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泰国的故事/我们和你们 9787508535807,750853580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讲述中泰故事,传承中泰友谊——《中国和泰国的故事》把来自泰中双方的各界人士联系起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我们和你们”的故事,介绍了两国政府、商界、教育界和普通百姓间的友好交往,弘扬了泰中之间万古长青的友谊。

名人推荐

感谢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与五洲传播出版社合作出版中、泰文版的《中国和泰国的故事》。该书把来自泰中双方的各界人士联系起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我们和你们”的故事,介绍了两国政府、商界、教育界和普通百姓间的友好交往,弘扬了泰中之间万古长青的友谊。希望今后该书还能不断更新内容,让中国和泰国的故事更精彩!
Professor Emeritus Kasem Watanachai(卡盛?瓦塔纳差)
泰国国王陛下顾问、枢密院大臣
泰国清迈大学校董事会主席

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与五洲传播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中国和泰国的故事》,是一个创举。它把研究者、作者和出版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讲述“我们和你们”的故事,来展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传统友谊,以及当代人民为增进传统友谊而添砖加瓦的生动故事。
段立生
中山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泰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讲述中泰故事,传承中泰友谊——获悉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与五洲传播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和泰国的故事》,我深感欣慰。
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4月12日的泰国驻成都领事办事处,由诗琳通公主殿下亲自主持揭幕,2005年5月17日正式升格为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十多年来,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见证了成都大学泰语系和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的建立和成长,与成都大学一起致力于为泰中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添砖加瓦。
作为泰中两国建交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推动者,我希望更多的读者能看到和喜爱这本书,通过阅读书中真实有趣的故事,增进对两国及两国人民的了解,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和教育文化交流。

Phantipha Iamsudha Ekarohit (潘媞葩)
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

作者简介

李萍,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目录

目录
序/卡盛?瓦塔纳差
序/段立生
记忆篇
柴泽民:历史的回顾
程瑞声:中泰乒乓外交纪实
凌硕:泰中建交风云小记
侯若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孙建功:我在中国的故事
张九桓:海啸发生的日子
龙姆?吉拉努功:泰中关系:过去十年清迈大学的故事
刘瑜:我和我的两所母校
维媞妲?旺素帕功:中国:我的第二故乡,我的福地
马艺:我在泰国的日子
人物篇
段立生:我所认识的泰皇
管木:当之无愧的友好使者
关国兴:汉语学习与Mr. Chengdu
梅沙:我的泰语人生
俞勤伟:文凤
文化篇
傅学章:泰国札记二则
王清远:培养中泰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让我们和你们的友谊万古长青
奇维?塔米萨拉:我与珠算
朱逊:谱写川泰交流新篇章
交流篇
本勒?本拉努巴功:关于泰中教育交流的一些经验和故事
李利:结缘玫瑰,牵手共赢
阿诺普?蓬瓦特:构建中泰(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泰国清迈与中国西南三省的故事
蔡百山:四川——中国中西部陆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地
蒙翡奇:我的泰语习得及运用之路
宋差?蓬阔帕那盖:友谊带来伟大合作
朱逊:汇聚中泰青春力量,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序言

序:为《中国和泰国的故事》喝彩
泰中两国是亲密的近邻,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自1975年泰中两国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发展。“中泰一家亲”的理念已经植根于两国人民心中。2015年是泰中建交40周年。40年来,泰中两国的传统友谊和务实合作不断深入发展,两国政治互信更加深厚,互惠合作更加扎实,人文交流更加密切。目前,泰中两国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推动泰中传统友谊和务实合作跨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感谢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与五洲传播出版社合作出版中、泰文版的《中国和泰国的故事》。该书把来自泰中双方的各界人士联系起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我们和你们”的故事,介绍了两国政府、商界、教育界和普通百姓间的友好交往,弘扬了泰中之间万古长青的友谊。希望今后该书还能不断更新内容,让中国和泰国的故事更精彩!
Professor Emeritus Kasem Watanachai(卡盛?瓦塔纳差)
泰国国王陛下顾问、枢密院大臣
泰国清迈大学校董事会主席

