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巨灾补偿基金运作机制研究》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1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1巨灾风险应对模式的对比分析
1.1.1政府主导型
1.1.2市场主导型
1.1.3政府与市场结合型
1.2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分析
1.2.1分担主体及其角色定位
1.2.2分担方式
1.2.3分担技术
1.2.4分担市场
1.2.5分担机制的比较分析
1.2.6巨灾补偿基金的损失分担机制
1.3巨灾保险、再保险
1.3.1发展概况
1.3.2巨灾保险、再保险的风险分析
1.4巨灾联系证券
1.4.1发展概况
1.4.2“四性”分析
1.4.3一巨灾补偿基金对巨灾联系证券的优势
1.4.4巨灾补偿基金对巨灾保险、再保险的优势
1.5我国巨灾救助体系现状
1.5.1巨灾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1.5.2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比例低下
1.5.3巨灾保险业落后
1.5.4补偿额与获赔成本不匹配
1.5.5补偿机制与防控机制相互脱节
1.6我国巨灾补偿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1.6.1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原则
1.6.2跨险种、跨地区、跨时间的“三跨”原则
1.6.3性与经济性平衡的原则
1.6.4持续性原则
1.6.5有利于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1.7巨灾补偿基金模式分析
1.8巨灾补偿基金相对财政救助的优势
2巨灾补偿基金制度设计概述
2.1设立巨灾补偿基金的目标
2.1.1基本目标
2.1.2政府目标
2.1.3企业目标
2.1.4个人目标
2.1.5不同主体的目标差异
2.1.6不同主体目标的统一
2.2巨灾补偿基金的基本特征
2.2.1双账户设计
2.2.2注册地设计
2.2.3期权特征
2.2.4投资特征
2.2.5半封闭式
2.2.6保值性
2.3巨灾补偿基金的运作模式
2.4巨灾补偿基金的模式选择与运作架构分析
2.4.1巨灾保险基金
2.4.2我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
2.4.3证券投资基金
2.5巨灾补偿基金的类型选择
2.5.1公司型与契约型的选择
2.5.2开放式、封闭式与半开放式
2.6巨灾补偿基金的管理架构
2.6.1基金资本金及股份安排
2.6.2巨灾补偿基金公司职能界定
2.6.3巨灾补偿基金公司的内部治理原则
2.6.4基金持有人大会及职能界定
2.6.5基金专业委员会
2.7巨灾补偿基金的组织结构
2.7.1投资者
2.7.2持有人大会
2.7.3中国巨灾补偿基金公司
2.7.4其他相关当事人
2.8基金的资金来源
2.8.1初始资金来源
2.8.2后续资金来源
2.8.3不同资金来源基金的性质与管理
2.9基金的资产管理
2.9.1基金资产管理机构及职能划分
2.9.2基金资产外包管理
2.9.3基金资产的安全性管理
2.9.4基金资产的流动性管理
2.9.5基金资产的盈利性管理
2.10基金的负债管理
2.10.1特别国债融资
2.10.2专项贷款
2.10.3巨灾债券
2.10.4资产担保债券
3巨灾补偿基金一级市场运行机制研究
3.1基金份额及其合约设计
3.1.1基金合约的主体界定
3.1.2基金性质
3.1.3基金目标
3.1.4巨灾风险补偿范围
3.1.5不同巨灾风险的补偿比例
3.1.6持有人权利
3.1.7持有人义务
3.1.8基金发行人的权利
3.1.9基金发行人的义务
3.2基金发行渠道
3.2.1网上发行
3.2.2网下发行
3.2.3常年发行
3.3基金发行对象
3.3.1企业
3.3.2个人
3.3.3其他机构
3.3.4国际投资人
3.4基金发行限制
3.4.1规模总量限制
3.4.2单一投资人限制
3.5基金利润分配
3.5.1基金利润分配原则
3.5.2基金利润分配顺序
3.5.3社会账户收益缴存
3.5.4巨灾补偿基金风险的承担比例
4巨灾补偿基金二级市场运行机制
4.1巨灾补偿基金注册地变更机制
4.1.1注册地划分标准
