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独立后至今塔吉克斯坦的内战始末、政治发展、经济改革、对外关系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旨在深入了解塔吉克斯坦国情,为研究塔吉克斯坦提供第 一手权威材料。
作者简介
张真真 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亚五国政治与社会稳定的总体评估与发展趋势研究”子课题“塔吉克斯坦政治与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负责人。2010年受教育部公派赴俄罗斯国立伊万诺沃大学交流学习。2013年公派赴乌兹别克斯坦什干国立东方学院访问,为本科生讲授中国文化课程。
目录
目录
内容提要1
前言1
第一章自然资源1
第一节气候2
第二节水资源7
第三节矿产资源12
第四节基础设施23
第二章塔吉克斯坦内战29
第一节内战爆发29
第二节几经坎坷的和平进程36
第三节内战原因分析40
第三章政治发展43
第一节宪法43
第二节总统47
第三节政府54
第四节议会60
第五节政党65
第四章宗教管理体制73
第一节主要宗教事务管理机构74
第二节宗教领域的主要法律文件76
第三节宗教事务管理的主要措施80
第四节被取缔和禁止的宗教组织82
第五节宗教政党86
第五章经济发展89
第一节国家发展战略91
第二节产业结构98
第三节居民生活118
第六章财政与金融131
第一节财政预算131
第二节税收制度137
第三节银行体系140
第四节货币政策148
第七章对外经济合作158
第一节对外政策158
第二节对外贸易162
第三节外资与外债183
后记197
序言
前言
当前,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其任务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国内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方针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中亚国家既是中国的邻国,又属于发展中国家,还与中国一起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这一重要多边合作机制,自然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处于优先方向之一。
自独立以来,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尤其是苏联解体、油气开发、2001年“9·11”事件和2005年“颜色革命”),中亚地区已经成为俄罗斯、中国、美国、欧盟、土耳其等大国势力角逐的重点区域之一。尽管该地区不具备左右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能力,大国尚不会因为中亚事务而交恶,但“在当今国际社会,很难找到第二个像中亚这样的地区,大国(尤其是俄罗斯、美国、中国)的利益和政策如此集中交汇和相互碰撞”。
从历史上看,从汉朝到清朝,影响中国发展的很大威胁主要来自北部和西部。然而,近年来,中国东部(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和南部(与印度)因领土争议而形势趋紧,由此,西部(与中亚国家)和北部(与俄罗斯、蒙古)的稳定和发展意义尤其重大。
可喜的是,中国与中亚关系不仅稳定,而且越走越近。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充分证明了这点。回顾走过的15年风雨历程,上海合作组织已从最初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型区域性国际组织,为本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更开创了区域合作以及国家关系、国际关系的新模式。上海合作组织创立的以“上海精神”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也为组织自身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
自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第一次峰会在上海顺利召开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已从旨在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谈判进程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成为本地区乃至国际舞台上推动和平、建设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这十多年里,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双方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始终保持着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势头。1996~1997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了边境地区相互信任和裁减军事力量合作机制,并分别于1998年、2002年和2003年逐步彻底解决边界划分问题。中国与哈萨克斯坦2002年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2005年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国际关系等各领域合作层次和规模不断提升。
2014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市举行,此次峰会是在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上合组织地区安全挑战增多,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和平、共谋发展寄予更高期望的背景下召开的。各成员国元首就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工作、发展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关系、完善同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相互协作等议题进行商讨,作出战略部署。
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是2011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批准成立的学术机构,致力于上海合作组织和平发展、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及国际交流。作为上海大学重要的学科交叉平台,上海大学在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的基础上,先后于2012年4月、6月及2013年5月成立土耳其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与教育交流中心,以此推动上海大学开展西亚和中亚研究。
编撰出版《全球区域地缘政治丛书》旨在汇聚国内外同行,聚焦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展示研究成果,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推动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能够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贡献智慧与力量。此次选择《塔吉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作为丛书的第六辑,既是中亚在我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反映,也是我校服务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
----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塔吉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
