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四国":从哥本哈根到巴黎的气候之路》 柴麒敏, 高翔, 徐华清 978751820487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基础四国":从哥本哈根到巴黎的气候之路》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柴麒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国际部副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中心兼职研究员、贵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财新《绿政通识》专栏作家,曾任六盘水市钟山区副区长、六盘水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长期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关注政府绿色新政改革方向、碳要素市场和金融创新、气候公平和西部发展,倡导生态文明大众化进程。
高翔,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京都议定书》遵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能源经济、气候变化国际政治与低碳发展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宏观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徐华清,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曾任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1997年被中国政府推荐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并作为第四次评估报告的评审编辑,被IPCC授予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贡献奖。2010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就关于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问题进行了专题讲解。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和顾问长期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主持完成多项科技支撑计划、“973”科技专项及部委重大研究课题。

目录

第一章 “基础四国”机制的历史发展和特征分析
一、“基础四国”磋商机制的缘起和概貌
二、“基础四国”部长级会议的演变和作用
三、“基础四国”专家研讨会的演变和作用
四、“基础四国”磋商机制的挑战和问题
第二章 “基础四国”国情的最新变化和趋势分析
一、“基础四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
二、“基础四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模式
三、“基础四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趋势
四、“基础四国”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趋势
五、“基础四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
六、“基础四国”低碳转型的需求和难题
第三章 “基础四国”国家自主贡献的评估和分析
一、“基础四国”自主决定贡献的预案研究
二、印、巴、南三国对中美联合声明回应与对策
三、“基础四国”自主决定贡献的比较分析
四、“基础四国”自主决定贡献的影响判断
第四章 “基础四国”机制后续谈判关键问题研究
一、《巴黎协定》后续谈判的形势分析和对策
二、“基础四国”和美、欧大国平衡关系的研究
三、“基础四国”和LMDC以及G77的关系研究
四、以“基础四国”为依托巩固发展中国家阵营
第五章 后巴黎时代“基础四国”机制发展的对策
一、“基础四国”部长级磋商机制发展的对策
二、“基础四国”专家研讨会组织发展的对策
三、“基础四国”共同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四、“基础四国”低碳和适应性城市示范合作
附 “基础四国”历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

文摘

版权页:

“基础四国”第二十次部长级会议2015年6月27日—28日在纽约巴西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召开。关于《公约》原则,部长们重申“德班平台”谈判的过程和结果应以《公约》原则为指导并全面遵循《公约》所有原则和规定。关于巴黎协议的内容,强调必须平衡处理德班授权确定盼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开发和转让、能力建设、行动和支持透明度六要素,谈判成果不应仅聚焦于减缓,必须确保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关于全球行动目标,部长们同意协议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包容和有效的框架,各缔约方能够在此框架下强化行动,保持全世界处在实现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路径上,并能够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关于各国努力,部长们强调贡献应由国家自主决定且反映各方根据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可能做出的最高水平的努力,并且贡献应全面,涉及减缓、适应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关于全球行动进展,部长们同意2015年协议应确保透明度,保持对协议落实情况进行审评,并提出《公约》下进一步合作行动以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缺口。关于区分,部长们认为,力度和有效性将通过协议各要素保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分来体现,这将加强所有国家的参与和努力。关于“德班平台”提高2020年前力度的工作,应主要通过落实《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以及《巴厘行动计划》成果来解决2020年前力度差距的问题,部长们重申他们对发达国家当前减排承诺及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充足的关切,并表达了对于迄今仍缺乏任何关于发达国家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清晰路线图,且2020年后没有实质性扩大资金支持的失望。
ISBN9787518204878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作者柴麒敏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