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台湾传记文学书系·大师经典丛书(套装共4册)》包括《从晚清到民国》《民国三大校长》《再见大师》《我们的朋友胡适之》共四册。《台湾传记文学书系·大师经典丛书(套装共4册)》特点:1.中国现代史丰富的宝库,海内外史学界公认的“民国史长城”——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珍藏内容大陆首度完整呈现!
第壹辑《从晚清到民国》《再见大师》《民国三大校长》《我们的朋友胡适之》重磅上市!
2.《晚清七十年》当年引得无数赞誉!尘封十年,重装再现,无数史学爱好者的福音!
3.唐德刚“历史三峡论”集大成之作,中国近代史必读之书!
“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晚清七十年,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之困境,我们为何如此之曲折?中国能否如唐德刚所言,在本世纪中期完成社会文化大转型?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唐德刚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作品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目录
《从晚清到民国》目录:
1 / 自序
001 / 第一章 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
论帝国主义与晚清外患 /002
023 / 第二章 太平天国
一、论晚清周期性内乱与洪杨悲剧 /024
二、太平开国故事再检讨 /034
三、预言书中的洪、杨 /051
四、“四不像”的洪杨割据 /056
五、两次“长征”,两番“寸磔” /076
089 / 第三章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百年祭 /090
二、慈禧太后和她的颐和园 /108
三、为黄海血战平反 /128
四、一百年后回看戊戌变法 / 149
五、解剖康有为 / 156
六、“新学伪经”和“托古改制” / 166
七、公车上书和保国保种 / 174
八、那变不了法、改不了制的一百天 / 190
205 / 第四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一、传教·信教·吃教·反教形形色色平议 / 206
二、 列强刺激·太后玩火·端王窃政·群运出轨 / 226
三、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始末 / 248
四、不堪一击的拳民与七国杂牌军 265
五、“门户开放”取代“列国瓜分” / 279
305 / 第五章 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
一、从中原世族到朝鲜监国 / 306
二、乱世抓枪杆,有枪便有权 / 323
三、卷入三大危机、一项运动 / 336
四、细说辛亥革命 / 352
五、同盟会是个革命大拼盘 / 364
六、 鞑虏易驱,民国难建 / 375
……
《民国三大校长》
《再见大师》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文摘
版权页:
他们都是一批“苟富贵、毋相忘”的陈胜、吴广。有的(如洪如杨)或许更是具有“特异功能”,能与“上帝”通话的土宗教组织家如张角者流。一旦信徒蚁附,法号严明,面对着一个瘫痪无能的政府,恶贯满盈的社会,他们就密谋造反了。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背景。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前例也是找不完的。至于他们的“蓄发易服”号称“长毛”,也不过是一种传统形式而已。盖清朝入关之初,颁剃发易服之令,曾遭到汉民族的激烈抵抗。但是在“留发不留头”的严令之下镇反肃反搞了两百年,我们也就阿Q一下,“男降女不降”了。“男降”者留头不留发也;“女不降”者,管你满虏大脚,我仍爱其“三寸金莲”也。
可是中国毕竟太大。尽管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也吓不倒我们那躲在南岭深山里的客家同胞。他们反其道而行,偏要搞个女降男不降。女降者,客家妇女与满洲姐妹认同,大家都保留了“天足”(客家不裹小脚);男不降者,男子保留了明代衣冠——蓄发道袍。蒙上帝恩召时,亦无须像一般“生降死不降”的汉族弟兄去“翘辫子”也。
这便是我们“太平天国”君臣的“长毛”佳名之所以然,也是太平宫廷“满朝朱紫”服式的来源。
曾国藩兄弟打垮了“长毛”,他们也毁弃了“上国衣冠”。马君武诗人说:“百看不厌古时装。”“太平”之后,这种“古时装”就只有让一些京戏伶人和票友仕女,穿着到舞台上去过瘾了。
