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瑜伽经>直解》编辑推荐:《瑜伽经》不是宗教经典,而是一部通过严格的瑜伽修炼获得觉醒的生命实践科学。通过此书全面译解恢复此经的本来面目,恢复为一部瑜伽哲学大典,一部体系完整的生命修证著作。
有着“印度《论语》”之称的《瑜伽经》是印度著名的哲学流派—瑜伽派的根本大典,它跨越了宗教、种族、政治等各种文化形态之界限,是印度人一生中重要的智慧源泉和心路指南之一。无以计数的圣哲和瑜伽大师通过《瑜伽经》获得了生命的圆满成就。此书全面记载作者潘麟躬行实践瑜伽修行之道、得证生命解脱之究竟的境界,是《瑜伽经》自诞生以来,透彻、详尽的一部注疏。
作者简介
潘麟,东方生命研究院创立人,著名生命学家。导师于青年时期多次深入青藏雪域等地进行长期禅修,26岁时于圣城拉萨明心见性而彻悟宇宙人生之真相。潘麟导师是当代杰出的原创型学者和哲学家,已经面世的钜著有《家门没上锁》《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瑜伽经〉直解》《〈心经〉直解》《〈大学〉广义》《〈金刚经〉的智慧》《以心传心——潘麟导师讲授皇冠瑜伽》,英文著作“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2009年于印度出版)等,另有各类学术论文近百篇。此外,导师还是千古绝学——皇冠瑜伽(心传体系)、茶道(正宗禅茶体系)、禅舞(飞天舞体系)、香道(秘传丹香体系)、医道(生命医学体系)、狮子吼(梵音唱诵体系)、光明大圆满(阿底瑜伽,虹身成就体系)、倒拨生物钟(时轮学体系)等若干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人。
目录
第一部分 三摩地篇
译解《瑜伽经》之目的
《瑜伽经》作者及其成书年代
印度正统六派哲学
瑜伽之五义
经也五义
现在——你准备好了吗?
形传、心传和神传
瑜伽就是化除意识模式
进化论与退化论
正见与邪见
业力、业种与转识成智
修行就是持续地安处于禅定之中
无为与攀缘
禅定过程中的四类现象
是什么驱动着我们进入轮回
觉醒之路——万法不离其宗
善养吾浩然之气
般若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智慧
大自在与湿婆神
神圣的声音——OM
成长的障碍何其多
达到身心的安宁明净
一条光明之路
皆为“有种三摩地”
真我与般若
第二部分 成就之道篇
痛苦的五大根源
圆觉——圆满之觉
八支瑜伽
真实的财富
淫乱与开悟
梵我一如与天人合一
龟息与胎息
第三部分 难思议之力(神通)篇
无上之教授
业识迁流何时休
经验知识与先验智慧
名词、含义和指陈对象
皇冠瑜伽与他心通
心灵之眼——天眼
用心灵直接去看、听和感知
星相学与天文学
三脉与七轮
辟谷与食气
神通与大成就
天堂的邀请
万物皆是本性的化现
第四部分 解 脱 篇
前生、药物、咒语、苦行
天地之大德曰生
个性的来源
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
世界是什么,取决于我们的眼光
皆映现于此大圆镜智之中
皆可克服和化除之
努力——修行者的最后障碍
附录
新译《瑜伽经》
汉英全文
文摘
版权页:
三、切实提高我国瑜伽学术水平和深化瑜伽修学层次
印度瑜伽通过欧美间接地传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纵观这二三十年我国瑜伽事业之状态,始终处于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其具体表现为:有法无理;师资综合素质低;一味注重体式,忽视了瑜伽修行的重心在气脉和心性层面;从未召开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瑜伽学术研讨会;等等。如此,我国瑜伽修学者长期缺乏权威和体系完备的指导,致使我国多数瑜伽修学者至今仍处于盲修瞎炼状态。
此次系统译解《瑜伽经》,可很好地为我国广大瑜伽爱好者提供一个权威的指导:从此我们有明师可依——瑜伽之父帕坦伽利即是所有瑜伽修学者的根本导师;从此我们有传统可承——以《瑜伽经》为基础开创的瑜伽学派和修行传统,是瑜伽历史上最纯正的传统;从此我们有权威可从——《瑜伽经》自诞生至今,一直被公认为瑜伽修学最权威的圣典;从此我们有目标可趋——《瑜伽经》为我们提供了瑜伽修行最完备的体系。依此体系,将最快速最彻底地实现瑜伽修学的两大目标——祛病健身和开悟解脱。如此,可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瑜伽修学者,在修学之道上少走或不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尝试用瑜伽来沟通百家思想
