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国防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适合有一定工程管理基础知识的读者阅读,可供广大国防工程建设、管理与科研人员阅读使用,还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关注国防工程管理的人士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韦灼彬,1964年11月出生,湖北仙桃人。军事设施建设领域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海防工程教学和科研,曾荣获军队院校首届育才奖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天津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当前国防工程建设管理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1.1.2实施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意义
1.2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1.3研究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4研究方案
1.5结构安排
第2章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框架
2.1国防工程全寿命期的定义
2.2国防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2.2.1集成化管理的内涵及实施要素
2.2.2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2.3国防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框架
2.4国防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计划体系
2.4.1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对计划体系的要求
2.4.2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计划体系的流程
2.4.3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计划体系的内容
2.5国防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目标体系
2.5.1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目标体系的要求
2.5.2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目标体系的内容
2.5.3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目标体系的层次性与思维模式
2.6小结
第3章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组织架构
3.1工程项目组织的发展过程与趋势分析
3.2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组织架构问题
3.2.1集成化项目组织——IPO
3.2.2集成化项目组织的组建原则
3.2.3集成化项目组织的系统设计与人员配置
3.2.4算例分析
3.3集成化项目组织在生命期内的演化分析
3.3.1功能耦合的观点
3.3.2耗散结构理论的观点
3.3.3项目组织演变的模型构建
3.3.4模拟算例
3.4小结
第4章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过程控制
4.1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过程管理
4.2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工作(结构)分解
4.2.1传统WBS分解的特点与缺陷
4.2.2集成化管理环境下WBS分解的原则
4.2.3弱耦合并行——Top—Down的工作分解方法
4.2.4基于“微循环”实现的项目信息交换
4.2.5集成化环境下的项目任务规划
4.2.6集成化环境下的项目任务规划的实现
4.3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过程建模
4.3.1项目实施过程的逻辑关系
4.3.2项目实施过程的描述
4.3.3基于IDEF3的过程管理模型的建立
4.4小结
第5章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知识协同
5.1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协同工作模式
5.1.1协同工作概述
5.1.2协同工作的技术要求
5.1.3协同工作对组织成员的素质要求
5.2协同工作的技术支持——PDM
5.2.1PDM的定义及特点
5.2.2基于SmarTeam平台的PDM系统的实施
5.2.3PDM系统的功能
5.3基于信任度的知识协同处理
5.3.1知识协同处理建模
5.3.2基于信任度的知识协同处理
5.4协同工作中的任务调度
5.4.1项目任务调度建模
5.4.2模型算法
5.4.3算例分析
5.5小结
第6章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冲突协调
6.1冲突的起因
6.1.1冲突的定义与起因
6.1.2冲突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6.1.3集成化环境下工程项目的冲突分析
6.1.4集成化环境下工程项目的冲突协调
6.2冲突的解决思路
6.2.1基于仲裁规则的冲突协调原则
6.2.2组合协调原则的应用
6.2.3基于协商理论的智能协调机制
6.3冲突协调的实现
6.3.1基于智能代理技术的人机结合协调流程
6.3.2人机结合协调系统模型
6.3.3智能代理的求解
6.3.4协调系统的实现
6.4小结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创新之处
7.3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耗散结构理论研究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规律,其创立者是普立高津。其基本内容如下:
(1)涨落导致有序。涨落是对平衡位置的偏离。对于无机物来说,涨落是不稳定的源泉,是破坏结构的因素;而对有机物,特别是生命体来说,涨落是有序的源泉,促使结构走向更加有序。当然涨落也会导致破坏,例如基因突变带来疾病,各种犯罪行为给社会和罪犯本人带来伤害,因而涨落只是有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涨落就是日新月异及不断丰富的组织生活,必将给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带来持续的和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组织进行转变。
(2)选择通往未来。组织经由某种机制对要素的涨落进行选择,以有利于组织的稳定和演化。这是有序的充分条件,涉及组织演变的方向。
(3)非线性相互作用。要素和要素通过非线性作用而彼此相干,于是各种涨落之间发生叠加。新的模式就是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同时呈现出新的功能。非线性意味着涨落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随机性。相关性越大,越可能发生巨涨落,产生的分叉越多。非线性相互作用就是前述的功能耦合。
(4)远离平衡态,形成巨涨落。小涨落的叠加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巨涨落而远离平衡态。组织产生巨涨落就是在分叉图上走向分叉点,这首先表明,组织已经不可能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才能克服“惯性回归力”。其次,分叉点极其敏感,系统内外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系统巨大的变化而在新的平衡位置上稳定下来。
