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刘咸炘思想研究第一书
作者简介
欧阳祯人,湖北建始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及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阳明学研究》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研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武汉市孝文化国学院院长。已出版《郭店儒简论略》、《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从简帛中挖掘出来的政治哲学》等各类论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历程
第一节家学渊源、家世、交游
第二节刘咸炘的生活习惯
第三节思想的三个来源
第二章老孔太古道照耀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经学思想
第二节人性论
第三节别具一格的诸子学研究
第四节儒家真精神
第三章《推十书》的相关思想研究
第一节《周易》思想在《推十书》中的作用
第二节孟子在《推十书》中的地位
第三节《〈大学〉〈孝经〉贯义》研究
第四节论刘咸炘在《推十书》中的“为学之法”
第四章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第一节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第二节富有批判精神的人道思想
第三节《瞽瞍杀人》的深刻价值
第五章对传统风骨的坚守
第一节对制艺之法的独特见解
第二节诗歌创作的风骨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序言
前言
刘咸炘是天资极为聪颖的人。五岁能文,二十一岁就作《汉书知意》。随后的《后汉书知意》、《太史公书知意》、《三国志知意》等,都是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撰写的著作。说他是神童,说他是“先觉觉后觉”,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刘咸炘的学问介于天人之间,非我这个俗人能够彻底领悟。笔者天生愚钝,在萧萐父老先生的指导和影响下攻读刘咸炘的著作,虽然努力而为,终究有勉为其难的感觉。只要是真正沉下心来研究《推十书》,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当初成都市号称“五老七贤”之一的刘豫波对刘文讲,无法担任刘咸炘的老师。我在研究刘咸炘的时候,时常油然而生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之感。
阅读刘咸炘的书,首先感到他的笔力十分的深沉、老辣,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符。其玄思独具的立意,布局谋篇的手段,遣词造句的功夫,提炼观点的能力,批驳对手的路径,都往往出人意表,令人肃然起敬。张孟劬说他“目光四射,如珠走盘,自成一家之学者”的话没有丝毫的夸张。潺潺鉴泉,浤浤汩汩,滔滔不绝,如同天授。
阅读先生书的第二个感受,就是他的知识面极其宽广,他是一个真正读过很多书的人。刘咸炘的著作中不仅涉及了中国数千年以来应有尽有的知名人士的各种思想,而且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涌进来的各国学者的著作和观点,他都滚瓜烂熟,并且最终都能拿来为他所用,措诸笔端。他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体悟能力,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表达能力,实在是令人吃惊!刘咸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哲学、诸子学、道教、史志学、文艺学、校雠目录学、蜀学、国学教育、书法、诗歌创作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是当时四川当之无愧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
阅读先生书的第三个感受是,其祖父刘沅、章学诚、蜀学、新文化运动,都是他的思想来源,但是,刘咸炘取资于他们却又都超越了他们,他讨论问题的气势,恍如孟子再世。刘咸炘对中国文化全身心的爱,致使他始终坚持整合老子、孔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的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在世界的高度重铸他们的思想,夺天地造化,运鬼神幽思!刘咸炘出生于刘家大院,生活无忧无虑,母亲、妻子深明大义,思想无拘无束、自由驰骋,家学传统源远流长,私淑“浙东学派”章学诚,同时又碰到了翻波涌浪的近现代。天造地设,机缘汇聚,对于一位锐意进取的学者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加幸运的事情吗?尤其值得注意当是,其祖父刘沅本来属王阳明的余续,而刘咸炘私淑的章学诚在骨子里又是王阳明的“六经皆史”的继承和发扬者。也就是说,刘咸炘是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阳明学千里伏脉传承的结果。他们在时间上穿越了数百年,在地域上跨越数千里。无论如何,这是学术界一件值得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事情。
刘咸炘像一颗铅灰色天幕之上的明星,晶莹剔透,隐约高悬。刘咸炘著作的每一篇章始终与刘沅、章学诚、蜀学、新文化运动保持着深沉的联系,但是,深究之,却又若即若离、惚兮恍兮。刘咸炘始终与现实,与新文化运动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心灵的深处刘咸炘是一位极端的孤独者。他相当的冷,相当的静,始终是隔着锦江的河岸对我们眺望。他对我们的时代了如指掌,而我们对他却知之甚少。他像在晨曦的天边翩翩飞翔的鸿,当晨曦真正降临的时候,他就消失了,留下的是一个空旷、寂寞、低沉而又荒漠的世界。
刘咸炘对中国文化具有极端的自信和坚定的守护精神。胡适1922 年1 月以近代的学术眼光和新的视角撰成《章实斋先生年谱》,在肯定章学诚思想贡献的同时也对章学诚的“卫道”精神进行了批判。一直与胡适叫板的刘咸炘,在“私淑”章学诚的时候,就不仅仅是推崇其明统知类,考镜源流的校雠学,在精神上同样继承了章学诚对中国文化的一片赤诚。但是,在五四运动这个特殊的时期,刘咸炘在心理上所要顶住的来自西化派的压力比章学诚要顶住来自乾嘉考据学派的压力大得多。从捍卫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上来讲,刘咸炘的精神也就更加顽强。
刘咸炘认定他所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末世”。在本书中笔者多处阐发了这个事实。他对四川以外的世界并不感兴趣。他对未来的中国社会并不看好。这是他一步都没有走出四川,不求闻达于官场、不求风光于学界的根本原因。刘咸炘最 大的不幸是英年早逝,但是,在笔者看来,他最 大的幸运也在于他英年早逝。否则,接下来的各种内忧外患将会给刘咸炘带来什么样的切肤之恸呢?
