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一个小小的意念,竟有如此之大的力量。随着每个意念的流动,宇宙时刻都在发生着动态重组。一个个科学实验,让你相信意念的无远弗届,你的意念随时都在向四面八方辐射,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我意念相通,就像原子之间的键结,紧密相连。从“我”到“我们”,带你领略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作者简介
琳内?麦克塔格特(Lynne McTaggart)
国际知名作家,美国记者,专门从事现象调查及报道,并创建了念力全球网。著有《念力的秘密》《念力的秘密Ⅱ》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旅居英格兰,创办了时事通讯《医师对你隐瞒的事情》,每期发行数十万份。
目录
自 序 /001
前 言 /001
第一篇 超个体 /001
第一章 寻找宇宙间最小的粒子 /003
第二章 基因决定论错了,环境才是关键 /020
第三章 别错估了我们与宇宙的亲密关系 /043
第四章 我们共享着一组宇宙神经电路 /061
第二篇 趋向整体 /077
第五章 拉起天线,我们都是发射体 /079
第六章 沟通,人类最殷切的需求 /097
第七章 施比受有福,付出让你更快乐 /113
第八章 互惠,人类生存的最佳策略 /132
第三篇 找回键结 /155
第九章 敞开心智,全面观照 /157
第十章 倾听 “ 键结”的声音 /179
第十一章 里仁为美,别把自己关在围墙内 /203
第十二章 让爱传出去 /224
第四篇 键结练习手册 /241
第十三章 双赢策略,稳固正在崩毁的世界 /243
第十四章 如何建立你的键结圈 /279
序言
自序
以更宽广的全新角度来看世界
星期六,我站在冷风吹拂的礼堂里,看着女儿为了戏剧班年度公演进行彩排。她是个才华横溢的女演员,试镜时被选为主要角色,但却在排演开始前的几个星期被调换成配角。我一直没能发现调换的理由——而女儿也拒绝谈论——直到她的朋友漏了口风。在新的导演接手后,另一名13岁的女孩谎称表演经验丰富,骗过导演,将应该分配给她最好的朋友(也就是我女儿)的角色给了她。
我和当天的一名观众(那个女孩的母亲)提到这件事,她打断我并耸耸肩。“嗯,这就是人生啊!”她无所谓地回答,“不是吗?”
我大吃一惊,但也不得不承认她的话不无道理。当然,这就是我们大人为自己设计的人生。在大多数现代发达国家中,竞争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纬。竞争是经济的发动机,是多数关系——商务往来、邻里交往,甚至包括与最亲密朋友的关系——的基础。就连我们的辞典也开宗明义地讲:情场如战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赢家全拿,成王败寇。不难想象高度竞争的手段,会悄悄渗入孩子的社会关系里,导致大大小小的逾矩和越轨行为。
我开始思考自己周遭的社会互动,思考心理学家所谓的“相对性意识”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你有几个孩子?开什么样的车?今年出去度几次假?孩子上哪一所大学?成绩如何?换言之.你处在社会金字塔的哪个位置?
即使我们之中最优秀的人,内心有时也会像电影《美国精神病人》里的华尔街交易员帕特里克·巴特曼一样,在看到同事精美的新名片时忍不住惊呼:“天啊!竟然还有水印。”
然而.认为竞争是人类天生的基本冲动的观念,对我来说并不具有科学上的意义。我一直撰文著书介绍尖端科学,许多学科的最新发现——从神经科学、生物学到量子物理学——都表明自然界最基本的驱动力并非如古典进化论所坚持的那样是竞争,也不是个人主体意识。而是互惠利他的整体意识。我见过的大量新研究都证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天生都有不可抑制的、寻求与他者建立连结的冲动,甚至不惜付出个体的代价。
然而,传统科学告诉我们,宇宙是个资源有限的地方,居住其中的独立个体为了生存必须彼此反目、争夺资源。而以前的我们,全都信以为真。以为生命就是这样。
这或许是我们对生命固有的看法,但问问窝在我身旁的狗狗奥利,它肯定不这么想。奥利可不曾有过狗咬狗的丑事,它没有花太多时间在人类身上,对散步时遇到的每只狗都一派和善。它经常会在篱笆底下塞根骨头给隔壁的艾芬笃宾犬丁骨,事实上,它还留下最大的那根骨头给丁骨。奥利和丁骨的关系违反了目前所有生物学对自私行为之必然性的描述:因为丁骨已经绝育,讨好丁骨并不会带来任何遗传优势。也没有传宗接代的可能性。然而当丁骨来访时,奥利会突袭我们的大垃圾桶,翻出鸡骨头让它享用,然后任它畅行无阻地靠近自己的饲料盆、猪耳朵和玩具。丁骨体型较小,奥利和它玩时总会让着它,只为了让它有兴致继续玩下去。
我开始问自己一个很基本的问题:生命非得弄得你死我活吗?我们注定要和别人竞争吗?这真是动物和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吗?它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如果我们不这样,又将如何?