《国防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适合有一定工程管理基础知识的读者阅读,可供广大国防工程建设、管理与科研人员阅读使用,还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关注国防工程管理的人士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韦灼彬,1964年11月出生,湖北仙桃人。军事设施建设领域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海防工程教学和科研,曾荣获军队院校首届育才奖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天津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当前国防工程建设管理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1.1.2实施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意义
1.2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1.3研究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4研究方案
1.5结构安排
第2章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框架
2.1国防工程全寿命期的定义
2.2国防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2.2.1集成化管理的内涵及实施要素
2.2.2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2.3国防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框架
2.4国防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计划体系
2.4.1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对计划体系的要求
2.4.2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计划体系的流程
2.4.3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计划体系的内容
2.5国防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的目标体系
2.5.1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目标体系的要求
2.5.2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目标体系的内容
2.5.3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目标体系的层次性与思维模式
2.6小结
第3章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组织架构
3.1工程项目组织的发展过程与趋势分析
3.2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组织架构问题
3.2.1集成化项目组织——IPO
3.2.2集成化项目组织的组建原则
3.2.3集成化项目组织的系统设计与人员配置
3.2.4算例分析
3.3集成化项目组织在生命期内的演化分析
3.3.1功能耦合的观点
3.3.2耗散结构理论的观点
3.3.3项目组织演变的模型构建
3.3.4模拟算例
3.4小结
第4章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过程控制
4.1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过程管理
4.2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工作(结构)分解
4.2.1传统WBS分解的特点与缺陷
4.2.2集成化管理环境下WBS分解的原则
4.2.3弱耦合并行——Top—Down的工作分解方法
4.2.4基于“微循环”实现的项目信息交换
4.2.5集成化环境下的项目任务规划
4.2.6集成化环境下的项目任务规划的实现
4.3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过程建模
4.3.1项目实施过程的逻辑关系
4.3.2项目实施过程的描述
4.3.3基于IDEF3的过程管理模型的建立
4.4小结
第5章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知识协同
5.1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协同工作模式
5.1.1协同工作概述
5.1.2协同工作的技术要求
5.1.3协同工作对组织成员的素质要求
5.2协同工作的技术支持——PDM
5.2.1PDM的定义及特点
5.2.2基于SmarTeam平台的PDM系统的实施
5.2.3PDM系统的功能
5.3基于信任度的知识协同处理
5.3.1知识协同处理建模
5.3.2基于信任度的知识协同处理
5.4协同工作中的任务调度
5.4.1项目任务调度建模
5.4.2模型算法
5.4.3算例分析
5.5小结
第6章集成化管理环境下的冲突协调
6.1冲突的起因
6.1.1冲突的定义与起因
6.1.2冲突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6.1.3集成化环境下工程项目的冲突分析
6.1.4集成化环境下工程项目的冲突协调
6.2冲突的解决思路
6.2.1基于仲裁规则的冲突协调原则
6.2.2组合协调原则的应用
6.2.3基于协商理论的智能协调机制
6.3冲突协调的实现
6.3.1基于智能代理技术的人机结合协调流程
6.3.2人机结合协调系统模型
6.3.3智能代理的求解
6.3.4协调系统的实现
6.4小结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创新之处
7.3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耗散结构理论研究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规律,其创立者是普立高津。其基本内容如下:
(1)涨落导致有序。涨落是对平衡位置的偏离。对于无机物来说,涨落是不稳定的源泉,是破坏结构的因素;而对有机物,特别是生命体来说,涨落是有序的源泉,促使结构走向更加有序。当然涨落也会导致破坏,例如基因突变带来疾病,各种犯罪行为给社会和罪犯本人带来伤害,因而涨落只是有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涨落就是日新月异及不断丰富的组织生活,必将给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带来持续的和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组织进行转变。
(2)选择通往未来。组织经由某种机制对要素的涨落进行选择,以有利于组织的稳定和演化。这是有序的充分条件,涉及组织演变的方向。
(3)非线性相互作用。要素和要素通过非线性作用而彼此相干,于是各种涨落之间发生叠加。新的模式就是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同时呈现出新的功能。非线性意味着涨落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随机性。相关性越大,越可能发生巨涨落,产生的分叉越多。非线性相互作用就是前述的功能耦合。
(4)远离平衡态,形成巨涨落。小涨落的叠加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巨涨落而远离平衡态。组织产生巨涨落就是在分叉图上走向分叉点,这首先表明,组织已经不可能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才能克服“惯性回归力”。其次,分叉点极其敏感,系统内外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系统巨大的变化而在新的平衡位置上稳定下来。
ISBN | 711811183X,9787118111835 |
---|---|
出版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韦灼彬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