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电离辐射、环境与人体健康》内容是作者在伴生放射性矿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实践活度方面所积累的经验,所用素材包括大量实例和案例,内容客观真实,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电离辐射、环境与人体健康》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天然放射源照射对人体所致的剂量,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对人体所致剂量,辐射防护基础知识,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环境与人体健康》适用于放射性职业人员的安全与防护培训,面向电离辐射一线技术人员,既适用于“零基础”的人员,也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实践经验人员的培训需求。同时适合关注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众阅读。
目录
第1章电离辐射的物理基础
1.1电离辐射的来源
1.1.1辐射源的分类
1.1.2放射性核素迁移
1.1.3照射途径
1.2原子核的放射性
1.2.1三种射线
1.2.2放射性活度及单位
1.3放射性衰变的种类
1.3.1α衰变
1.3.2β衰变
1.3.3γ跃迁
1.4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4.1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
1.4.2指数衰减规律
1.4.3半衰期
1.5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简介
1.5.1γ、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5.2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5.3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6辐射剂量学中常用的量及其单位
1.6.1吸收剂量及其应用
1.6.2照射量及其应用
1.6.3吸收剂量
1.6.4当量剂量
1.6.5辐射权重因数
1.6.6有效剂量
1.6.7组织权重因数
1.6.8集体有效剂量
1.6.9ICRU球和ICRU平板
1.6.10扩展场
1.6.11齐向扩展场或扩展齐向场
1.6.12弱贯穿性辐射
1.6.13强贯穿性辐射
1.6.14实用量
1.6.15场所(或工作场所)监测
1.6.16个人监测
1.6.17周围剂量当量H*(d)
1.6.18定向剂量当量H'(d,Ω)
1.6.19个人剂量当量
1.6.20深部个人剂量当量Hp(d)
1.6.21浅表个人剂量当量Hs(d)
1.6.22照射几何条件
1.7几个主要剂量学量之间的关系
1.7.1有效剂量E与有效剂量当量HE
1.7.2当量剂量HT与剂量当量H
1.7.3物理量、防护量与实用量
1.8有效剂量限值和当量剂量限值
1.9电离照射的类别
1.9.1职业照射
1.9.2公众照射
1.9.3医疗照射
1.9.4潜在照射
第2章天然辐射照射
2.1天然辐射照射的来源
2.1.1NORM定义
2.1.2天然辐射照射的特征
2.2宇宙辐射
2.2.1宇宙射线
2.2.2宇生放射性核素
2.3陆地辐射
2.3.1天然放射性核素
2.3.2铀、钍矿物及核素特点
2.4天然辐射源的外照射
2.4.1室外照射
2.4.2室内照射
2.4.3室内外有效剂量
2.5除氡之外的内照射
2.5.1雾霾中存在着放射性核素的吸入照射
2.5.2食入
2.6氡及其衰变子体
2.7工业活动增加的照射
2.7.1煤的能源生产
2.7.2燃煤电厂
2.7.3家庭使用
2.7.4煤灰的利用
2.8其他能源生产
2.8.1石油
2.8.2泥炭
2.8.3天然气
2.8.4地热能
2.9磷酸盐岩的利用
2.9.1磷酸盐加工作业
2.9.2磷肥的使用
2.9.3副产品的利用
2.10矿砂的开采和选冶
2.11四川氟碳铈稀土矿开发利用的辐射环境影响(案例)
2.11.1稀土矿采选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2.11.2稀土湿法分离项目辐射环境影响(案例)
2.12四川氟碳铈稀土矿分解—萃取分离工艺中产生含钍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原则探讨
2.12.1稀土行业固体废物放射性豁免管理值的探讨
2.12.2四川稀土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分类及处理原则
2.13天然源辐射引起的世界平均照射
2.14天然源辐射照射的监管
2.14.1ICRP的报告与建议
2.14.2ICRP在第60号出版物中涉及天然源照射的相关建议
2.14.3在ICRP的75号报告中的建议
2.14.4UNSCEAR的报告和建议
……
第3章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基础知识
第4章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应用辐射环境影响(案例)
第5章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第6章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2.8.4 地热能
冰岛、意大利、日本、新西兰、俄罗斯联邦和美国都生产地热能。地热能是利用地下深层高温岩石产生的热蒸气和热水。在地热流体中发现的大多数的放射性来自铀衰变链。在释放的水或土填料中可能存在固体元素的同位素,但这里只讨论在水或蒸气接触空气时被释放到大气中的氡。根据在意大利和美国的测量结果,估计产生每单位电能,氡的平均排放量为150 TBq(GWa)—1,而相应的集体有效剂量为2人·Sv(GWa)—1。鉴于每年以地热能生产的电能约为1.5 Gwa,全世界每年由地热发电将产生的年集体有效剂量大约为3人·Sv,年人均有效剂量约为1 nSv。
2.9 磷酸盐岩的利用
磷酸盐岩是生产所有磷酸盐产品的原材料,也是磷肥料的主要来源。其成因可能属沉积、火山或生物等因素。1982年全世界磷酸盐岩产量约为1.3亿t,主要生产国是中国、摩洛哥、苏联和美国。在各类磷酸盐岩中伴生的232Th和40K的比活度与正常观察到的土壤中的比活度相似,而在沉积成因的磷酸盐矿床中238U的典型比活度为1500 Bq·kg—1。有的磷矿中,铀含量比铀矿还高。在磷酸盐矿中,238U及其衰变产物几乎保持接近放射性平衡。公众成员受到的照射是由于磷酸盐岩开采和加工、使用磷肥以及利用副产品和废料导致238U衰变系列的放射性核素排放到环境中所致。
