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基于面向对象遥感技术的地理本体建模》面向的读者为对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和互操作领域有兴趣的研究人员,也可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参考阅读。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
1.1.120世纪60年代早期发展阶段
1.1.220世纪70年代巩固阶段
1.1.320世纪80年代突破阶段
1.1.420世纪90年代社会化阶段
1.1.521世纪的空间信息语义网格阶段
1.2地理信息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2.1地理信息系统语义异构产生的原因
1.2.2存在的问题
1.2.3解决问题的途径
1.3基于语义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和互操作现状
1.4小结
第2章地理本体
2.1本体与空间信息
2.1.1本体的概念
2.1.2本体描述空间信息语义的方法
2.1.3小结
2.2建立(再现)领域本体
2.2.1本体方法论综述
2.2.2领域专家建立地理本体
2.2.3数据挖掘——属性相关性分析
2.2.4混合方法
2.2.5实例分析
2.3本体概念与传统地理信息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
2.3.1本体概念与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2.3.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与传统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
2.4小结
第3章面向对象遥感技术与遥感分割尺度
3.1概述
3.2面向对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尺度分割技术
3.3分形理论
3.4实验分析
3.4.1湖泊样本
3.4.2河流样本
3.4.3林地样本
3.4.4裸地分块统计结果及分析
3.4.5尺度平稳区间其他地类对象的变化
3.5小结
第4章基于面向对象遥感技术的地理本体建模
4.1基于遥感影像光谱和形状特征的地理本体建模
4.1.1林业领域地理本体建模
4.1.2土地利用领域地理本体建模
4.2基于遥感影像纹理特征的地理本体建模
4.2.1采用小波变换提取纹理特征的方法
4.2.2基于纹理特征的地理本体建模实验
4.3基于缓冲区分析的地理本体建模
4.3.1结合空间分析的西湖周边风景名胜用地的地理本体定义和对象提取
4.3.2结合空间分析的农村宅基地地理本体建模
4.3.3划分功能区域
4.4基于相对高程和行业规范的地理本体建模
4.4.1教学用地地理本体建模算法的基本原理
4.4.2基于相对高程的科教用地地理本体建模算法的流程
4.4.3研究结果及分析
4.5小结
第5章基于地理本体的逻辑推理及其发布系统
5.1概述
5.2基于遥感影像特征的地理本体逻辑推理
5.3基于用户查询的地理本体语义关系推理
5.3.1解决问题的方案
5.3.2具体实施方式
5.4小结
第6章实例分析:基于地理本体和面向对象遥感技术的矢量元胞自动机模型
6.1概述
6.2基于面向对象遥感技术的矢量元胞自动机模型
6.2.1试验区介绍
6.2.2数据处理流程和结果
6.3基于蚁群算法的元胞自动机转换规则挖掘算法
6.3.1算法流程
6.3.2分类效果
6.4基于Adaboost的多蚁群Agent协商研究
6.4.1Adaboost算法与多蚁群Agent协商研究
6.4.2黑板模型下蚁群系统的协商策略设计
6.4.3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6.5小结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本书中,本体概念与面向对象技术中类的概念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本体概念系统是人们对地理世界的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本体概念通过面向对象技术被映射到计算机的比特世界,表现为一个描述人们对地理世界认识的类库。而当系统运行时,类库的实例——对象就准确地实现本体和类的语义规范。本体概念和面向对象技术的类分别是现实地理世界分别在人类思维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表达,是同一客观世界分别在人类思维和计算机世界的映射。
从上述分析得知,通过现实地理世界—本体系统—类库—对象的映射和转换,使得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时每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的结果完整和准确地转移到下一阶段,保障了语义信息无歧义地传输和执行。面向对象技术的类和对象可以用于显式地和形式化地描述本体概念的语义和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
在基于本体的空间信息语义网格中,本体系统为面向对象技术的类、对象、关系、事件和过程等概念术语建立了标准的语义解释。本体一旦建立,很容易转换为面向对象的类库,本体也借助类的继承和实例化机制而得以延续生命周期,使本体从过去作为系统的静态分析工具扩展成为动态运行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本体概念与面向对象技术中类和对象的区别
本体是一种知识交流复用的思想,是异构系统知识的抽象,是系统集成的工具。除了可以在设计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阶段使用本体外,还可以在设计完成后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把本体通过类的继承和实例化变成对象,使人们抽象的概念变成软件运行时的代码。
类和对象的设计思想可以是知识重用,也可以是编程技术中的代码重用思想,代码重用思想表现为在系统运行状态的一个数据和功能的代码集合。类和对象可以用来体现本体思想,也可以实现构件编码。在编程语言实现中对象一般是类的实例化。
