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父母如果能培养孩子的成功特质,孩子的成功几率则会大幅提高。《10岁前,你一定要给孩子的这些伟大"基因"》作者周道男、李琼珠、周佳敏列出七大成功特质:正向思考、创意培养、独立思考、逆境智商、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理财观念,详述了孩子迈向成功可能遇到的瓶颈,并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提供了容易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此外,我建议父母不要只培养孩子成功的特质,本身也要尽可能地调整自己,让自己从内而外散发出成功特质,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成功气质。
作者简介
周道男,卫生教育系学士,高师大教育研究所心理辅导结业。曾担任中学专任教师、辅导主任、小康计划执行秘书,从事百年树人的教育长达25年。因为执行小康计划仁爱工作、残障者心理复健工作表现杰出,荣获“杏坛芬芳录”表扬。著有《为善最乐》《残障者人生》两书。
李琼珠,妇婴护专(现为辅英科技大学)护理助产科系毕业,老大出生后转为专职妈妈,尽心教养三个女儿,培养出一门三台大,三个孩子皆卓然有成。
周佳敏,台大财务金融学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企管硕士,亦为资优跳级生。曾任职于美国加州硅谷,后返回亚洲协助创办世芯电子。现为卓悦企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新创科技公司AlcheMiner之董事长兼总裁。曾与其姐共同著有《我们就这样进台大》。
目录
Chapter1成绩=成功?会读书,更要培养成功特质
好成绩的孩子一定会成功吗
孩子的成功特质多寡,决定成就的高度
累积七大特质,打造孩子成功方程式
只要教养得法,普通人也可以不同凡响
引导孩子的内在生命力
教养的力气要用在刀刃上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教育孩子具备多面向的成熟度
Chapter2成功方程式身教与管教并行,全面提升教养力
启动孩子成功方程式的三大秘密
这样的孩子,怎么教
成功秘密一:想改变孩子,得先改变自己
成功秘密二:有“身教”无“管教”,孩子还是不会学好
成功秘密三:别错过黄金教养期,孩子年纪愈小愈受教
做个高效能父母,教养孩子省力又有成效
别当没效率的直升机父母
别花精力在教养迷思上,才能提升教养力
根据孩子的成熟度,改变你的管教风格
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尚未学好的孩子
Chapter3教养风格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个性
哪种教养风格,让孩子保有原创力又不过于任性
父母教养风格VS孩子个性特质分析
最佳教养风格——“威信型”父母
如何成为威信型父母
如果你是“权威型、疏离型”父母
如果你是“放任型、疏离型”父母
建立“威信型教养”,从情绪辅导五步骤做起
教育对策运用情绪辅导五步骤,与孩子沟通选校问题
“情绪辅导五步骤”范例练习
参考答案范例
要有威信,不一定得凶孩子
教养也要善用柔性权力
传统管教方式的三大陷阱:严惩、奖励、爱的撤回
让孩子亲身去经历,也是教养的秘诀
情境教养
为什么有时候高支持、高要求行不通
“情境领导Ⅱ”的教养启示
“情境领导Ⅱ”VS“情境教养”
父母的威信教养成就了今日的我
Chapter4正向智商教育孩子积极向上、不自我设限的人格特质
为教养灌注正向能量
让孩子成为正面思考的大老鹰,不当负面思考的平庸鸭子
威信型教养,教出正面思考的孩子
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扭转管教方式,展现父母的正向教养力
父母自我练习:扩大你对孩子的影响力
从小给孩子“正向教养”
拥有一颗正向积极的心,不自我设限
Chapter5右脑智商给予孩子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
孩子未来是艺术家、科学家、创业者?取决于创造力
重视左脑,忽略右脑的教育,会剥夺孩子的想象空间
10岁前,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
启发右脑潜能的七种关键力量
启发孩子的右脑智商,开发潜意识宝藏
创意与想象,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Chapter6逆境智商教育孩子,学习从逆境中看到希望
逆境智商决定孩子的成败
高逆境智商者乐观但不盲目
当挫折来袭,教孩子尽全力求得*好的结果
及早培养孩子的逆境智商
给父母的逆境分析SOP
实例应用
扩大“接纳区”,秉持“没有失败,只有反馈”的心态