事实证明,我们目前正置身于一个颠倒错乱的年代,因而也是置身于一个极端浮躁的年代。刘咸炘极有远见,在他的著作中已经一再预料到了我们目前的颠倒错乱和浮躁。正因为如此,研究刘咸炘的难度因为我们现在的世风、时风的颓败而陡然加剧。“穷途穷,异端起,诸公若在将何似?”要把刘咸炘研究的任务完成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有更多的人坐而论道,起而施行。但这又谈何容易?泰山颓兮,梁木坏;哲人萎兮,恸乎哉!
对刘咸炘这样的天才学者的研究,只有德高望重、知识广博、才华横溢的萧萐父先生才能够登堂入室,而我本人只能仰视,只能学习,而不能望其项背。没有萧公的指导和引路,我不可能接触刘咸炘。每每想起萧公教导我研究刘咸炘的情景,我就情不自禁,会在心底拭去我们二十多年友谊的封尘,去品尝,去回味,去珍惜,去吸取营养。我指导了我的博士生黄盖专门研究刘咸炘的祖父刘沅,指导了陈中研究刘咸炘的道家思想。这些年来,为了完成萧老先生的夙愿,郭齐勇老师还为我们申请到了教育部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刘咸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改造》(项目批准号:10JJDZONGHE009),在这个课题的框架下,我们完成了《刘咸炘史学思想研究》、《刘咸炘道家思想研究》以及我的这本《刘咸炘思想探
微》。总共七十多万字。2009 年之前《推十书》只有成都古籍书店出版的影印本,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模糊不清,而且全部没有标点。研究工作十分艰难。从2004 年接受萧老先生布置给我的任务,至今已经12 个年头。没有萧老先生巨大精神力量的鼓励,这项工作如今的成就,是不可以想象的事情。
在郭齐勇老师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了一些抛砖引玉式的成果。长期以来,我们深以为:刘咸炘确实是一位卓然不群的国学大师,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蒙上了历史的灰尘。我们诚挚地希望更多的学者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予以应有的关注,对刘咸炘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我们也殷切地盼望着来哲贡献更加精彩的研究成果。
文摘
版权页:
四川成都《双流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上面有王泽枋先生的文章《一代宗师刘止唐》,其中有刘咸忻的祖父“刘沅(刘止唐)的著述虽然‘注经参以佛、老’,熔儒释道三家于一炉,然而毕竟是儒家传统思想在起主导作用”的记载。现在看来,刘咸炘可谓得到了其大父的真传。不同的是,他始终是用儒家的根本精髓作为战斗的武器去回应五四运动时期全盘西化的各种谬说,态度更加明朗,立场更加坚定。
总之,刘咸炘家学宏富,源远流长,尤其是刘止唐先生的学术思想对刘咸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咸炘自己“私淑”章实斋,信奉“六经皆史”的信条,对其辨彰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方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刘咸忻看来,由老子、孔子、曾子、子思子、孟子所提出、发展的明统知类,执两用中,全性、事天,得天地之大全,具有一以贯之的理路,其中尤其是《孟子>七篇的思想十分丰富。由于刘咸炘继承了刘止唐以来刘氏家学重视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的传统,《推十书》中许多问题都或近或远与孟子有各种关系,致使《推十书》中在讨论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具有孟子的影子或立场,从而使孟子的理论思想始终成为《推十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这确乎是我们研读《推十书》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一个特点。
刘咸炘思想研究第一书
作者简介
欧阳祯人,湖北建始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及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阳明学研究》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研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武汉市孝文化国学院院长。已出版《郭店儒简论略》、《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从简帛中挖掘出来的政治哲学》等各类论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历程
第一节家学渊源、家世、交游
第二节刘咸炘的生活习惯
第三节思想的三个来源
第二章老孔太古道照耀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经学思想
第二节人性论
第三节别具一格的诸子学研究
第四节儒家真精神
第三章《推十书》的相关思想研究
第一节《周易》思想在《推十书》中的作用
第二节孟子在《推十书》中的地位
第三节《〈大学〉〈孝经〉贯义》研究
第四节论刘咸炘在《推十书》中的“为学之法”
第四章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第一节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第二节富有批判精神的人道思想
