何事情来说,“需求都是发明的源泉”。
从结果上看,我正在推进多家大型企业的经营改革,对10多家风投企业的经营提供帮助,同时每周更新2次博客,每年开展50次以上的演讲和研讨会活动。尽管如此,除了会议时间以外,我几乎都能在5分钟之内回复所有收到的邮件,常常让
发送邮件的人惊讶不已。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公布如何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和高效率工作的秘诀。本书从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思维方式到具体的方法论都有详细说明,任何人都能尝试。这些秘诀,有的或许是你已经知道的,有的或许是你未曾实践的。但是,将这些秘诀有效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哪怕只是实践其中的某一项秘诀,工作效率也应该会得到明显提升。
此外,当你使用书中的秘诀却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请给我发一封电子邮件(akaba@b-t-partners.com),我会尽快回复。我希望尽可能多地为读者解答疑问。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零秒思考》,也请务必阅读一次。就如同本书第3章所写的,让大脑保持在一定程度的良好状态下运转是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的一大前提。
在每天写10页笔记的同时,积极实践本书中展示的所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那可就真是如虎添翼了。
●关于“快”与“早”
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但在一开始思考工作效率时,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词是“快”与“早”,以下将详细说明这点。
“快”是指推进工作的速度,相当于英语中的“fast”这个单词。以怎样的速度准确地把握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成果,“快”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速度越快,制作资料的时间、举行会议的时间、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都会相应缩短,继而取得成果。这样一来,就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你想要完成的其他工作,或者更应该完成的工作,进一步推动良性循环。因此,我一直都非常重视“快”。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对电子邮件的书写方式、通过电子邮件沟通的方式、资料的制作方式、资料循环利用的方式以及举行会议的方式等,我通过反复积累,找到了许多秘诀。如果把我在小松制作所时的工作速度比作1,那么在麦肯锡时的工作速度则提升了3—5倍,在熟练运用本书介绍的各种方法后,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我现在的工作时长和在小松制作所时的工作时长相差无几,但是工作的质量和成果却在不断提高。
“早”是指清早、早起等时序在先的单词,相当于英语中的“early”这个单词。即使速度相同,如果尽早开始,就能提前规划好工作,避免浪费时间。
因此,与提高工作效率同等重要的就是“早”,我也极其重视“早”。赶早就能先发制人,做好准备工作,减少时间的浪费,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第2章中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良性循环”。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私人时间,对于“怎样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怎样做才能进一步推动良性循环”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抱有极大的兴趣,并不断思考其答案。“良性循环”并不是偶然发生的结果,而是有意为之的产物。永远不要有“不经意间就进入了某种良性循环,真幸运!”这样的想法。只要经过努力,有意识地做好规划,那么进入良性循环的概率就能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虽然我常常思考“如何快速地推进工作”以及“如何尽早开始工作并结束工作”,但在书中则统一以“快”字来代表两者,所以本书的核心就是“速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另外,本书多次使用的“快”和“速度”等词语中实际上也还包含了“早”的含义,敬请理解。
后记
读完本书,不知道各位读者感想如何。通过本书,我将从进入麦肯锡到现在每天不断积累的提升工作速度的工作技巧尽可能详细地公开给了大家。提升工作速度的关键是“工作的速度能够无限地提升下去”以及“思考的速度能够无限地提升下去”这两种信念的基础,也就是不断尝试各种创新的工作方式。
不断尝试创新的工作方式,头脑中就会不断涌现新的想法,工作质量也能得到不断的改善。在“前言”中我曾说过,虽然我的工作量日益增加,但是总能顺利推进就在于:对于提升工作速度、工作效率,我总是充满了自信。
我希望各位读者能参考这些创新的工作方式。虽然创新的具体内容会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技能等因素而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只要不断尝试这些创新的工作方式,就一定能实现自我的成长。
另外,和《零秒思考》出版后一样,这次我也通过Facehook小组“关于‘速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零秒思考”工作秘诀’的讨论”和大家共同分享工作中的技巧。我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地投稿发言,度过充实的每一天,共建美好未来。
最后,如果在阅读本书后有什么感想或者疑问,欢迎发送邮件给我(akaba@b-t-partners.com),我会迅速地回复大家。静候佳音。
文摘
1.1 为什么工作效率如此低下?
