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主党派发展历程研究:民革卷 978720308837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山西民主党派发展历程研究:民革卷》是研究民主党派在山西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系列专著。共分六卷,山西省六个民主党派分别独立成卷。

目录

第一篇 民革的孕育诞生及参与新中国的建立(1911年10月—1949年10月)
第一章在民主革命中孕育和诞生
第一节孙中山缔造中国国民党
一、孙中山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二、辛亥革命
三、中国国民党的成立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大革命的兴起与失败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的分化与爱国民主力量的集结
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民党的初步分化
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党的进一步分化
三、积极参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国共合作
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爱国民主力量的集结
五、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成立与海外国民党爱国民主力量的集结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一、在斗争中联合起来的国民党民主派
二、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
第二章秘密开展策反工作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号召,自愿接受中共领导
第二节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一、发表反蒋言论,宣传革命主张
二、反对美帝国主义扶蒋内战
三、努力发展国民党爱国民主力量
第三节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一、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二、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第二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第三章山西民革的成立与发展
第一节民革的统一与发展
一、民革组织的统一
二、参加国家政权和重大决策的讨论
第二节 山西民革组织的筹建与成立
一、民革山西省委会的筹建与成立
二、民革山西省各地方组织的建立
第三节 山西民革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一、山西民革的组织建设
……
第三篇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12月—2013年12月)
第四篇 山西民革代表人物
附 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在检查中,着重从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思想问题人手,抓住主要问题,经过帮助,提高思想。曹焕文主委、刘逢炎副主委带头主动谈了自己的情况和问题。最后,就大家揭露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继续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认识问题的性质,找出根源加以解决。讨论中大家普遍认为,基本上抓住了机关干部长时期存在的是非不明、不团结、闹意见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和检查,并提出了具体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如“加强市常委会的领导”、“机关工作条例执行差”、“形式化”、“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不够细致明确”、“各种材料的整理责任界限不清和互相推诿”、“机关接受同级中共党委和上级组织领导”等。通过讨论,民革党员端正了思想、解决了问题,对推动机关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①
1965年,民革太原市委会第三届八次会议后,为把会议精神贯彻到基层,继机关革命化运动之后,市委会决定在基层组织中开展革命化运动,以革命化精神,揭露市委会和基层组织在领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民革党员在参加组织活动和对待学习改造态度等方面的思想障碍,对提高市委会的领导质量,改进工作作风,改变当前基层组织松松垮垮的状况,收到革命化的预期效果。在运动中,基层组织给市委会提出的意见共计359条,并对领导个人提出了个别意见。给市委会提出的意见集中在改进领导作风、工作制度中的缺点和问题、对机关各工作部门的批评意见三个方面。对改进领导作风方面的意见:一是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过去市委会的领导方法,着重在开会、写材料,常委有意识深入和党员谈心的少,而谈心有利于了解民革党员的政治思想和生活状况情况,抓住活的思想;机关办公室的工作方法高高在上,只听基层干部的汇报,而不能直接了解党员,掌握第一手材料;蹲点工作应当改进,应将固定蹲点与轮流蹲点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等。二是不接近党员,有特殊化的表现。基层党员认为,市委会领导干部开会坐在前面,没有机会与党员进行交谈接触,易形成隔阂。
ISBN9787203088370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宝生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