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儿童整形外科学》用较多篇幅介绍了一些比较少见、目前尚未纳入儿童出生缺陷监测的遗传性疾病,如颅缝早闭症等,希望以此使同行和社会认识及重视儿童整形外科,毕竟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每个家庭的幸福。《儿童整形外科学》是一部关于儿童整形的专著,众多作者来自临床一线,都有丰富的经验。
作者简介
王炜(Wang Wei),1937年生。整形外科终身教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的创始和筹建人之一,Plastic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国际编委。在皮瓣移植、手畸形、食管缺损、晚期面瘫、腹壁整形、乳房整形、面部轮廓美化、年轻化及眼睑整形等方面有40余项国际国内领先创新。带教的医师成为大部分省、市的学科带头人,为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培养20多名教授和医师。编著中、英文图书7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奖等20余次。
穆雄铮(Mu Xiong zheng),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8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4~20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工作,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97~1999年在法国巴黎和美国旧金山、达拉斯等地进修1年。担任过国际颅面外科学会(ISCFS)理事、常委,亚太颅面协会(APCA)理事、常委、主席;为中国颅面外科学组首任组长、国际整形重建和美容外科学会(IPRAs)专家组委员、国际美容外科学会委员、亚洲美容外科学会委员、《颅面外科杂志》(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编委、《美国面部整形档案》(JAMA Facial Plastic Surgery)特邀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邀编委、《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等。已发表论文90余篇(SCI收录11篇),主编《颅面外科学》(第2版),参编著作10部。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获卫生部科技二等奖(1994)、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上海市银蛇奖(1999)、卫生部科技二等奖(1999)、上海市医疗成果奖(2000)、中华医学二等奖(2009)等。
目录
第一章儿童整形外科的历史和特点
第一节儿童整形外科的历史和治疗范围
第二节儿童整形外科的特点、原则和基本技术
第三节儿童整形外科的围手术处理
第四节组织移植
第二章小儿围手术期管理
第一节术前准备
第二节小儿液体疗法
第三章儿科重症监护
第四章儿童整形中的特殊技术
第一节矫形器(支具)
第二节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第三节激光在儿童整形中的应用
第四节组织工程及其应用
第五章儿童整形心理相关问题
第六章颅缝早闭症
第七章单纯性颅缝早闭症
第一节病因和病理
第二节分类和临床表现
第三节诊断
第四节手术治疗
第八章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
第一节分类和临床表现
第二节诊断
第三节治疗
第四节颅缝早闭畸形相关基础研究
第九章脑膨出
第十章眼睑眼眶畸形
第一节眼睑畸形
第二节眼眶外伤
第三节眶距增宽症
第四节鼻眶筛部脑膨出症
第五节放射后眼眶发育不良
第六节手术方法与选择
第十一章耳畸形
第十二章鼻畸形
第一节鼻部手术的相关准备
第二节鼻部畸形和治疗
第十三章先天性唇腭裂
第十四章颅面裂隙畸形
第一节胚胎发生及其分类
第二节面中裂
第三节蕊斜裂
第四节面横裂
第五节眶面裂
第六节颅面裂相关综合征
第七节颅面裂隙畸形的治疗
第十五章面颈部畸形和面神经瘫痪
第一节唇颊部缺损和畸形
第二节面神经损伤和瘫痪
第十六章颅面不对称发育畸形
第一节颅面短小畸形
第二节歪斜畸形
第十七章半侧颜面萎缩症
第十八章先天性蹼颈畸形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因和应用解剖
第三节临床表现
第四节诊断
第十九章斜颈畸形
第二十章颈部先天性囊肿
第一节甲状舌骨囊肿和瘘管
第二节鳃源性囊肿及瘘管
第三节颈部气管源性囊肿
第四节腮腺囊肿
第五节皮样囊肿
第六节先天性颈静脉扩张症
第七节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第二十一章胸骨裂
第二十二章漏斗胸
第二十三章鸡胸
第二十四章胸部发育畸形
第一节副乳
第二节乳头凹陷
第三节乳房异常发育
第四节乳房硬结
第二十五章先天性腹壁缺损
第一节脐膨出
第二节腹裂
第三节脐肠瘘
第四节其他脐部疾患
第二十六章先天性偏身肥大症
第二十七章神经管闭合不全
……
第二十八章先天性肢体畸形
