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案例版)(第2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上篇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危害
第一章化学性有害因素与职业中毒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金属与类金属中毒
第三节刺激性气体中毒
第四节窒息性气体中毒
第五节有机溶剂中毒
第六节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第七节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中毒
第八节农药中毒
第二章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尘肺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游离SiO2粉尘与矽肺
第三节硅酸盐粉尘与硅酸盐尘肺
第四节煤尘、煤矽尘与煤工尘肺
第五节其他粉尘与尘肺
第三章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不良气象条件与中暑
第三节噪声
第四节振动
第五节非电离辐射
第六节电离辐射
第四章生物因素与职业性传染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炭疽杆菌与炭疽
第三节布氏杆菌与布氏菌病
第四节森林脑炎病毒与森林脑炎
第五节伯氏疏螺旋体与莱姆病
第六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艾滋病
第五章职业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职业紧张与健康危害
第三节劳动组织管理不当与健康危害
第四节职业性不良体位、姿势、操作方式与健康危害
第六章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其他职业病
第一节职业性肿瘤
第二节职业性皮肤病
第三节职业性五官疾病
第四节其他职业病
第七章职业性外伤与职业安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物体打击
第三节高处坠落
第四节机械伤害
第五节电击伤害
第六节主要矿井安全问题
第八章常见行业和人群的职业卫生问题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见行业的职业危害和特点
第三节妇女职业卫生
下篇职业性健康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第九章职业性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作业场所环境有害因素监测
第三节职业人群的生物监测
第十章职业病危害评价
第一节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第三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第四节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评价
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
第十一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程技术控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密闭通风与照明
第三节除尘
第四节降噪减振
第五节电磁辐射屏蔽
第十二章职业卫生保健与服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作业人员个人防护
第三节职业健康促进
第四节职业健康监护
第十三章突发职业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与预防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突发职业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第三节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预防
第十四章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职业卫生法律制度
第三节职业卫生监督
第十五章职业卫生研究
第一节职业卫生调查
第二节职业流行病学分析
第三节职业毒理学研究
第四节职业病的临床观察
第五节人体工效学与作业能力研究
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此外,慢性接触苯的健康危害程度还与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如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DNA修复基因多态性等有关。
(中毒临床)
1.临床表现
(l)急性中毒:急性苯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吸人大量苯蒸气引起。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出现兴奋、欣快感、步态不稳,以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黏膜刺激、轻度意识模糊等,重者神志模糊加重,由浅昏迷进入深昏迷状态或出现抽搐,严重者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尿酚和血苯增高。
(2)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神经系统:多数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有的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例如心动过速或过缓,皮肤划痕反应呈阳性,个别病例有肢端麻木和痛觉减退表现。
2)造血系统: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有近5%的轻度中毒者无自觉症状,但血象检查发现异常,重度中毒者常因感染而发热,齿龈、鼻腔、黏膜与皮下常见出血,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最早和最常见的血象异常表现是持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相对值可增加到40%左右。血液涂片可见白细胞有较多的毒性颗粒、空泡、破碎细胞等,电镜检查可见血小板形态异常。中度中毒者可见红细胞计数偏低或减少,重度中毒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网织细胞都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严重中毒者骨髓造血系统受损明显,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甚至转化为白血病。
慢性苯中毒的骨髓象主要表现为:①不同程度的生成降低,前期细胞明显减少,轻者限于粒细胞系列,较重者涉及巨核细胞,重者三个系列都减低,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呈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②形态异常,粒细胞可见毒性颗粒、空泡、核质疏松、核浆发育不平衡,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破碎细胞较多等,红细胞有嗜碱性颗粒、嗜碱红细胞、核浆疏松、核浆发育不平衡等,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成堆血小板稀少。③分叶中性粒细胞由正常的10%增加到20%~30%,结合外周血液中性粒细胞减少,表明骨的释放功能障碍。此外,约有15%的中毒患者,一次骨髓检查呈不同程度的局灶性增生活跃。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案例版)(第2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上篇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危害