瑜伽在印度数千年的文化与思想发展史上,始终是百家学术之基础。印度文化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耆那教文化、伊斯兰教“苏菲”文化等,无一例外地,全部建立于对瑜伽的修行实践和从不同角度对瑜伽的诠释、传承和理解等基础之上。百家学术因对瑜伽的不同认识而各自分歧,独立门户。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欲深入了解百家学术之源头、分歧之原因、思想之个性等,必须回到瑜伽这个百家学术之基石上来,通过瑜伽才有望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百家学术之精彩处,并认识其局限性。
历来文化冲突都是引发政治冲突、军事冲突、经济冲突、民族冲突、思想冲突以及情感冲突的最深层原因。如何解决人类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文化群体之间的隔膜、敌视、轻蔑、冷淡、拒绝或封闭等——一直是有担当意识的学者们的责任和使命之一。而瑜伽由于其自身的实践性、可塑性、包容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等特性,它在印度数千年历史上充分发挥了沟通各种文化思想的通道和桥梁的作用。现在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将瑜伽的沟通功能和以瑜伽为参照系的比照会通功能,再次或更好地发挥出来,让其在新时代里发挥出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要沟通不要冲突,要尊重不要敌视,要合作不要封闭,要同情不要冷漠——这是所有进步人士对这个世界发出的共同愿景。通过我们对《瑜伽经》的译解,力求将瑜伽作为东方文化的母文化或元文化的特性——实践性、可塑性、包容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等特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中印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深度而全面的会通,提供一个全新的渠道和不同的视角。
《<瑜伽经>直解》编辑推荐:《瑜伽经》不是宗教经典,而是一部通过严格的瑜伽修炼获得觉醒的生命实践科学。通过此书全面译解恢复此经的本来面目,恢复为一部瑜伽哲学大典,一部体系完整的生命修证著作。
有着“印度《论语》”之称的《瑜伽经》是印度著名的哲学流派—瑜伽派的根本大典,它跨越了宗教、种族、政治等各种文化形态之界限,是印度人一生中重要的智慧源泉和心路指南之一。无以计数的圣哲和瑜伽大师通过《瑜伽经》获得了生命的圆满成就。此书全面记载作者潘麟躬行实践瑜伽修行之道、得证生命解脱之究竟的境界,是《瑜伽经》自诞生以来,透彻、详尽的一部注疏。
作者简介
潘麟,东方生命研究院创立人,著名生命学家。导师于青年时期多次深入青藏雪域等地进行长期禅修,26岁时于圣城拉萨明心见性而彻悟宇宙人生之真相。潘麟导师是当代杰出的原创型学者和哲学家,已经面世的钜著有《家门没上锁》《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瑜伽经〉直解》《〈心经〉直解》《〈大学〉广义》《〈金刚经〉的智慧》《以心传心——潘麟导师讲授皇冠瑜伽》,英文著作“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2009年于印度出版)等,另有各类学术论文近百篇。此外,导师还是千古绝学——皇冠瑜伽(心传体系)、茶道(正宗禅茶体系)、禅舞(飞天舞体系)、香道(秘传丹香体系)、医道(生命医学体系)、狮子吼(梵音唱诵体系)、光明大圆满(阿底瑜伽,虹身成就体系)、倒拨生物钟(时轮学体系)等若干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人。
目录
第一部分 三摩地篇
译解《瑜伽经》之目的
《瑜伽经》作者及其成书年代
印度正统六派哲学
瑜伽之五义
经也五义
现在——你准备好了吗?