4.1.2不同险种的注册地划分
4.1.3干旱注册地划分
4.1.4注册地变更的原因
4.1.5注册地变更的影响
4.2巨灾补偿基金受益人问题
4.2.1投资人作为默认受益人
4.2.2投资人指定受益人
4.2.3投资人身故无指定受益人而有继承人
4.2.4投资人身故且无受益人和继承人
4.3巨灾补偿基金二级市场交易形式探讨
4.3.1交易价格公示方式
4.3.2不同注册地基金价格的换算
4.3.3注册地换算系数的调整
4.3.4基金价格指数
4.3.5基金的登记与结算
5巨灾补偿基金双账户资金变化分析
5.1巨灾补偿基金双账户资金变化的一般分析
5.2巨灾补偿基金双账户资金变化的简化分析
5.3影响补偿额相关参数的估计
6商业补偿金的确定与补偿流程
6.1商业补偿倍数的计算与调整
6.1.1单一注册地商业补偿倍数的计算与调整
6.1.2多注册地商业补偿倍数的计算与调整
6.2补偿额计算标准与方法
6.3巨灾补偿基金的定价
6.4补偿资金来源
6.4.1补偿资金的常规来源
6.4.2补偿资金的特别来源
6.5补偿资金不足及其处理
6.5.1补偿资金临时不足的处理
6.5.2补偿资金长期不足的处理
6.6补偿金超额余额的处理
6.7商业补偿金的支付流程
6.7.1巨灾发生及灾区确认
6.7.2投资人信息确认
6.7.3补偿金额确认
6.7.4公益补偿金的支付
6.7.5商业补偿金的支付
6.7.6特殊事项处理
6.8出险后投资人基金份额赎回管理
6.8.1赎回资格的认定
6.8.2赎回额的计算
6.8.3补偿却不赎回的处理
6.9巨灾补偿基金赎回管理
6.9.1应对赎回风险的现金管理方法
6.9.2基金资产的配置分析与管理
……
7巨灾补偿基金运作模拟
8研究展望、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9课题研究基本结论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除了上述两个常设的专业委员会之外,由于巨灾补偿基金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巨灾补偿基金还应设以下各专业委员会:巨灾风险专业委员会(下设:地震风险专家委员分会、台风专家委员分会、洪涝专家委员分会、旱灾专家委员分会)、分配与补偿比例调整委员会、注册地管理委员会和外包基金管理公司的费用结构设计专业委员会。
(1)巨灾风险专业委员会,负责对我国面临的主要巨灾风险进行专业研究,包括对相关巨灾的历史数据挖掘、当前全球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与进展、相关巨灾风险的分布与发生概率、灾害损失系数及其分布、未来趋势预测等问题。根据巨灾补偿基金所涵盖的主要巨灾风险,又可以在下面增设地震风险专家委员分会、台风专家委员分会、洪涝专家委员分会、旱灾专家委员分会等相关巨灾的专业分会。
(2)地震风险专家委员分会主要由研究地质灾害的专家组成。在巨灾补偿基金中,巨灾发生的损失分为可预期和不可预期两种,其中地震属于不可预期的巨灾,其发生是现有人类技术尚无法预测到的。地震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同时很可能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地震灾害多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五个地区23个地震带上。地震专业委员分会主要从地震多发的分布区域上来设定注册地的划分标准,可以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实证考察的方法,并根据历史数据发生的概率和损失来预测未来的损失,并设定注册地内地震发生的统一补偿倍数。在巨灾发生时,由专家委员会小组对巨灾发生的区域进行实地核查或由投资者提供有关损失的证明。
(3)台风专家委员分会主要由研究气象灾害的专家组成。台风和干旱属于可预期的巨灾,其发生具有经常性、一般性的特点。台风的发生需要一定自然条件的诱发,因此发源地比较固定,每年盛夏是多发季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以福建、广东、台湾和浙江所遭受的台风袭击最多,常常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根据注册地历史上台风发生的概率和损失,以及该注册地的投资总额和人数来划定补偿倍数。
