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韩国人类学百年》翻译成中文版不仅可以深化对朝鲜半岛人类学的认识,还有助于借鉴他们的长处,推动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创新,也是中国首部由韩文翻译成中文的人类学著作,对推动我国人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韩国)全京秀 译者:崔海洋 杨洋
全京秀,教授,人类学博士,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特聘教授,世界知名东南亚问题专家,韩国首尔大学名誉教授,日本京都人类与自然研究院项目评估委员会,琉球群岛—冲绳研究会会长,现代文献目录研究会会长,东南亚人类学会会长。曾任韩国文化人类学会会长,韩国旅游人类学创始人。共发表论文300余篇,著作40余部,其代表作有“韩国人类学年”、“环境人类”、“文化旅游”等。
崔海洋,男,朝鲜族,1972年生,博士、教授,现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韩国研究所所长,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省级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延边大学医学院麻醉专业,1999年留学韩国国际神学大学院大学获宗教学硕士学位,2004年考入云南大学攻读民族生态学方向博士学位,师从我国民族生态学奠基人之一的尹绍亭教授,2011年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做旅游地理方向博士后研究,师从旅游地理专家陈田教授,2011—2012年挂任贵州省黔东南州旅游局副局长,先后担任韩国人类学会海外理事,韩国国立全北大学特聘教授,贵州省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理事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自2004年调入贵州大学工作以来,2007年破晋升副教授、2009年破晋升教授,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省级项目余项,出版了《人与稻田》《双鱼的秘密》《环境、人类、亲和》专著3部。
目录
第一章 韩国人类学的基础
第一节 研究的范围
第二节 笔者眼中的人类学
第二章 殖民统治和韩国人类学
第一节 韩国人类学的黎明:近代性和近代化的并存
一、高义骏的文化论
二、外国人类学对韩国的关注
三、迟来的体现正统性的努力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人类学知识的运用
第三节 学院派人类学的出现
一、官方派
二、在野派
三、讲坛派
四、台北帝大和京城帝大的比较
第四节 朝鲜民俗学会的综合力
第五节 活跃在人类学边缘的学者
第三章 人类学专门化的短暂复兴期:解放和战争期间
第一节 国立民族博物馆与石南
第二节 朝鲜人类学会到大韩人类学会
第三节 “宋锡夏、孙晋泰”
第四节 人类学科的始终:从“京城大学”到“国立首尔大学”
第四章 韩国人类学的发展潮流
第一节 人类学思想的复兴
第二节 朝鲜学界的动向:从“社会主义民俗学”到“主体思想民俗学”
第三节 中国东朝鲜族的民俗学
第四节 现阶段韩国人类学的国内倾向
第五节 制度性的变化:学会与学科
第六节 外国学界的韩国研究
一、欧美
二、日本
第七节 人类学方法与研究的扩张
一、解剖学的体质人类学
二、教育人类学
三、文化看护学
四、考古学界的人类学式考古学
五、音乐人类学
六、其他领域的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韩国人类学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有关既往以来“学史”类的意见
第二节 在韩国何为人类学:从分离到统合
第三节 概要和结束语
附录
附录1 关于19世纪末欧美的韩国人类学研究
附录2 著作目录基本数据(1946—1995年),按作者分类
附录3 美国大学收藏的韩国人类学关系博士论文(1987—1995年)
附录4 日本方面的韩国研究文献目录(1966—1995年)
附录5 日本“过客会”的研究活动
One Hundred Years of Korean Anthropology
Abstract:A Proposalfor the Future Korean Anthropology
文摘
版权页:
泉靖一是彻底的城大人,是《城大文学》(1936年,1月创刊,同人杂志,6次连载)的主导会员。他在《城大文学》第1册4号中发表了有关文化人类学的文章《五叔——旱田的故事》,这是他从文学青年转向人类学思考的重要转折点。他同时也是“映书鉴赏会”(1934年)的会员,还是,936年4月创办的《城大新闻》编制委员中的核心人物,在“城大文化祭”(十周年学生文化纪念活动,1936年12月3—6日)中担任讲演会会长。此外,他也曾活跃于翱翔机同好会(1935年创立)。
在咸镜道的冠帽连山登攀(1934年)过程中,泉靖一对火田民及其民族学性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35年升学到京城帝国大学法文学部国文科,并作为城大山岳部的队长组织了济州岛汉拿山的攀登。在这次攀登过程中,一起登山的队员不幸遇难。这件事让泉靖一第一次接触到当地的神托。在济州岛攀登事件的影响下,一心想专攻社会学的泉靖一找到秋叶隆教授(1936年),并在其指导下读完了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西太平洋的远洋航海者》,之后开始了在中国北部的旅行。再之后,他转到法文学部哲学科专注于宗教学、社会学研究。1936年夏天,泉靖一开始了对大兴安岭东南部鄂伦春族的研究旅行,此次研究结果被直接刊登在《京城日报》上。而且,关于大兴安岭的论文还以《大兴安岭东南部鄂伦春族踏查报告》为题目刊登在《民族学研究》(1937年)上。
泉靖一跟随出差的父亲开始了中国旅行,并在1937年秋天加入了由秋叶隆和赤松智城带领的蒙古研究。就在那时,他留下了关于赫哲族的研究成果。1938年作为毕业论文,他发表的是《济州岛——其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毕业后,他被任命为京城帝国大学法文学部的助理。同年秋天服兵役后,在滑雪部队担任教官。1941年,回到京城帝大在理工学部兼任助理及书记。任京城帝大学生主事助理后,1945年作为东大学大陵资源科学研究所的受雇者进行了对北京等地域的调查研究,在回国的路上收到了日本战败的消息。
