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目录
国家与社会
第一章国家经济与区域发展
中国未来10年发展的10个宏观预测
中国经济的困难和风险
东北经济衰败,真的是体制作怪?
2016年春节回乡见闻总结
短评
第二章产业经济与楼市股市
为什么支持林毅夫?
我为什么更倾向于张维迎的观点?
疯狂的房价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A股将于怎样的方式重生
我看万科股权之争
技术中立不能成为快播案的抗辩词
撼山易,撼既得利益难
短评
第三章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
别用降低孩子刑事责任年龄来规避教育的缺失
医生你为何下跪
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病人——网络医疗信息的应对
我们都害怕成为和颐酒店遇袭的女生
短评
第四章人的发展与人居生活
城市易受洪涝的问题所在
《小别离》:中产阶级的教育与婚姻危机
王宝强婚变打破的憧憬
郭德纲和曹云金互撕,后面是一卷长长的裹脚布
当柳岩说不生气时,话题更有讨论意义
90后新文明宣言
短评
第五章国家实力与正能量
G20提供中国方案
“湄公河惨案”五年祭——不仅仅是严惩凶手
80年后,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长征?
你跟我说中国工业“大而不强”?
短评
地区与国际
第六章国际和平与难民问题
激战叙利亚:黎明前的黑暗
“9·11”十五周年:我们更安全了吗?
非法移民:对不起,你们应该被遣返
短评
第七章大国内政与地缘交锋
大国视角下的南海争端
美韩舞“萨德”意在遏中俄
拨开土耳其政变迷雾,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英国脱欧背后的本土政治演变
美国大选:黑暗无比VS一直伟大
为什么九成日本人不喜欢中国?
短评
第八章两岸关系与港澳发展
国民党的前景
郑永年:蔡英文与台湾地区的未来
英国脱欧:澳门的机遇?
短评
科技与文娱
第九章科技发展与文娱创新
不再着急“变现”,中国的科研布局只会越来越从容
质疑科学得有科学态度
曹文轩:永远的麦田少年
里约奥运会最大收获不是金牌,是洪荒之力
短评
后记
序言
向思想致敬
书籍是人类传承思想最好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决定把微博上一部分优秀的文章整理出来,结集出版。
2000多年来,信息传播的载体经历了从竹简、书报、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的演进,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却一直是“少数人说,多数人听”。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作为一个新形态的媒体平台,带来的最大改变,正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公开表达意见。
任何新事物,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公众逐渐适应的过程中都难免产生两面性。微博也是如此。公开的表达让多元观点有了充分的传播空间,然而一旦表达变得简单,杂音就难免出现。不过,互联网已经像电力一样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同样也很难想象离开互联网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社会只会不断地向前!因此,作为微博平台的运营者,我们唯有不断努力,让平台加速进化和完善,让积极、理性的声音更高效传播、更广为人知,将消极、恶意的言论及时遏制,让微博成为理性声音的聚合器、推动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微博时评团应运而生。微博上汇聚了数十万不同领域的专业作者,这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我们相信,只有让专业的议题回归专业的讨论,理性的思维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对社会进步才更有推动力。
每一个公共事件在微博上被广泛关注和讨论时,总会有专业人士在第一时间提供专业意见,用知识和思想的碰撞,让网友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直击本质。唯有如此,赋予每个人公开表达意见的能力才更有意义。
当这本书问世时,微博的发展已经进入第8 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阅读已经变得相当碎片化,但思想仍然是最宝贵的财富,优秀的文字也同样值得珍藏。所以,我们要用这本充满智慧的书,向思想致敬。
王高飞
微博CEO
后记
2016年11月01日00:58分,-4℃。一场秋雨将北京提前带入了冬天。街边的银杏叶还未见黄就落了下来,刚买的秋装还没来得及穿就要被收入衣柜了,周遭的一切都在提醒我们:冬天来了,2016也要走了。
这使我想起去年年底,我们策划了一个活动#我的新年寄语#,邀请了各行业名人“评述2015,展望2016”。其中,一位作家写道:“2016,也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极为平淡的一年。”是啊,放到人类历史的坐标里,2016也不过是一个点。但是,放在个人生命的维度里,2016也许是极为不平淡的一年。