形传、心传和神传
瑜伽就是化除意识模式
进化论与退化论
正见与邪见
业力、业种与转识成智
修行就是持续地安处于禅定之中
无为与攀缘
禅定过程中的四类现象
是什么驱动着我们进入轮回
觉醒之路——万法不离其宗
善养吾浩然之气
般若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智慧
大自在与湿婆神
神圣的声音——OM
成长的障碍何其多
达到身心的安宁明净
一条光明之路
皆为“有种三摩地”
真我与般若
第二部分 成就之道篇
痛苦的五大根源
圆觉——圆满之觉
八支瑜伽
真实的财富
淫乱与开悟
梵我一如与天人合一
龟息与胎息
第三部分 难思议之力(神通)篇
无上之教授
业识迁流何时休
经验知识与先验智慧
名词、含义和指陈对象
皇冠瑜伽与他心通
心灵之眼——天眼
用心灵直接去看、听和感知
星相学与天文学
三脉与七轮
辟谷与食气
神通与大成就
天堂的邀请
万物皆是本性的化现
第四部分 解 脱 篇
前生、药物、咒语、苦行
天地之大德曰生
个性的来源
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
世界是什么,取决于我们的眼光
皆映现于此大圆镜智之中
皆可克服和化除之
努力——修行者的最后障碍
附录
新译《瑜伽经》
汉英全文
文摘
版权页:
三、切实提高我国瑜伽学术水平和深化瑜伽修学层次
印度瑜伽通过欧美间接地传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纵观这二三十年我国瑜伽事业之状态,始终处于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其具体表现为:有法无理;师资综合素质低;一味注重体式,忽视了瑜伽修行的重心在气脉和心性层面;从未召开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瑜伽学术研讨会;等等。如此,我国瑜伽修学者长期缺乏权威和体系完备的指导,致使我国多数瑜伽修学者至今仍处于盲修瞎炼状态。
此次系统译解《瑜伽经》,可很好地为我国广大瑜伽爱好者提供一个权威的指导:从此我们有明师可依——瑜伽之父帕坦伽利即是所有瑜伽修学者的根本导师;从此我们有传统可承——以《瑜伽经》为基础开创的瑜伽学派和修行传统,是瑜伽历史上最纯正的传统;从此我们有权威可从——《瑜伽经》自诞生至今,一直被公认为瑜伽修学最权威的圣典;从此我们有目标可趋——《瑜伽经》为我们提供了瑜伽修行最完备的体系。依此体系,将最快速最彻底地实现瑜伽修学的两大目标——祛病健身和开悟解脱。如此,可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瑜伽修学者,在修学之道上少走或不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尝试用瑜伽来沟通百家思想
瑜伽在印度数千年的文化与思想发展史上,始终是百家学术之基础。印度文化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耆那教文化、伊斯兰教“苏菲”文化等,无一例外地,全部建立于对瑜伽的修行实践和从不同角度对瑜伽的诠释、传承和理解等基础之上。百家学术因对瑜伽的不同认识而各自分歧,独立门户。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欲深入了解百家学术之源头、分歧之原因、思想之个性等,必须回到瑜伽这个百家学术之基石上来,通过瑜伽才有望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百家学术之精彩处,并认识其局限性。
历来文化冲突都是引发政治冲突、军事冲突、经济冲突、民族冲突、思想冲突以及情感冲突的最深层原因。如何解决人类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文化群体之间的隔膜、敌视、轻蔑、冷淡、拒绝或封闭等——一直是有担当意识的学者们的责任和使命之一。而瑜伽由于其自身的实践性、可塑性、包容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等特性,它在印度数千年历史上充分发挥了沟通各种文化思想的通道和桥梁的作用。现在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将瑜伽的沟通功能和以瑜伽为参照系的比照会通功能,再次或更好地发挥出来,让其在新时代里发挥出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要沟通不要冲突,要尊重不要敌视,要合作不要封闭,要同情不要冷漠——这是所有进步人士对这个世界发出的共同愿景。通过我们对《瑜伽经》的译解,力求将瑜伽作为东方文化的母文化或元文化的特性——实践性、可塑性、包容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等特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中印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深度而全面的会通,提供一个全新的渠道和不同的视角。
ISBN | 9787511729941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 潘麟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