第一章化学性有害因素与职业中毒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金属与类金属中毒
第三节刺激性气体中毒
第四节窒息性气体中毒
第五节有机溶剂中毒
第六节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第七节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中毒
第八节农药中毒
第二章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尘肺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游离SiO2粉尘与矽肺
第三节硅酸盐粉尘与硅酸盐尘肺
第四节煤尘、煤矽尘与煤工尘肺
第五节其他粉尘与尘肺
第三章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不良气象条件与中暑
第三节噪声
第四节振动
第五节非电离辐射
第六节电离辐射
第四章生物因素与职业性传染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炭疽杆菌与炭疽
第三节布氏杆菌与布氏菌病
第四节森林脑炎病毒与森林脑炎
第五节伯氏疏螺旋体与莱姆病
第六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艾滋病
第五章职业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职业紧张与健康危害
第三节劳动组织管理不当与健康危害
第四节职业性不良体位、姿势、操作方式与健康危害
第六章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其他职业病
第一节职业性肿瘤
第二节职业性皮肤病
第三节职业性五官疾病
第四节其他职业病
第七章职业性外伤与职业安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物体打击
第三节高处坠落
第四节机械伤害
第五节电击伤害
第六节主要矿井安全问题
第八章常见行业和人群的职业卫生问题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见行业的职业危害和特点
第三节妇女职业卫生
下篇职业性健康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第九章职业性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作业场所环境有害因素监测
第三节职业人群的生物监测
第十章职业病危害评价
第一节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第三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第四节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评价
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
第十一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程技术控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密闭通风与照明
第三节除尘
第四节降噪减振
第五节电磁辐射屏蔽
第十二章职业卫生保健与服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作业人员个人防护
第三节职业健康促进
第四节职业健康监护
第十三章突发职业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与预防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突发职业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第三节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预防
第十四章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职业卫生法律制度
第三节职业卫生监督
第十五章职业卫生研究
第一节职业卫生调查
第二节职业流行病学分析
第三节职业毒理学研究
第四节职业病的临床观察
第五节人体工效学与作业能力研究
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此外,慢性接触苯的健康危害程度还与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如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DNA修复基因多态性等有关。
(中毒临床)
1.临床表现
(l)急性中毒:急性苯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吸人大量苯蒸气引起。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出现兴奋、欣快感、步态不稳,以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黏膜刺激、轻度意识模糊等,重者神志模糊加重,由浅昏迷进入深昏迷状态或出现抽搐,严重者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尿酚和血苯增高。
(2)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神经系统:多数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有的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例如心动过速或过缓,皮肤划痕反应呈阳性,个别病例有肢端麻木和痛觉减退表现。
2)造血系统: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有近5%的轻度中毒者无自觉症状,但血象检查发现异常,重度中毒者常因感染而发热,齿龈、鼻腔、黏膜与皮下常见出血,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最早和最常见的血象异常表现是持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相对值可增加到40%左右。血液涂片可见白细胞有较多的毒性颗粒、空泡、破碎细胞等,电镜检查可见血小板形态异常。中度中毒者可见红细胞计数偏低或减少,重度中毒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网织细胞都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严重中毒者骨髓造血系统受损明显,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甚至转化为白血病。
慢性苯中毒的骨髓象主要表现为:①不同程度的生成降低,前期细胞明显减少,轻者限于粒细胞系列,较重者涉及巨核细胞,重者三个系列都减低,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呈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②形态异常,粒细胞可见毒性颗粒、空泡、核质疏松、核浆发育不平衡,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破碎细胞较多等,红细胞有嗜碱性颗粒、嗜碱红细胞、核浆疏松、核浆发育不平衡等,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成堆血小板稀少。③分叶中性粒细胞由正常的10%增加到20%~30%,结合外周血液中性粒细胞减少,表明骨的释放功能障碍。此外,约有15%的中毒患者,一次骨髓检查呈不同程度的局灶性增生活跃。
ISBN | 9787030484826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张文昌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