“太平天国”兴亡年表
“太平天国”是个大题目,剪裁不易。但是洪秀全究竟是一朝天子。太史公如复生今日,洪传亦应以“本纪”出之。拙著只拟略述之。在评其得失之前,本篇且列个简单的年表,以志其兴亡岁月如后:
1814年1月1日(清嘉庆十八年癸酉,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生于广东花县,属鸡,家境贫寒。
1829年:秀全16岁 ,赴广州应试落第。
1836年:秀全23岁,广州再落第。在街头收到宣传基督教小册子梁发著《劝世良言》,未读、藏之。
1837年:秀全24岁。洪老童生在广州三度落第。返家沮丧。卧病、“升天”、见“上帝”和“耶稣”。始读《劝世良言》。
1844年:秀全31岁。与冯云山往广西贵县传教。
1847年:秀全34岁,赴广州投美教士罗孝全(I.J.Roberts)受教义,为同门教徒排挤,未受洗而归。再往广西桂平、紫荆山一带传教。组织“拜上帝会”,有信徒3000人。开始与清军冲突。
1851年:秀全38岁。1月11日纠合伙伴起义于桂平县之金田村。3月建“太平天国”,秀全自称天王。9月克永安州。12月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东王总其成。
1852年:太平军克全州。南王战死。入湖南克郴州,攻长沙不利,西王战死。克岳阳练水师。
1853年:1月克武昌。2月弃武昌,顺流克安庆、芜湖。3月20日 陷南京,改名天京。遣林凤祥、李开芳北伐不利。清军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与太平军对峙。
1854年:曾国藩始练“湘军”有成。颁《讨粤匪檄》。全军出击,与太平军形成拉锯战。
1856年:秋,太平诸王腐化、内讧。北王杀东王,天王诛北王,株连甚众。
1857年:翼王避祸出走,后死于蜀。太平开国元勋一时俱尽,朝政沦入洪氏家族“四人帮”之手,危亡立见,距建国不过六年耳。
1858—1864年:太平朝政窳劣不堪,封“王”2000余人。由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率领与清室湘军、新建淮军及英美雇佣兵(常胜军)作殊死战,终不敌。
1864年:6月1日,秀全自杀,年始50。7月19日天京为清军攻破。太平天国亡,前后14年。如何短命若此?下篇再详论之。
《台湾传记文学书系·大师经典丛书(套装共4册)》包括《从晚清到民国》《民国三大校长》《再见大师》《我们的朋友胡适之》共四册。《台湾传记文学书系·大师经典丛书(套装共4册)》特点:1.中国现代史丰富的宝库,海内外史学界公认的“民国史长城”——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珍藏内容大陆首度完整呈现!
第壹辑《从晚清到民国》《再见大师》《民国三大校长》《我们的朋友胡适之》重磅上市!
2.《晚清七十年》当年引得无数赞誉!尘封十年,重装再现,无数史学爱好者的福音!
3.唐德刚“历史三峡论”集大成之作,中国近代史必读之书!
“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晚清七十年,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之困境,我们为何如此之曲折?中国能否如唐德刚所言,在本世纪中期完成社会文化大转型?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唐德刚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作品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目录
《从晚清到民国》目录:
1 / 自序
001 / 第一章 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
论帝国主义与晚清外患 /002
023 / 第二章 太平天国
一、论晚清周期性内乱与洪杨悲剧 /024
二、太平开国故事再检讨 /034
三、预言书中的洪、杨 /051
四、“四不像”的洪杨割据 /056
五、两次“长征”,两番“寸磔” /076
089 / 第三章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百年祭 /090
二、慈禧太后和她的颐和园 /108
三、为黄海血战平反 /128
四、一百年后回看戊戌变法 / 149
五、解剖康有为 / 156
六、“新学伪经”和“托古改制” / 166
七、公车上书和保国保种 / 174
八、那变不了法、改不了制的一百天 / 190
205 / 第四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一、传教·信教·吃教·反教形形色色平议 / 206
二、 列强刺激·太后玩火·端王窃政·群运出轨 / 226
