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建设研究(1949-1966) 7565026824,978756502682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建设研究(1949-1966)》重点关注了苏北地区水利建设中的社会动员问题,包括民工的动员、组织和施工管理方式,工资标准问题,以及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与办法、水利移民的安置问题。

名人推荐

一般说来,江苏的苏北地区和安徽的淮北地区,由于黄河与淮河两大河流的直接影响,千百年来饱受水患之害,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案例。本文的研究,全面记叙了“文革”以前苏北地区水利建设所取得的决定性成绩和“大跃进”的挫折,实现了对“文革”前苏北水利事业的客观总结。本文的特色是:第1,使用了丰富系统的历史档案;第二,指出了“大跃进”运动对苏北水利建设的特殊作用,体现了比较辩证的历史方法;第三,全文以水系变迁、水患危害为纲,以水利工程为目,纲举目张,经纬分明,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叙事的特点。与以往水利建设的著作相比较,本文有整体水平的明显提高。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良玉
作者以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对中共建国以后至“文革”前十七年中水利工程兴修和水患治理上的规划、投入、组织、动员、工程实施及其功效成败做了相对深入且系统的考察,其突出优点有三:(1)视角新颖,切入点有典型意义;(2)方法多元,有政治学、社会学的考察和分析;(3)评价中肯、客观。对苏北水利建设中的不切实际“左”的错误,尤其是“大跃进”时代用群众运动方式搞建设,不尊重客观规律所犯下的“冒进”错误以及所留下的后遗症有切实的反思,彰显了作者的良好史学素养。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申晓云
本文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秀之处:(1)全面、系统、清晰地展示了1949—1966年间苏北地区水利建设的历史面貌,拓展和深化了当代水利史的研究;(2)实事求是地肯定了中共中央领导水利建设事业而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对“大跃进”时期急躁冒进的失误和教训做了深刻总结;(3)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苏北水利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以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鉴,提供了如何完善苏北水利建设的思路,给人以深刻启迪。本文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分析的方法,史料翔实,论述全面,表明作者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学风。我认为这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苏民
作者依据大量的档案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以时间为轴,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为纬,充分梳理了苏北水利建设的进展、成效及经验教训,显示了作者良好的史学素养和史学意识,能够从一个个孤立的水利工程中,梳理出历史演进的脉络、社会变迁的轨道;能够客观地评论特定的历史事件,展现出一种负责的史学情怀;对社会动员的论述,显示作者良好的问题意识。论文资料翔实,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叙述流畅,达到了博士论文的水平。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胡发贵

作者简介

赵筱侠,1982年生,山东青岛人。2006年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鲁东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与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社会史研究。主持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水利‘大跃进’运动的历史考察”。在《江苏社会科学》《福建论坛》。《江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苏北地区概况及水系分布
第一节江苏的建置沿革
第二节苏北地区的水系变迁
一、宋、金以来黄河夺淮的历史
二、黄河夺淮对苏北水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淮河下游水系重大水利建设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淮河流域的严重灾情及治淮方针的确定
一、淮河流域的严重灾情
二、中共中央两次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
三、治淮方针与原则的确定
四、治淮委员会的成立与三次淮委会议的召开
五、治淮规划的编制
第二节国家治淮部署中的苏北水利工程——1949—1957年苏北治淮的成绩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苏北水利工程
二、“一五”计划时期的苏北水利工程
第三节苏北灌溉总渠的开挖
一、从淮河入海水道到苏北灌溉总渠
二、苏北灌溉总渠的兴建
三、遗留问题的解决
四、开挖入海水道的漫长历程
第四节三河闸的兴建
一、工程规划及技术设计
二、施工前的准备
三、三河闸工地的拼搏
第五节洪泽湖的综合治理
一、洪泽湖大堤的修复与改建
二、洪泽湖蓄水位之争
三、湖周地区的治理与开发
第六节淮河入江水道的整治
一、从暂时的尾闾到重要的泄水通道
二、清障以畅其流
三、筑堤以束水归槽
四、被“文革”打断的综合治理
第三章沂沭泗水系重大水利建设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沂沭泗流域的灾情及易灾原因
第二节流域规划的制定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治导会议
二、流域规划的制定与修正
第三节导沂重点工程的实施——新沂河的开挖与续建
一、河线查勘与工程设计
二、洪泛区挖出的新河道
三、三次续建工程
第四节苏鲁两省协力治水的成果——新沭河的开辟
一、开挖干河
二、河道加固工程
第四章里下河“锅底洼”的治理
第一节淮河下游的“锅底洼”
一、里下河地区的历史状况
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及易灾原因
第二节从治涝防洪到综合整治的治理思路
一、以治涝、防洪为主的治理规划
二、综合治理思路的形成
第三节里下河地区的工程布局
一、“四分开,两控制”
二、“大引,大排,大调度”
第五章“大跃进”对水利建设的特殊影响——江苏省的“水利大跃进”运动
第一节“大跃进”运动前后的国家形势
一、国内政治的发展形势
二、中央水利方针的制定
第二节江苏的水利跃进规划
一、最初的全省性水利规划便带有“冒进”性
二、极“左”方针在江苏的贯彻
三、高指标的“4月草案”
四、层层加码的“7月提纲”
第三节“大跃进”时期水利工程概述
一、防洪工程
二、排涝工程
三、灌溉工程
第四节“淮水北调,分淮入沂”工程
一、以“旱改水”为中心的农业改制
二、从盐河整治到淮水北调
三、工程的设计和规划:
四、“大跃进”时期苏北水利战线上的重头戏
第五节“引江济淮,江水北调”工程
一、从引江灌溉到江水北调
二、数易其稿的引江规划
三、引江河道的开挖
第六节遍地开花的大中型工程
一、骆马湖水库工程
二、石梁河水库灌区
三、入江水道上的万福闸
……
第六章“大跃进”时期江苏水利建设的败笔——梯级河网化运动
第七章江淮联动——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第八章苏北地区水利建设中的社会动员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无论是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还是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都涉及社会动员的问题。所谓的“社会动员”,就是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通过公众运动的方式,使某项政治方针、社会政策或者公益计划,成为社会公共理想、公共意志、公共目标、公共行为的完整的实现过程。水利建设中的社会动员,包括水利民工的动员与组织、水利民工的劳动报酬问题、水利工程的土地征用问题、房屋拆迁的补偿问题,以及水利移民的安置问题。本章拟分别阐述20世纪50年代前期和中期、“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苏北地区的水利建设在社会动员方面的不同政策,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当代特定时期的时代特点,以及水利建设中各种身份的普通农民的不同遭遇。
第一节 水利民工的动员与组织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的各项基础建设战线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何组织起数目庞大的民众参加基本建设,其中的社会动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就水利建设来讲,民工几乎全部来源于农民。对水利民工的社会动员,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工程开工之前,号召农民报名参加水利工程,并使报名人数达到计划所需数量,然后将农民从家里带到工地上去;第二个阶段,工程开工后,组织民工进行施工,并保证工程在预算工期内完成。
ISBN7565026824,9787565026829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筱侠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