《电离辐射、环境与人体健康》内容是作者在伴生放射性矿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实践活度方面所积累的经验,所用素材包括大量实例和案例,内容客观真实,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电离辐射、环境与人体健康》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天然放射源照射对人体所致的剂量,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对人体所致剂量,辐射防护基础知识,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环境与人体健康》适用于放射性职业人员的安全与防护培训,面向电离辐射一线技术人员,既适用于“零基础”的人员,也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实践经验人员的培训需求。同时适合关注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众阅读。
目录
第1章电离辐射的物理基础
1.1电离辐射的来源
1.1.1辐射源的分类
1.1.2放射性核素迁移
1.1.3照射途径
1.2原子核的放射性
1.2.1三种射线
1.2.2放射性活度及单位
1.3放射性衰变的种类
1.3.1α衰变
1.3.2β衰变
1.3.3γ跃迁
1.4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4.1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
1.4.2指数衰减规律
1.4.3半衰期
1.5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简介
1.5.1γ、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5.2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5.3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6辐射剂量学中常用的量及其单位
1.6.1吸收剂量及其应用
1.6.2照射量及其应用
1.6.3吸收剂量
1.6.4当量剂量
1.6.5辐射权重因数
1.6.6有效剂量
1.6.7组织权重因数
1.6.8集体有效剂量
1.6.9ICRU球和ICRU平板
1.6.10扩展场
1.6.11齐向扩展场或扩展齐向场
1.6.12弱贯穿性辐射
1.6.13强贯穿性辐射
1.6.14实用量
1.6.15场所(或工作场所)监测
1.6.16个人监测
1.6.17周围剂量当量H*(d)
1.6.18定向剂量当量H'(d,Ω)
1.6.19个人剂量当量
1.6.20深部个人剂量当量Hp(d)
1.6.21浅表个人剂量当量Hs(d)
1.6.22照射几何条件
1.7几个主要剂量学量之间的关系
1.7.1有效剂量E与有效剂量当量HE
1.7.2当量剂量HT与剂量当量H
1.7.3物理量、防护量与实用量
1.8有效剂量限值和当量剂量限值
1.9电离照射的类别
1.9.1职业照射
1.9.2公众照射
1.9.3医疗照射
1.9.4潜在照射
第2章天然辐射照射
2.1天然辐射照射的来源
2.1.1NORM定义
2.1.2天然辐射照射的特征
2.2宇宙辐射
2.2.1宇宙射线
2.2.2宇生放射性核素
2.3陆地辐射
2.3.1天然放射性核素
2.3.2铀、钍矿物及核素特点
2.4天然辐射源的外照射
2.4.1室外照射
2.4.2室内照射
2.4.3室内外有效剂量
2.5除氡之外的内照射
2.5.1雾霾中存在着放射性核素的吸入照射
2.5.2食入
2.6氡及其衰变子体
2.7工业活动增加的照射
2.7.1煤的能源生产
2.7.2燃煤电厂
2.7.3家庭使用
2.7.4煤灰的利用
2.8其他能源生产
2.8.1石油
2.8.2泥炭
2.8.3天然气
2.8.4地热能
2.9磷酸盐岩的利用
2.9.1磷酸盐加工作业
2.9.2磷肥的使用
2.9.3副产品的利用
2.10矿砂的开采和选冶
2.11四川氟碳铈稀土矿开发利用的辐射环境影响(案例)
2.11.1稀土矿采选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2.11.2稀土湿法分离项目辐射环境影响(案例)
2.12四川氟碳铈稀土矿分解—萃取分离工艺中产生含钍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原则探讨
2.12.1稀土行业固体废物放射性豁免管理值的探讨
2.12.2四川稀土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分类及处理原则
2.13天然源辐射引起的世界平均照射
2.14天然源辐射照射的监管
2.14.1ICRP的报告与建议
2.14.2ICRP在第60号出版物中涉及天然源照射的相关建议
2.14.3在ICRP的75号报告中的建议
2.14.4UNSCEAR的报告和建议
……
第3章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基础知识
第4章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应用辐射环境影响(案例)
第5章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第6章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2.8.4 地热能
冰岛、意大利、日本、新西兰、俄罗斯联邦和美国都生产地热能。地热能是利用地下深层高温岩石产生的热蒸气和热水。在地热流体中发现的大多数的放射性来自铀衰变链。在释放的水或土填料中可能存在固体元素的同位素,但这里只讨论在水或蒸气接触空气时被释放到大气中的氡。根据在意大利和美国的测量结果,估计产生每单位电能,氡的平均排放量为150 TBq(GWa)—1,而相应的集体有效剂量为2人·Sv(GWa)—1。鉴于每年以地热能生产的电能约为1.5 Gwa,全世界每年由地热发电将产生的年集体有效剂量大约为3人·Sv,年人均有效剂量约为1 nSv。
2.9 磷酸盐岩的利用
磷酸盐岩是生产所有磷酸盐产品的原材料,也是磷肥料的主要来源。其成因可能属沉积、火山或生物等因素。1982年全世界磷酸盐岩产量约为1.3亿t,主要生产国是中国、摩洛哥、苏联和美国。在各类磷酸盐岩中伴生的232Th和40K的比活度与正常观察到的土壤中的比活度相似,而在沉积成因的磷酸盐矿床中238U的典型比活度为1500 Bq·kg—1。有的磷矿中,铀含量比铀矿还高。在磷酸盐矿中,238U及其衰变产物几乎保持接近放射性平衡。公众成员受到的照射是由于磷酸盐岩开采和加工、使用磷肥以及利用副产品和废料导致238U衰变系列的放射性核素排放到环境中所致。
ISBN | 7502267875,9787502267872 |
---|---|
出版社 | 原子能出版社 |
作者 | 邓晓欣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