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日本对华"经济联系战略"批判性分析》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仙飞,1975年7月生于福建仙游,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后,现就职于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篇。已出版专著一部。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项。王毛平,1975年2月生于山西吕梁,中共中央党校法学硕士,日本京都大学法学研修,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厦门大学与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法学博士。
目录
导论
第一章“经济联系战略”理论
第一节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的互动机制
第二节“经济联系战略”理论
第三节日本对华“经济联系战略”
第二章冷战时期积极的“经济联系战略”的启动与展开(1979—1989)
第一节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中日经贸合作情况
第二节日本对华“经济联系战略”产生的背景
第三节对华“经济联系战略”的正式启动与展开
第四节“经济联系战略”的背景分析
第五节“经济联系战略”的效果分析
第三章后冷战时期积极与消极并用的对华“经济联系战略”(1989—2000)
第一节ODA的政治化趋势
第二节积极与消极并用“经济联系战略”的实践
第三节经济制裁的政治分析
第四节经济制裁的失败与经济合作的市场机制化
第四章21世纪初日本对华“经济联系战略”的调整
第一节日本对华战略目标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日本对华ODA战略的调整
第三节对华“经济联系战略”的调整与战略重点的转移
第四节相互依存的深化与“权力”的均衡化
第五章日本式“经济协力”——对华“经济联系战略”的批判性分析
第一节国际格局多极化进程的加速
第二节后危机时期中日两国战略关系预估
第三节中日经济依存与政治合作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二 日本“经济联系战略”手段的实现方式
作为“经济联系战略”具体手段的日本“对外经济协力”一般由政府开发援助( ODA)、其他政府资金(OOF)、民间经济合作构成。政府开发援助有双边间的无偿资金提供、技术合作、日元贷款和通过国际机构的援助。其他政府资金有出口信用、直接投资金融、对国际机构的融资等。民间经济合作有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出口信用、对国际机构的融资等。其中,政策手段的中枢是政府开发援助和其他政府资金。政府资金的提供大体可分为日本输出入银行以及日本开发银行的融资制度和海外协力基金( OECF)的融资制度。输银主要负责进出口金融、投资金融、资源开发贷款以及包括资金还流计划的其他政府资金;基金负责日元贷款。政府对于民间资金没有直接的管制权限,但是可以提供积极条件或者进行引导。相对于其他政府资金主要作为达成经济目标的手段被使用的倾向,政府开发援助不仅仅是经济的目标,也被用来为达成政治的、安全保障上的目标的手段使用。但是,各种资金根据情况不同,有时也被联合、交错运用。
上述政策手段根据使用方法可分为促进的方式与抑制的方式。促进的方式是指对于对方的合适的行为乃至于受欢迎的行为,作为报酬而采用或者约定采用的政策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来奖励或者诱导该种行为的计划或者手续,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援助,如侵害人权国在人权状况得到改善时给予援助即是如此。另外,也包括不是直接地提供经济利益,而是间接地进行利益的诱导,如对象国的经济政策在容易发生挫折的情况下,从侧面给予资金援助使对象国的政策能够持续、保证进入己方市场来促进对象国融人世界经济、支持对象国加盟IMF、WTO等国际机构和国际经济组织等。抑制性方式是指对于对方的不当的行为乃至于不受欢迎的行为,强制地采用或者威胁采用政策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来中止或变更该种行为的计划或手续。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制裁。经济制裁既有积极地施加压力的行为方式,如经济关系的断绝、援助停止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冷战时期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政策,其政策的基本理念就是“否定”对方的存在。
《日本对华"经济联系战略"批判性分析》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仙飞,1975年7月生于福建仙游,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后,现就职于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篇。已出版专著一部。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项。王毛平,1975年2月生于山西吕梁,中共中央党校法学硕士,日本京都大学法学研修,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厦门大学与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法学博士。
目录
导论
第一章“经济联系战略”理论
第一节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的互动机制
第二节“经济联系战略”理论
第三节日本对华“经济联系战略”
第二章冷战时期积极的“经济联系战略”的启动与展开(1979—1989)
第一节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中日经贸合作情况
第二节日本对华“经济联系战略”产生的背景
第三节对华“经济联系战略”的正式启动与展开
第四节“经济联系战略”的背景分析
第五节“经济联系战略”的效果分析
第三章后冷战时期积极与消极并用的对华“经济联系战略”(1989—2000)
第一节ODA的政治化趋势
第二节积极与消极并用“经济联系战略”的实践
第三节经济制裁的政治分析
第四节经济制裁的失败与经济合作的市场机制化
第四章21世纪初日本对华“经济联系战略”的调整
第一节日本对华战略目标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日本对华ODA战略的调整
第三节对华“经济联系战略”的调整与战略重点的转移
第四节相互依存的深化与“权力”的均衡化
第五章日本式“经济协力”——对华“经济联系战略”的批判性分析
第一节国际格局多极化进程的加速
第二节后危机时期中日两国战略关系预估
第三节中日经济依存与政治合作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二 日本“经济联系战略”手段的实现方式
作为“经济联系战略”具体手段的日本“对外经济协力”一般由政府开发援助( ODA)、其他政府资金(OOF)、民间经济合作构成。政府开发援助有双边间的无偿资金提供、技术合作、日元贷款和通过国际机构的援助。其他政府资金有出口信用、直接投资金融、对国际机构的融资等。民间经济合作有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出口信用、对国际机构的融资等。其中,政策手段的中枢是政府开发援助和其他政府资金。政府资金的提供大体可分为日本输出入银行以及日本开发银行的融资制度和海外协力基金( OECF)的融资制度。输银主要负责进出口金融、投资金融、资源开发贷款以及包括资金还流计划的其他政府资金;基金负责日元贷款。政府对于民间资金没有直接的管制权限,但是可以提供积极条件或者进行引导。相对于其他政府资金主要作为达成经济目标的手段被使用的倾向,政府开发援助不仅仅是经济的目标,也被用来为达成政治的、安全保障上的目标的手段使用。但是,各种资金根据情况不同,有时也被联合、交错运用。
上述政策手段根据使用方法可分为促进的方式与抑制的方式。促进的方式是指对于对方的合适的行为乃至于受欢迎的行为,作为报酬而采用或者约定采用的政策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来奖励或者诱导该种行为的计划或者手续,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援助,如侵害人权国在人权状况得到改善时给予援助即是如此。另外,也包括不是直接地提供经济利益,而是间接地进行利益的诱导,如对象国的经济政策在容易发生挫折的情况下,从侧面给予资金援助使对象国的政策能够持续、保证进入己方市场来促进对象国融人世界经济、支持对象国加盟IMF、WTO等国际机构和国际经济组织等。抑制性方式是指对于对方的不当的行为乃至于不受欢迎的行为,强制地采用或者威胁采用政策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来中止或变更该种行为的计划或手续。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制裁。经济制裁既有积极地施加压力的行为方式,如经济关系的断绝、援助停止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冷战时期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政策,其政策的基本理念就是“否定”对方的存在。
ISBN | 7516144053,9787516144053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李仙飞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