第二十九章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第三十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第三十一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相关综合征
第三十二章淋巴管畸形
第三十三章淋巴水肿性疾病
第三十四章男性外生殖器、会阴和肛周组织的畸形和缺损
第三十五章女性生殖器畸形
第三十六章性畸形疾病
第三十七章连体双胎
第三十八章儿童体表肿物
第三十九章处理儿童创伤时的整形外科原则
第四十章儿童瘢痕
第四十一章人及动物咬伤
文摘
版权页:
对扩张后皮肤面积的估计,目前尚无科学的计算方法。最初的观点认为,使用基底面积与缺损组织面积相同的扩张器,皮肤扩张1倍即可手术修复缺损,或在扩张的皮肤面积大于组织缺损面积和扩张器基底面积之和时行二期手术修复。扩张皮瓣的面积与皮肤弹性组织的弹性回缩有关。扩张皮肤的弹性回缩程度要比正常皮肤严重。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后认为,扩张皮肤的面积至少是缺损面积的3倍时方可行二期手术修复。其中面积的1/3在扩张器取出后因扩张皮肤的近期回缩而消失,另2/3的一半用于修复缺损,另一半则用于闭合供区。扩张后皮肤弹性回缩严重的机制尚不清楚。切除纤维囊和转移皮瓣时,避免沿着扩张器基底切除,并作呈圆形切口,可以降低皮瓣的弹性回缩,增加扩张皮瓣的实际面积。扩张皮肤面积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扩张器囊内压的高低,而不是每次扩张容量的多少。因为扩张器周围纤维囊的形成,可影响扩张容量。
皮肤软组织经扩张后之所以能够延伸增加其面积,主要由其生物力学性质所决定。从力学角度分析,皮肤软组织的每一次扩张过程包括皮肤受扩张力而出现的瞬间过度拉伸,皮肤应力的松弛和应力状态的平衡。范志宏等(1992)进行了扩张后猪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从扩张皮肤的本构关系、应力松弛特性、扩张皮肤的强度参数及应变能密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离体实验。结果显示,扩张后皮肤的弹性明显下降,易扩张性减低,扩张刺激可以导致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并且认为皮肤软组织弹性的下降主要取决于扩张刺激的强度(即扩张的次数和每次扩张的压力),从而提示在临床上,皮肤软组织虽可反复扩张,再生“新”的皮肤组织,但随着扩张次数的增加,皮肤软组织的易变性下降,扩张效果明显下降,并且认为扩张刺激所致的皮肤软组织应力状态的改变是导致扩张皮肤回缩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儿童整形外科学》用较多篇幅介绍了一些比较少见、目前尚未纳入儿童出生缺陷监测的遗传性疾病,如颅缝早闭症等,希望以此使同行和社会认识及重视儿童整形外科,毕竟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每个家庭的幸福。《儿童整形外科学》是一部关于儿童整形的专著,众多作者来自临床一线,都有丰富的经验。
作者简介
王炜(Wang Wei),1937年生。整形外科终身教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的创始和筹建人之一,Plastic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国际编委。在皮瓣移植、手畸形、食管缺损、晚期面瘫、腹壁整形、乳房整形、面部轮廓美化、年轻化及眼睑整形等方面有40余项国际国内领先创新。带教的医师成为大部分省、市的学科带头人,为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培养20多名教授和医师。编著中、英文图书7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奖等20余次。
穆雄铮(Mu Xiong zheng),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8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4~20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工作,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97~1999年在法国巴黎和美国旧金山、达拉斯等地进修1年。担任过国际颅面外科学会(ISCFS)理事、常委,亚太颅面协会(APCA)理事、常委、主席;为中国颅面外科学组首任组长、国际整形重建和美容外科学会(IPRAs)专家组委员、国际美容外科学会委员、亚洲美容外科学会委员、《颅面外科杂志》(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编委、《美国面部整形档案》(JAMA Facial Plastic Surgery)特邀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邀编委、《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等。已发表论文90余篇(SCI收录11篇),主编《颅面外科学》(第2版),参编著作10部。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获卫生部科技二等奖(1994)、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上海市银蛇奖(1999)、卫生部科技二等奖(1999)、上海市医疗成果奖(2000)、中华医学二等奖(2009)等。