从那次彩排后,我就一直在想:在某些方面,我们撕毁了社会契约,同时又忘了如何合成一体。在某个环节上,我们忘了该怎么做。
生命不必然如此。当我开始撰写本书.并努力研究生物学、物理学、动物学、心理学、植物学、人类学、天文学、时间生物学以及文化史等学科的新发现时,我心里越来越清楚,我们选择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冀望。我发现其他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我们大不相同,他们拥有的世界观更贴近新科学的发现。这些文化想象的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这个核心理念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看待世界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他们相信自己与所有的生命息息相关,甚至包括地球本身。我们看见的是事物,看见的是事物之间的胶结——将他们结合在一起的那个东西。这些文化的根本不是个体,而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眼中这就是自在之物。
他们了解人性的本质是交融,并因此活得更幸福,有着较低的离婚率、较少的问题儿童、较低的犯罪和暴力发生率,以及更强大的社群。
他们选择了更好的生活方式。一种更真实的方式——我相信这是你我都想要的生活方式。他们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采用了另一种叙事方式——另一种关于“我们是谁”及“我们为何在此”的世界观,而不是我们的文化,特别是当代科学所信奉的那种世界观。
我写这本书是要证明,我们是在依据一套过时的规则运作。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关于“我们是谁”。答案已经彻底改写,为了生存和延续,我们也要随之改变。今天,竞争的冲动是我们自我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我们生命的暗流,也正是它导致了一个个巨大的全球危机,威胁着我们的未来。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能修复整体性的关系.就能开始疗愈我们的世界。
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让你更敦亲睦邻,能让你修复一些人际关系,因为不断的较量和巧取豪夺,本来就不是我们人生游戏规则的全部。
我还要强调的是,本书不是在阐释某种新的经济或政治模式。此外,书中的观点也无意轻慢科学专业或牛顿、达尔文等伟大科学天才的发现。我绝对不是个创世论者。然而所谓科学,就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发现过程,没有一位科学家能够写出真正的最后结局。永远都有新发现,永远都有旧篇章需要修改。而目前,我们正处于认识自我及认识世界的一次大修正之中,随着有关世界本质的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许多一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包括早期进化论),也在逐渐被改善。
除此之外,我更希望你能以全新方式、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世界.用新方式与其他人建立连结,接受新的社群意识。我希望本书能给你一个全新而可靠的目标——比羡慕邻居带水印的名片更好的东西。我将向你证明,生活在整体之中有多么容易,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彻底变革你以及你周围每个人的生活。生命不必然如此,就从今天起。
琳内·麦克塔格特
2010年12月
文摘
前言我是谁,我又怎样定义我自己?——因为键结,你我都不是情感的孤岛
我们觉得已经走到了某些事情的尽头。千禧年以来,各种评论者试图弄清楚,当代不断困扰着我们的危机究竟有何集体性意义:金融危机、恐怖主义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气候变化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危机,既有人为灾害也有其他原因。
2008年9月,当雷曼兄弟倒闭而摩根士丹利恐将步其后尘时,一位华尔街经纪人对记者说:“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正在倒塌。”电影《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在美国汽车业巨头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时断言,这是“我们所知的资本主义的末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谈及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设备爆炸事故时表示,这是我们对化石燃料依赖的终结。比尔·麦吉本在同名书《大自然的末日》中写道,这是“大自然的末日”。记者保罗·罗伯茨在他的同名书《石油的末日》中也写道,这是“石油的末日”。罗伯茨在后续的书中继续断言,因为石油末日已到来,粮食的末日也不远了。对相信玛雅长计数历法和2012天启意义的人来说,这就是世界末日的开始。
一个人类的关卡,要如何渡过?
