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化学类课程规划教材:有机波谱分析》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紫外光谱法
1光的基本性质
1.1光的二象性
1.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3光的吸收定律
2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
2.1紫外光区电磁波谱和光谱表示法
2.2分子轨道的形成与σ、π及n轨道
2.3电子能级和跃迁类型
2.4发色团和助色团
2.5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3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及计算方法
3.1共轭烯烃
3.2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3.3芳香族化合物
4仪器
4.1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
4.2双光束、自动记录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5.1定性分析
5.2定量分析
第二章红外光谱法
1红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1.1双原子分子的振动频率——谐振子和非谐振子
1.2多原子分子的简正振动
2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2.1基团频率和红外光谱区域的关系
2.2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3仪器和实验技术
3.1红外光谱仪
3.2样品处理技术
3.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4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4.1烷烃
4.2烯烃
4.3炔烃
4.4芳烃
4.5醇、酚
4.6醚
4.7羰基化合物
4.8胺和铵盐
4.9硝基化合物
4.10亚硝基化合物
4.11腈
4.12有机卤代物
4.13有机硫化物
4.14有机硅化物
4.15有机磷化物
5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5.1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5.2未知物结构测定
5.3定量分析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1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1.2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
1.3饱和与弛豫
1.4化学位移
1.5自旋一自旋偶合
2核磁共振氢谱(1H—NMR)
2.1核磁共振氢谱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2.2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3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3.1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
3.2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PFT—NMR)
3.3核磁共振碳谱的几个重要参数
3.4弛豫时间的测定
3.5碳谱的种类和测量技术
3.6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
第四章有机质谱法
1有机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1.1单聚焦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1.2双聚焦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1.3四极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1.4有机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2质谱图
2.1质谱图的表示法
2.2有机质谱中各种离子和离子峰
3有机质谱中的电离方法
3.1电子轰击电离(EI)
3.2化学电离(Cl)
3.3场电离(FI)和场解吸技术(FD)
3.4快速原子轰击电离(FAB)
4有机质谱中裂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4.1裂解反应机理
4.2影响裂解反应方向的因素
4.3常见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裂解反应
5有机质谱的解析
5.1分子量的测定
5.2分子式的确定
5.3分子结构的推断
第五章谱图综合解析
1综合解析四种谱图的步骤
2例题
附录
附录Ⅰ一些火炸药的紫外吸收特征
附录Ⅱ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红外特征频率吸收带
附录Ⅲ各种不同结构的质子的化学位移
附录Ⅳ从分子离子中丢失的游离基和中性碎片
附录Ⅴ有机化合物质谱中一些常见碎片离子
附录Ⅵ部分Beynon表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普通高等教育化学类课程规划教材:有机波谱分析》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紫外光谱法
1光的基本性质
1.1光的二象性
1.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3光的吸收定律
2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
2.1紫外光区电磁波谱和光谱表示法
2.2分子轨道的形成与σ、π及n轨道
2.3电子能级和跃迁类型
2.4发色团和助色团
2.5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3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及计算方法
3.1共轭烯烃
3.2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3.3芳香族化合物
4仪器
4.1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
4.2双光束、自动记录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5.1定性分析
5.2定量分析
第二章红外光谱法
1红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1.1双原子分子的振动频率——谐振子和非谐振子
1.2多原子分子的简正振动
2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2.1基团频率和红外光谱区域的关系
2.2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3仪器和实验技术
3.1红外光谱仪
3.2样品处理技术
3.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4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4.1烷烃
4.2烯烃
4.3炔烃
4.4芳烃
4.5醇、酚
4.6醚
4.7羰基化合物
4.8胺和铵盐
4.9硝基化合物
4.10亚硝基化合物
4.11腈
4.12有机卤代物
4.13有机硫化物
4.14有机硅化物
4.15有机磷化物
5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5.1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5.2未知物结构测定
5.3定量分析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1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1.2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
1.3饱和与弛豫
1.4化学位移
1.5自旋一自旋偶合
2核磁共振氢谱(1H—NMR)
2.1核磁共振氢谱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2.2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3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3.1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
3.2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PFT—NMR)
3.3核磁共振碳谱的几个重要参数
3.4弛豫时间的测定
3.5碳谱的种类和测量技术
3.6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
第四章有机质谱法
1有机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1.1单聚焦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1.2双聚焦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1.3四极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1.4有机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2质谱图
2.1质谱图的表示法
2.2有机质谱中各种离子和离子峰
3有机质谱中的电离方法
3.1电子轰击电离(EI)
3.2化学电离(Cl)
3.3场电离(FI)和场解吸技术(FD)
3.4快速原子轰击电离(FAB)
4有机质谱中裂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4.1裂解反应机理
4.2影响裂解反应方向的因素
4.3常见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裂解反应
5有机质谱的解析
5.1分子量的测定
5.2分子式的确定
5.3分子结构的推断
第五章谱图综合解析
1综合解析四种谱图的步骤
2例题
附录
附录Ⅰ一些火炸药的紫外吸收特征
附录Ⅱ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红外特征频率吸收带
附录Ⅲ各种不同结构的质子的化学位移
附录Ⅳ从分子离子中丢失的游离基和中性碎片
附录Ⅴ有机化合物质谱中一些常见碎片离子
附录Ⅵ部分Beynon表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ISBN | 7451359,9787451352 |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陈洁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