目录
第一章儿童整形外科的历史和特点
第一节儿童整形外科的历史和治疗范围
第二节儿童整形外科的特点、原则和基本技术
第三节儿童整形外科的围手术处理
第四节组织移植
第二章小儿围手术期管理
第一节术前准备
第二节小儿液体疗法
第三章儿科重症监护
第四章儿童整形中的特殊技术
第一节矫形器(支具)
第二节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第三节激光在儿童整形中的应用
第四节组织工程及其应用
第五章儿童整形心理相关问题
第六章颅缝早闭症
第七章单纯性颅缝早闭症
第一节病因和病理
第二节分类和临床表现
第三节诊断
第四节手术治疗
第八章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
第一节分类和临床表现
第二节诊断
第三节治疗
第四节颅缝早闭畸形相关基础研究
第九章脑膨出
第十章眼睑眼眶畸形
第一节眼睑畸形
第二节眼眶外伤
第三节眶距增宽症
第四节鼻眶筛部脑膨出症
第五节放射后眼眶发育不良
第六节手术方法与选择
第十一章耳畸形
第十二章鼻畸形
第一节鼻部手术的相关准备
第二节鼻部畸形和治疗
第十三章先天性唇腭裂
第十四章颅面裂隙畸形
第一节胚胎发生及其分类
第二节面中裂
第三节蕊斜裂
第四节面横裂
第五节眶面裂
第六节颅面裂相关综合征
第七节颅面裂隙畸形的治疗
第十五章面颈部畸形和面神经瘫痪
第一节唇颊部缺损和畸形
第二节面神经损伤和瘫痪
第十六章颅面不对称发育畸形
第一节颅面短小畸形
第二节歪斜畸形
第十七章半侧颜面萎缩症
第十八章先天性蹼颈畸形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因和应用解剖
第三节临床表现
第四节诊断
第十九章斜颈畸形
第二十章颈部先天性囊肿
第一节甲状舌骨囊肿和瘘管
第二节鳃源性囊肿及瘘管
第三节颈部气管源性囊肿
第四节腮腺囊肿
第五节皮样囊肿
第六节先天性颈静脉扩张症
第七节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第二十一章胸骨裂
第二十二章漏斗胸
第二十三章鸡胸
第二十四章胸部发育畸形
第一节副乳
第二节乳头凹陷
第三节乳房异常发育
第四节乳房硬结
第二十五章先天性腹壁缺损
第一节脐膨出
第二节腹裂
第三节脐肠瘘
第四节其他脐部疾患
第二十六章先天性偏身肥大症
第二十七章神经管闭合不全
……
第二十八章先天性肢体畸形
第二十九章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第三十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第三十一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相关综合征
第三十二章淋巴管畸形
第三十三章淋巴水肿性疾病
第三十四章男性外生殖器、会阴和肛周组织的畸形和缺损
第三十五章女性生殖器畸形
第三十六章性畸形疾病
第三十七章连体双胎
第三十八章儿童体表肿物
第三十九章处理儿童创伤时的整形外科原则
第四十章儿童瘢痕
第四十一章人及动物咬伤
文摘
版权页:
对扩张后皮肤面积的估计,目前尚无科学的计算方法。最初的观点认为,使用基底面积与缺损组织面积相同的扩张器,皮肤扩张1倍即可手术修复缺损,或在扩张的皮肤面积大于组织缺损面积和扩张器基底面积之和时行二期手术修复。扩张皮瓣的面积与皮肤弹性组织的弹性回缩有关。扩张皮肤的弹性回缩程度要比正常皮肤严重。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后认为,扩张皮肤的面积至少是缺损面积的3倍时方可行二期手术修复。其中面积的1/3在扩张器取出后因扩张皮肤的近期回缩而消失,另2/3的一半用于修复缺损,另一半则用于闭合供区。扩张后皮肤弹性回缩严重的机制尚不清楚。切除纤维囊和转移皮瓣时,避免沿着扩张器基底切除,并作呈圆形切口,可以降低皮瓣的弹性回缩,增加扩张皮瓣的实际面积。扩张皮肤面积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扩张器囊内压的高低,而不是每次扩张容量的多少。因为扩张器周围纤维囊的形成,可影响扩张容量。
皮肤软组织经扩张后之所以能够延伸增加其面积,主要由其生物力学性质所决定。从力学角度分析,皮肤软组织的每一次扩张过程包括皮肤受扩张力而出现的瞬间过度拉伸,皮肤应力的松弛和应力状态的平衡。范志宏等(1992)进行了扩张后猪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从扩张皮肤的本构关系、应力松弛特性、扩张皮肤的强度参数及应变能密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离体实验。结果显示,扩张后皮肤的弹性明显下降,易扩张性减低,扩张刺激可以导致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并且认为皮肤软组织弹性的下降主要取决于扩张刺激的强度(即扩张的次数和每次扩张的压力),从而提示在临床上,皮肤软组织虽可反复扩张,再生“新”的皮肤组织,但随着扩张次数的增加,皮肤软组织的易变性下降,扩张效果明显下降,并且认为扩张刺激所致的皮肤软组织应力状态的改变是导致扩张皮肤回缩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ISBN | 9787534163067 |
---|---|
出版社 |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穆雄铮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