Chapter7独立思考教育孩子去学习“判断”,勇于逆向思考
顺从,也可能是一种盲从
教孩子在细微处创造竞争优势
孩子不听话,一定不好吗
该如何训练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训练SOP,引导孩子学会思考与判断
独立思考,学会保护自己,不盲目相信
Chapter8人际关系教育孩子“打开手心”,跟大家分享他拥有的一切
人际关系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机会
教导孩子展现正面特质,诚心诚意与人相处
教孩子拥有好人缘的正面心态
如何教养孩子,让他们拥有圆满的人际关系
拥有一颗柔软、助人的心,就是一种福气
Chapter9表达能力良好沟通能力,让孩子在人生舞台上发光
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功,取决于表达能力
“有耳无嘴”的小孩,以后会成功吗
过度谦虚不是美德,等待伯乐也非成功之道
让孩子了解,沟通能力不是一条单行道
该如何训练孩子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冲突”是训练孩子沟通能力*好的时机
倾听对方,表达自我,才是真正的沟通
Chapter10金钱观念培养正确金钱观,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与判断力
限制与选择,延迟享乐的教养哲学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哪一种棉花糖小孩
教孩子先“舍弃”,再“获得”,塑造未来成功的条件
培养金钱观要趁早,从小教孩子学会生财、理财
训练“理财智商”前,父母该建立正面心态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智商
培养金钱观念,是为了好好照顾自己和别人
Chapter1110年教养启动亲子双赢模式,成就孩子一生的快乐与未来
让孩子成为具备成功特质的珍珠
十岁前,为孩子奠定成功特质的良好基础
爱孩子,是要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人生
会读书只是人生起点,具备成功特质才能走到终点
改变自己,才是双赢的教养
尊重孩子的生命特质,孩子必将成功
孩子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完全不能惩罚孩子。如果孩子欺负弟妹,要先了解为什么。先以劝说改变孩子,有效的话就不需要惩罚。如果孩子只是希望父母多注意他,这也是可以沟通的;可是如果孩子抱着不良动机并且一意孤行,父母可事先告知其游戏规则(再打弟妹就一个礼拜不能看卡通),待下次再犯时才处罚。换句话说,了解原因、对症下药为上策。其次是制定规则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最不好的是没有预先告知孩子这是错误行为,就直接处罚。
处罚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对孩子人身攻击,要让孩子知道你处罚他(比如说面壁思过或不能看卡通)并不代表你不爱他,而是针对他的不当动机及行为,暂时性剥夺他的部分享乐。这样孩子才会知道如何改变自己,而不至于误解父母是针对他这个人发怒,让幼小心灵受到伤害。
我认识一个年轻家长,小时候他无意间打翻豆浆,母亲为此大发雷霆,他觉得很无辜,因为他不是故意的,而且已经道歉了。所以他就自己的切身经验发展出一套理论:“我惩罚孩子,是因为他动机不良,而非无意犯错,这样孩子才会矫正自己人格中不好的部分,成为正直的人,同时幼小心灵也才不会受到伤害。”
这样的论点很值得提供给父母参考,不要随意惩罚孩子的过失行为,反而要去了解孩子的动机,再做是否需要惩罚的决定。
“奖励”的陷阱:剥夺孩童内在自发的动力
运用奖励,父母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是奖励对孩子纯粹只有正面影响吗?在《普通心理学(上)》(桂冠出版)中提到一个经典实验:实验教导了学生几个新颖有趣的数学游戏,接着心理学者在一旁观察孩子们在这游戏上花了多少时间。有些班级的学生会因为练习这些游戏得到奖赏,其他班级的学生则不会。心理学家发现,奖励增加了学童在这数学游戏上所花的时间,但是后来不再得到奖赏时,这些曾获奖赏的小孩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几乎不再玩了;相反地,从来不曾获赏的孩子却如以往一样享受游戏的乐趣。这说明了,奖励有时会产生反作用,剥夺了孩童内在自发的动力。所以父母在运用奖励去改变幼儿行为时,必须小心这个陷阱。如果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兴趣与动力,就不需要过度使用奖励去破坏孩子内在原有的动力。