体现在微博上,是财经人对经济下行的预测、对房价上涨的担忧;是媒体人对社会治理的建言、对公共安全的疾呼;是科普人对量子通信的激辩、对探测到引力波的激动;是所有用户对国家强大的自豪、对国际和平的祝愿、对里约奥运的参与和讨论、对人文道德和人居环境的关注……
这些不胜枚举的话题在提醒着我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些看似发生在遥远之地的事件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向好或者向坏。无论我们是否置身事外,都无可避免地要被裹挟进这历史的滚滚车轮——向前或者向后。
那么,2016,拿什么纪念这个巨变的时代?我们的答案是——评论。
在信息过剩的今天,我们有着追逐不完的热点。也许很多事件我们都已经忘记,但这些事件所引发的公共讨论,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微博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网络公共舆论场,在每一次的热点事件传播中,不仅有名人、大V的推动,更有广泛的行业人士发声,以专业的视角,对公共事件中的疑点、难点、争议点进行质问和回应,破解网络中的迷雾,形成了客观、理性的微博公共讨论氛围。
为了沉淀这些优秀的评论内容,我们策划出版了这本《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用最传统的形式肯定评论的价值,给2016留一份珍贵的纪念。
然而,愿望与现实之间总有差距,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议题的归纳与整理、数据的挖掘与解读、内容的筛选与编排、出版的流程与审核……事情的难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在有限的篇幅内,为了给大家呈现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多优质的内容,我们夜以继日地加班,不断地发现筛选和打磨,有时不得不做出取舍,在内容和议题方面做出平衡……
最终结果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等待着您的阅鉴。回望这本书的出版始末,概括为三个词就是:致敬、致歉、致谢!
文摘
版权页:
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大部分原因和经济体制关系并不大。
东北的地理位置在中国范围内来看是比较偏的,通过“鸡脖子”与华北相连。在国内算是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经济区。它的北方没有入海口,南方的大连港、旅顺港又离经济腹地比较遥远;辽东半岛多山,也没有大江大河把海港和内陆中心城市连接起来,海港对内地的辐射能力有限。内部虽然有平原的优势,但河流在冬天会冻住,对交通运输影响很大。现在虽然修了高铁,到了冬天还是要降速到200公里/小时运行才能保证安全,相当于南方地区的动车速度。为了防冻,建设运营成本也要高出其他地区很多。
按照东北的地理区位条件,它原本就应该是中国的落后地区才对。在中国古代,它一直是蛮荒之地。东北真正发展起来是在近代,先是俄罗斯在这里修铁路,并获得了沿线地区的资源开采权;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利用东北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东北建成其在东北亚的重工业基地,这才是东北大发展的时期。此时东北的发展,是利用它靠近朝鲜的地理优势,可以通过朝鲜跟日本联通。
后来我们把日本人赶跑了,又借助苏联之手帮我们搞建设。东北又因为靠近苏联而受益,成为新中国的重工业中心。
所以,东北能发展起来,最核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理位置靠近日本和苏联;二是其自身拥有煤炭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现在这两个核心原因都出了问题——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自顾不暇,东北靠近俄罗斯反而成了劣势: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图们江出海口又被清政府丢给了俄罗斯,东北通过朝鲜半岛跟太平洋及日本的联系基本被切断了,变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地区。煤炭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也面临枯竭。这种情况下,它要想不衰退,很难。
将拯救东北的希望寄托在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活力等方面,是一种比较幼稚的看法。市场经济会产生一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动力。东北没有了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后,很容易被逐利的资本抛弃。一个企业,明明可以到湖北、河南、安徽这些内地去投资,为什么要跑到天寒地冻、交通不便的东北去投资?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那么大,交通、资源条件比东北好,地价和劳动力工资比东北便宜的地方多得是。东北的问题,当然需要放开搞活,但也绝不是只要靠放开搞活就能解决的。
《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目录
国家与社会
第一章国家经济与区域发展
中国未来10年发展的10个宏观预测
中国经济的困难和风险
东北经济衰败,真的是体制作怪?