白领的工作效率真的这样低下吗?
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白领的工作效率(劳动力等投入成本与其产生的价值和产出之间的比例)特别低。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只要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就能接二连三地发现白领的工作效率确实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其他国家工作效率的量化比较可交给管理学的专家们去解决,我们在这里了解一下在日本企业的实际工作现状:
◎ 会议又多又冗长
◎ 会议的参会人很多,但是参加会议却一言不发的人也有很多
◎ 会议中退回提案或者被要求重新讨论的情况很多
◎ 除了会议以外,在职场中很多时候上司会发表长篇大论,或进行比较随意地讨论
◎ 每个工作项目都要求员工制作大量的文件。很多时候还要求重新制作
◎ 上司下达的指示相当不明确,却又对员工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要求。员工有时不得不重复工作
◎ 上司希望通过某项工作达成某种目标,但这样的目标往往不明确,还希望员工花大量时间去解决问题
◎ 上司没有下班之前员工不好意思离开办公室。员工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实际上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 缺乏守时的观念。缺乏在某个时间点前完成规定工作的意识
◎ 很多时候员工都不得不免费加班。因此,加班时候的状态也比较消极
上述情况真是随处可见。
大型企业也好,小型企业也罢,甚至连视效率如生命的创业公司,召开的会议也是又多又冗长。并且开会的时候总有人长篇大论、喋喋不休。比起提出明确的论点、干脆简洁地得出一个结论,人们总是希望花大量的时间来仔细讨论某个问题。
如果真的有必要仔细讨论某个问题,或者不断深入探讨并得出的结论,那么多花费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但有时候人们只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消磨时间,或者由于无法作决断而召开冗长的会议。
除了会议时间以外,员工还常常在工作中被上司叫去。如果是关于工作的具体指示,那暂且不谈,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上司一个劲儿地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当年之勇或者是一些琐碎又冗长的杂谈。并且除了上司以外,员工还时不时与前辈、同事进行毫无时间成本概念的讨论。并且如果不主动参与讨论,就会被人认为是“难打交道的人”。
谈到免费加班这件事,对于契约观念根深蒂固的欧美社会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日本的许多公司里免费加班却是司空见惯,人们甚至认为在上司离开办公室后才下班是种美德。
如果无视上司而按时下班的话,就会被视作“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懂事”。在上司下班后,所有团队成员才开始准备下班,这样的情景到底意味着什么?当然如果某项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的话,那么不论上司几点下班,都必须今日事今日毕。但归根结底,上述情景都与想要全速推进工作、完成工作的意识背道而驰。
畅销书《零秒思考》作者最新力作,快速解决工作中所有疑难杂症的“零秒工作术”
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如何减少时间浪费,让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在本书中,活跃于麦肯锡14年的咨询师赤羽雄二告诉读者,“速度”在工作中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你提升工作“品质”,还能助你点燃工作的“斗志”。书中更有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得出的提升工作速度的具体做法,让你在工作中先发制人,永远抢占先机。
作者简介
赤羽雄二,197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专业,1983年留学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麦肯锡公司,领导了经营战略的立案和实施的援助、新组织的设计和导入、市场营销、新视野创立等众多项目。1990年从零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推动了许多韩国企业,尤其是LG集团走向了世界。2002年,以催生“世界性的风险投资”为使命,和他人共同创建了Breakthrough Partners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前 言
第 1 章 启发思考
第 2 章 零秒思考,你也可以做到
第 3 章 如何做笔记才能实现零秒思考
第 4 章 充分利用笔记
第 5 章 笔记的整理和活用方法
后 记
出版后记
序言
●本书将公开“做笔记”以外的所有提升工作效率的秘诀
在2015年出版的《零秒思考》一书中,我向读者们说明了如何将脑中浮现的想法全部写入一张A4纸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清除脑中的各种疑虑,大脑也会越来越活跃,最终达到能够立刻思考并瞬间得出结论的水平。幸运的是,出版此书后有不少读者实际体验了A4纸“做笔记”的方法。