《基于面向对象遥感技术的地理本体建模》面向的读者为对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和互操作领域有兴趣的研究人员,也可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参考阅读。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
1.1.120世纪60年代早期发展阶段
1.1.220世纪70年代巩固阶段
1.1.320世纪80年代突破阶段
1.1.420世纪90年代社会化阶段
1.1.521世纪的空间信息语义网格阶段
1.2地理信息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2.1地理信息系统语义异构产生的原因
1.2.2存在的问题
1.2.3解决问题的途径
1.3基于语义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和互操作现状
1.4小结
第2章地理本体
2.1本体与空间信息
2.1.1本体的概念
2.1.2本体描述空间信息语义的方法
2.1.3小结
2.2建立(再现)领域本体
2.2.1本体方法论综述
2.2.2领域专家建立地理本体
2.2.3数据挖掘——属性相关性分析
2.2.4混合方法
2.2.5实例分析
2.3本体概念与传统地理信息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
2.3.1本体概念与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2.3.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与传统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
2.4小结
第3章面向对象遥感技术与遥感分割尺度
3.1概述
3.2面向对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尺度分割技术
3.3分形理论
3.4实验分析
3.4.1湖泊样本
3.4.2河流样本
3.4.3林地样本
3.4.4裸地分块统计结果及分析
3.4.5尺度平稳区间其他地类对象的变化
3.5小结
第4章基于面向对象遥感技术的地理本体建模
4.1基于遥感影像光谱和形状特征的地理本体建模
4.1.1林业领域地理本体建模
4.1.2土地利用领域地理本体建模
4.2基于遥感影像纹理特征的地理本体建模
4.2.1采用小波变换提取纹理特征的方法
4.2.2基于纹理特征的地理本体建模实验
4.3基于缓冲区分析的地理本体建模
4.3.1结合空间分析的西湖周边风景名胜用地的地理本体定义和对象提取
4.3.2结合空间分析的农村宅基地地理本体建模
4.3.3划分功能区域
4.4基于相对高程和行业规范的地理本体建模
4.4.1教学用地地理本体建模算法的基本原理
4.4.2基于相对高程的科教用地地理本体建模算法的流程
4.4.3研究结果及分析
4.5小结
第5章基于地理本体的逻辑推理及其发布系统
5.1概述
5.2基于遥感影像特征的地理本体逻辑推理
5.3基于用户查询的地理本体语义关系推理
5.3.1解决问题的方案
5.3.2具体实施方式
5.4小结
第6章实例分析:基于地理本体和面向对象遥感技术的矢量元胞自动机模型
6.1概述
6.2基于面向对象遥感技术的矢量元胞自动机模型
6.2.1试验区介绍
6.2.2数据处理流程和结果
6.3基于蚁群算法的元胞自动机转换规则挖掘算法
6.3.1算法流程
6.3.2分类效果
6.4基于Adaboost的多蚁群Agent协商研究
6.4.1Adaboost算法与多蚁群Agent协商研究
6.4.2黑板模型下蚁群系统的协商策略设计
6.4.3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6.5小结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本书中,本体概念与面向对象技术中类的概念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本体概念系统是人们对地理世界的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本体概念通过面向对象技术被映射到计算机的比特世界,表现为一个描述人们对地理世界认识的类库。而当系统运行时,类库的实例——对象就准确地实现本体和类的语义规范。本体概念和面向对象技术的类分别是现实地理世界分别在人类思维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表达,是同一客观世界分别在人类思维和计算机世界的映射。
从上述分析得知,通过现实地理世界—本体系统—类库—对象的映射和转换,使得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时每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的结果完整和准确地转移到下一阶段,保障了语义信息无歧义地传输和执行。面向对象技术的类和对象可以用于显式地和形式化地描述本体概念的语义和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
在基于本体的空间信息语义网格中,本体系统为面向对象技术的类、对象、关系、事件和过程等概念术语建立了标准的语义解释。本体一旦建立,很容易转换为面向对象的类库,本体也借助类的继承和实例化机制而得以延续生命周期,使本体从过去作为系统的静态分析工具扩展成为动态运行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本体概念与面向对象技术中类和对象的区别
本体是一种知识交流复用的思想,是异构系统知识的抽象,是系统集成的工具。除了可以在设计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阶段使用本体外,还可以在设计完成后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把本体通过类的继承和实例化变成对象,使人们抽象的概念变成软件运行时的代码。
类和对象的设计思想可以是知识重用,也可以是编程技术中的代码重用思想,代码重用思想表现为在系统运行状态的一个数据和功能的代码集合。类和对象可以用来体现本体思想,也可以实现构件编码。在编程语言实现中对象一般是类的实例化。
ISBN | 9787030503237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崔巍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