2016年春节回乡见闻总结
短评
第二章产业经济与楼市股市
为什么支持林毅夫?
我为什么更倾向于张维迎的观点?
疯狂的房价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A股将于怎样的方式重生
我看万科股权之争
技术中立不能成为快播案的抗辩词
撼山易,撼既得利益难
短评
第三章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
别用降低孩子刑事责任年龄来规避教育的缺失
医生你为何下跪
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病人——网络医疗信息的应对
我们都害怕成为和颐酒店遇袭的女生
短评
第四章人的发展与人居生活
城市易受洪涝的问题所在
《小别离》:中产阶级的教育与婚姻危机
王宝强婚变打破的憧憬
郭德纲和曹云金互撕,后面是一卷长长的裹脚布
当柳岩说不生气时,话题更有讨论意义
90后新文明宣言
短评
第五章国家实力与正能量
G20提供中国方案
“湄公河惨案”五年祭——不仅仅是严惩凶手
80年后,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长征?
你跟我说中国工业“大而不强”?
短评
地区与国际
第六章国际和平与难民问题
激战叙利亚:黎明前的黑暗
“9·11”十五周年:我们更安全了吗?
非法移民:对不起,你们应该被遣返
短评
第七章大国内政与地缘交锋
大国视角下的南海争端
美韩舞“萨德”意在遏中俄
拨开土耳其政变迷雾,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英国脱欧背后的本土政治演变
美国大选:黑暗无比VS一直伟大
为什么九成日本人不喜欢中国?
短评
第八章两岸关系与港澳发展
国民党的前景
郑永年:蔡英文与台湾地区的未来
英国脱欧:澳门的机遇?
短评
科技与文娱
第九章科技发展与文娱创新
不再着急“变现”,中国的科研布局只会越来越从容
质疑科学得有科学态度
曹文轩:永远的麦田少年
里约奥运会最大收获不是金牌,是洪荒之力
短评
后记
序言
向思想致敬
书籍是人类传承思想最好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决定把微博上一部分优秀的文章整理出来,结集出版。
2000多年来,信息传播的载体经历了从竹简、书报、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的演进,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却一直是“少数人说,多数人听”。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作为一个新形态的媒体平台,带来的最大改变,正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公开表达意见。
任何新事物,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公众逐渐适应的过程中都难免产生两面性。微博也是如此。公开的表达让多元观点有了充分的传播空间,然而一旦表达变得简单,杂音就难免出现。不过,互联网已经像电力一样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同样也很难想象离开互联网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社会只会不断地向前!因此,作为微博平台的运营者,我们唯有不断努力,让平台加速进化和完善,让积极、理性的声音更高效传播、更广为人知,将消极、恶意的言论及时遏制,让微博成为理性声音的聚合器、推动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微博时评团应运而生。微博上汇聚了数十万不同领域的专业作者,这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我们相信,只有让专业的议题回归专业的讨论,理性的思维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对社会进步才更有推动力。
每一个公共事件在微博上被广泛关注和讨论时,总会有专业人士在第一时间提供专业意见,用知识和思想的碰撞,让网友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直击本质。唯有如此,赋予每个人公开表达意见的能力才更有意义。
当这本书问世时,微博的发展已经进入第8 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阅读已经变得相当碎片化,但思想仍然是最宝贵的财富,优秀的文字也同样值得珍藏。所以,我们要用这本充满智慧的书,向思想致敬。
王高飞
微博CEO
后记
2016年11月01日00:58分,-4℃。一场秋雨将北京提前带入了冬天。街边的银杏叶还未见黄就落了下来,刚买的秋装还没来得及穿就要被收入衣柜了,周遭的一切都在提醒我们:冬天来了,2016也要走了。
这使我想起去年年底,我们策划了一个活动#我的新年寄语#,邀请了各行业名人“评述2015,展望2016”。其中,一位作家写道:“2016,也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极为平淡的一年。”是啊,放到人类历史的坐标里,2016也不过是一个点。但是,放在个人生命的维度里,2016也许是极为不平淡的一年。
体现在微博上,是财经人对经济下行的预测、对房价上涨的担忧;是媒体人对社会治理的建言、对公共安全的疾呼;是科普人对量子通信的激辩、对探测到引力波的激动;是所有用户对国家强大的自豪、对国际和平的祝愿、对里约奥运的参与和讨论、对人文道德和人居环境的关注……