按照我推荐的方法每天坚持写10页以上的笔记,持之以恒,思路就能变得异常清晰。除此之外,有些读者对工作优先顺序的把握也变得更加准确,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从我自身来说,在进入麦肯锡公司工作的14年间,我接受了以“做笔记”为主的各种各样的训练,与此前就职于小松制作所时相比,现在的工作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麦肯锡辞职,联合创立Breakthrough Partners公司后,我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实现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该做哪些工作,不该做哪些工作?如果该做,应该以怎样的顺序去完成?对于每一个需要完成的工作,又该如何提升其效率?我不断思考这些问题,即使有忙不完的工作,最终都能没有负担地去完成。
在麦肯锡工作的时候,我有几十名员工,有时候还会和客户团队的数百位成员一同工作,但在BreakthroughPartners公司,几乎所有的工作我都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以对任何事情来说,“需求都是发明的源泉”。
从结果上看,我正在推进多家大型企业的经营改革,对10多家风投企业的经营提供帮助,同时每周更新2次博客,每年开展50次以上的演讲和研讨会活动。尽管如此,除了会议时间以外,我几乎都能在5分钟之内回复所有收到的邮件,常常让
发送邮件的人惊讶不已。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公布如何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和高效率工作的秘诀。本书从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思维方式到具体的方法论都有详细说明,任何人都能尝试。这些秘诀,有的或许是你已经知道的,有的或许是你未曾实践的。但是,将这些秘诀有效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哪怕只是实践其中的某一项秘诀,工作效率也应该会得到明显提升。
此外,当你使用书中的秘诀却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请给我发一封电子邮件(akaba@b-t-partners.com),我会尽快回复。我希望尽可能多地为读者解答疑问。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零秒思考》,也请务必阅读一次。就如同本书第3章所写的,让大脑保持在一定程度的良好状态下运转是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的一大前提。
在每天写10页笔记的同时,积极实践本书中展示的所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那可就真是如虎添翼了。
●关于“快”与“早”
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但在一开始思考工作效率时,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词是“快”与“早”,以下将详细说明这点。
“快”是指推进工作的速度,相当于英语中的“fast”这个单词。以怎样的速度准确地把握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成果,“快”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速度越快,制作资料的时间、举行会议的时间、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都会相应缩短,继而取得成果。这样一来,就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你想要完成的其他工作,或者更应该完成的工作,进一步推动良性循环。因此,我一直都非常重视“快”。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对电子邮件的书写方式、通过电子邮件沟通的方式、资料的制作方式、资料循环利用的方式以及举行会议的方式等,我通过反复积累,找到了许多秘诀。如果把我在小松制作所时的工作速度比作1,那么在麦肯锡时的工作速度则提升了3—5倍,在熟练运用本书介绍的各种方法后,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我现在的工作时长和在小松制作所时的工作时长相差无几,但是工作的质量和成果却在不断提高。
“早”是指清早、早起等时序在先的单词,相当于英语中的“early”这个单词。即使速度相同,如果尽早开始,就能提前规划好工作,避免浪费时间。
因此,与提高工作效率同等重要的就是“早”,我也极其重视“早”。赶早就能先发制人,做好准备工作,减少时间的浪费,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第2章中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良性循环”。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私人时间,对于“怎样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怎样做才能进一步推动良性循环”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抱有极大的兴趣,并不断思考其答案。“良性循环”并不是偶然发生的结果,而是有意为之的产物。永远不要有“不经意间就进入了某种良性循环,真幸运!”这样的想法。只要经过努力,有意识地做好规划,那么进入良性循环的概率就能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虽然我常常思考“如何快速地推进工作”以及“如何尽早开始工作并结束工作”,但在书中则统一以“快”字来代表两者,所以本书的核心就是“速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另外,本书多次使用的“快”和“速度”等词语中实际上也还包含了“早”的含义,敬请理解。
