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978703025613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科化学类,化工、轻工纺织、塑料、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等工科材料类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对从事高聚物材料工作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也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1.1高聚物结构的特点和高聚物的性能
1.1.1从软物质谈起
1.1.2高聚物结构的特点
1.1.3高聚物性能的概念
1.2高聚物分子内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2.1化学键
1.2.2极性的相互作用
1.2.3范德华力和氢键
1.2.4内聚能和内聚能密度
1.3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1.3.1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1.3.2端基
1.3.3结构单元的键接方式
1.3.4结构单元的空间立构
1.3.5支化和交联
1.3.6结构单元的键接序列
1.4测定近程结构的方法
1.4.1一般化学法
1.4.2裂解色谱法
1.4.3红外光谱法
1.4.4X射线衍射法
1.4.5核磁共振法
1.4.6质谱法
复习思考题
第2章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2.1分子的内旋转和高分子链的柔性
2.1.1小分子的内旋转
2.1.2高分子链的柔性
2.2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2.2.1均方末端距
2.2.2实际链的均方末端距
2.2.3影响高分子链柔性的各种因素
2.3刚性链结构
复习思考题
第3章高分子链的凝聚态结构
3.1引言
3.1.1气体、液体、固体和气态(相)、液态(相)、固态(相)
3.1.2高分子链凝聚态结构的基本问题
3.1.3高分子链是如何凝聚的
3.1.4高分子链凝聚态结构的内容
3.1.5高分子链在晶体中的构象
3.1.6高分子凝聚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2高分子链凝聚态的结构模型
3.2.1晶态高聚物的结构模型
3.2.2非晶态高聚物的结构模型
3.2.3高分子链的缠结
3.3高聚物的结晶形态
3.3.1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
3.3.2固态晶相聚合和高聚物的宏观单晶体
3.3.3单链单晶
3.3.4高聚物超薄膜的结晶
3.4高聚物的结晶过程
3.4.1结晶过程
3.4.2结晶动力学和阿夫拉米方程
3.4.3影响高聚物结晶的结构因素和外界因素
3.4.4斯特罗伯高聚物晶体生长模型
3.5高聚物结晶的研究方法
3.5.1高聚物结晶形态的研究方法
3.5.2高聚物晶体基本参数的测定
3.5.3高聚物结晶过程的研究方法
3.5.4高聚物结晶度及其测定
3.6高聚物的液晶态
3.6.1液晶及其分类
3.6.2高聚物液晶
3.6.3高聚物液晶的表征
3.6.4高聚物液晶的分子结构特征
3.6.5高聚物液晶的相行为
3.6.6功能性高聚物液晶
3.6.7高聚物液晶的应用简介
3.6.8我国高分子科学家对高聚物液晶研究的贡献
3.7高聚物的取向态
3.7.1几个基本概念
3.7.2晶态高聚物的拉伸取向
3.7.3取向度及其测定方法
3.7.4影响高聚物取向的因素
3.7.5我国学者在取向态方面的贡献——GOLR态
复习思考题
第4章高聚物的分子运动
4.1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特点
4.1.1运动单元的多重性
4.1.2分子运动的时间依赖性
4.1.3高聚物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
4.2高聚物特有的链段运动——玻璃化转变
4.2.1玻璃化转变的定义
4.2.2玻璃化转变的实用意义
4.2.3玻璃化转变的学科意义
4.2.4玻璃化转变现象
4.2.5玻璃化转变的理论
4.2.6影响玻璃化温度的结构因素
4.2.7改变玻璃化温度的各种手段
4.2.8高聚物玻璃化转变的几个特殊情况
4.3比链段更小运动单元的运动——玻璃态高聚物的次级转变
4.3.1局部松弛模式
4.3.2曲柄运动
4.3.3杂链高聚物主链中杂链节的运动
4.3.4侧基或侧链的运动
4.3.5物理老化
4.4晶态高聚物的分子运动
4.4.1结晶熔融
4.4.2一种晶型到另一种晶型的转变
4.4.3晶区中小侧基的运动
4.4.4晶区缺陷部分的运动
4.4.5晶区与非晶区之间相互作用
4.4.6晶区中晶粒的摩擦损耗
4.5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研究方法
4.5.1膨胀计法
4.5.2差示扫描量热法
4.5.3力学松弛法
4.5.4介电松弛法
4.5.5宽谱线核磁共振法
复习思考题
第5章高聚物的力学性能
5.1形变类型、应力、应变和胡克定律
5.1.1简单剪切
5.1.2本体压缩
5.1.3单向拉伸和单向压缩
5.1.4弯曲
5.1.5胡克定律
5.2橡胶的高弹性
5.2.1高弹性的特点
5.2.2高弹性热力学分析
5.2.3高弹性的统计理论
5.2.4内能对高弹性的贡献
5.2.5交联橡胶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
5.2.6弹性大形变的唯象理论
5.3高聚物的黏弹性
5.3.1高聚物黏弹性的力学模型
5.3.2麦克斯韦串联模型
5.3.3沃伊特—开尔文并联模型
5.3.4三元件模型——标准线性固体
5.3.5力学模型的广义形式
5.3.6松弛时间谱和推迟时间谱
5.4高聚物力学性能的温度依赖性
5.4.1形变—温度曲线,模量—温度曲线和动态力学温度谱
5.4.2时温等当和转换——时温转换原理
5.4.3组合曲线(主曲线)
5.4.4WLF方程
5.5高聚物的塑性和屈服行为
5.5.1应力—应变曲线,真应力和真应变
5.5.2高聚物屈服过程特征
5.5.3屈服的微观解释
5.5.4屈服后现象
5.6高聚物的断裂和强度
5.6.1高聚物的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
5.6.2高聚物的理论强度
5.6.3应力集中
5.6.4格里菲思理论
5.6.5断裂的分子动力学理论——茹柯夫理论
5.6.6普适断裂力学理论
5.6.7玻璃态高聚物的银纹和开裂现象
5.6.8高聚物的冲击强度
复习思考题
……
第6章高聚物的流变性能
第7章高聚物的电学性能
第8章高聚物的热学、光学和磁学性能
第9章高聚物的溶液性能
第10章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3)席夫碱型金属有机络合物磁性聚物
较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PPH FeSO2型高聚物磁体,它性能优良,常温下铁磁性甚至可以和磁铁相匹敌。由于水杨醛席夫碱容易制得,且可以有多种配位方式,如合成了含双噻吩的聚席夫碱,并得到了软磁性产物。又用N—氧化吡啶—2—甲醛与1,3—二氨基—2 —丙醇合成了新的双席夫碱配体,并制得了8种Co(Ⅱ),Mn(Ⅱ),Ni(Ⅱ)的单核配合物。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设计和制备新的分子基铁磁体,研究新体系的磁性一结构相关性;②对已知的分子基铁磁体,通过调节分子结构,提高铁磁体的铁磁相变临界温度和增大矫顽力。理论上,宏观铁磁性是铁磁性材料在三维空间长程磁有序的协同结果,因此,在设计新的分子基铁磁性体系时,力求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磁性配位高聚物能满足这一要求,因而,设计和合成磁性配位高聚物就成为分子基铁磁体研究的热点。例如,有人合成了两种新的草酸根桥联的双金属层状配合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层状配位高聚物中,相邻的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耦合作用。
ISBN978703025613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何平笙
尺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