这些不胜枚举的话题在提醒着我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些看似发生在遥远之地的事件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向好或者向坏。无论我们是否置身事外,都无可避免地要被裹挟进这历史的滚滚车轮——向前或者向后。
那么,2016,拿什么纪念这个巨变的时代?我们的答案是——评论。
在信息过剩的今天,我们有着追逐不完的热点。也许很多事件我们都已经忘记,但这些事件所引发的公共讨论,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微博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网络公共舆论场,在每一次的热点事件传播中,不仅有名人、大V的推动,更有广泛的行业人士发声,以专业的视角,对公共事件中的疑点、难点、争议点进行质问和回应,破解网络中的迷雾,形成了客观、理性的微博公共讨论氛围。
为了沉淀这些优秀的评论内容,我们策划出版了这本《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用最传统的形式肯定评论的价值,给2016留一份珍贵的纪念。
然而,愿望与现实之间总有差距,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议题的归纳与整理、数据的挖掘与解读、内容的筛选与编排、出版的流程与审核……事情的难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在有限的篇幅内,为了给大家呈现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多优质的内容,我们夜以继日地加班,不断地发现筛选和打磨,有时不得不做出取舍,在内容和议题方面做出平衡……
最终结果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等待着您的阅鉴。回望这本书的出版始末,概括为三个词就是:致敬、致歉、致谢!
文摘
版权页:
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大部分原因和经济体制关系并不大。
东北的地理位置在中国范围内来看是比较偏的,通过“鸡脖子”与华北相连。在国内算是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经济区。它的北方没有入海口,南方的大连港、旅顺港又离经济腹地比较遥远;辽东半岛多山,也没有大江大河把海港和内陆中心城市连接起来,海港对内地的辐射能力有限。内部虽然有平原的优势,但河流在冬天会冻住,对交通运输影响很大。现在虽然修了高铁,到了冬天还是要降速到200公里/小时运行才能保证安全,相当于南方地区的动车速度。为了防冻,建设运营成本也要高出其他地区很多。
按照东北的地理区位条件,它原本就应该是中国的落后地区才对。在中国古代,它一直是蛮荒之地。东北真正发展起来是在近代,先是俄罗斯在这里修铁路,并获得了沿线地区的资源开采权;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利用东北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东北建成其在东北亚的重工业基地,这才是东北大发展的时期。此时东北的发展,是利用它靠近朝鲜的地理优势,可以通过朝鲜跟日本联通。
后来我们把日本人赶跑了,又借助苏联之手帮我们搞建设。东北又因为靠近苏联而受益,成为新中国的重工业中心。
所以,东北能发展起来,最核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理位置靠近日本和苏联;二是其自身拥有煤炭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现在这两个核心原因都出了问题——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自顾不暇,东北靠近俄罗斯反而成了劣势: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图们江出海口又被清政府丢给了俄罗斯,东北通过朝鲜半岛跟太平洋及日本的联系基本被切断了,变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地区。煤炭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也面临枯竭。这种情况下,它要想不衰退,很难。
将拯救东北的希望寄托在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活力等方面,是一种比较幼稚的看法。市场经济会产生一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动力。东北没有了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后,很容易被逐利的资本抛弃。一个企业,明明可以到湖北、河南、安徽这些内地去投资,为什么要跑到天寒地冻、交通不便的东北去投资?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那么大,交通、资源条件比东北好,地价和劳动力工资比东北便宜的地方多得是。东北的问题,当然需要放开搞活,但也绝不是只要靠放开搞活就能解决的。
ISBN | 9787511543967,7511543960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作者 | 微博时评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