四川大学泰国研究中心与五洲传播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中国和泰国的故事》,是一个创举。它把研究者、作者和出版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讲述“我们和你们”的故事,来展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传统友谊,以及当代人民为增进传统友谊而添砖加瓦的生动故事。
说起来,中国和泰国的故事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中泰人民便开始了友好交往。《汉书?地理志》卷82载:公元1—5年间,汉朝使节从广西合浦乘船,经越南、柬埔寨进入暹罗湾,在斜仔登陆,步行穿过克拉地峡,然后再乘船至印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使行程,亦是中国人到达泰国地区的第一条记录。
此后,中泰两国人民的相互来往络绎不绝,绵延不断。
三国时期,公元231—245年之间,吴国官员朱应、康泰奉命出使中南半岛,归国后根据亲身见闻写了《扶南异物志》和《吴时外国传》,提到了当时存在于泰国中部地区的金邻国,这是有关古代泰国城邦国家最早的文字记载。二书惜已失传,但有一些片段散见于《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被视为极其珍贵的史料。
公元6世纪,泰南宋卡一带出现了一个赤土国。607年,隋炀帝派常骏、王君政出使赤土。他们从南海郡乘船出发,在海上航行一个多月后到达赤土国界,“其王遣婆罗门鸠摩罗以舶三十艘来迎,吹蠡击鼓,以乐隋使,进金缫以缆骏船”。到达王都后,赤土国王举行盛大的宴会欢迎他们。“王前设有两床,床上设草叶盘,方一丈五尺,上有黄、白、紫、赤四色之饼,牛、羊、鱼、鳖、猪、玳瑁之肉百余品,延骏升床,从者坐于地席,各以金钟置酒,女乐迭奏,礼遣甚厚”。后来,国王还命王子那邪迦随常骏回访中国,于大业六年(610年)到达弘农(今河南灵宝),受到隋炀帝的接见和封赏。
公元6—11世纪,泰国佛统存在一个堕罗钵底国,唐朝高僧玄奘在印度就听说过这个国家。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也有这个佛教国家的记载。堕罗钵底国与唐朝的交往始于贞观年间(627—649),堕罗钵底使节送来金榼、金锁、宝带、犀、象、海物等礼物。中国回赠他们马匹,因为这个国家马很少,“一国之中马不过千匹”。
公元1405—1433年,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根据可靠记载,郑和船队起码有两次到达暹罗,每次率领的人数都在2万以上。也就是说,有4万多人次访问过暹罗。
根据《明实录》的统计,在明朝存在的270多年内,共遣使暹罗19次,暹罗使节来华110次。为了适应中泰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明政府于永乐年间(1403—1424)设四夷馆,其中的暹罗馆用暹罗贡使做教员,正式教授泰语,培养泰语翻译。这是中泰双语教学之滥觞。
清朝康熙年间(1661—1722),康熙皇帝听暹罗贡使说“其地米甚饶裕,价钱亦贱,二三钱银即可买稻米一石”。为了解决东南沿海的粮荒,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起,清政府开放海禁,准许沿海居民到暹罗贩米,形成近代第一次华人移民暹罗的高潮。大批华人移居泰国,与当地泰人通婚,落地生根,开发泰国,成为当今泰国社会数以百万计华人的先民。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泰国亦遭到英法殖民主义的威胁。特别是在二战期间,中泰两国人民浴血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中泰两国政府间的交往一度停滞。1975年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后,两国交往突飞猛进地发展。
本书收录的文章,正是反映了中泰建交以后两国人民为增进传统友谊而添砖加瓦的故事。作者中有两国的外交官员、商界人士、教授学者、青年学生以及观光客,他们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中泰之间水乳交融的感情。这些故事是真实可信的,并非杜撰,涉及层面十分广泛,包括普通民众,也涉及泰国王室。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代表未来和希望。目前,中国在泰国的留学生约有2万,泰国来华留学的学生亦有1万余人。中泰双语教学更是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泰国已有13所孔子学院,与泰国毗邻的云南省就有32所学校开设泰语课程。中泰两国既是远亲,又是近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战争,又无悬而未决的土地纷争。这正是中泰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的坚实基础。我们相信,在推进“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发展目标中,中泰完全可以巩固和发展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段立生
2016年11月9日

