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叉学科基础物理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原子物理学》还通过引入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资料,包括著名科学家的照片及其原创性成果的介绍,还有一些实验装置的照片,增强了物理学理论的真实感和生动感。
作者简介
朱林繁,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199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碰撞谱学、X射线散射谱学及光谱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子课题多项。与合作者一起,首次把非共振x射线散射实验技术应用于原子分子的能级结构和动力学参数研究。在原子分子的动力学参数的准确测量及碰撞激发机制方面做出了有特色的工作。目前已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所作物理工作获得安徽省2004年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07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支持计划”。彭新华,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理学博士。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多特蒙德大学从事合作研究,之后继续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2008年4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同时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原子模型初探
1.1原子论及原子的一般特性
1.2电子的发现和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1.3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原子模型
1.4玻尔原子模型
1.5类氢原子体系
1.6弗兰克—赫兹实验
附录1—1卢瑟福散射公式
第2章量子力学基础
2.1光的波粒二象性
2.2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2.3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2.4不确定关系
2.5算符
2.6势阱
2.7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解
2.8量子数的物理解释
2.9中心势近似
2.10选择定则
附录2—1瑞利—金斯公式的推导
附录2—2普朗克公式的推导
附录2—3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的选择定则
附录2—4磁量子数m的选择定则
第3章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
3.1电子自旋
3.2泡利不相容原理
3.3原子的壳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3.4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3.5单电子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
3.6LS耦合和jj耦合
3.7双电子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
3.8X射线和原子的内壳层能级
附录3—1氢原子的精细结构
附录3—2多电子的LS耦合
第4章外场中的原子
4.1塞曼效应
*4.2磁共振技术
*4.3原子频标
4.4斯塔克效应
附录4—1塞曼效应的偏振特性
第5章双原子分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
5.1分子的形成和化学键
5.2双原子分子的能级
5.3双原子分子的光谱
5.4拉曼散射
*5.5双原子分子的电子态
第6章固体物理概述
6.1固体的分类与结合
6.2晶体结构学基础
6.3金属自由电子气模型
6.4能带理论基础
6.5半导体
第7章原子核物理概论
7.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7.2核力和壳层模型
7.3原子核衰变
7.4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反应和核能
7.5辐射剂量防护简述
第8章粒子物理简介
8.1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8.2粒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8.3强子的夸克模型
8.4守恒律
8.5标准模型简介
习题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附录Ⅰ元素周期表
附录Ⅱ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常数
名词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叉学科基础物理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原子物理学》还通过引入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资料,包括著名科学家的照片及其原创性成果的介绍,还有一些实验装置的照片,增强了物理学理论的真实感和生动感。
作者简介
朱林繁,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199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碰撞谱学、X射线散射谱学及光谱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子课题多项。与合作者一起,首次把非共振x射线散射实验技术应用于原子分子的能级结构和动力学参数研究。在原子分子的动力学参数的准确测量及碰撞激发机制方面做出了有特色的工作。目前已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所作物理工作获得安徽省2004年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07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支持计划”。彭新华,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理学博士。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多特蒙德大学从事合作研究,之后继续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2008年4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同时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原子模型初探
1.1原子论及原子的一般特性
1.2电子的发现和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1.3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原子模型
1.4玻尔原子模型
1.5类氢原子体系
1.6弗兰克—赫兹实验
附录1—1卢瑟福散射公式
第2章量子力学基础
2.1光的波粒二象性
2.2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2.3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2.4不确定关系
2.5算符
2.6势阱
2.7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解
2.8量子数的物理解释
2.9中心势近似
2.10选择定则
附录2—1瑞利—金斯公式的推导
附录2—2普朗克公式的推导
附录2—3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的选择定则
附录2—4磁量子数m的选择定则
第3章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
3.1电子自旋
3.2泡利不相容原理
3.3原子的壳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3.4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3.5单电子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
3.6LS耦合和jj耦合
3.7双电子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
3.8X射线和原子的内壳层能级
附录3—1氢原子的精细结构
附录3—2多电子的LS耦合
第4章外场中的原子
4.1塞曼效应
*4.2磁共振技术
*4.3原子频标
4.4斯塔克效应
附录4—1塞曼效应的偏振特性
第5章双原子分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
5.1分子的形成和化学键
5.2双原子分子的能级
5.3双原子分子的光谱
5.4拉曼散射
*5.5双原子分子的电子态
第6章固体物理概述
6.1固体的分类与结合
6.2晶体结构学基础
6.3金属自由电子气模型
6.4能带理论基础
6.5半导体
第7章原子核物理概论
7.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7.2核力和壳层模型
7.3原子核衰变
7.4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反应和核能
7.5辐射剂量防护简述
第8章粒子物理简介
8.1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8.2粒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8.3强子的夸克模型
8.4守恒律
8.5标准模型简介
习题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附录Ⅰ元素周期表
附录Ⅱ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常数
名词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ISBN | 9787312037177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朱林繁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