第三节《瞽瞍杀人》的深刻价值
第五章对传统风骨的坚守
第一节对制艺之法的独特见解
第二节诗歌创作的风骨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序言
前言
刘咸炘是天资极为聪颖的人。五岁能文,二十一岁就作《汉书知意》。随后的《后汉书知意》、《太史公书知意》、《三国志知意》等,都是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撰写的著作。说他是神童,说他是“先觉觉后觉”,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刘咸炘的学问介于天人之间,非我这个俗人能够彻底领悟。笔者天生愚钝,在萧萐父老先生的指导和影响下攻读刘咸炘的著作,虽然努力而为,终究有勉为其难的感觉。只要是真正沉下心来研究《推十书》,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当初成都市号称“五老七贤”之一的刘豫波对刘文讲,无法担任刘咸炘的老师。我在研究刘咸炘的时候,时常油然而生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之感。
阅读刘咸炘的书,首先感到他的笔力十分的深沉、老辣,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符。其玄思独具的立意,布局谋篇的手段,遣词造句的功夫,提炼观点的能力,批驳对手的路径,都往往出人意表,令人肃然起敬。张孟劬说他“目光四射,如珠走盘,自成一家之学者”的话没有丝毫的夸张。潺潺鉴泉,浤浤汩汩,滔滔不绝,如同天授。
阅读先生书的第二个感受,就是他的知识面极其宽广,他是一个真正读过很多书的人。刘咸炘的著作中不仅涉及了中国数千年以来应有尽有的知名人士的各种思想,而且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涌进来的各国学者的著作和观点,他都滚瓜烂熟,并且最终都能拿来为他所用,措诸笔端。他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体悟能力,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表达能力,实在是令人吃惊!刘咸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哲学、诸子学、道教、史志学、文艺学、校雠目录学、蜀学、国学教育、书法、诗歌创作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是当时四川当之无愧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
阅读先生书的第三个感受是,其祖父刘沅、章学诚、蜀学、新文化运动,都是他的思想来源,但是,刘咸炘取资于他们却又都超越了他们,他讨论问题的气势,恍如孟子再世。刘咸炘对中国文化全身心的爱,致使他始终坚持整合老子、孔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的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在世界的高度重铸他们的思想,夺天地造化,运鬼神幽思!刘咸炘出生于刘家大院,生活无忧无虑,母亲、妻子深明大义,思想无拘无束、自由驰骋,家学传统源远流长,私淑“浙东学派”章学诚,同时又碰到了翻波涌浪的近现代。天造地设,机缘汇聚,对于一位锐意进取的学者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加幸运的事情吗?尤其值得注意当是,其祖父刘沅本来属王阳明的余续,而刘咸炘私淑的章学诚在骨子里又是王阳明的“六经皆史”的继承和发扬者。也就是说,刘咸炘是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阳明学千里伏脉传承的结果。他们在时间上穿越了数百年,在地域上跨越数千里。无论如何,这是学术界一件值得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事情。
刘咸炘像一颗铅灰色天幕之上的明星,晶莹剔透,隐约高悬。刘咸炘著作的每一篇章始终与刘沅、章学诚、蜀学、新文化运动保持着深沉的联系,但是,深究之,却又若即若离、惚兮恍兮。刘咸炘始终与现实,与新文化运动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心灵的深处刘咸炘是一位极端的孤独者。他相当的冷,相当的静,始终是隔着锦江的河岸对我们眺望。他对我们的时代了如指掌,而我们对他却知之甚少。他像在晨曦的天边翩翩飞翔的鸿,当晨曦真正降临的时候,他就消失了,留下的是一个空旷、寂寞、低沉而又荒漠的世界。
刘咸炘对中国文化具有极端的自信和坚定的守护精神。胡适1922 年1 月以近代的学术眼光和新的视角撰成《章实斋先生年谱》,在肯定章学诚思想贡献的同时也对章学诚的“卫道”精神进行了批判。一直与胡适叫板的刘咸炘,在“私淑”章学诚的时候,就不仅仅是推崇其明统知类,考镜源流的校雠学,在精神上同样继承了章学诚对中国文化的一片赤诚。但是,在五四运动这个特殊的时期,刘咸炘在心理上所要顶住的来自西化派的压力比章学诚要顶住来自乾嘉考据学派的压力大得多。从捍卫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上来讲,刘咸炘的精神也就更加顽强。
刘咸炘认定他所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末世”。在本书中笔者多处阐发了这个事实。他对四川以外的世界并不感兴趣。他对未来的中国社会并不看好。这是他一步都没有走出四川,不求闻达于官场、不求风光于学界的根本原因。刘咸炘最 大的不幸是英年早逝,但是,在笔者看来,他最 大的幸运也在于他英年早逝。否则,接下来的各种内忧外患将会给刘咸炘带来什么样的切肤之恸呢?