《中国巨灾补偿基金运作机制研究》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1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1巨灾风险应对模式的对比分析
1.1.1政府主导型
1.1.2市场主导型
1.1.3政府与市场结合型
1.2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分析
1.2.1分担主体及其角色定位
1.2.2分担方式
1.2.3分担技术
1.2.4分担市场
1.2.5分担机制的比较分析
1.2.6巨灾补偿基金的损失分担机制
1.3巨灾保险、再保险
1.3.1发展概况
1.3.2巨灾保险、再保险的风险分析
1.4巨灾联系证券
1.4.1发展概况
1.4.2“四性”分析
1.4.3一巨灾补偿基金对巨灾联系证券的优势
1.4.4巨灾补偿基金对巨灾保险、再保险的优势
1.5我国巨灾救助体系现状
1.5.1巨灾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1.5.2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比例低下
1.5.3巨灾保险业落后
1.5.4补偿额与获赔成本不匹配
1.5.5补偿机制与防控机制相互脱节
1.6我国巨灾补偿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1.6.1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原则
1.6.2跨险种、跨地区、跨时间的“三跨”原则
1.6.3性与经济性平衡的原则
1.6.4持续性原则
1.6.5有利于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1.7巨灾补偿基金模式分析
1.8巨灾补偿基金相对财政救助的优势
2巨灾补偿基金制度设计概述
2.1设立巨灾补偿基金的目标
2.1.1基本目标
2.1.2政府目标
2.1.3企业目标
2.1.4个人目标
2.1.5不同主体的目标差异
2.1.6不同主体目标的统一
2.2巨灾补偿基金的基本特征
2.2.1双账户设计
2.2.2注册地设计
2.2.3期权特征
2.2.4投资特征
2.2.5半封闭式
2.2.6保值性
2.3巨灾补偿基金的运作模式
2.4巨灾补偿基金的模式选择与运作架构分析
2.4.1巨灾保险基金
2.4.2我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
2.4.3证券投资基金
2.5巨灾补偿基金的类型选择
2.5.1公司型与契约型的选择
2.5.2开放式、封闭式与半开放式
2.6巨灾补偿基金的管理架构
2.6.1基金资本金及股份安排
2.6.2巨灾补偿基金公司职能界定
2.6.3巨灾补偿基金公司的内部治理原则
2.6.4基金持有人大会及职能界定
2.6.5基金专业委员会
2.7巨灾补偿基金的组织结构
2.7.1投资者
2.7.2持有人大会
2.7.3中国巨灾补偿基金公司
2.7.4其他相关当事人
2.8基金的资金来源
2.8.1初始资金来源
2.8.2后续资金来源
2.8.3不同资金来源基金的性质与管理
2.9基金的资产管理
2.9.1基金资产管理机构及职能划分
2.9.2基金资产外包管理
2.9.3基金资产的安全性管理
2.9.4基金资产的流动性管理
2.9.5基金资产的盈利性管理
2.10基金的负债管理
2.10.1特别国债融资
2.10.2专项贷款
2.10.3巨灾债券
2.10.4资产担保债券
3巨灾补偿基金一级市场运行机制研究
3.1基金份额及其合约设计
3.1.1基金合约的主体界定
3.1.2基金性质
3.1.3基金目标
3.1.4巨灾风险补偿范围
3.1.5不同巨灾风险的补偿比例
3.1.6持有人权利
3.1.7持有人义务
3.1.8基金发行人的权利
3.1.9基金发行人的义务
3.2基金发行渠道
3.2.1网上发行
3.2.2网下发行
3.2.3常年发行
3.3基金发行对象
3.3.1企业
3.3.2个人
3.3.3其他机构
3.3.4国际投资人
3.4基金发行限制
3.4.1规模总量限制
3.4.2单一投资人限制
3.5基金利润分配
3.5.1基金利润分配原则
3.5.2基金利润分配顺序
3.5.3社会账户收益缴存
3.5.4巨灾补偿基金风险的承担比例
4巨灾补偿基金二级市场运行机制
4.1巨灾补偿基金注册地变更机制
4.1.1注册地划分标准
4.1.2不同险种的注册地划分
4.1.3干旱注册地划分
4.1.4注册地变更的原因
4.1.5注册地变更的影响
4.2巨灾补偿基金受益人问题
4.2.1投资人作为默认受益人