本书主要介绍独立后至今塔吉克斯坦的内战始末、政治发展、经济改革、对外关系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旨在深入了解塔吉克斯坦国情,为研究塔吉克斯坦提供第 一手权威材料。
作者简介
张真真 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亚五国政治与社会稳定的总体评估与发展趋势研究”子课题“塔吉克斯坦政治与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负责人。2010年受教育部公派赴俄罗斯国立伊万诺沃大学交流学习。2013年公派赴乌兹别克斯坦什干国立东方学院访问,为本科生讲授中国文化课程。
目录
目录
内容提要1
前言1
第一章自然资源1
第一节气候2
第二节水资源7
第三节矿产资源12
第四节基础设施23
第二章塔吉克斯坦内战29
第一节内战爆发29
第二节几经坎坷的和平进程36
第三节内战原因分析40
第三章政治发展43
第一节宪法43
第二节总统47
第三节政府54
第四节议会60
第五节政党65
第四章宗教管理体制73
第一节主要宗教事务管理机构74
第二节宗教领域的主要法律文件76
第三节宗教事务管理的主要措施80
第四节被取缔和禁止的宗教组织82
第五节宗教政党86
第五章经济发展89
第一节国家发展战略91
第二节产业结构98
第三节居民生活118
第六章财政与金融131
第一节财政预算131
第二节税收制度137
第三节银行体系140
第四节货币政策148
第七章对外经济合作158
第一节对外政策158
第二节对外贸易162
第三节外资与外债183
后记197
序言
前言
当前,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其任务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国内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方针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中亚国家既是中国的邻国,又属于发展中国家,还与中国一起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这一重要多边合作机制,自然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处于优先方向之一。
自独立以来,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尤其是苏联解体、油气开发、2001年“9·11”事件和2005年“颜色革命”),中亚地区已经成为俄罗斯、中国、美国、欧盟、土耳其等大国势力角逐的重点区域之一。尽管该地区不具备左右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能力,大国尚不会因为中亚事务而交恶,但“在当今国际社会,很难找到第二个像中亚这样的地区,大国(尤其是俄罗斯、美国、中国)的利益和政策如此集中交汇和相互碰撞”。
从历史上看,从汉朝到清朝,影响中国发展的很大威胁主要来自北部和西部。然而,近年来,中国东部(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和南部(与印度)因领土争议而形势趋紧,由此,西部(与中亚国家)和北部(与俄罗斯、蒙古)的稳定和发展意义尤其重大。
可喜的是,中国与中亚关系不仅稳定,而且越走越近。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充分证明了这点。回顾走过的15年风雨历程,上海合作组织已从最初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型区域性国际组织,为本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更开创了区域合作以及国家关系、国际关系的新模式。上海合作组织创立的以“上海精神”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也为组织自身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
自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第一次峰会在上海顺利召开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已从旨在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谈判进程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成为本地区乃至国际舞台上推动和平、建设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这十多年里,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双方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始终保持着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势头。1996~1997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了边境地区相互信任和裁减军事力量合作机制,并分别于1998年、2002年和2003年逐步彻底解决边界划分问题。中国与哈萨克斯坦2002年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2005年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国际关系等各领域合作层次和规模不断提升。
2014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市举行,此次峰会是在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上合组织地区安全挑战增多,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和平、共谋发展寄予更高期望的背景下召开的。各成员国元首就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工作、发展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关系、完善同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相互协作等议题进行商讨,作出战略部署。
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是2011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批准成立的学术机构,致力于上海合作组织和平发展、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及国际交流。作为上海大学重要的学科交叉平台,上海大学在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的基础上,先后于2012年4月、6月及2013年5月成立土耳其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与教育交流中心,以此推动上海大学开展西亚和中亚研究。
编撰出版《全球区域地缘政治丛书》旨在汇聚国内外同行,聚焦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展示研究成果,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推动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能够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贡献智慧与力量。此次选择《塔吉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作为丛书的第六辑,既是中亚在我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反映,也是我校服务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
----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塔吉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
ISBN | 756712534X,9787567125346 |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张真真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