《韩国人类学百年》翻译成中文版不仅可以深化对朝鲜半岛人类学的认识,还有助于借鉴他们的长处,推动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创新,也是中国首部由韩文翻译成中文的人类学著作,对推动我国人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韩国)全京秀 译者:崔海洋 杨洋
全京秀,教授,人类学博士,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特聘教授,世界知名东南亚问题专家,韩国首尔大学名誉教授,日本京都人类与自然研究院项目评估委员会,琉球群岛—冲绳研究会会长,现代文献目录研究会会长,东南亚人类学会会长。曾任韩国文化人类学会会长,韩国旅游人类学创始人。共发表论文300余篇,著作40余部,其代表作有“韩国人类学年”、“环境人类”、“文化旅游”等。
崔海洋,男,朝鲜族,1972年生,博士、教授,现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韩国研究所所长,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省级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延边大学医学院麻醉专业,1999年留学韩国国际神学大学院大学获宗教学硕士学位,2004年考入云南大学攻读民族生态学方向博士学位,师从我国民族生态学奠基人之一的尹绍亭教授,2011年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做旅游地理方向博士后研究,师从旅游地理专家陈田教授,2011—2012年挂任贵州省黔东南州旅游局副局长,先后担任韩国人类学会海外理事,韩国国立全北大学特聘教授,贵州省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理事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自2004年调入贵州大学工作以来,2007年破晋升副教授、2009年破晋升教授,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省级项目余项,出版了《人与稻田》《双鱼的秘密》《环境、人类、亲和》专著3部。
目录
第一章 韩国人类学的基础
第一节 研究的范围
第二节 笔者眼中的人类学
第二章 殖民统治和韩国人类学
第一节 韩国人类学的黎明:近代性和近代化的并存
一、高义骏的文化论
二、外国人类学对韩国的关注
三、迟来的体现正统性的努力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人类学知识的运用
第三节 学院派人类学的出现
一、官方派
二、在野派
三、讲坛派
四、台北帝大和京城帝大的比较
第四节 朝鲜民俗学会的综合力
第五节 活跃在人类学边缘的学者
第三章 人类学专门化的短暂复兴期:解放和战争期间
第一节 国立民族博物馆与石南
第二节 朝鲜人类学会到大韩人类学会
第三节 “宋锡夏、孙晋泰”
第四节 人类学科的始终:从“京城大学”到“国立首尔大学”
第四章 韩国人类学的发展潮流
第一节 人类学思想的复兴
第二节 朝鲜学界的动向:从“社会主义民俗学”到“主体思想民俗学”
第三节 中国东朝鲜族的民俗学
第四节 现阶段韩国人类学的国内倾向
第五节 制度性的变化:学会与学科
第六节 外国学界的韩国研究
一、欧美
二、日本
第七节 人类学方法与研究的扩张
一、解剖学的体质人类学
二、教育人类学
三、文化看护学
四、考古学界的人类学式考古学
五、音乐人类学
六、其他领域的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韩国人类学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有关既往以来“学史”类的意见
第二节 在韩国何为人类学:从分离到统合
第三节 概要和结束语
附录
附录1 关于19世纪末欧美的韩国人类学研究
附录2 著作目录基本数据(1946—1995年),按作者分类
附录3 美国大学收藏的韩国人类学关系博士论文(1987—1995年)
附录4 日本方面的韩国研究文献目录(1966—1995年)
附录5 日本“过客会”的研究活动
One Hundred Years of Korean Anthropology
Abstract:A Proposalfor the Future Korean Anthropology
文摘
版权页:
泉靖一是彻底的城大人,是《城大文学》(1936年,1月创刊,同人杂志,6次连载)的主导会员。他在《城大文学》第1册4号中发表了有关文化人类学的文章《五叔——旱田的故事》,这是他从文学青年转向人类学思考的重要转折点。他同时也是“映书鉴赏会”(1934年)的会员,还是,936年4月创办的《城大新闻》编制委员中的核心人物,在“城大文化祭”(十周年学生文化纪念活动,1936年12月3—6日)中担任讲演会会长。此外,他也曾活跃于翱翔机同好会(1935年创立)。
在咸镜道的冠帽连山登攀(1934年)过程中,泉靖一对火田民及其民族学性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35年升学到京城帝国大学法文学部国文科,并作为城大山岳部的队长组织了济州岛汉拿山的攀登。在这次攀登过程中,一起登山的队员不幸遇难。这件事让泉靖一第一次接触到当地的神托。在济州岛攀登事件的影响下,一心想专攻社会学的泉靖一找到秋叶隆教授(1936年),并在其指导下读完了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西太平洋的远洋航海者》,之后开始了在中国北部的旅行。再之后,他转到法文学部哲学科专注于宗教学、社会学研究。1936年夏天,泉靖一开始了对大兴安岭东南部鄂伦春族的研究旅行,此次研究结果被直接刊登在《京城日报》上。而且,关于大兴安岭的论文还以《大兴安岭东南部鄂伦春族踏查报告》为题目刊登在《民族学研究》(1937年)上。
泉靖一跟随出差的父亲开始了中国旅行,并在1937年秋天加入了由秋叶隆和赤松智城带领的蒙古研究。就在那时,他留下了关于赫哲族的研究成果。1938年作为毕业论文,他发表的是《济州岛——其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毕业后,他被任命为京城帝国大学法文学部的助理。同年秋天服兵役后,在滑雪部队担任教官。1941年,回到京城帝大在理工学部兼任助理及书记。任京城帝大学生主事助理后,1945年作为东大学大陵资源科学研究所的受雇者进行了对北京等地域的调查研究,在回国的路上收到了日本战败的消息。
ISBN | 7513038791,9787513038799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 全京秀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