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扶桑论评:在日华人学者的观察与思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任云,樱美林大学经济经营学系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并留校任教,1993年留学日本,1999年毕业于樱美林大学大学院国际学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学术博士)并留校工作。专业:比较经济制度分析。刘敬文,樱美林大学经济经营学系教授。1981年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经济学硕士),曾任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教授,1988年赴日,1994年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后期课程修了。历任日本家计研究所上席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讲师,青森中央学院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亚洲经济和国际企业战略。孙久富,城西国际大学国际文化学部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辽宁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1987年作为日本政府国费留学生赴日留学。1992年获日本上代文学研究奖。1993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2013年任教于大阪相爱大学人文学部。
目录
序言
前言
经济与社会
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与前景展望
日本式企业管理的生成及其内涵特征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15年来改革之路及可持续战略探寻
中日交流与外交
王国维与京都大学的中国戏曲研究——梅兰芳首次访日公演之剧评分析
新中国对日文化外交的起源——以1954年日本学术文化访华团为中心
中日航空交涉与台湾问题
语言与文学
中日两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之比较——风土·美感·文艺观
从散文与韵文的关系看日本古代散文的形成与发展
语言接触与日本的外来词汇
作者简介
文摘
版权页:
尽管产业别工会的机制在战后特定时期、特定产业内得到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它并没有取代企业内工会机制的主导地位。1945—1955年,是日本劳动运动风起云涌的高潮时期。其中,三井矿山的劳资纷争以其激进而赫赫有名,并以劳资双方蒙受巨大损失而告终。出于对该纷争的反省,1955年建立的日本生产性本部提出了“劳资协议制”方案,为劳资双方广泛接受。由于日本经济由恢复转向高速增长,企业员工的实际工资出现了急速提高的趋势,劳资双方全面对立的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等待外部工会支援的必要性也随之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内工会机制的发挥成为主流。
企业内工会机制,主要体现在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通过与资方的充分协商来实现包括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的改善等在内的相关利益。经营方面则更侧重在劳资协调的基础上,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心和工作热忱,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特别是现场管理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全员管理的效率。图1所列人事劳务管理的9个项目中,劳资关系、福利待遇、安全卫生3项为狭义的劳务管理的基本范畴,其他6项为狭义的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以劳资协议为基础的劳务管理已成为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以丰田汽车为例,劳资双方于19世纪50年代就签署了《劳资宣言》。其主要内容是:①通过汽车产业的兴隆,促进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②劳资关系以相互信赖为基础;③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谋求企业的繁荣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该宣言签署之后,丰田开始实施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制度,在经营协议会的框架下,经营管理者与工会代表定期举行会议,探讨公司经营管理的大政方针。与此同时,丰田汽车工会活动纲领的主旋律也由斗争转为协调,其要点为:①维护和改善劳动条件;②自主、民主式运营;③员工生活的安定和企业的发展相当于汽车的双轮,缺一不可;④以友谊和信义为基调,相互依存。劳资协调体制的建立,不仅杜绝了大规模劳资纠纷的产生,而且为丰田汽车的全员质量管理模式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扶桑论评:在日华人学者的观察与思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任云,樱美林大学经济经营学系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并留校任教,1993年留学日本,1999年毕业于樱美林大学大学院国际学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学术博士)并留校工作。专业:比较经济制度分析。刘敬文,樱美林大学经济经营学系教授。1981年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经济学硕士),曾任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教授,1988年赴日,1994年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后期课程修了。历任日本家计研究所上席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讲师,青森中央学院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亚洲经济和国际企业战略。孙久富,城西国际大学国际文化学部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辽宁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1987年作为日本政府国费留学生赴日留学。1992年获日本上代文学研究奖。1993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2013年任教于大阪相爱大学人文学部。
目录
序言
前言
经济与社会
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与前景展望
日本式企业管理的生成及其内涵特征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15年来改革之路及可持续战略探寻
中日交流与外交
王国维与京都大学的中国戏曲研究——梅兰芳首次访日公演之剧评分析
新中国对日文化外交的起源——以1954年日本学术文化访华团为中心
中日航空交涉与台湾问题
语言与文学
中日两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之比较——风土·美感·文艺观
从散文与韵文的关系看日本古代散文的形成与发展
语言接触与日本的外来词汇
作者简介
文摘
版权页:
尽管产业别工会的机制在战后特定时期、特定产业内得到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它并没有取代企业内工会机制的主导地位。1945—1955年,是日本劳动运动风起云涌的高潮时期。其中,三井矿山的劳资纷争以其激进而赫赫有名,并以劳资双方蒙受巨大损失而告终。出于对该纷争的反省,1955年建立的日本生产性本部提出了“劳资协议制”方案,为劳资双方广泛接受。由于日本经济由恢复转向高速增长,企业员工的实际工资出现了急速提高的趋势,劳资双方全面对立的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等待外部工会支援的必要性也随之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内工会机制的发挥成为主流。
企业内工会机制,主要体现在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通过与资方的充分协商来实现包括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的改善等在内的相关利益。经营方面则更侧重在劳资协调的基础上,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心和工作热忱,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特别是现场管理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全员管理的效率。图1所列人事劳务管理的9个项目中,劳资关系、福利待遇、安全卫生3项为狭义的劳务管理的基本范畴,其他6项为狭义的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以劳资协议为基础的劳务管理已成为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以丰田汽车为例,劳资双方于19世纪50年代就签署了《劳资宣言》。其主要内容是:①通过汽车产业的兴隆,促进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②劳资关系以相互信赖为基础;③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谋求企业的繁荣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该宣言签署之后,丰田开始实施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制度,在经营协议会的框架下,经营管理者与工会代表定期举行会议,探讨公司经营管理的大政方针。与此同时,丰田汽车工会活动纲领的主旋律也由斗争转为协调,其要点为:①维护和改善劳动条件;②自主、民主式运营;③员工生活的安定和企业的发展相当于汽车的双轮,缺一不可;④以友谊和信义为基调,相互依存。劳资协调体制的建立,不仅杜绝了大规模劳资纠纷的产生,而且为丰田汽车的全员质量管理模式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ISBN | 7516175447,9787516175446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任云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