4.2.2投资人指定受益人
4.2.3投资人身故无指定受益人而有继承人
4.2.4投资人身故且无受益人和继承人
4.3巨灾补偿基金二级市场交易形式探讨
4.3.1交易价格公示方式
4.3.2不同注册地基金价格的换算
4.3.3注册地换算系数的调整
4.3.4基金价格指数
4.3.5基金的登记与结算
5巨灾补偿基金双账户资金变化分析
5.1巨灾补偿基金双账户资金变化的一般分析
5.2巨灾补偿基金双账户资金变化的简化分析
5.3影响补偿额相关参数的估计
6商业补偿金的确定与补偿流程
6.1商业补偿倍数的计算与调整
6.1.1单一注册地商业补偿倍数的计算与调整
6.1.2多注册地商业补偿倍数的计算与调整
6.2补偿额计算标准与方法
6.3巨灾补偿基金的定价
6.4补偿资金来源
6.4.1补偿资金的常规来源
6.4.2补偿资金的特别来源
6.5补偿资金不足及其处理
6.5.1补偿资金临时不足的处理
6.5.2补偿资金长期不足的处理
6.6补偿金超额余额的处理
6.7商业补偿金的支付流程
6.7.1巨灾发生及灾区确认
6.7.2投资人信息确认
6.7.3补偿金额确认
6.7.4公益补偿金的支付
6.7.5商业补偿金的支付
6.7.6特殊事项处理
6.8出险后投资人基金份额赎回管理
6.8.1赎回资格的认定
6.8.2赎回额的计算
6.8.3补偿却不赎回的处理
6.9巨灾补偿基金赎回管理
6.9.1应对赎回风险的现金管理方法
6.9.2基金资产的配置分析与管理
……
7巨灾补偿基金运作模拟
8研究展望、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9课题研究基本结论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除了上述两个常设的专业委员会之外,由于巨灾补偿基金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巨灾补偿基金还应设以下各专业委员会:巨灾风险专业委员会(下设:地震风险专家委员分会、台风专家委员分会、洪涝专家委员分会、旱灾专家委员分会)、分配与补偿比例调整委员会、注册地管理委员会和外包基金管理公司的费用结构设计专业委员会。
(1)巨灾风险专业委员会,负责对我国面临的主要巨灾风险进行专业研究,包括对相关巨灾的历史数据挖掘、当前全球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与进展、相关巨灾风险的分布与发生概率、灾害损失系数及其分布、未来趋势预测等问题。根据巨灾补偿基金所涵盖的主要巨灾风险,又可以在下面增设地震风险专家委员分会、台风专家委员分会、洪涝专家委员分会、旱灾专家委员分会等相关巨灾的专业分会。
(2)地震风险专家委员分会主要由研究地质灾害的专家组成。在巨灾补偿基金中,巨灾发生的损失分为可预期和不可预期两种,其中地震属于不可预期的巨灾,其发生是现有人类技术尚无法预测到的。地震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同时很可能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地震灾害多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五个地区23个地震带上。地震专业委员分会主要从地震多发的分布区域上来设定注册地的划分标准,可以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实证考察的方法,并根据历史数据发生的概率和损失来预测未来的损失,并设定注册地内地震发生的统一补偿倍数。在巨灾发生时,由专家委员会小组对巨灾发生的区域进行实地核查或由投资者提供有关损失的证明。
(3)台风专家委员分会主要由研究气象灾害的专家组成。台风和干旱属于可预期的巨灾,其发生具有经常性、一般性的特点。台风的发生需要一定自然条件的诱发,因此发源地比较固定,每年盛夏是多发季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以福建、广东、台湾和浙江所遭受的台风袭击最多,常常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根据注册地历史上台风发生的概率和损失,以及该注册地的投资总额和人数来划定补偿倍数。
ISBN | 9787550426771 |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潘席龙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