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可持续发展基础》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课的教材,也可作为地理、经济、社会、环境等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专业教材,还可供从事可持续发展方面工作的政府官员、规划人员、环保人士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导读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系统
本章导读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人口可持续发展
本章导读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人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资源可持续发展
本章导读
第一节 资源特性与资源开发
第二节 资源经济学基础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环境可持续发展
本章导读
第一节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价值论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章导读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
第二节 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章导读
第一节 制度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社会意识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民生保障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
本章导读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的基础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的指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导读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三)假想市场评价法
在环境质量的变化甚至连通过间接地观察市场行为都不能估价时,只好通过建立假想的市场来衡量其价值,这种环境估价的方法就是假想市场法,也称市场创建法。意愿调查估价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意愿调查估价法通常将一些家庭或个人作为样本,询问他们对于一项环境改善措施或一项环境恶化措施的支付意愿,或者要求住户或个人给出一个对忍受环境恶化而接受赔偿的愿望。由于意愿调查法不是基于可观察到的或预设的市场行为,而是基于调查对象的回答,其结果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包括信息偏差——调查者可能向被调查者询问太少或错误的信息;工具偏差——支付方式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起点偏差——被调查者的回答可能会受调查者所建议的支付意愿和接受赔偿意愿的出价点的影响而发生偏差;假想偏差——被调查者对假想市场问题的反应与对真实问题的反应并不一样;策略性偏差——被调查者隐瞒了关于环境变化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的真实回答。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不当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自然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而环境退化又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只有正确认识其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才有可能将负面影响最小化,从而保证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正是基于这种要求而产生的。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原则与流程
环境影响评价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预防性原则的重要措施。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原则与流程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
早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中,是指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变化(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进行的预测和评价,以及提出减缓环境变化的措施(王华东,1990)。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可持续发展基础》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课的教材,也可作为地理、经济、社会、环境等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专业教材,还可供从事可持续发展方面工作的政府官员、规划人员、环保人士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导读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系统
本章导读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人口可持续发展
本章导读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人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资源可持续发展
本章导读
第一节 资源特性与资源开发
第二节 资源经济学基础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环境可持续发展
本章导读
第一节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价值论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章导读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
第二节 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章导读
第一节 制度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社会意识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民生保障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
本章导读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的基础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的指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导读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三)假想市场评价法
在环境质量的变化甚至连通过间接地观察市场行为都不能估价时,只好通过建立假想的市场来衡量其价值,这种环境估价的方法就是假想市场法,也称市场创建法。意愿调查估价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意愿调查估价法通常将一些家庭或个人作为样本,询问他们对于一项环境改善措施或一项环境恶化措施的支付意愿,或者要求住户或个人给出一个对忍受环境恶化而接受赔偿的愿望。由于意愿调查法不是基于可观察到的或预设的市场行为,而是基于调查对象的回答,其结果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包括信息偏差——调查者可能向被调查者询问太少或错误的信息;工具偏差——支付方式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起点偏差——被调查者的回答可能会受调查者所建议的支付意愿和接受赔偿意愿的出价点的影响而发生偏差;假想偏差——被调查者对假想市场问题的反应与对真实问题的反应并不一样;策略性偏差——被调查者隐瞒了关于环境变化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的真实回答。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不当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自然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而环境退化又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只有正确认识其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才有可能将负面影响最小化,从而保证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正是基于这种要求而产生的。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原则与流程
环境影响评价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预防性原则的重要措施。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原则与流程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
早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中,是指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变化(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进行的预测和评价,以及提出减缓环境变化的措施(王华东,1990)。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ISBN | 9787030247476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龚胜生 |
尺寸 | 5 |