然而,我们在许多方面所面对的危机,却是更深层问题的征候,其潜在的影响远比单一灾难事件更大:我们对自我的定义,与我们的真实本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数百年来,我们违背天性,忽视必要的联系,并将自己与世界一分为二。我们已走到了紧要关头,不能再按照这
种错误的自我认知生活下去。
以往关于“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种种说法,都即将被终结,而在这个结束的谎言之下,有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
在本书中,我的使命是需要勇气的冒险: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本书将一一改写你曾听过、学过的科学对“你是谁”的描述,现有的说法都将我们化约成平凡无奇的公分母。此刻,你的生活违背了你真实的本性。我希望帮你重拾与生俱来的权利,它受到的破坏不仅来自现代社会,更根本的是来自现代科学。我希望唤醒你,认识自己究竟是谁,回归真实的自我。
在现有的关于自我的描述中,主角是一位与一切对抗的英雄。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生命旅程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斗争。因此,我们时时警戒,准备和挡在路上的各种巨兽搏斗———在家中、在职场、在亲朋好友之中。不管生活过得有多幸福快乐,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时刻准备着要与世界对抗,每一次相遇仿佛都是一场战斗:想夺取我们工作及晋升机会的同事、拉高分数曲线导致我们评级降低的同学、占着我们地铁座位的乘客、收费过高的店家、开奔驰而让我们的沃尔沃相形见绌的邻居,甚至是固执己见不退让的另一半。
对抗世界的想法,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基本认识:所谓的“我”是独立存在的本体,是遗传密码的独特作品,与外界所有事物不相干地活着。(P001-002)
一个小小的意念,竟有如此之大的力量。随着每个意念的流动,宇宙时刻都在发生着动态重组。一个个科学实验,让你相信意念的无远弗届,你的意念随时都在向四面八方辐射,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我意念相通,就像原子之间的键结,紧密相连。从“我”到“我们”,带你领略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作者简介
琳内?麦克塔格特(Lynne McTaggart)
国际知名作家,美国记者,专门从事现象调查及报道,并创建了念力全球网。著有《念力的秘密》《念力的秘密Ⅱ》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旅居英格兰,创办了时事通讯《医师对你隐瞒的事情》,每期发行数十万份。
目录
自 序 /001
前 言 /001
第一篇 超个体 /001
第一章 寻找宇宙间最小的粒子 /003
第二章 基因决定论错了,环境才是关键 /020
第三章 别错估了我们与宇宙的亲密关系 /043
第四章 我们共享着一组宇宙神经电路 /061
第二篇 趋向整体 /077
第五章 拉起天线,我们都是发射体 /079
第六章 沟通,人类最殷切的需求 /097
第七章 施比受有福,付出让你更快乐 /113
第八章 互惠,人类生存的最佳策略 /132
第三篇 找回键结 /155
第九章 敞开心智,全面观照 /157
第十章 倾听 “ 键结”的声音 /179
第十一章 里仁为美,别把自己关在围墙内 /203
第十二章 让爱传出去 /224
第四篇 键结练习手册 /241
第十三章 双赢策略,稳固正在崩毁的世界 /243
第十四章 如何建立你的键结圈 /279
序言
自序
以更宽广的全新角度来看世界
星期六,我站在冷风吹拂的礼堂里,看着女儿为了戏剧班年度公演进行彩排。她是个才华横溢的女演员,试镜时被选为主要角色,但却在排演开始前的几个星期被调换成配角。我一直没能发现调换的理由——而女儿也拒绝谈论——直到她的朋友漏了口风。在新的导演接手后,另一名13岁的女孩谎称表演经验丰富,骗过导演,将应该分配给她最好的朋友(也就是我女儿)的角色给了她。
我和当天的一名观众(那个女孩的母亲)提到这件事,她打断我并耸耸肩。“嗯,这就是人生啊!”她无所谓地回答,“不是吗?”
