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食品免疫化学与分析》可作为食品安全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食品与医学专业的研究人员及药检、商检、毒理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免疫学与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史
1.1.1 经验免疫学时期
1.1.2 经典免疫学时期
1.1.3 近代免疫学时期
1.1.4 现代免疫学时期
1.2 免疫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1.2.1 免疫学与医学
1.2.2 免疫学与生物学
1.2.3 免疫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3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3.1 免疫学在分子水平上的深化与发展
1.3.2 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1.3.3 免疫学向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渗透
1.3.4 免疫学的应用研究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
1.3.5 免疫学近期内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抗原抗体反应基本原理
2.1 抗原抗体结合的一般原则
2.1.1 抗原
2.1.2 抗体
2.1.3 抗原抗体结合的一般原则
2.1.4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2.2 影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因素
2.2.1 抗体方面
2.2.2 抗原方面
2.2.3 电解质
2.2.4 酸碱度
2.2.5 温度
2.3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主要应用
2.3.1 补体检测
2.3.2 免疫球蛋白检测
2.3.3 免疫复合物检测
2.3.4 细胞因子检测
参考文献
第3章 抗体的制备与分离纯化技术
3.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
3.1.1 原理
3.1.2 动物的选择
3.1.3 抗原的处理
3.1.4 动物的免疫
3.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2.1 原理
3.2.2 动物的选择与免疫
3.2.3 细胞融合
3.2.4 选择杂交瘤细胞及抗体检测
3.2.5 杂交瘤的克隆化
3.2.6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3.2.7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
3.2.8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3.3 抗体的分离纯化技术
3.3.1 原则
3.3.2 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抗体工程
4.1 细胞工程抗体
4.1.1 动物免疫
4.1.2 细胞融合
4.1.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4.2 基因工程抗体
4.2.1 嵌合抗体
4.2.2 人源化抗体
4.2.3 完全人源化抗体
4.2.4 小分子抗体和抗体融合蛋白
4.2.5 双特异性抗体
4.3 抗体库技术
4.3.1 抗体库的应用价值
4.3.2 噬菌体呈现人抗体库
4.3.3 噬菌体人抗体库的构建
4.4 抗体分子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免疫标记技术
5.1 放射免疫技术
5.1.1 技术进展
5.1.2 原理
5.1.3 基本试剂和技术方法
5.2 酶免疫技术
5.2.1 概述
5.2.2 酶标抗体的制备
5.2.3 酶免疫分析中的放大作用
5.2.4 酶免疫分析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5.3 免疫荧光技术
5.3.1 概述
5.3.2 标记方法
5.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5.4.1 原理
5.4.2 方法类型
5.4.3 立用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6.1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6.1.1 原理
6.1.2 应用
6.2 多标记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6.2.1 原理
6.2.2 应用
6.3 酶放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6.3.1 原理
6.3.2 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分子免疫及免疫遗传学的技术与方法
7.1 DNA的分离与纯化
7.1.1 概述
7.1.2 几种常用方法
7.2 核酸分子探针标记技术
7.2.1 核酸探针的种类
7.2.2 探针的标记物
7.2.3 探针标记常用的方法
7.3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7.3.1 原理和类型
7.3.2 应用
7.4 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7.4.1 cDNA文库及其构建
7.4.2 cDNA文库筛选
7.5 HLA基因配型及分型技术
7.5.1 HLA基因配型
7.5.2 HLA—Ⅱ类基因配型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章 免疫印迹技术
8.1 概述
8.1.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8.1.2 电转移
8.1.3 酶免疫定位
8.1.4 免疫印迹技术的注意事项
8.2 分子印迹技术
8.2.1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8.2.2 甲基睾酮与分子印迹技术
8.2.3 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8.3 免疫学检测
参考文献
第9章 免疫电镜技术
9.1 概述
9.1.1 组织固定与取材
9.1.2 免疫染色
9.1.3 包埋
9.2 免疫铁蛋白技术
9.2.1 基本原理
9.2.2 铁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9.2.3 铁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
9.2.4 电镜标本的制备方法
9.3 其他免疫电镜技术
9.3.1 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法
9.3.2 扫描免疫电镜技术
9.3.3 冷冻蚀刻免疫电镜技术
9.4 电镜水平原位杂交
9.4.1 应用同位素标记cRNA探针电镜原位杂交技术于染色体制片
9.4.2 应用生物素标记DNA探针电镜原位杂交技术
9.4.3 应用地高辛标记rRNA探针的电镜原位杂交技术
参考文献
……
第10章 农药免疫分析
第11章 兽药免疫分析
第12章 生物毒素免疫分析
第13章 其他残留物免疫分析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ScFv穿透力强,易于进入局部组织发挥作用。近年来,在ScFv的基础上发展了几种性能较好的小分子抗体:DsFv是在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适当部位各引入一个半胱氨酸,形成以二硫键固定的Fv段,经证实其结合能力及稳定性均优于ScFv,用DsFv构建的免疫毒素已进入临床试用前期;将ScFv中两个可变区之间的接头缩短,迫使两个分子间VH和VL配对形成双价小分子抗体,其结合性能优于单价分子,如将两种不同特异性的可变区基因交叉配对,则可得到双特异性微型双功能抗体。微型双功能抗体与化学交联法和三体、四体杂交瘤方法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相比,具有制备简便、稳定、高效、分子质量小等优点,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最近研制的抗CD19/抗CD3双特异性微型双功能抗体可介导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食品免疫化学与分析》可作为食品安全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食品与医学专业的研究人员及药检、商检、毒理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免疫学与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史