事实证明,我们目前正置身于一个颠倒错乱的年代,因而也是置身于一个极端浮躁的年代。刘咸炘极有远见,在他的著作中已经一再预料到了我们目前的颠倒错乱和浮躁。正因为如此,研究刘咸炘的难度因为我们现在的世风、时风的颓败而陡然加剧。“穷途穷,异端起,诸公若在将何似?”要把刘咸炘研究的任务完成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有更多的人坐而论道,起而施行。但这又谈何容易?泰山颓兮,梁木坏;哲人萎兮,恸乎哉!
对刘咸炘这样的天才学者的研究,只有德高望重、知识广博、才华横溢的萧萐父先生才能够登堂入室,而我本人只能仰视,只能学习,而不能望其项背。没有萧公的指导和引路,我不可能接触刘咸炘。每每想起萧公教导我研究刘咸炘的情景,我就情不自禁,会在心底拭去我们二十多年友谊的封尘,去品尝,去回味,去珍惜,去吸取营养。我指导了我的博士生黄盖专门研究刘咸炘的祖父刘沅,指导了陈中研究刘咸炘的道家思想。这些年来,为了完成萧老先生的夙愿,郭齐勇老师还为我们申请到了教育部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刘咸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改造》(项目批准号:10JJDZONGHE009),在这个课题的框架下,我们完成了《刘咸炘史学思想研究》、《刘咸炘道家思想研究》以及我的这本《刘咸炘思想探
微》。总共七十多万字。2009 年之前《推十书》只有成都古籍书店出版的影印本,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模糊不清,而且全部没有标点。研究工作十分艰难。从2004 年接受萧老先生布置给我的任务,至今已经12 个年头。没有萧老先生巨大精神力量的鼓励,这项工作如今的成就,是不可以想象的事情。
在郭齐勇老师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了一些抛砖引玉式的成果。长期以来,我们深以为:刘咸炘确实是一位卓然不群的国学大师,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蒙上了历史的灰尘。我们诚挚地希望更多的学者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予以应有的关注,对刘咸炘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我们也殷切地盼望着来哲贡献更加精彩的研究成果。
文摘
版权页:
四川成都《双流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上面有王泽枋先生的文章《一代宗师刘止唐》,其中有刘咸忻的祖父“刘沅(刘止唐)的著述虽然‘注经参以佛、老’,熔儒释道三家于一炉,然而毕竟是儒家传统思想在起主导作用”的记载。现在看来,刘咸炘可谓得到了其大父的真传。不同的是,他始终是用儒家的根本精髓作为战斗的武器去回应五四运动时期全盘西化的各种谬说,态度更加明朗,立场更加坚定。
总之,刘咸炘家学宏富,源远流长,尤其是刘止唐先生的学术思想对刘咸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咸炘自己“私淑”章实斋,信奉“六经皆史”的信条,对其辨彰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方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刘咸忻看来,由老子、孔子、曾子、子思子、孟子所提出、发展的明统知类,执两用中,全性、事天,得天地之大全,具有一以贯之的理路,其中尤其是《孟子>七篇的思想十分丰富。由于刘咸炘继承了刘止唐以来刘氏家学重视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的传统,《推十书》中许多问题都或近或远与孟子有各种关系,致使《推十书》中在讨论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具有孟子的影子或立场,从而使孟子的理论思想始终成为《推十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这确乎是我们研读《推十书》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一个特点。
ISBN | 9787100112093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 欧阳祯人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