我大吃一惊,但也不得不承认她的话不无道理。当然,这就是我们大人为自己设计的人生。在大多数现代发达国家中,竞争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纬。竞争是经济的发动机,是多数关系——商务往来、邻里交往,甚至包括与最亲密朋友的关系——的基础。就连我们的辞典也开宗明义地讲:情场如战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赢家全拿,成王败寇。不难想象高度竞争的手段,会悄悄渗入孩子的社会关系里,导致大大小小的逾矩和越轨行为。
我开始思考自己周遭的社会互动,思考心理学家所谓的“相对性意识”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你有几个孩子?开什么样的车?今年出去度几次假?孩子上哪一所大学?成绩如何?换言之.你处在社会金字塔的哪个位置?
即使我们之中最优秀的人,内心有时也会像电影《美国精神病人》里的华尔街交易员帕特里克·巴特曼一样,在看到同事精美的新名片时忍不住惊呼:“天啊!竟然还有水印。”
然而.认为竞争是人类天生的基本冲动的观念,对我来说并不具有科学上的意义。我一直撰文著书介绍尖端科学,许多学科的最新发现——从神经科学、生物学到量子物理学——都表明自然界最基本的驱动力并非如古典进化论所坚持的那样是竞争,也不是个人主体意识。而是互惠利他的整体意识。我见过的大量新研究都证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天生都有不可抑制的、寻求与他者建立连结的冲动,甚至不惜付出个体的代价。
然而,传统科学告诉我们,宇宙是个资源有限的地方,居住其中的独立个体为了生存必须彼此反目、争夺资源。而以前的我们,全都信以为真。以为生命就是这样。
这或许是我们对生命固有的看法,但问问窝在我身旁的狗狗奥利,它肯定不这么想。奥利可不曾有过狗咬狗的丑事,它没有花太多时间在人类身上,对散步时遇到的每只狗都一派和善。它经常会在篱笆底下塞根骨头给隔壁的艾芬笃宾犬丁骨,事实上,它还留下最大的那根骨头给丁骨。奥利和丁骨的关系违反了目前所有生物学对自私行为之必然性的描述:因为丁骨已经绝育,讨好丁骨并不会带来任何遗传优势。也没有传宗接代的可能性。然而当丁骨来访时,奥利会突袭我们的大垃圾桶,翻出鸡骨头让它享用,然后任它畅行无阻地靠近自己的饲料盆、猪耳朵和玩具。丁骨体型较小,奥利和它玩时总会让着它,只为了让它有兴致继续玩下去。
我开始问自己一个很基本的问题:生命非得弄得你死我活吗?我们注定要和别人竞争吗?这真是动物和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吗?它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如果我们不这样,又将如何?