后记

后记
自从1975年7月1日中国与泰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就一直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中国与泰国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化相通,泰国为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承担组稿工作的《中国和泰国的故事》(中、泰文版),是外交笔会和五洲传播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的“我们和你们”系列丛书之一。该丛书的宗旨在于配合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
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四川省国别与区域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的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大省,处于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比例东南亚国家中泰两国的合作需求为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四川(成都)与泰国的友好合作为中心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中国和泰国的故事》 一书的定位是“讲述中泰友好故事,传播中泰人民友谊”,这与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行走在中泰友好交流的路上,搭建中泰友好桥梁”的定位不谋而合。所以,在愉快地接受了组稿任务后,我们组织了编写团队,对此书的中文版和泰文版真心交流、精心打造、用心选择。
为本书供稿的作者中,既有中泰两国的外交、政商界人士,也有来自中泰国际交流协会在国家、省(府)、市层面的一线人员,有来自各大中泰研究机构、大学的学者和教师,更有来自中泰各高校、代表着中泰美好未来的留学生代表。这些作者以所闻、所见后的切身感受为叙事内容,以我们和你们这些平凡的人的角度向中泰读者展现出一幅幅中泰友好交流的真实场景。
正如中山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泰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段立生在序言中所指出的: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与五洲传播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和泰国的故事》,是一个创举。它把研究者、作者和出版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讲述“我们和你们”的故事,来展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传统友谊,以及当代人民为增进传统友谊而添砖加瓦的生动故事。
我非常荣幸承担了本书的主编,从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中感受到中泰友谊的源远流长与深厚淳朴,也更加领悟到中心投入中泰友好交流工作的伟大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将进一步融入促进中泰人民“民心相通”的出版撰写、译介与书评工作当中。
本书特别鸣谢泰国国王陛下顾问、枢密院大臣Kasem Watanachai(卡盛?瓦塔纳差)教授和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Phantipha Iamsudha Ekarohit(潘媞葩)女士的大力支持;感谢外交笔会和五洲传播出版社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我的同事付静博士和各位作者的无私奉献;感谢五洲传播出版社总编辑慈爱民先生、副社长荆敏女士和图书出版中心主任郑磊先生在前期合作洽谈中的积极促进,以及编辑人员的认真负责。非常感谢帮助我们在泰国组稿,并对泰国作者的稿件逐一校对的成都大学外语学院泰国专家、成都大学泰国项目部主任Chaphiporn Kiatkachatharn(关国兴)先生和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的Paipan Thanalerdsopit博士。感谢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翻译团队张倩霞老师、Bupphawan Banruangthong(麦小洁)老师、Narisara Ruengsa(艾新珠)老师、Kornwipa Nachaisin(李娜)老师、唐敏莉老师等。
期待这本中泰两国多位作者共同讲述的故事集能与中泰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李萍
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文摘

