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由苗启明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作者简介
苗启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原理、思维方式理论、哲学思维学、哲理逻辑学、原始思维、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对马克思哲学的人类学哲学的新理解等。
谢青松,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哲学所所长,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伦理学和宗教问题。
林安云,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文明以及图书管理等。
吴茜,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理论。
目录
导论文明的本质、二重性与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性
上篇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与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生态精神
第一章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与生态治理危机
第二章生态觉醒:人们解救生态危机的多方努力与面临的困境
第三章马克思的人类学生态学立场及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创立
第四章马克思的四大哲学精神:开启生态时代的生态性哲学精神
第五章马克思从人类学生态学立场对资本主义非正义反生态的批判
第六章马克思哲学的双重价值追求:生态文明时代的根本价值方向
中篇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当代实践诉求
第一章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双重历史构架
第二章马克思的生态正义、生态理性和对生态化发展的要求
第三章马克思生态哲学的五大奠基原理:人类文明生态转向的根本原理
第四章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实践诉求:进行生态—社会革命
第五章贯彻生态原理、进行生态一社会革命的制度保障:构建生态性政府
第六章马克思的生态哲学理念:重估一切价值、重构人类文明的原则依据
下篇马克思生态哲学与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方略
第一章根据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生态一体原理进行人—境生态系统建设
第二章人—境生态系统的三维结构与三维调控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章人—境生态系统的五层关系与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章人—境生态系统的生态原理生态逻辑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推进方略:人—境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发展方略
第六章制度理性:把人—境生态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置于首位
结语发扬马克思生态正义与社会主义精神开辟东方生态社会主义道路
附录人—境生态系统的深层生态思维方式:熵理思维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二人的双重合理生存要求:人的生存理性的基本要求
1.生存合理性问题: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
这里要预先强调的是,人的生存发展,无论就个体而言还是就共同体或全人类而言,都有个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因为人类行为不是直接建立在自然规律的合理性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人的意识构想、人的主观调控之上的,是在人的不同意识、不同利益、不同势力的中介和冲突下产生的。相对于自然必然性来说,它是一个以偶然性来开辟合理道路的自觉自为的历史过程。或者说,自然界是在天然的演化、进化行为中实现它的合理生存的,而人则是在有意识的“优化”行为中实现他的合理生存的。所以,对于人和人类世界来说,其生存发展天然就有个合理不合理的问题。人的生存理性,就在于在种种不合理性中追求人的合理生存与合理发展,健康生存与健康发展,以及如何逐步走向自由解放问题。这可以概括为“人的生存合理性问题”,是人的生存理性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人的生存合理性,是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但又是其全部哲学围绕的中心。马克思全部理论的旨归,都是为人的合理生存开辟道路的。
这里,有个如何理解“合理性”的问题不得不预先说说。哈贝马斯说,“哲学通过形而上学之后、黑格尔之后的流派向一种合理性理论集中”,参与开发的现代哲学,已由关心必然性的形而上世界,转向关心可能性的形而下的人和人类世界,哲学已成为人类学,而人和人类世界的问题在哲学上的反映就是合理性问题。由于人类问题的社会复杂性和历史变革性,合理性问题也成了复杂的不断变革的问题。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由苗启明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作者简介
苗启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原理、思维方式理论、哲学思维学、哲理逻辑学、原始思维、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对马克思哲学的人类学哲学的新理解等。
谢青松,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哲学所所长,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伦理学和宗教问题。
林安云,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文明以及图书管理等。
吴茜,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理论。
目录
导论文明的本质、二重性与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性
上篇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与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生态精神
第一章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与生态治理危机
第二章生态觉醒:人们解救生态危机的多方努力与面临的困境
第三章马克思的人类学生态学立场及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创立
第四章马克思的四大哲学精神:开启生态时代的生态性哲学精神
第五章马克思从人类学生态学立场对资本主义非正义反生态的批判
第六章马克思哲学的双重价值追求:生态文明时代的根本价值方向
中篇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当代实践诉求
第一章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双重历史构架
第二章马克思的生态正义、生态理性和对生态化发展的要求
第三章马克思生态哲学的五大奠基原理:人类文明生态转向的根本原理
第四章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实践诉求:进行生态—社会革命
第五章贯彻生态原理、进行生态一社会革命的制度保障:构建生态性政府
第六章马克思的生态哲学理念:重估一切价值、重构人类文明的原则依据
下篇马克思生态哲学与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方略
第一章根据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生态一体原理进行人—境生态系统建设
第二章人—境生态系统的三维结构与三维调控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章人—境生态系统的五层关系与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章人—境生态系统的生态原理生态逻辑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推进方略:人—境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发展方略
第六章制度理性:把人—境生态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置于首位
结语发扬马克思生态正义与社会主义精神开辟东方生态社会主义道路
附录人—境生态系统的深层生态思维方式:熵理思维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二人的双重合理生存要求:人的生存理性的基本要求
1.生存合理性问题: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
这里要预先强调的是,人的生存发展,无论就个体而言还是就共同体或全人类而言,都有个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因为人类行为不是直接建立在自然规律的合理性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人的意识构想、人的主观调控之上的,是在人的不同意识、不同利益、不同势力的中介和冲突下产生的。相对于自然必然性来说,它是一个以偶然性来开辟合理道路的自觉自为的历史过程。或者说,自然界是在天然的演化、进化行为中实现它的合理生存的,而人则是在有意识的“优化”行为中实现他的合理生存的。所以,对于人和人类世界来说,其生存发展天然就有个合理不合理的问题。人的生存理性,就在于在种种不合理性中追求人的合理生存与合理发展,健康生存与健康发展,以及如何逐步走向自由解放问题。这可以概括为“人的生存合理性问题”,是人的生存理性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人的生存合理性,是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但又是其全部哲学围绕的中心。马克思全部理论的旨归,都是为人的合理生存开辟道路的。
这里,有个如何理解“合理性”的问题不得不预先说说。哈贝马斯说,“哲学通过形而上学之后、黑格尔之后的流派向一种合理性理论集中”,参与开发的现代哲学,已由关心必然性的形而上世界,转向关心可能性的形而下的人和人类世界,哲学已成为人类学,而人和人类世界的问题在哲学上的反映就是合理性问题。由于人类问题的社会复杂性和历史变革性,合理性问题也成了复杂的不断变革的问题。
ISBN | 7516193712,9787516193716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苗启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