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朱子事迹考》对于全面了解朱熹的行踪、事迹、为人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比较全面的资料,有利于对朱子学开展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是研究朱子事迹的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高令印 ,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校室主任、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以及福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等,曾数十次到国外出席会议和讲学。获韩国“第4R退溪学国际学术奖”等多种学术奖。主要研究朱子学,讲授中国哲学等。每门课程都自编讲义和有关资料,有的已正式出版。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专著《朱熹事迹考》(韩国朱昌均译部分为韩文)、《李退溪与东方文化》(韩国李楠永译成韩文)、《福建朱子学》《中国文化纲要》《简明中国哲学通史》等。
高秀华,女,留日学者, 日本九州中国学会会员,福建著名朱子学者高令印之女。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语言、中日比较文学。
目录
说明
朱子学的精神与未来——《朱子学文库》序
原序一
原序二
前言
第一章 家事
一 祖籍
二 田产
第二章 生计
一 收入
二 俭用
三 家庭
第三章 行踪
一 在尤溪长溪安海建瓯
二 受学二刘胡
三 师事李侗
四 从政七年
五 奉祠二十一载
六 出游三州
七 鹅湖之会
八 闲居武夷云谷考亭
九 “庆元党禁”避难
第四章 遗址(上)
一 文公诞
二 博士府
三 紫阳五夫
四 讲习武夷
五 四贤延平
第五章 遗址(中)
一 “闽学开宗”地
二 朱子岛
三 临漳过化处
四 党禁避难处
第六章 遗址(下)
一 庐山 白鹿洞 白鹿洞书院
二 徽州 篁墩 婺源
三 岳麓 石鼓
四 浙东 诸暨
五 粤蜀
六 考亭
七 遗物
第七章 墨迹(上)
一 游踪
二 榜书
三 联语
四 诗赋
五 文记
第八章 墨迹(下)
一 名文
二 书函
三 铭箴
四 像赞
五 镌刻
六 书稿
第九章 画像
一 标准像
二 画塑像要述
三 画像记载
第十章 号谥
一 字号
二 赐谥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朱子事迹考》对于全面了解朱熹的行踪、事迹、为人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比较全面的资料,有利于对朱子学开展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是研究朱子事迹的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高令印 ,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校室主任、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以及福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等,曾数十次到国外出席会议和讲学。获韩国“第4R退溪学国际学术奖”等多种学术奖。主要研究朱子学,讲授中国哲学等。每门课程都自编讲义和有关资料,有的已正式出版。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专著《朱熹事迹考》(韩国朱昌均译部分为韩文)、《李退溪与东方文化》(韩国李楠永译成韩文)、《福建朱子学》《中国文化纲要》《简明中国哲学通史》等。
高秀华,女,留日学者, 日本九州中国学会会员,福建著名朱子学者高令印之女。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语言、中日比较文学。
目录
说明
朱子学的精神与未来——《朱子学文库》序
原序一
原序二
前言
第一章 家事
一 祖籍
二 田产
第二章 生计
一 收入
二 俭用
三 家庭
第三章 行踪
一 在尤溪长溪安海建瓯
二 受学二刘胡
三 师事李侗
四 从政七年
五 奉祠二十一载
六 出游三州
七 鹅湖之会
八 闲居武夷云谷考亭
九 “庆元党禁”避难
第四章 遗址(上)
一 文公诞
二 博士府
三 紫阳五夫
四 讲习武夷
五 四贤延平
第五章 遗址(中)
一 “闽学开宗”地
二 朱子岛
三 临漳过化处
四 党禁避难处
第六章 遗址(下)
一 庐山 白鹿洞 白鹿洞书院
二 徽州 篁墩 婺源
三 岳麓 石鼓
四 浙东 诸暨
五 粤蜀
六 考亭
七 遗物
第七章 墨迹(上)
一 游踪
二 榜书
三 联语
四 诗赋
五 文记
第八章 墨迹(下)
一 名文
二 书函
三 铭箴
四 像赞
五 镌刻
六 书稿
第九章 画像
一 标准像
二 画塑像要述
三 画像记载
第十章 号谥
一 字号
二 赐谥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ISBN | 9787100118354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 高令印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