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6) 978750979054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6)》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组织编写。作者既有在国内科研机构、大学等从事日本经济和“一带一路”研究的专家学者、官员,也有日本JETRO、著名大学和智库的权威人士和经济学家。他们对当前日本经济、中日双边经济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与日本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全景式的深度分析。此外,本报告还收录了大量来自日本政府权威机构的数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季风,男,1959年8月出生,吉林伊通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9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研究员,所长助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日本经济、中日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
刘瑞,女,1970年7月出生,陕西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日本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秘书长。1991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1998年获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理论与政策、日本金融、中日金融制度比较等。
叶琳,女,1982年7月出生,四川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编辑部副主任、编辑。2005年毕业于外交学院外语系,2007年获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开始攻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政治经济学、日本经济体制等。

目录

Ⅰ总报告
12015~2016年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展望(张季风)/001
一2015年日本经济回顾/002
二2016年日本经济展望/009
三TPP对日本经济的影响/014
四中日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019
Ⅱ日本经济热点追踪
2试析日本经济现状及其今后课题(〔日〕高见博)/026
3中国经济“新常态”对日本经济的波及效应(刘红田赵祎)/032
4中国游客“爆买”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侯珺然)/047
Ⅲ中日经贸关系现状与走势
52015年中日经贸关系回顾与2016年展望(吕克俭)/056
6日中贸易投资关系的现状与展望(〔日〕真家阳一)/065
7台日经贸关系:现状、课题与未来(任耀庭)/080
8中日经贸合作的转型与升级——机械制造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丁红卫)/096
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日经济合作与竞争
9“一带一路”倡议与日本的作用(〔日〕吉崎达彦)/110
10“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日经济博弈(苏杭)/118
11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介高铁项目,强化与中国竞争(陈言)/127
12“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研究(朱军)/137
Ⅴ日本经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13日本企业“走出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马淑萍)/144
14日本企业“走出去”的协同支持体系研究(程永明)/154
15日本制造业海外转移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马文秀乔敏健)/166
16日本对亚洲开发援助的实践经验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崔岩)/174
Ⅵ“一带一路”建设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17“文明冲突”还是“文明共生”:“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日战略博弈(刘轩)/185
18“一带一路”倡议对日本区域经济战略的冲击及中日合作(金仁淑)/197
19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趋势分析——以与韩国的比较为中心(杜颖)/209
Ⅶ日本应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经贸布局
20“一带一路”与日本基础设施出口战略新布局(刘瑞)/221
21日本对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外交——“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政策调整(白如纯)/233
22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格局(常思纯)/244
23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格局(李清如)/257
Ⅷ附录
24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主要数据变化/270
Abstract/290
Contents/292

文摘

版权页:



这是二战后东亚工业化的雁行发展历程所形成的东亚区域国际分工网络,以及由此造就的过去20年东亚区域内资本产品及中间产品集结中国生产、最终产品再出口区域内其他国家或域外美欧各国的三角贸易架构所使然。目前,东亚或者说亚洲已然形成日本与中国双核心的国际分工体系,现阶段东亚国际分工体系的交叉贸易造成台湾对中国大陆贸易顺差贴补其对日的逆差,日本对台贸易顺差贴补对其中国大陆的逆差。
日本是二战后东亚区域国际分工网络的缔造者之一。特别是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对象及产业快速扩大并多样化,伴随直接投资进行技术转移并带动与被投资国贸易的增长。在投资初期,日本出口所需机械及零部件等,协助被投资国建立生产基础或提升其生产能力及结构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接着在提升生产效率及出口能力后开始出口第三国或返销日本。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的贸易扩大效果是其特色之一,有别于日本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果。但投资初期的贸易形态依贸易产品性质,在生产设备及零部件的资本产品、中间产品上呈现日本出口特化状态,而在最终消费产品领域则呈现产业内贸易或日本进口特化状态。随着东亚国家工业化的进展,与日本间贸易形态亦产生变化,特别是产业内贸易程度会随之扩大。产业内贸易之所以会扩大,一方面是日本基于成本的考虑进口被投资国的制品,同时也出口其创新的同类或同质产品抑或是差异化产品。这是H—O理论或产品循环周期理论可以解释的。另一方面,也是东亚国家技术能力的提升使其生产多样化、差异化所导致,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差异化进展的同时亦达成规模经济的效益,进而提升与日本产业内贸易的程度。
二战后通过投资、贸易发展起来的台日间经济关系与贸易现象同样发生在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与其他吸收投资的东亚国家(或地区)间。台日经济贸易关系不单受双方经济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东亚国家雁行发展演变的影响。东亚其他国家雁行发展的追赶会威胁替代日台在双方经济中的位置,进而影响双方的经济贸易关系,所以台日经贸产业的关系不能只在台湾地区和日本之间探讨,也需要从东亚或至少东北亚的角度探讨。
ISBN978750979054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季风;刘瑞;叶琳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