三、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始末 / 248
四、不堪一击的拳民与七国杂牌军 265
五、“门户开放”取代“列国瓜分” / 279
305 / 第五章 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
一、从中原世族到朝鲜监国 / 306
二、乱世抓枪杆,有枪便有权 / 323
三、卷入三大危机、一项运动 / 336
四、细说辛亥革命 / 352
五、同盟会是个革命大拼盘 / 364
六、 鞑虏易驱,民国难建 / 375
……
《民国三大校长》
《再见大师》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文摘
版权页:
他们都是一批“苟富贵、毋相忘”的陈胜、吴广。有的(如洪如杨)或许更是具有“特异功能”,能与“上帝”通话的土宗教组织家如张角者流。一旦信徒蚁附,法号严明,面对着一个瘫痪无能的政府,恶贯满盈的社会,他们就密谋造反了。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背景。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前例也是找不完的。至于他们的“蓄发易服”号称“长毛”,也不过是一种传统形式而已。盖清朝入关之初,颁剃发易服之令,曾遭到汉民族的激烈抵抗。但是在“留发不留头”的严令之下镇反肃反搞了两百年,我们也就阿Q一下,“男降女不降”了。“男降”者留头不留发也;“女不降”者,管你满虏大脚,我仍爱其“三寸金莲”也。
可是中国毕竟太大。尽管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也吓不倒我们那躲在南岭深山里的客家同胞。他们反其道而行,偏要搞个女降男不降。女降者,客家妇女与满洲姐妹认同,大家都保留了“天足”(客家不裹小脚);男不降者,男子保留了明代衣冠——蓄发道袍。蒙上帝恩召时,亦无须像一般“生降死不降”的汉族弟兄去“翘辫子”也。
这便是我们“太平天国”君臣的“长毛”佳名之所以然,也是太平宫廷“满朝朱紫”服式的来源。
曾国藩兄弟打垮了“长毛”,他们也毁弃了“上国衣冠”。马君武诗人说:“百看不厌古时装。”“太平”之后,这种“古时装”就只有让一些京戏伶人和票友仕女,穿着到舞台上去过瘾了。
“太平天国”兴亡年表
“太平天国”是个大题目,剪裁不易。但是洪秀全究竟是一朝天子。太史公如复生今日,洪传亦应以“本纪”出之。拙著只拟略述之。在评其得失之前,本篇且列个简单的年表,以志其兴亡岁月如后:
1814年1月1日(清嘉庆十八年癸酉,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生于广东花县,属鸡,家境贫寒。
1829年:秀全16岁 ,赴广州应试落第。
1836年:秀全23岁,广州再落第。在街头收到宣传基督教小册子梁发著《劝世良言》,未读、藏之。
1837年:秀全24岁。洪老童生在广州三度落第。返家沮丧。卧病、“升天”、见“上帝”和“耶稣”。始读《劝世良言》。
1844年:秀全31岁。与冯云山往广西贵县传教。
1847年:秀全34岁,赴广州投美教士罗孝全(I.J.Roberts)受教义,为同门教徒排挤,未受洗而归。再往广西桂平、紫荆山一带传教。组织“拜上帝会”,有信徒3000人。开始与清军冲突。
1851年:秀全38岁。1月11日纠合伙伴起义于桂平县之金田村。3月建“太平天国”,秀全自称天王。9月克永安州。12月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东王总其成。
1852年:太平军克全州。南王战死。入湖南克郴州,攻长沙不利,西王战死。克岳阳练水师。
1853年:1月克武昌。2月弃武昌,顺流克安庆、芜湖。3月20日 陷南京,改名天京。遣林凤祥、李开芳北伐不利。清军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与太平军对峙。
1854年:曾国藩始练“湘军”有成。颁《讨粤匪檄》。全军出击,与太平军形成拉锯战。
1856年:秋,太平诸王腐化、内讧。北王杀东王,天王诛北王,株连甚众。
1857年:翼王避祸出走,后死于蜀。太平开国元勋一时俱尽,朝政沦入洪氏家族“四人帮”之手,危亡立见,距建国不过六年耳。
1858—1864年:太平朝政窳劣不堪,封“王”2000余人。由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率领与清室湘军、新建淮军及英美雇佣兵(常胜军)作殊死战,终不敌。
1864年:6月1日,秀全自杀,年始50。7月19日天京为清军攻破。太平天国亡,前后14年。如何短命若此?下篇再详论之。
ISBN | 9787553803548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 唐德刚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