从那次彩排后,我就一直在想:在某些方面,我们撕毁了社会契约,同时又忘了如何合成一体。在某个环节上,我们忘了该怎么做。
生命不必然如此。当我开始撰写本书.并努力研究生物学、物理学、动物学、心理学、植物学、人类学、天文学、时间生物学以及文化史等学科的新发现时,我心里越来越清楚,我们选择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冀望。我发现其他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我们大不相同,他们拥有的世界观更贴近新科学的发现。这些文化想象的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这个核心理念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看待世界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他们相信自己与所有的生命息息相关,甚至包括地球本身。我们看见的是事物,看见的是事物之间的胶结——将他们结合在一起的那个东西。这些文化的根本不是个体,而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眼中这就是自在之物。
他们了解人性的本质是交融,并因此活得更幸福,有着较低的离婚率、较少的问题儿童、较低的犯罪和暴力发生率,以及更强大的社群。
他们选择了更好的生活方式。一种更真实的方式——我相信这是你我都想要的生活方式。他们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采用了另一种叙事方式——另一种关于“我们是谁”及“我们为何在此”的世界观,而不是我们的文化,特别是当代科学所信奉的那种世界观。
我写这本书是要证明,我们是在依据一套过时的规则运作。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关于“我们是谁”。答案已经彻底改写,为了生存和延续,我们也要随之改变。今天,竞争的冲动是我们自我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我们生命的暗流,也正是它导致了一个个巨大的全球危机,威胁着我们的未来。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能修复整体性的关系.就能开始疗愈我们的世界。
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让你更敦亲睦邻,能让你修复一些人际关系,因为不断的较量和巧取豪夺,本来就不是我们人生游戏规则的全部。
我还要强调的是,本书不是在阐释某种新的经济或政治模式。此外,书中的观点也无意轻慢科学专业或牛顿、达尔文等伟大科学天才的发现。我绝对不是个创世论者。然而所谓科学,就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发现过程,没有一位科学家能够写出真正的最后结局。永远都有新发现,永远都有旧篇章需要修改。而目前,我们正处于认识自我及认识世界的一次大修正之中,随着有关世界本质的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许多一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包括早期进化论),也在逐渐被改善。
除此之外,我更希望你能以全新方式、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世界.用新方式与其他人建立连结,接受新的社群意识。我希望本书能给你一个全新而可靠的目标——比羡慕邻居带水印的名片更好的东西。我将向你证明,生活在整体之中有多么容易,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彻底变革你以及你周围每个人的生活。生命不必然如此,就从今天起。
琳内·麦克塔格特
2010年12月
文摘
前言我是谁,我又怎样定义我自己?——因为键结,你我都不是情感的孤岛
我们觉得已经走到了某些事情的尽头。千禧年以来,各种评论者试图弄清楚,当代不断困扰着我们的危机究竟有何集体性意义:金融危机、恐怖主义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气候变化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危机,既有人为灾害也有其他原因。
2008年9月,当雷曼兄弟倒闭而摩根士丹利恐将步其后尘时,一位华尔街经纪人对记者说:“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正在倒塌。”电影《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在美国汽车业巨头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时断言,这是“我们所知的资本主义的末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谈及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设备爆炸事故时表示,这是我们对化石燃料依赖的终结。比尔·麦吉本在同名书《大自然的末日》中写道,这是“大自然的末日”。记者保罗·罗伯茨在他的同名书《石油的末日》中也写道,这是“石油的末日”。罗伯茨在后续的书中继续断言,因为石油末日已到来,粮食的末日也不远了。对相信玛雅长计数历法和2012天启意义的人来说,这就是世界末日的开始。
一个人类的关卡,要如何渡过?
然而,我们在许多方面所面对的危机,却是更深层问题的征候,其潜在的影响远比单一灾难事件更大:我们对自我的定义,与我们的真实本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数百年来,我们违背天性,忽视必要的联系,并将自己与世界一分为二。我们已走到了紧要关头,不能再按照这
种错误的自我认知生活下去。
以往关于“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种种说法,都即将被终结,而在这个结束的谎言之下,有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
在本书中,我的使命是需要勇气的冒险: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本书将一一改写你曾听过、学过的科学对“你是谁”的描述,现有的说法都将我们化约成平凡无奇的公分母。此刻,你的生活违背了你真实的本性。我希望帮你重拾与生俱来的权利,它受到的破坏不仅来自现代社会,更根本的是来自现代科学。我希望唤醒你,认识自己究竟是谁,回归真实的自我。
在现有的关于自我的描述中,主角是一位与一切对抗的英雄。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生命旅程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斗争。因此,我们时时警戒,准备和挡在路上的各种巨兽搏斗———在家中、在职场、在亲朋好友之中。不管生活过得有多幸福快乐,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时刻准备着要与世界对抗,每一次相遇仿佛都是一场战斗:想夺取我们工作及晋升机会的同事、拉高分数曲线导致我们评级降低的同学、占着我们地铁座位的乘客、收费过高的店家、开奔驰而让我们的沃尔沃相形见绌的邻居,甚至是固执己见不退让的另一半。
对抗世界的想法,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基本认识:所谓的“我”是独立存在的本体,是遗传密码的独特作品,与外界所有事物不相干地活着。(P001-002)
ISBN | 9787515346014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 琳内·麦克塔格特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