1.1.1 经验免疫学时期
1.1.2 经典免疫学时期
1.1.3 近代免疫学时期
1.1.4 现代免疫学时期
1.2 免疫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1.2.1 免疫学与医学
1.2.2 免疫学与生物学
1.2.3 免疫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3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3.1 免疫学在分子水平上的深化与发展
1.3.2 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1.3.3 免疫学向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渗透
1.3.4 免疫学的应用研究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
1.3.5 免疫学近期内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抗原抗体反应基本原理
2.1 抗原抗体结合的一般原则
2.1.1 抗原
2.1.2 抗体
2.1.3 抗原抗体结合的一般原则
2.1.4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2.2 影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因素
2.2.1 抗体方面
2.2.2 抗原方面
2.2.3 电解质
2.2.4 酸碱度
2.2.5 温度
2.3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主要应用
2.3.1 补体检测
2.3.2 免疫球蛋白检测
2.3.3 免疫复合物检测
2.3.4 细胞因子检测
参考文献
第3章 抗体的制备与分离纯化技术
3.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
3.1.1 原理
3.1.2 动物的选择
3.1.3 抗原的处理
3.1.4 动物的免疫
3.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2.1 原理
3.2.2 动物的选择与免疫
3.2.3 细胞融合
3.2.4 选择杂交瘤细胞及抗体检测
3.2.5 杂交瘤的克隆化
3.2.6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3.2.7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
3.2.8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3.3 抗体的分离纯化技术
3.3.1 原则
3.3.2 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抗体工程
4.1 细胞工程抗体
4.1.1 动物免疫
4.1.2 细胞融合
4.1.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4.2 基因工程抗体
4.2.1 嵌合抗体
4.2.2 人源化抗体
4.2.3 完全人源化抗体
4.2.4 小分子抗体和抗体融合蛋白
4.2.5 双特异性抗体
4.3 抗体库技术
4.3.1 抗体库的应用价值
4.3.2 噬菌体呈现人抗体库
4.3.3 噬菌体人抗体库的构建
4.4 抗体分子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免疫标记技术
5.1 放射免疫技术
5.1.1 技术进展
5.1.2 原理
5.1.3 基本试剂和技术方法
5.2 酶免疫技术
5.2.1 概述
5.2.2 酶标抗体的制备
5.2.3 酶免疫分析中的放大作用
5.2.4 酶免疫分析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5.3 免疫荧光技术
5.3.1 概述
5.3.2 标记方法
5.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5.4.1 原理
5.4.2 方法类型
5.4.3 立用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6.1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6.1.1 原理
6.1.2 应用
6.2 多标记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6.2.1 原理
6.2.2 应用
6.3 酶放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6.3.1 原理
6.3.2 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分子免疫及免疫遗传学的技术与方法
7.1 DNA的分离与纯化
7.1.1 概述
7.1.2 几种常用方法
7.2 核酸分子探针标记技术
7.2.1 核酸探针的种类
7.2.2 探针的标记物
7.2.3 探针标记常用的方法
7.3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7.3.1 原理和类型
7.3.2 应用
7.4 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7.4.1 cDNA文库及其构建
7.4.2 cDNA文库筛选
7.5 HLA基因配型及分型技术
7.5.1 HLA基因配型
7.5.2 HLA—Ⅱ类基因配型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章 免疫印迹技术
8.1 概述
8.1.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8.1.2 电转移
8.1.3 酶免疫定位
8.1.4 免疫印迹技术的注意事项
8.2 分子印迹技术
8.2.1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8.2.2 甲基睾酮与分子印迹技术
8.2.3 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8.3 免疫学检测
参考文献
第9章 免疫电镜技术
9.1 概述
9.1.1 组织固定与取材
9.1.2 免疫染色
9.1.3 包埋
9.2 免疫铁蛋白技术
9.2.1 基本原理
9.2.2 铁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9.2.3 铁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
9.2.4 电镜标本的制备方法
9.3 其他免疫电镜技术
9.3.1 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法
9.3.2 扫描免疫电镜技术
9.3.3 冷冻蚀刻免疫电镜技术
9.4 电镜水平原位杂交
9.4.1 应用同位素标记cRNA探针电镜原位杂交技术于染色体制片
9.4.2 应用生物素标记DNA探针电镜原位杂交技术
9.4.3 应用地高辛标记rRNA探针的电镜原位杂交技术
参考文献
……
第10章 农药免疫分析
第11章 兽药免疫分析
第12章 生物毒素免疫分析
第13章 其他残留物免疫分析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ScFv穿透力强,易于进入局部组织发挥作用。近年来,在ScFv的基础上发展了几种性能较好的小分子抗体:DsFv是在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适当部位各引入一个半胱氨酸,形成以二硫键固定的Fv段,经证实其结合能力及稳定性均优于ScFv,用DsFv构建的免疫毒素已进入临床试用前期;将ScFv中两个可变区之间的接头缩短,迫使两个分子间VH和VL配对形成双价小分子抗体,其结合性能优于单价分子,如将两种不同特异性的可变区基因交叉配对,则可得到双特异性微型双功能抗体。微型双功能抗体与化学交联法和三体、四体杂交瘤方法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相比,具有制备简便、稳定、高效、分子质量小等优点,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最近研制的抗CD19/抗CD3双特异性微型双功能抗体可介导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ISBN | 9787030252012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胥传来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