父母如果能培养孩子的成功特质,孩子的成功几率则会大幅提高。《10岁前,你一定要给孩子的这些伟大"基因"》作者周道男、李琼珠、周佳敏列出七大成功特质:正向思考、创意培养、独立思考、逆境智商、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理财观念,详述了孩子迈向成功可能遇到的瓶颈,并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提供了容易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此外,我建议父母不要只培养孩子成功的特质,本身也要尽可能地调整自己,让自己从内而外散发出成功特质,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成功气质。
作者简介
周道男,卫生教育系学士,高师大教育研究所心理辅导结业。曾担任中学专任教师、辅导主任、小康计划执行秘书,从事百年树人的教育长达25年。因为执行小康计划仁爱工作、残障者心理复健工作表现杰出,荣获“杏坛芬芳录”表扬。著有《为善最乐》《残障者人生》两书。
李琼珠,妇婴护专(现为辅英科技大学)护理助产科系毕业,老大出生后转为专职妈妈,尽心教养三个女儿,培养出一门三台大,三个孩子皆卓然有成。
周佳敏,台大财务金融学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企管硕士,亦为资优跳级生。曾任职于美国加州硅谷,后返回亚洲协助创办世芯电子。现为卓悦企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新创科技公司AlcheMiner之董事长兼总裁。曾与其姐共同著有《我们就这样进台大》。
目录
Chapter1成绩=成功?会读书,更要培养成功特质
好成绩的孩子一定会成功吗
孩子的成功特质多寡,决定成就的高度
累积七大特质,打造孩子成功方程式
只要教养得法,普通人也可以不同凡响
引导孩子的内在生命力
教养的力气要用在刀刃上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教育孩子具备多面向的成熟度
Chapter2成功方程式身教与管教并行,全面提升教养力
启动孩子成功方程式的三大秘密
这样的孩子,怎么教
成功秘密一:想改变孩子,得先改变自己
成功秘密二:有“身教”无“管教”,孩子还是不会学好
成功秘密三:别错过黄金教养期,孩子年纪愈小愈受教
做个高效能父母,教养孩子省力又有成效
别当没效率的直升机父母
别花精力在教养迷思上,才能提升教养力
根据孩子的成熟度,改变你的管教风格
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尚未学好的孩子
Chapter3教养风格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个性
哪种教养风格,让孩子保有原创力又不过于任性
父母教养风格VS孩子个性特质分析
最佳教养风格——“威信型”父母
如何成为威信型父母
如果你是“权威型、疏离型”父母
如果你是“放任型、疏离型”父母
建立“威信型教养”,从情绪辅导五步骤做起
教育对策运用情绪辅导五步骤,与孩子沟通选校问题
“情绪辅导五步骤”范例练习
参考答案范例
要有威信,不一定得凶孩子
教养也要善用柔性权力
传统管教方式的三大陷阱:严惩、奖励、爱的撤回
让孩子亲身去经历,也是教养的秘诀
情境教养
为什么有时候高支持、高要求行不通
“情境领导Ⅱ”的教养启示
“情境领导Ⅱ”VS“情境教养”
父母的威信教养成就了今日的我
Chapter4正向智商教育孩子积极向上、不自我设限的人格特质
为教养灌注正向能量
让孩子成为正面思考的大老鹰,不当负面思考的平庸鸭子
威信型教养,教出正面思考的孩子
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扭转管教方式,展现父母的正向教养力
父母自我练习:扩大你对孩子的影响力
从小给孩子“正向教养”
拥有一颗正向积极的心,不自我设限
Chapter5右脑智商给予孩子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
孩子未来是艺术家、科学家、创业者?取决于创造力
重视左脑,忽略右脑的教育,会剥夺孩子的想象空间
10岁前,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
启发右脑潜能的七种关键力量
启发孩子的右脑智商,开发潜意识宝藏
创意与想象,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Chapter6逆境智商教育孩子,学习从逆境中看到希望
逆境智商决定孩子的成败
高逆境智商者乐观但不盲目
当挫折来袭,教孩子尽全力求得*好的结果
及早培养孩子的逆境智商
给父母的逆境分析SOP
实例应用
扩大“接纳区”,秉持“没有失败,只有反馈”的心态
Chapter7独立思考教育孩子去学习“判断”,勇于逆向思考
顺从,也可能是一种盲从
教孩子在细微处创造竞争优势
孩子不听话,一定不好吗
