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978703037788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可供从事磷酸铁锂材料生产和相关行业的科研及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电池发展历史
1.2锂离子电池简介
1.2.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1.2.2锂离子电池分类
1.2.3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
1.3锂离子电池特点
1.3.1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容量和电动势
1.3.2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特点
1.4锂离子电池中的主要材料
1.4.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4.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4.3锂离子电池其他材料
1.5本书的写作背景
1.6本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磷酸铁锂材料研究与发展历程
2.1磷酸铁锂材料发展历程
2.1.1磷酸铁锂材料简介
2.1.2磷酸铁锂材料和电池的应用
2.1.3磷酸铁锂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2.1.4磷酸铁锂材料的改进
2.1.5A123公司发展历程
2.2磷酸铁锂的专利情况
2.2.1美国和加拿大专利情况
2.2.2欧洲专利情况
2.2.3国内专利情况
2.3磷酸铁锂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2.3.1磷酸铁锂材料的晶体结构
2.3.2磷酸铁锂材料的碳包覆和掺杂效应
2.4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模型
参考文献
第3章磷酸铁锂材料制造所用生产设备
3.1生产设备要求
3.2混料设备
3.3干燥设备
3.4烧结设备
3.5粉碎设备
3.6筛分设备
3.7制氮机
3.8包装设备
参考文献
第4章草酸亚铁法制备磷酸铁锂材料
4.1合成原理
4.2主要合成原料
4.3合成工艺
4.3.1合成工艺特点
4.3.2合成过程分析
4.4合成材料的性能
4.4.1扣式电池性能
4.4.2材料的理化性能
4.4.3电池性能
参考文献
第5章碳热还原法制备磷酸铁锂材料
5.1合成原理
5.2主要合成原料
5.3合成工艺
5.3.1合成工艺特点
5.3.2合成过程分析
5.4合成材料的性能
5.4.1扣式电池性能
5.4.2材料的理化性能
5.4.3电池性能
参考文献
第6章水热法制备磷酸铁锂材料
6.1合成原理
6.2主要合成原料
6.3合成工艺
6.3.1合成工艺特点与研究近况
6.3.2合成过程分析
6.4合成材料的性能
6.4.1扣式电池性能
6.4.2材料的理化性能
6.4.3电池性能
参考文献
第7章磷酸铁锂材料的常规检验分析方法
7.1磷酸铁锂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检验方法
7.1.1磷酸铁锂材料锂元素分析方法
7.1.2磷酸铁锂材料铁元素检验方法
7.1.3磷酸铁锂材料碳含量检验方法
7.1.4磷酸铁锂材料磷元素分析方法
7.1.5磷酸铁锂材料pH测试方法
7.1.6磷酸铁锂材料水分测试方法
7.1.7磷酸铁锂材料杂质元素检验方法
7.2磷酸铁锂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7.2.1磷酸铁锂材料振实密度检测方法
7.2.2磷酸铁锂材料粒度分析与检验方法
7.2.3磷酸铁锂材料比表面积检测原理与方法
7.2.4磷酸铁锂材料电导率检验方法
7.3磷酸铁锂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7.3.1实验室磷酸铁锂扣式电池制造方法
7.3.2磷酸铁锂材料放电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
7.3.3磷酸铁锂材料循环性能
7.3.4磷酸铁锂材料电化学性能判断指标
7.4磷酸铁锂材料实际应用评价
7.4.1磷酸铁锂材料制浆性能
7.4.2磷酸铁锂材料浆料稳定评价方法
7.4.3磷酸铁锂材料涂布加工性能
7.4.4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加工性能
7.4.5磷酸铁锂材料实际容量发挥
7.4.6磷酸铁锂材料倍率性能
7.4.7磷酸铁锂材料自放电性能
7.4.8磷酸铁锂材料低温放电性能
7.4.9磷酸铁锂材料高温储存性能
7.4.10磷酸铁锂材料在电池内稳定性能
参考文献
第8章磷酸铁锂材料其他特征性能分析
8.1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8.1.1磷酸铁锂材料的循环伏安法测量
8.1.2磷酸铁锂材料的交流阻抗谱测量
8.2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子显微镜微观形貌分析
8.2.1磷酸铁锂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形貌分析
8.2.2磷酸铁锂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微观形貌分析
8.3磷酸铁锂材料的表面能
8.3.1表面能测试原理
8.3.2表面能测试数据分析
8.4磷酸铁锂材料的铁溶解性测量
8.4.1磷酸铁锂材料在常温水中的溶解性
8.4.2磷酸铁锂材料在高温水中的溶解性
8.4.3磷酸铁锂材料在高温电解液中的溶解性
8.5磷酸铁锂材料的谱学特征
8.5.1磷酸铁锂材料的红外光谱测量
8.5.2磷酸铁锂材料的拉曼光谱分析
8.5.3伏安极谱法测量不同价态铁含量
参考文献
第9章磷酸铁锂材料制造电池技术
9.1磷酸铁锂电池体系设计规范
9.1.1钢(铝)壳卷绕式锂离子电池设计规范
9.1.2方形软包卷绕式锂离子电池设计规范
9.1.3卷绕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设计规范
9.1.4叠片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设计规范
9.2磷酸铁锂材料浆料制备技术
9.2.1物料烘烤
9.2.2打胶
9.2.3加入导电剂和磷酸铁锂
9.2.4黏度调节
9.2.5浆料消泡
9.2.6浆料过滤
……
第10章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
第11章锂离子电池其他正极材料展望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低噪声、无废热。电动汽车行驶时的马达噪声远比传统车辆的引擎及排气管噪声要低,且不排出废热。
(3)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缓能源危机。根据世界能源协会的估计,再过60年(甚至更短),地球上的石油将会用完,而人工合成的燃料远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电动汽车使用的电能可通过多种方法(石油、煤、水力、风力、CNG、LPG、地热、核能、太阳能等方法)得到,促进能源多元化,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减缓能源危机的发生。电动汽车也可利用夜间用电低峰期充电,有助于电力供应平稳。
(4)不会产生内燃机油污,耗油率为“零”。
(5)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直接传动而使驾驶平稳且无歇停振动现象等。
目前,电动汽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价格、行驶里程、动力性能等方面,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电源技术密切相关。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与一般的启动蓄电池不同,它是以较长时间的中等电流持续放电为主,间或以大电流用于启动、加速或爬坡,因此具有如下特殊要求:
(1)能量密度高,包括质量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
(2)功率密度和质量比功率高;
(3)较长的循环寿命,工作时间可长达10年之久;
(4)较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快速充放电性能,耐过充电、过放电能力好,电池一致性好;
(5)价格合理,使用维护方便,安全性能好。
就目前已有的蓄电池而言,锂离子电池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在综合性能上优于其他蓄电池体系,可作为理想的牵引力动力,具有相当好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还比较高,但随着生产量的扩大,价格将大幅度降低。考虑寿命等因素,锂离子电池的实际综合使用成本已经低于铅酸电池。
2.磷酸铁锂电池成组技术
制成单体电池后,需要将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以组成电池组才能应用。锂离子电池没有自我限压功能,如果持续充电会造成电压的持续升高,从而造成电池的安全问题。
ISBN978703037788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梁广川
尺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