后记
读完本书,不知道各位读者感想如何。通过本书,我将从进入麦肯锡到现在每天不断积累的提升工作速度的工作技巧尽可能详细地公开给了大家。提升工作速度的关键是“工作的速度能够无限地提升下去”以及“思考的速度能够无限地提升下去”这两种信念的基础,也就是不断尝试各种创新的工作方式。
不断尝试创新的工作方式,头脑中就会不断涌现新的想法,工作质量也能得到不断的改善。在“前言”中我曾说过,虽然我的工作量日益增加,但是总能顺利推进就在于:对于提升工作速度、工作效率,我总是充满了自信。
我希望各位读者能参考这些创新的工作方式。虽然创新的具体内容会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技能等因素而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只要不断尝试这些创新的工作方式,就一定能实现自我的成长。
另外,和《零秒思考》出版后一样,这次我也通过Facehook小组“关于‘速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零秒思考”工作秘诀’的讨论”和大家共同分享工作中的技巧。我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地投稿发言,度过充实的每一天,共建美好未来。
最后,如果在阅读本书后有什么感想或者疑问,欢迎发送邮件给我(akaba@b-t-partners.com),我会迅速地回复大家。静候佳音。
文摘
1.1 为什么工作效率如此低下?
白领的工作效率真的这样低下吗?
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白领的工作效率(劳动力等投入成本与其产生的价值和产出之间的比例)特别低。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只要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就能接二连三地发现白领的工作效率确实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其他国家工作效率的量化比较可交给管理学的专家们去解决,我们在这里了解一下在日本企业的实际工作现状:
◎ 会议又多又冗长
◎ 会议的参会人很多,但是参加会议却一言不发的人也有很多
◎ 会议中退回提案或者被要求重新讨论的情况很多
◎ 除了会议以外,在职场中很多时候上司会发表长篇大论,或进行比较随意地讨论
◎ 每个工作项目都要求员工制作大量的文件。很多时候还要求重新制作
◎ 上司下达的指示相当不明确,却又对员工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要求。员工有时不得不重复工作
◎ 上司希望通过某项工作达成某种目标,但这样的目标往往不明确,还希望员工花大量时间去解决问题
◎ 上司没有下班之前员工不好意思离开办公室。员工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实际上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 缺乏守时的观念。缺乏在某个时间点前完成规定工作的意识
◎ 很多时候员工都不得不免费加班。因此,加班时候的状态也比较消极
上述情况真是随处可见。
大型企业也好,小型企业也罢,甚至连视效率如生命的创业公司,召开的会议也是又多又冗长。并且开会的时候总有人长篇大论、喋喋不休。比起提出明确的论点、干脆简洁地得出一个结论,人们总是希望花大量的时间来仔细讨论某个问题。
如果真的有必要仔细讨论某个问题,或者不断深入探讨并得出的结论,那么多花费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但有时候人们只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消磨时间,或者由于无法作决断而召开冗长的会议。
除了会议时间以外,员工还常常在工作中被上司叫去。如果是关于工作的具体指示,那暂且不谈,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上司一个劲儿地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当年之勇或者是一些琐碎又冗长的杂谈。并且除了上司以外,员工还时不时与前辈、同事进行毫无时间成本概念的讨论。并且如果不主动参与讨论,就会被人认为是“难打交道的人”。
谈到免费加班这件事,对于契约观念根深蒂固的欧美社会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日本的许多公司里免费加班却是司空见惯,人们甚至认为在上司离开办公室后才下班是种美德。
如果无视上司而按时下班的话,就会被视作“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懂事”。在上司下班后,所有团队成员才开始准备下班,这样的情景到底意味着什么?当然如果某项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的话,那么不论上司几点下班,都必须今日事今日毕。但归根结底,上述情景都与想要全速推进工作、完成工作的意识背道而驰。
ISBN | 9787210088325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赤羽雄二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