该如何训练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训练SOP,引导孩子学会思考与判断
独立思考,学会保护自己,不盲目相信
Chapter8人际关系教育孩子“打开手心”,跟大家分享他拥有的一切
人际关系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机会
教导孩子展现正面特质,诚心诚意与人相处
教孩子拥有好人缘的正面心态
如何教养孩子,让他们拥有圆满的人际关系
拥有一颗柔软、助人的心,就是一种福气
Chapter9表达能力良好沟通能力,让孩子在人生舞台上发光
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功,取决于表达能力
“有耳无嘴”的小孩,以后会成功吗
过度谦虚不是美德,等待伯乐也非成功之道
让孩子了解,沟通能力不是一条单行道
该如何训练孩子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冲突”是训练孩子沟通能力*好的时机
倾听对方,表达自我,才是真正的沟通
Chapter10金钱观念培养正确金钱观,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与判断力
限制与选择,延迟享乐的教养哲学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哪一种棉花糖小孩
教孩子先“舍弃”,再“获得”,塑造未来成功的条件
培养金钱观要趁早,从小教孩子学会生财、理财
训练“理财智商”前,父母该建立正面心态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智商
培养金钱观念,是为了好好照顾自己和别人
Chapter1110年教养启动亲子双赢模式,成就孩子一生的快乐与未来
让孩子成为具备成功特质的珍珠
十岁前,为孩子奠定成功特质的良好基础
爱孩子,是要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人生
会读书只是人生起点,具备成功特质才能走到终点
改变自己,才是双赢的教养
尊重孩子的生命特质,孩子必将成功
孩子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完全不能惩罚孩子。如果孩子欺负弟妹,要先了解为什么。先以劝说改变孩子,有效的话就不需要惩罚。如果孩子只是希望父母多注意他,这也是可以沟通的;可是如果孩子抱着不良动机并且一意孤行,父母可事先告知其游戏规则(再打弟妹就一个礼拜不能看卡通),待下次再犯时才处罚。换句话说,了解原因、对症下药为上策。其次是制定规则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最不好的是没有预先告知孩子这是错误行为,就直接处罚。
处罚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对孩子人身攻击,要让孩子知道你处罚他(比如说面壁思过或不能看卡通)并不代表你不爱他,而是针对他的不当动机及行为,暂时性剥夺他的部分享乐。这样孩子才会知道如何改变自己,而不至于误解父母是针对他这个人发怒,让幼小心灵受到伤害。
我认识一个年轻家长,小时候他无意间打翻豆浆,母亲为此大发雷霆,他觉得很无辜,因为他不是故意的,而且已经道歉了。所以他就自己的切身经验发展出一套理论:“我惩罚孩子,是因为他动机不良,而非无意犯错,这样孩子才会矫正自己人格中不好的部分,成为正直的人,同时幼小心灵也才不会受到伤害。”
这样的论点很值得提供给父母参考,不要随意惩罚孩子的过失行为,反而要去了解孩子的动机,再做是否需要惩罚的决定。
“奖励”的陷阱:剥夺孩童内在自发的动力
运用奖励,父母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是奖励对孩子纯粹只有正面影响吗?在《普通心理学(上)》(桂冠出版)中提到一个经典实验:实验教导了学生几个新颖有趣的数学游戏,接着心理学者在一旁观察孩子们在这游戏上花了多少时间。有些班级的学生会因为练习这些游戏得到奖赏,其他班级的学生则不会。心理学家发现,奖励增加了学童在这数学游戏上所花的时间,但是后来不再得到奖赏时,这些曾获奖赏的小孩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几乎不再玩了;相反地,从来不曾获赏的孩子却如以往一样享受游戏的乐趣。这说明了,奖励有时会产生反作用,剥夺了孩童内在自发的动力。所以父母在运用奖励去改变幼儿行为时,必须小心这个陷阱。如果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兴趣与动力,就不需要过度使用奖励去破坏孩子内在原有的动力。
ISBN | 9787568217910 |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周道男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