历史的回顾 柴泽民 (中国前驻泰国、美国大使)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泰大使,我在泰国任职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两年多一点。回忆这段时间,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就是在临行前,我国领导人对我的嘱咐和嘱托。领导人叮嘱我说,你刚刚从国外回来,已经在对外友好协会工作了一段时间了。现在有个新的任务要交给你。中国和泰国建交了,你是搞友好工作的,刚好可以到泰国去工作。泰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大国,无论地理位置上、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的地位都很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把泰国的工作搞好。但是这其中还是有很多困难,新中国建立至今已经20余年了,一直没有与泰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相互间的了解恐怕还不够,也可能还有一些误解。所以,你去了一定要耐心地做好泰国王室的工作、政府的工作,要使大家更加了解中国。这样,才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所以,我就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去泰国的。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泰国的情况。对此,我们有个有利条件,那就是泰国为数众多的华人。虽然他们大多讲潮州话,但也懂得一些普通话。这就方便了我们双方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一些情况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同时,泰国政府也想要了解中国的情况,这就更加有利于相互间的配合。我们很快对泰国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当时泰国刚刚经历了两个总理,也发生了一些问题。这也使得两国关系产生了一些摩擦和误会。那个时候,我就处于一种很尴尬的位置,得不到泰国政府的支持,处境非常困难。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泰国政府有了一些变化。 到了第三个阶段,两国关系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一下子顺利地发展起来,直到现在。 下面,我想简单地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尽管只有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所经历的事情很多。 中泰两国建交以后,发展两国关系成为我们主要的任务。这期间尽管有过一段困难时期,但是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之后,中泰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和交流全面发展,而且效果很显著。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两国建交的时候,泰方最关心的是泰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一支武装游击队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我们建交的时候泰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争论的焦点。不过,经过双方相互协商、友好谈判之后,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基本解决,并最终达成了中泰建交协议。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人在这个问题上不够理解。所以,我在泰国工作期间,多次遇到这个问题。一次,日本武官举行招待会,会上,《曼谷邮报》——泰国的一家外文报纸——的总编问我说:大使阁下,您愿不愿意见见最高统帅江萨先生?我回答说,我并不认识他。他说,我给你介绍。于是,他就过去把江萨最高统帅带过来介绍给我。见面之后,江萨将军第一句话就很严肃地质问我:你们中国为什么要支持泰国共产党的游击队?这个问题是过去我们在谈判时就谈过的问题,但既然他提出来了,我就答复说:是的,我们中国共产党跟泰国共产党有友好的关系,因为我们都是共产党。但是我们有个原则,我们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在谈判建交的时候我们也谈到过这个问题,我们不干涉泰国的内政。因此,泰国共产党的游击队是你们的内部问题,当然,我们不会支持游击队。你们提出这个问题,恐怕是因为你们还不很了解我们中国的政策。江萨将军点点头。随后,他又提到了关于苏联的问题、越南问题、大印度支那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我也一一给他作了解释。我还打趣说,关于苏联和越南的问题,你们比我们更清楚,我还准备向你请教呢,结果你竟先向我提出来了。他笑笑。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谈了半个多小时。 当时是我在泰国最困难的时期,连报纸也不采访我了,报上见不到我的任何消息。但这个时候,大家都围了过来,又是照相,又是记录,对最高统帅的谈话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我们的谈话结束后,江萨最高统帅还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一个多星期之后,我应邀到江萨将军家做客,在座的还有当时的泰国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内务部长。江萨对我讲:大使阁下,你把前两天我们在招待会上谈的那些问题向他们谈一谈。我到厨房去做饭,做好之后咱们再吃。他做饭的手艺很高超,所以他很愿意露一手。我说:那好。于是我就把那天我们谈的问题向三位部长作了介绍。从那之后,每隔十天半个月,我就要到江萨将军家里去做一次客,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不仅是他,连他的夫人、孩子,也对我们很友好。 这件事,使泰国军方了解了中国政府对泰国游击队的态度,是我很重要的经历。因为他们当时正在围攻游击队,对这个问题是非常关心的。当我将这些问题向他们讲清楚后,就首先解决了中泰军队间的一个大问题。随后,我们还考虑到这个问题仅仅军队知道还是不够的,泰国王室也应该了解,政府更应该了解。于是,我拜托一些朋友把我介绍到王宫里面去拜访,特别是有机会拜会了王太后陛下。这样,我们逐渐和泰国王室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还有王室的一些大臣,我们会邀请他们到使馆去,或邀请他到中国来访问,也因此建立了一些友好关系。除此之外,为了使泰国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我还找到了泰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他威上将,他是负责体育工作的。我建议他邀请中国的足球队、篮球队来泰国访问。他威上将和我关系很好,所以当我提出这个建议时,他很快同意,并马上向中国国家体委发出了邀请。只有这些还不够,因为当时在泰国,羽毛球和乒乓球也是大家都喜爱的活动,所以我又找到江萨上将,请他邀请中国的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访问泰国,因为江萨上将同时也是泰国乒乓球、羽毛球协会的主席。他很快就向中方发出了邀请。 在这之后,我又考虑如何更广泛地开展工作。于是,我们又邀请了广州青少年杂技团到泰国访问。同时,我又到王宫拜会王太后陛下,准备为王宫和王太后安排一次杂技表演。王太后很高兴,对我们到王宫来表演表示了欢迎。正式演出时,王室还邀请了泰国的一些知名人士、华人领袖和王宫的大臣们到王宫里一同观赏。此外,王太后陛下还举行了一场招待会。这次活动轰动了泰国,我们也因此更好地打开了局面。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当时在泰国华人中有一种误传,说中国驻泰大使因为害怕逃跑了。大家很不安定,经常打电话到使馆来询问,非常关心中泰关系的发展。为了使普通民众消除这个误解,我当时经常坐着使馆的汽车,车头插上中国的国旗,每天在大街上来回行驶。同时,我还经常到华人集中的街区,到每一个店铺去慰问他们。这样,大家渐渐地都了解到了真实的情况,情绪也就慢慢安定下来。 早期,我们是不能到泰国政府机关去的。后来,江萨最高统帅担任了泰国总理,他首先邀请我们到政府去。这样一来,各部部长也纷纷开始邀请我们,对我们的来访表示欢迎。这个改变在当时对中泰关系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在1978年3月,我邀请到江萨总理访问中国。不仅是江萨总理自己,随行的还有十余名主要的内阁成员。这是克立?巴莫总理签署建交公报之后,泰国的第四任总理首次访问中国,在中泰关系史上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事件。 紧接着,1978年1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泰国。这一来一往,就将中泰关系过去的乌云一扫而光,使两国关系取得了很有意义的转变,为今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从我讲过的这几个阶段,一直到现在,两国关系都是很好地发展下来。在我到美国任职之后,炳?廷素拉暖总理和江萨问题先后访问美国,都到使馆来看过我,我也分别拜会了他们。 中泰之间的关系能够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经过了极大的努力才最终实现的。尽管政府和广大人民都希望两国发展友好的关系,但是种种的误解和其他原因造成了一些隔阂。现在,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完全解决,两国的关系越来越好。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会更进一步,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ISBN9787508535807,7508535804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作者李萍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